探究以对话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787821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很多学生都会存在畏惧教师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这导致师生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师生关系也并不对等。在这种关系下,教师作为高高在上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主导和管理,这虽然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学习本身也成为一种任务和要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之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生本理念的贯彻,也就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如此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增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师生关系的转变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沟通障碍,让学生敢于说、学会说,并在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运用语言技能,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展开论述,探讨了以对话为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对话;课堂教学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对话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不单单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课文人物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课文内容的对话等。因此,对话本身是灵活多变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元素,灵活开展对话教学,让语文教学成为具有参与性、趣味性、灵活性以及随机性的高效课堂。传统教学理念并没有对“对话”具有明确的认知,甚至只表现于浅层的“对答”层面,忽略了对话的参与性和随机性,也没有通过对话引起学生思考和感悟,导致对话过于形式化,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对话的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灵活创新,积极探索以对话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对话进行重新定义,使其成为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的一大利器。
   一、拓展对话对象范围
   对话的对象并非单纯的师生间的对答,仅深入到师生对话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对话主体双方的不对等,或一对一的师生对话会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显然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教师要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与教师增进情感、与同学提高默契度,建立和谐共进的学习关系。如在教学课文《草船借箭》時,便可以先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有关草船借箭的动画片或PPT,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造箭,那么诸葛亮是怎样巧妙应对的?”学生回答“在雾天用假人‘借’箭”。之后再次提问“那么从这里你能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学生则会借用课文回答“神机妙算”。之后便可以进一步深入课文,探讨人物特征“那么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便涉及学生除课文以外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所以不要求一定回答正确,主要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实际上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能够看出周瑜嫉妒诸葛亮,或不认为自己的才能在诸葛亮之下,所以才提出十日造箭的难题,但没有想到诸葛亮似乎早就料到了周瑜会刁难他,胸有成竹地答曰“只要三天”。最后可以通过课文中关于曹操的语言描写,提出问题“在故事中曹操又是怎样的人呢?如果换成其他人很有可能会直接带兵迎敌,但曹操为什么只派出了弓箭手?”通过课文中诸葛亮对鲁肃的解释以及曹操的下令,能够找出其中的关键“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也能看出曹操其实也很聪明,知道其中有诈,但恰好他的多疑也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所以草船借箭利用的就是大雾天和曹操的多疑。期间教师也可以灵活设计对话的拓展,比如“曹操为什么不放带火的箭?”通过对话环节的拓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之后展开小组讨论,最后进行班级讨论和总结:“曹操只放箭不出兵主要是因为雾很大看不清虚实,而放火箭需要一定时间准备,放箭是为了探虚实,没有放火箭的必要”。通过灵活的语言引导以及课文中语言部分的揣度,能够让学生实现多元化的“对话”沟通,以课文中的人物为主导引出故事的各个细微环节,对课文内容具有更深层次的解读[1]。
   二、明确师生关系,贯彻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最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面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态度和原则,传统教育过于固化,以统一的方法、标准、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过程越来越统一,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甚至当学生的学习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时大多数教师也只能束手无策。而现代教育注重生本理念,面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通过“因地制宜”的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如层次化教学便是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共同进步的高效教学方法,不仅解决了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还避免了课堂教学“一头倒”,只关注优生的教学问题。对此,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需要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策划、点拨、监督,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对话互动。如在教学《穷人》时,教师可以先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理解课文:
   教师:“从课文的第一句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桑娜一家很穷”。从桑娜修补破帆便直接点明了桑娜的家庭情况,修补破帆说明了家庭困难、条件拮据。
   之后第二自然段提问“没有鞋穿,而且饭菜只有黑面包和鱼,你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么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桑娜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学生:“她很乐观,也很满足。”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课文里有一句‘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教师:“从第二自然段中,除了看出桑娜很乐观以外,还能看出哪些东西呢?”
   学生:“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教师:“没错,因为孩子们都还健康,所以她也能忍受这样穷困的生活条件,而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描写了丈夫的辛苦,最后桑娜的自言自语也透露着对于丈夫的担忧。”之后继续深入课文,进入桑娜救下邻居孩子的情节。
   教师:“从对邻居西蒙家中的描写能够看出什么呢?”    学生:“邻居西蒙一家也很穷。”
   教师:“‘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一句,邻居西蒙想要抓住什么?”并引导学生向“想要抓住自己的孩子”的方向思考,可以联系《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想象一下西蒙最后也做了一个梦,而梦到的是温暖的壁炉和健康开心的孩子,于是伸出手想要拥抱自己的孩子……“邻居西蒙死了,但她的两个孩子还活着。面对这一情况,桑娜是怎么做的?”
