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拔4 300米、严重缺氧、年均气温-4 ℃的恶劣环境下,建设者排除重重困难,与大自然搏斗,与时间赛跑,在雪域高原演绎出了人生的精彩。
鄂拉山的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命禁区;鄂拉山的高度,就是从海平线垂直向天空4 300米。青色的山,唐蕃古道,群峰如龙翘首于地球屋脊。
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项目部挥戈跃马挺进西部高原,决战鄂拉山。
从2011年5月进场修筑这条共和至玉树千里运输大动脉开始,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项目部就在这儿与山为伍,历经了1 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随着2014年春季复工全面铺开,“决战决胜年”的号角在鄂拉山嘹亮地吹响。
艰难的工程
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项目部工地位于鄂拉山腰,因为海拔高,严重缺氧,年平均气温-4 ℃,并且气候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来到鄂拉山,一日四季天,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可见此处自然环境的恶劣程度。
鄂拉山隧道全长9 330米,是国内乃至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公路隧道,加上隧道地处青藏高原冻土区,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面对重重困难,项目部没有退缩,一进场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必须打赢共玉公路建设这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战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克服建点时的艰辛:住的是荒无人烟的道班房,饮用的是冰雪融化的水;白天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无人区进行现场勘查和复测,晚上回到阴冷潮湿的道班房整理资料,当寒气来袭时,常常令人难以入睡。
而在施工现场,参建者更要面对低温带来的严峻考验,在洞内施工打风钻,即使将锅炉的水烧到80℃压到工作面去,也很快会成为刺骨的冰水。打顶部时,需举着手控制风钻支架,不到6分钟,风钻喷射出来的水就会顺着手腕流遍全身,不一会儿衣服上的水就会结成冰。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全体参建员工排除各种困难,与大自然搏斗,与时间赛跑。他们在雪域高原的生命禁区演绎了精彩的人生。
抓主要矛盾
向一切艰难困苦进军,战斗团队离不开领导核心。共玉公路项目部的领导核心就是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项目部经理和有丰富党建政工经验的党工委书记,他们振臂一呼,那些敢闯敢拼的青年团队就会应声向前。按照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的说法:团结一班人,依靠一班人,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就能打赢共玉公路建设这一硬仗。
工程一开始,冻土热融滑塌病害就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因为鄂拉山隧道属于冻土区,不能解决冻土施工就难以推进,必须找到突破口。
“对冻土施工的科技创新一分钟也不能耽搁!”项目经理林治国在工程例会上斩钉截铁地强调。说干就干,项目部马上行动,一边找专家咨询,一边跑兄弟单位学习,积极同业主、设计院、监理站配合,根据实地考察后用现场收集到的冻土数据制订施工方案。他们从八个方面入手,进行技术性攻关和科技创新,以确保隧道冻土施工安全稳步推进。经过实践,他们创新的遮阳网、遮阳棚施工工艺和大管棚跟管施工工艺,获得了青海省共玉公路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奖。
进入2014年,项目部又及时分析形势,确立重点,以强化隧道安全质量管控为前提,确保隧道稳扎稳打,提前开挖至分界点。
鄂拉山隧道施工,是在被冰冻住的碎石块中打洞,不能让冻土融化,更不能让石块掉下来,只有罩起“天网”,才能确保生命和工程安全,因此,安全生产必须摆在第一位。项目部首先从制度入手,制定了《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安全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责任制》《平安工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与工班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形成了从上到下、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项目部还尤其加强对火工品进行严格管理,开展了爆破员培训、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等,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保护人人有责。三年来,共玉公路项目部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成为全线唯一的冻土隧道开挖安全质量零事故的施工单位。
创最佳成绩
出成绩不难,要创最佳成绩十分难。然而,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项目部却创下了世界高原冻土隧道月单口独头全断面掘进113米的施工新纪录,高原冻土隧道开挖6次实现双百米,施工进度创造了全线第一,连续三年实现了安全优质生产的佳绩。
在共玉公路建设中,项目经理林治国认为:越是艰苦越要创造佳绩。为了这个目标,项目部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参建员工横下一条心,就是掉几十斤肉、脱几层皮,也要把鄂拉山隧道搞上去,为中铁五局五公司争光!
项目经理林治国在困难面前总是身先士卒。2011年10月12日,为了实现鄂拉山隧道冬季提前进洞施工的奋斗目标,他提出了“战严冬,抢进洞,保施工,雪战到底”的口号。面对冰雹、雪灾、强紫外线、飓风,项目部广大干部职工克服高寒缺氧、常年冻土、缺水缺电等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强攻硬上。工地上的工人师傅们个个裹着棉衣棉裤,在风雪中忙得不亦乐乎,口里呼着热气,额头沁出了细汗,抬的抬,挑的挑,拖的拖。职工说:“林总带头,我们还有啥话说呢,跟着干呗!”
