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讨厌“TA”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ma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厌一个人绝对是有原因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察觉出具体是哪些,或者说不出为什么,就是有一种不喜欢的感觉。这种感觉实际上就像闻到臭味就想捂鼻子,遇到危险要逃跑,都是一种自发的保护机制。
  这种“讨厌”甚至“恨”,是一种很强烈的情感,尽管大多数人并不愿意自己生活在恨意里,但每个人的内心又不能将恨完全排除掉。几乎对于所有人来说,恨都是一种不受欢迎的体验,所以,很多时候,恨会被掩藏起来。但是,藏起来不等于不存在,它会在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冒出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呢?
  ★Psychological explain
  “我”为什么会讨厌“TA”?
  1.资源的竞争
  进化过程中,我们很自然地产生对资源竞争者的警惕和潜意识的敌意。古人云,“远交近攻”,我们对远方的强者有更多的敬畏,而对身边的朋友会有更多的嫉妒。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与朋友的资源的交集比较大,产生的竞争比较多。一旦产生了竞争,那么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立。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敌意和对对方的厌恶。
  生态系统中,两个物种存在的资源交集越大,彼此的敌意也越强。同样的,个人如果与他人存在较多的竞争,那么很自然会产生对立关系。
  2.控制感丧失
  心理学的观点是:我们之所以会厌恶一些人和事,是一种自我的保护机制,我们需要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感来获得安全感。如果我们对环境的控制感很差,那么我们就会产生更多的应激反应——因为没有控制感,往往意味着存在风险。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比如我们想要穿短袖出门,但是父母觉得外面冷,你需要穿一件长袖,这个时候,你为了保证对环境的控制感,觉得自己是独立个体,自己知道怎么做,坚持穿短袖。父母为了实现控制感,会对你有一定的强迫——不穿不给你出门。这就造成了我们对让我们产生预期不确定的父母产生了一定的“恨”。实际上,生活中凡是要强加行为到我们身上的,都会削弱我们对环境的控制感,也都会让我们产生一定的厌恶。
  3.心理不相容
  “只因为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你一眼,两个人莫名就打了起来。”——对“你瞅啥?”“瞅你咋地!”的注解。
  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人,还没有和他说过话,更没有任何其他接触,内心就觉得与这个人合不来,即传说中的气场不合。我们无缘无故不喜欢一个人,可能是因为他与曾经让我们受过伤害的人或事有一定的相似处,甚至是我们自己脑补出来的相似处去佐证。也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他与我们的行为模式有较多的重合,让我们感觉本我的显露,不自觉讨厌他实际上就是讨厌内心深处那个想要隐藏的自己。
  4.反应性厌恶
  因为他人的行为与本人道德标准不符,也可以称为“客观的讨厌”。因为外表、行为、气味等生理因素产生厌恶,看到面貌猥琐、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即使理性来说不该以貌取人,但是有时候也难免厌恶,这个可以称为“肤浅的讨厌”,或者“表面的讨厌”。如果我们被别人的拒绝,那么我们很容易感到失落和不开心。如果对方给的理由是非常主观的——没什么,就是不喜欢你才拒绝的。那么我们就会因为对方的敌意产生更多的厌恶。这个可以称为“主观的讨厌”。
  对“恨”的解读