   学生:“她把孩子抱回了家,打算抚养这两个孩子。”
   教师:“没错,桑娜是一位善良的母亲,但是她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自己就已经够穷了,还有孩子要养,所以在抱走孩子之前她的内心也是复杂的,你能找出她矛盾的心理活动描写吗?”一方面顾忌自己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害怕自己的丈夫反对自己把邻居的孩子抱回家,但桑娜还是决定把孩子带了回去。
   教师:“桑娜的丈夫回来了,面对丈夫时桑娜是怎样的?丈夫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学生:“桑娜还在害怕,支支吾吾的,但丈夫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答应将两个孩子抱回家。”
   在指导学生解读完课文后,由于本篇课文关于人物心理、动态、语言内容的描述较为丰富,所以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饰演,将课文内容演绎出来,感受其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也体会穷人的善良和幸福,并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到“穷人虽然家庭条件穷,但也无法掩盖一颗善良的心,他们的经济条件差,但善良和爱却是他们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也要像桑娜一家一样,永远保留一颗善良的心”[2]。
   三、对话贴切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切身感悟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会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教学,但如此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能依靠课文的文字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实际上很多课文都能够联系到学生的生活,联系生活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对话从课堂渗透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感而发。如在教学《灰雀》一文时,课文描写了灰雀这一漂亮的鸟类,而学生在生活中也见过很多好看的鸟。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你们见过什么好看的鸟吗?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样子”,有的学生见过翠鸟,认为翠鸟的毛色非常好看,也有的学生见过喜鹊和黄鹂等各种各样的鸟类。之后教师便可以通过对话将生活与课文进行联系“那么你们喜欢这些漂亮的鸟吗?”学生会回答“喜欢”。之后再让学生思考“那么既然很喜欢这些小鸟,我们可以把它抓回去养吗?”这时候学生可能会面面相觑、说法不一,教师借助这一机会引出课文“同学们来读一读《灰雀》这篇课文,或许能够得到答案哦”。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之后,便要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列宁说这个男孩是诚实的呢?”学生对诚实一词的理解便是不撒谎、说到做到,但在课文中可能并没有发现男孩哪里表现出了诚实。之后教师便可以进行点拨“这么漂亮的灰雀,男孩也非常喜欢,所以当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时其实是被男孩抓走了的,但是面对列宁的提问,显然让男孩很羞愧,于是决定把灰雀放回来,所以男孩说的‘会飞回来的’其实就是‘会放回来的’,第二天果真如男孩所說灰雀又回来了”。之后教师便可以联系课前的提问,让学生讨论一下喜欢鸟类能不能抓回来养。期间教师要将学生的讨论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有些学生会认为“可以养,但不可以抓野生的,它们也有自己的家,我们可以去市场上买”,对此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另一方面要进行补充,即便是买来的鸟也要好好喂养、善待它,在鸟长大后如果不想养了就要放回到大自然。最后也要深究课文,探讨列宁与男孩对灰雀两种不同的喜欢,以及男孩的知错能改,从不同的角色身上收获不同的感悟[3]。
   总之,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因此教师也要在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马丽.以对话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97.
   [2]宋倩.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61.
   [3]陆卫.走向对话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79.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高中阶段英语教育主要围绕高考进行,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与负担,进而产生厌学心理.新课程改革后,广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健康需要人的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处于良好状态.幼儿的健康是其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不仅会影响到幼儿当前的健康成长,还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摘 要:学生对于规范汉字的书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展汉字教学活动的时候,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的汉字文化一直延续下去。因此立足于低年级阶段的汉字教学活动,探究如何提高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汉字规范书写能力,促进中国汉字文化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低年级;汉字;规范书写;培养策略 
英语语法知识的体系非常庞大,而且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知识的遗忘和混淆.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
小学语文课堂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小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运用晨诵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加深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
摘 要: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为分析对象,首先概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以便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学生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概述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蓬勃
高中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很多学生意识的成熟和观念和形成都是在这一阶段,为此教师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在做好基础文化教学的同时更要保证学生的身心
情景教学法重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创造一种情景,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过程,尽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教材中的情景,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是一个抽象的
根据新课标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方向,需要学生具备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其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示化工具,可以将语词图像化,将人的思维过程以脉络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體现,是持续输入型教学的最终出口。它不仅可以将学生所学的词汇和语法有机地整合在完整的篇章中,还可以考查
期刊
精准、高效地进行高考备考是提升备考效率和成绩的关键.从高考命题动向、规划落实、培优补弱、教研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在高考备考中的具体做法与措施,以期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