总工程师蔡明玖,每天不是在施工现场指导技术,就是在钻研图纸和整理资料,平均每天工作不少于12个小时。项目上哪里有技术问题,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冰天雪地里,他带领测量人员对路基、桥涵进行多次复测,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工作时间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也不管室外是否刮风下雪,工程上的需要就是他的工作目标。
项目部副经理欧发言、路基队队长陈小华、隧道队队长杨勇,他们在各自分管的工点上忙碌,一个个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黝黑,就像当地的“藏哥”一样。他们的脸就是工程的晴雨表,工程进度和安全质量上去了,他们的脸上就堆满着笑意;如果进度安全质量上不去,他们的脸就严肃得让人可怕,非要马上改正或加快速度不可。在他们的严格要求下,项目部一路高歌:2012年7月,在右线一举创下开挖102米、初期支护104米的佳绩;8月,在左右线创下开挖215米、初期支护236米的高产,创下了世界高原冻土隧道月单口独头全断面掘进113米的施工新纪录。2013年7—10月份,项目部连续4个月开挖双百米,施工进度创造了全线第一,多次受到青海省交通厅、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中铁五局和五公司领导的称赞。
筑坚强堡垒
项目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作用于建设精干高效项目团队上,紧贴生产经营实际,创新活力党建,打造坚强“流动堡垒”,推动施工生产及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在共玉公路工地上,15名共产党员恪尽职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不少年轻小伙子不甘落后,大胆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用他们长长短短的文字表达着内心的那份进取与搏击。为了发挥“明星”效应,项目部每个月要评比出3名优秀党员,以起到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在关键时刻,党员的先锋作用尤其显著。2013年五六月份,鄂拉山隧道掘进进入VI破碎围岩地段,两个月出现了3次塌方,情况异常严峻。5月29日,鄂拉山隧道右线YK302+096至YK302+102段左侧及拱腰发生长6米、高4米的塌方,危急时刻,党员们带领工班员工垒沙袋、强支撑、灌注浆,连续奋战了3天3夜,终于将塌方制止,化险为夷。
筑起坚强的“流动堡垒”,一面旗帜下就会产生一个奇迹。项目部先后被青海省交通厅、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中铁五局评为“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标准化管理优秀项目部”“红旗项目部”“先进党工委”“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好班子”等先进荣誉。他们将高举大旗,在“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创造出更多的好成绩!
(责任编辑:李万全)
鄂拉山的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命禁区;鄂拉山的高度,就是从海平线垂直向天空4 300米。青色的山,唐蕃古道,群峰如龙翘首于地球屋脊。
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项目部挥戈跃马挺进西部高原,决战鄂拉山。
从2011年5月进场修筑这条共和至玉树千里运输大动脉开始,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项目部就在这儿与山为伍,历经了1 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随着2014年春季复工全面铺开,“决战决胜年”的号角在鄂拉山嘹亮地吹响。
艰难的工程
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项目部工地位于鄂拉山腰,因为海拔高,严重缺氧,年平均气温-4 ℃,并且气候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来到鄂拉山,一日四季天,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可见此处自然环境的恶劣程度。
鄂拉山隧道全长9 330米,是国内乃至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公路隧道,加上隧道地处青藏高原冻土区,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面对重重困难,项目部没有退缩,一进场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必须打赢共玉公路建设这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战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克服建点时的艰辛:住的是荒无人烟的道班房,饮用的是冰雪融化的水;白天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无人区进行现场勘查和复测,晚上回到阴冷潮湿的道班房整理资料,当寒气来袭时,常常令人难以入睡。
而在施工现场,参建者更要面对低温带来的严峻考验,在洞内施工打风钻,即使将锅炉的水烧到80℃压到工作面去,也很快会成为刺骨的冰水。打顶部时,需举着手控制风钻支架,不到6分钟,风钻喷射出来的水就会顺着手腕流遍全身,不一会儿衣服上的水就会结成冰。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全体参建员工排除各种困难,与大自然搏斗,与时间赛跑。他们在雪域高原的生命禁区演绎了精彩的人生。
抓主要矛盾
向一切艰难困苦进军,战斗团队离不开领导核心。共玉公路项目部的领导核心就是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项目部经理和有丰富党建政工经验的党工委书记,他们振臂一呼,那些敢闯敢拼的青年团队就会应声向前。按照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的说法:团结一班人,依靠一班人,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就能打赢共玉公路建设这一硬仗。