  人与人的交往,除了我们看得见的部分,还有更重要的一些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就是我们内在体验和经验。通常来说,不相干的人之间不会引起彼此情绪上的反应,因为不相干嘛。但是人不一样,当我们与一个人打交道时,我们会将自己内在的许多内容投射到那个人身上去,此时,那个人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那个人本身了,而是那个人加上我们以为的那个人,我们会对我们以为的部分做出反应,比如,我们觉得那个人不好,所以,我们会烦他恨他;我们觉得那个人可爱,我们就会想走近他。但那个人的真实情况与我们的以为有多远的距离呢?可能非常近,也可能十万八千里。
  比如,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家庭中最有权力的那个人是父亲,而父亲又是脾气非常暴躁的一个人,于是,在他心中将权力与被伤害感挂了钩。当他在一个有权力的人面前时,他可能就很容易将那个有权力的人感受为会伤害他,尽管事实上那个人可能非常和蔼可亲。所以,当被不相干的人恨上,或是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时,我们在较劲的,并不是那个现实中的人,而是我们心中对于那个人的解读。
  ★Psychological story
  案例
  汪雨:我恨我的父母。其实他们为我牺牲了很多,在物质生活上,他们一直以来省吃俭用,给了我他们所能给的最好的。但我想说的是,他们从来没有走进我的内心,一心只想我能成为他们所希望的,但是他们也做不到的人。
  从小到大,我为了让他们满意,努力学习,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却不知我背后付出的艰辛。他们为了让我成为他们心中的“好孩子”,只是一味要求我學习学习再学习,社交、爱好都是不务正业和浪费时间。他们不知道正是他们让我从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男孩慢慢变成一个不问世事的书呆子。直到现在,他们都不知道我高中在学校过得是怎样的生活。我没有朋友,上活动课会独自一人跑到学校礼堂后面待着,只因不想被人发现没人陪我玩。他们也不会知道,高三已患上抑郁症的我,有多讨厌学习,却咬着牙逼着自己学下去。那段黑暗的日子,难道他们就真的没有发现我的不对劲?还是他们虽然知道了却仍然无动于衷,依然:“多吃点,好好学习。”
  虽然这样,直到大学毕业前,我从没有怨过他们,内心还是保持“要好好学习,将来工作赚大钱,让爸妈过上好日子”这样的想法。最后我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却在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完全就是个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我不会交际,不会变通,不会办事。这时我爸妈站出来了,“你不要这么老实,要多交些朋友,多跟领导同事沟通来往,要大胆的去做事,不要这么内向。”   听到这些言语,我瞬间有种被背叛,被愚弄的感觉。我的学生时代,照着你们的要求,把全身心投入了学习,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到晚上十点半,都是在学习。现在我学业完成,你们没有夸奖,而是开始给了我新要求,要我由一个书呆子重新变为机灵小伙子,我怎么转变过来?
  所以,我开始恨,步入社会,面对越是无能的自己我越是恨。到底是我哪里做错了,我没有努力吗?我没有付出吗?为什么到头来我成了一个书呆子。现在我不再主动打电话给我父母了,也让他们少打电话过来。
  我想起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叫《背叛》,说的是有个人一生受恩于他的大哥,是大哥把他从垃圾堆里捡回来,培育他,扶他做到将军,舍命救他,最后这位大哥连自己的爱人也拱手让于他。结果在一次战役中,这人背叛了他大哥,让大哥的军队全军覆没。大哥虽从鬼门关逃出,却从此过上痛不欲生的生活。为什么?最后那个人怒斥他的大哥: 我变成什么东西了?我不知道自己变成了什么东西,只知道自己不再是人!我只是人家手里捏出来的一个泥人。
  对我的父母来说,学生时代,我的成绩是他们炫耀的资本:看,这是我捏的,好看吧,漂亮吧!现在,步入社会,比的不再是成绩了,所以他们又提出新要求,可他们知道我所承受的压力有多重吗?
