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诗创作中培育丰盈的“诗想之果”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zlzl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则是孩子放飞心灵、润泽情感、感悟发展语言的最佳载体。国家督学成尚荣说:“让学生成为种诗的人。”“种下想象也就种下了诗。”由此可见,诗的世界也是想象的世界。而如今校园“灰色童谣”的到处传唱,带有不健康内容的“口袋书”肆意流行,都凸显出学生精神世界的荒芜。孩子们在童诗中的想象正慢慢萎缩,尤其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孩子们的阅读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量,可是“诗想”却远不如低年级那样丰富大胆,尤其是“诗想”张力呈衰减趋势。其原因为何?
  现象反思:儿童的诗想缘何衰减
  现象一:学生的诗想显露出框架化程式化现象。学生在童诗创作中的想象往往流于形式,被框在一个狭小的天地中,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了学生创造性的缺乏和想象力的枯竭。
  反思:在教学《乡下孩子》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仿写诗歌:乡下孩子还会干什么呢?学着课文上的样子来写一写。我们现在的孩子和乡村生活接触很少,并没有自己切身的生活体验,课前阅读了一点资料,又听老师介绍了一些,便开始仿写。“逮一只蚂蚱,乐坏了馋嘴的公鸡。割一篮青草,撑圆了小羊的肚皮。”字数和书上完全一样,再把资料里的乡村生活往原诗中一套,这样一首看上去还不错的儿童诗就仿写成功了。其实,此时的学生并不是在有效地想象,而是机械地复制。童诗创作需要模仿,但是,模仿也同样呼唤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参与。
  现象二:学生的诗想单一枯燥,创作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失去了应有的灵气与童真。
  反思:经常看到学生有这样的诗句“弯弯的月牙/像一根金色的香蕉/挂在天边。”“小星星/像明亮的大眼睛/在天上和我打招呼。”“狗尾巴草摇摆着身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乍看上去,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还有点文采,可是当很多孩子都这样写,我们就发现这样的诗句是没有灵魂的。究其原因,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生活节奏快,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十分有限,走进生活、亲近自然的机会也少。想象力的激发需要表象的大量积累,而孩子们却没有时间在一朵花前停留,闻闻花香;没有在一棵树下驻足,听听鸟鸣;也没有在一片草叶上寻觅,摸摸露珠。同时,孩子们对自己的生活也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于是创作时只是关注了修辞的运用等技法,却无法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诗想就像是一颗润泽丰满的果子,渐渐地萎缩,慢慢地干瘪,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如何在童诗创作中培育丰盈的诗想之果呢?
  陌生化的自由方式激发
  我们四年级备课组认为,还是应该从课堂开始。由笔者先备课上课,组内交流研讨,再寻找攻克难关的方法。几轮试教下来,大家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诗心,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需要教师来搭建一个支架,用儿童的方式来引流儿童的诗语。
  引导发现:陌生化观察,发动诗想的引擎 大自然中的一棵树、一朵花、一只虫,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首儿童诗。它们等待儿童用想象的色彩赋予他们活跃、奇特的生命。但是,孩子们平时并不注意去发现,或者认为太常见了,所以并不在意。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新奇的陌生化的氛围,让孩子们获得惊喜的发现。例如:龙虾,是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大家对它也很熟悉;可是,笔者在教学中却告诉学生——它是外星球来的使者,想在地球上生活。笔者引导学生忘了龙虾的身份,跟它打招呼,重新认识它,把它当成童话的主角。“龙虾有这么多特长,它在地球上生活,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呢?”“龙虾去应聘服装设计师/长胡须量了量/两把大剪刀/左右挥舞/最新款的裙子/诞生了”“龙虾参加军队/以退为进/故布疑阵/迷惑敌人的视线”。龙虾此时是龙虾,又不是龙虾了,它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同时也发动了学生诗想的引擎。
  思维激荡:故事引路,增强诗想的张力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故事的天地中便能够更自由地飞翔。在童诗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与此相关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英雄故事等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让他们的诗想具有可张可驰的弹性。例如:在执教《蝉》的儿童诗时,笔者用故事拓展学生们想象的空间。有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感想中这样写道:“我们在《夏日歌者》的蝉诗创作课上观看了金蝉脱壳的视频,聆听了蝉的大合唱,让我尤为感兴趣的是老师讲的故事《黑蝉的传说》。于是我写下了:黑蝉的传说/妻呀——妻呀——/蝉儿千百遍地呼唤,/迟了——迟了——/蝉儿一辈子的后悔,知了——知了——/守住秘密就守住了幸福。”
  激活连结:沿着联想,拉伸诗想的纬度 联想,就是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作用等特点展开想象,把握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些联系虽然微小,却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放飞诗想的立足点。在联想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联想的方向继续往前飞,用现有的想象再次激活他们大脑中原有的连结,让诗想飞往更广袤的天空。例如:
  师:星空和地球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里有四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在想象时,可以沿着你的联想再往前飞。
  生1:月亮和树梢离得很远。
  师:联想向前飞,从他们离得远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生1:他们怎么会离得远?
  生2:离得远又怎么样呢?