工程一开始,冻土热融滑塌病害就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因为鄂拉山隧道属于冻土区,不能解决冻土施工就难以推进,必须找到突破口。
“对冻土施工的科技创新一分钟也不能耽搁!”项目经理林治国在工程例会上斩钉截铁地强调。说干就干,项目部马上行动,一边找专家咨询,一边跑兄弟单位学习,积极同业主、设计院、监理站配合,根据实地考察后用现场收集到的冻土数据制订施工方案。他们从八个方面入手,进行技术性攻关和科技创新,以确保隧道冻土施工安全稳步推进。经过实践,他们创新的遮阳网、遮阳棚施工工艺和大管棚跟管施工工艺,获得了青海省共玉公路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奖。
进入2014年,项目部又及时分析形势,确立重点,以强化隧道安全质量管控为前提,确保隧道稳扎稳打,提前开挖至分界点。
鄂拉山隧道施工,是在被冰冻住的碎石块中打洞,不能让冻土融化,更不能让石块掉下来,只有罩起“天网”,才能确保生命和工程安全,因此,安全生产必须摆在第一位。项目部首先从制度入手,制定了《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安全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责任制》《平安工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与工班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形成了从上到下、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项目部还尤其加强对火工品进行严格管理,开展了爆破员培训、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等,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保护人人有责。三年来,共玉公路项目部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成为全线唯一的冻土隧道开挖安全质量零事故的施工单位。
创最佳成绩
出成绩不难,要创最佳成绩十分难。然而,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项目部却创下了世界高原冻土隧道月单口独头全断面掘进113米的施工新纪录,高原冻土隧道开挖6次实现双百米,施工进度创造了全线第一,连续三年实现了安全优质生产的佳绩。
在共玉公路建设中,项目经理林治国认为:越是艰苦越要创造佳绩。为了这个目标,项目部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参建员工横下一条心,就是掉几十斤肉、脱几层皮,也要把鄂拉山隧道搞上去,为中铁五局五公司争光!
项目经理林治国在困难面前总是身先士卒。2011年10月12日,为了实现鄂拉山隧道冬季提前进洞施工的奋斗目标,他提出了“战严冬,抢进洞,保施工,雪战到底”的口号。面对冰雹、雪灾、强紫外线、飓风,项目部广大干部职工克服高寒缺氧、常年冻土、缺水缺电等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强攻硬上。工地上的工人师傅们个个裹着棉衣棉裤,在风雪中忙得不亦乐乎,口里呼着热气,额头沁出了细汗,抬的抬,挑的挑,拖的拖。职工说:“林总带头,我们还有啥话说呢,跟着干呗!”
总工程师蔡明玖,每天不是在施工现场指导技术,就是在钻研图纸和整理资料,平均每天工作不少于12个小时。项目上哪里有技术问题,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冰天雪地里,他带领测量人员对路基、桥涵进行多次复测,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工作时间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也不管室外是否刮风下雪,工程上的需要就是他的工作目标。
项目部副经理欧发言、路基队队长陈小华、隧道队队长杨勇,他们在各自分管的工点上忙碌,一个个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黝黑,就像当地的“藏哥”一样。他们的脸就是工程的晴雨表,工程进度和安全质量上去了,他们的脸上就堆满着笑意;如果进度安全质量上不去,他们的脸就严肃得让人可怕,非要马上改正或加快速度不可。在他们的严格要求下,项目部一路高歌:2012年7月,在右线一举创下开挖102米、初期支护104米的佳绩;8月,在左右线创下开挖215米、初期支护236米的高产,创下了世界高原冻土隧道月单口独头全断面掘进113米的施工新纪录。2013年7—10月份,项目部连续4个月开挖双百米,施工进度创造了全线第一,多次受到青海省交通厅、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中铁五局和五公司领导的称赞。
筑坚强堡垒
项目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作用于建设精干高效项目团队上,紧贴生产经营实际,创新活力党建,打造坚强“流动堡垒”,推动施工生产及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在共玉公路工地上,15名共产党员恪尽职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不少年轻小伙子不甘落后,大胆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用他们长长短短的文字表达着内心的那份进取与搏击。为了发挥“明星”效应,项目部每个月要评比出3名优秀党员,以起到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在关键时刻,党员的先锋作用尤其显著。2013年五六月份,鄂拉山隧道掘进进入VI破碎围岩地段,两个月出现了3次塌方,情况异常严峻。5月29日,鄂拉山隧道右线YK302+096至YK302+102段左侧及拱腰发生长6米、高4米的塌方,危急时刻,党员们带领工班员工垒沙袋、强支撑、灌注浆,连续奋战了3天3夜,终于将塌方制止,化险为夷。
筑起坚强的“流动堡垒”,一面旗帜下就会产生一个奇迹。项目部先后被青海省交通厅、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中铁五局评为“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标准化管理优秀项目部”“红旗项目部”“先进党工委”“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好班子”等先进荣誉。他们将高举大旗,在“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创造出更多的好成绩!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