  心理急诊室
  世界上再好的父母也做不到百分之百满足孩子的需要。当我们歌诵母爱的伟大时,那是真实的;当我们恨父母的时候,那也是真实的。只不过,后者在社会的伦理道德中所批判的。我们生命中的很多痛苦恰是来自真实的人性(本我)与现实中的道德需要(超我)之间的冲突。我们若要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就不应该去否认这些伤害性体验的存在,而是要承认它,只有当我们承认它真实存在时,我们才能真正去管理它,它才能服从于理性和道德的管理,而不是去不断地积累“恨”。
  对于走出校园的你,没有了成绩的优越感,你的委屈,是因为学生时代父母对你从来不管你学习以外的事,工作了,你却不能再让他们满意了。你的愤怒,恰恰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再让父母满意了。
  过去的书呆子生活结束了,现在工作比较同龄人有落后,心不甘。这个怪父母是没用也没效果的。父母对他们自己不满意,但他们把这努力全交给你,希望你能替他们完成。当你做不到时,你转而产生了愤怒,觉得自己尽力了还是得不到认可。这个处境,你自己也看到了。接纳自己,是个转折点。没必要成为一个健谈的人,话少也很好啊。没必要成为八面玲珑的人,本分老实也很好啊。只要自己接纳了自己的状态就完全没问题。关键就是话少老实在父母眼里是个缺点,而自己却来不及转变。
  我们都不喜欢内心困扰的感觉,但如果仅仅是简单逃避,比如不愿和父母见面和交流,你的人生都会保留着逃避的僵硬姿势,你的内心无法舒展地接受空气和阳光。但若你有勇气去探索引起痛苦的原因,真正的启发和成长或许就开始了。直面自己内心的创痛是痛苦的,不断地改变和挑战总是令人不快的,但要获得真正的精神成长,就要尝试进行深层的自我转换,我们需要敢于和痛苦和平共处的勇气。你将发现,自己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重生感觉。
  所以,你有两种选择,真想变成父母期待的人,那就慢慢的改变。如果心里不想,那就做真实的自己。
  ★心链接
  如何减少“恨”对我们的的伤害
  1.保持距离
  噪音源离我们越近,越让我们感到烦躁,厌恶源离我们越近,那么我们也会陷入不愉悦中。
  青年问禅师:“我工作很努力,但事业上却没有一点成就,怎么办?” 禅师说:“九十度很热,但这样的水温,能让水沸腾吗?” 青年说:“我在拉萨长大的。”大师满意的说,这就对嘛,换个环境试试看,会好的,亲。”
  同样的,对一个人不自觉的讨厌既然改变困难,那更好的办法也是换一个环境,远离他们。人有一套很好的自我保护机制——那就是遗忘。只要不经常看到,那么,我们慢慢也不会记得他对我们的意义,他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2.增加合作
  竞争性接触会分化关系,但是合作性接触会让我们对对方的好感增加。就像电视剧中,那些原本有过节的人,因為一个任务被分配到了一起,然后慢慢地因为合作而对对方有更多的好感和信任。成功的合作能够增加相互的吸引力,减少厌恶。如果想让对方减少对我们的厌恶,可以让对方帮我们忙(而不是去帮助对方的忙)。对方帮助我们的同时,会产生对我们更多的“弱者关怀”,以后也更可能帮助你。
  3.提前干预
  我们的情绪有70%可以通过身体表达。即使我们隐藏对一个人的讨厌,但是对方还是会很轻易感受到你的不友善。对方察觉到你的不友善之后,往往也会反馈以不友善。所以,如果想要忍住不愉悦的情绪,也请记得控制自己的身体语言,放自然,减少刻意——想让对方减少敌意的前提是:你也减少敌对。所以,当自己对一个人有所厌恶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干预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扭曲的倾向,进而改正。
其他文献
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主持界,老将渐次隐姓埋名,新人却还挑不起大梁;另一方面,又有金星、吴秀波、郭德纲等大量其他行业的人跨界抢饭碗,再加上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的地位越来越弱,娱乐主持人行业正面临着大变革。  还有主持什么事吗  早在2014年,凭借《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娱乐主持人华少在温哥华主持一场华人大型演唱会,问及台下观众是否认识他时,齐声答曰:“认识!念广告的!”而当他用《中国好声音》中那样的语
期刊
留学是渴望远方的人眼中一束绚丽的光,而思乡是游子心头一根隐隐作痛的刺。是的,这便是留学,便是远方和故乡。  自清末中国派出第一批公费留学生以来,中国学子便开始了百余年孜孜不倦的海外求学历程。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也许不同,出国的原因和目的也不相同,但思乡、拼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不变的主题。  爱国派:《我的法兰西岁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为了寻求救国之道,1