  一首首诗歌就诞生了:
  月亮和树梢/是一对好朋友/月亮想飞上天空/树梢张开双臂/托起了她/深夜/月亮想和树梢聊天/可是太远/听不见/树梢想跟月亮拥抱/可惜太远/够不着/于是/他们只能微笑/微笑……
  丰盈儿童诗想的有效路径
  诗想的养护与激发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陌生化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
  表象储备:丰富素材,推展诗想的疆域 童诗创作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孩子们想象的依据,创作的根本。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宽广,生活是海洋”。生活中,学生的切身体验是想象力的源头活水。我们首先要努力解放出学生的一部分时间,引导他们走出课堂,走向街头,走进田野,融入更广阔的生活,积累丰富的想象素材。例如: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可激活孩子们的诗想。《槐乡五月》的童诗创作中,孩子们这样写:沙,沙,沙/风儿吹来了/麦浪闪金光/槐花十里香/汪,汪,汪/小狗跑来了/躺在槐树下/醉了,醉了/进入甜蜜的梦乡/扑,扑,扑/小蝴蝶飞来了/在槐花中穿到东穿到西/穿行的是快乐/穿行的是芬芳。
  阅读欣赏:以诗引诗,滋养诗想的果实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学生喜欢的儿童诗必定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富有意境与情趣,富有灵动的想象力。而这样的童诗也正是滋养学生想象的最好营养。平时,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孩子一起阅读优秀的儿童诗作。当季节变换时,读不同季节的诗;当节日来临时读节日的诗,和孩子玩游戏时读好玩的诗。比如:玩踩影子游戏时,可以读斯蒂文森的《我的影子》。在创作前也可以读些相关的好诗。比如:在《蝉》的儿童诗创作课前,本班学生一起读了谢尔夫斯坦的《蜘蛛》,给了他们很多的启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童诗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有力载体,也是他们天马行空的幻想结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全程关注,努力以儿童的方式在童诗创作中培育出丰盈的诗想之果。
其他文献
2015年4月5日,一个难忘的日子,也是笔者从教以来最为感动的日子。  一、突破窘境  随着送教下乡的老师们走进这所农村中学,眼前的一切,让笔者顿时诧异。整个教室乱糟糟的,有的学生跑跳打闹,有的学生还在埋头专心地写着其他学科的作业,有的学生则是好奇地注视着我,孩子们并没有进入准备上课的状态。  该怎么办?对于仅仅是满怀激情,教学经历尚浅的笔者,一时不知所措。直觉告诉笔者,必须静下心来。  笔者问孩
走进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已有近十个年头了,一直以来笔者都在不停地探索,想寻找到一种适合学校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模式。2015年,笔者一行人来到天津普育学校,在那里笔者开始真正见识感受了“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课堂冲击,学生积极合作、有序训练,课堂成果极为高效。笔者也因此感到学校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迫在眉睫。  小组建立  在全面深入学习了合作教学理论后,笔者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合理分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笔者深深体会到国家对于学前教育前所未有的关注,也看到和感受到教育相关部门和学者也纷纷献计献策,促进和规范学前教育。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当前幼儿教师的成长手册。前段时间再次细读,感触颇深。该标准借鉴了先进教育思想和幼儿教育观念,并结合幼儿教师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愿景,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
2014年10月6日,金华市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名师工作室举行汉字书写规范专题讲座。所属艾青小学、婺城小学、荣光国际学校的语文教师共同参加。这种以名师诠释汉字书写技巧,同时展示师生书法作品、弘扬汉字书写正气、分享教学精华的“内涵式培养”,在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已形成机制。集团总校长徐锦生说:“教育精神是教育人的终生追求。以劳动者的勤奋耕耘教育,正是现代教育人战胜职业堕性走向理想教育的可贵之处。”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苏君阳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要过早在学科层面对学生进行分化,这不利于学生发展。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确实要开始面对科目的选择,但学校和家长都应该理智地对待孩子选择学科的问题。从学校层面讲,需要开设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增强学生自我规划能力,让他们更加了解自我和社会,了解自己的兴趣、偏好、学业基础优势以及社会需求;同时,学校和家长都只能为学生的选择提供建议,而不是强制决定。应该尊重
几年前听的一个故事,已经记不太清了。大致是这样:一位建筑公司的老总要从一班普通工人中物色一名管理人员,工地负责人和他在工地转了一圈,问他有没有合意的人选。老总说,我要那个穿红色工作服的人。他解释说,大家都穿蓝衣服,只有他例外……有特色的人往往有追求,有成就。后来的事实证明老板的想法是正确的。  我想,特色就是卓越。特色就是鹤立鸡群,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有人可能表示异议,说:“如果一所学校培养出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人”远远比培养“才”更重要。因为受到当下各种环境的制约,很多时候教育的定位被强行扭曲了,重在培养的是“才”而不是合格的“人”,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育的方向就偏离了轨道。  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对于小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而言,思想品德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余年
摘要: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后,在生活、学习上往往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本文通过对本校2012级大学新生进行调研,并将历年情况作了对比,分析了本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状况,总结了新生教育的成效,为新生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2012级新生;适应性;调研  大学新生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苦读,开启了一个充满期待的新世界。然而,最初的幻想与激情逐渐逝去,新生们无论是在自然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在个人目标还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乏热情,更让教师疲惫。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提升教学的品质,实现教师“少教”,学生“乐学”呢?  丰富教学手段,注重技巧应用  “少教乐学”的核心含义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减少对学生的正面授课,通过引导激励,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技
《继续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刊登李东平的文章指出:现代教师的内涵素质要求主要包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传统教师的优秀素质。据我国现代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现状,可发现现代教师职前在培养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职后培训在管理、规划、培训经费、职后与职前衔接、评估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从高等师范院校、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