期刊
侯金知  派出所的警员一般是分片负责某一个具体社区的工作,因此被群众昵称为“片警”。那年我26岁,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阅海万家社区,成为了一个女片警。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更深知传统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对平安的需求。而事务庞杂、千头万绪的社区警务工作,光靠社区民警和几名协警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新思路和
期刊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直以来,优秀的传记作品都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和教育功能。一本好的人物传记,可以让那些我们好奇抑或崇拜的人物再一次真实而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可以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他们的人生。当然,阅读的过程也是近距离接触自我的过程,也许,在了解他们的奋斗史、心灵史,与那些勇敢的心灵作伴后,我们也会变得更加淡定从容。  《人类群星闪耀时》:历史是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  涌动着匪徒、探
期刊
早都听说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名,一到秋天,无数游人会涌去北美,只为一睹那漫山遍野的红色。绚丽的夏天已经渐渐走远,而在我心里一直藏着比绚丽更摄人心魂的一抹红色,只等着它们一片,两片,三片,直到把眼睛填满,把整个心都占据……那一定是比夏天更加浓烈的一份炽热体验。  听一曲枫叶交响乐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加拿大赏枫的最佳时间到了。枫叶让加拿大的秋天恬淡而浪漫,当你身处其中,不禁会感叹:上帝竟是
期刊
枯树枯树你开了花  我心中有一簇迎着烈阳肆意生长的花,纵然风雨猖狂,依旧野蛮生长。  ——题记  万里迢迢,沧海茫茫。万物太渺小,生命皆短暂。人的一生能够实现什么?或许我有一腔热血,有一颗炽热的心,我会献身于祖国吧,我会拼搏于沙场吧,我会驰骋在大好河山吧。又或许我只有一片纯净花园,我只有一屋、二椅、三餐、四季,那我会尽力去爱、去恨,去田野、去小溪,去看看不同的地方里不同的风情。再或许,我什么都没有
期刊
20岁,你迷茫又着急。你想要房子想要汽车,你想要旅行想要享受生活。你那么年轻却窥觑整个世界,你那么浮躁却想要看透生活。   如今普遍的名人讲座里,在提问环节你几乎很难错过一个问题,“XX老师您好,请问您对当代年轻人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一些讲演者众口一词抱怨,这几乎是最令他们反感、厌倦的问题。或许连提问者自己都很难意识到,这个愚蠢的问题潜藏着一个不易察觉的心理成因:请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像您一
期刊
铸就忠诚警魂,在实战中炼真金我们总是热衷于反复研究《福尔摩斯探案》里的侦探推理过程,喜欢跟随《重案六组》《白夜追凶》里警察的步伐一起侦破案件,也会被电影《湄公河行动》里的特警作战场景震撼到无以复加……那些被大家惊叹和崇拜的神技能都是广大公安学子每日苦练方能学成的看家本领。在18岁最美好的年华里,他们选择了一身警服,选择心怀家国,将青春的热情与汗水献给祖国和人民。  头顶警徽有使命,肩扛盾牌有责任。
期刊
我的盛大演出开始于一家酒馆的卫生间,光线暗淡,远处传来一群男人喝着黑啤酒大叫起哄的声音。我清了清嗓子,发出高高低低的声音。然而独自暖场之后不久,我就要迎来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时刻了!这道狭窄的塑料门成为避免我丢脸的最后屏障。现在是爱尔兰西海岸戈尔韦郡的周六上午10点30分,我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门。   酒吧大门前的那条商业街是爱尔兰街头音乐的中心之一,街道音轨每50米就变换一次。一个老年男人吹着六孔
期刊
积攒经验,敲开华谊大门   和很多小伙伴一样,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看电视剧。从最早酷炫的香港警匪片到催熟少女心的浪漫韩剧,以及后来的种种剧目,我对电视剧难以割舍的情结一直未曾消失。除了电视剧,我还喜欢收集各类青春读物,当时我正好读初中,是大多数人开始追星的年龄,然而我从不追星。但是,从杂志、电视上了解到了霍汶希后,她就成了我的偶像。   虽然当时的霍汶希只捧出了Twins,谢霆锋、容祖儿还没有大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