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空间变得透明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三下午,我和以往一样先去学校接孩子们,然后去钢琴老师家。在车上,儿子叫起来:“我的手机告诉我现在到老师那里还需要多少时间,还建议我今天换条路走,因为我们经常走的那条路今天堵车!它怎么什么都知道?”
  我也有些惊讶,但是想到手机若是开启了定位功能,做到这些并不难。然而作为成年人,我多少有被窥探了隐私的感觉。
  儿子说他希望得到一个“爱丽克莎”作为生日礼物。我一听瞪圆了眼,说:“你想往家里请一个间谍?”“爱丽克莎”是亚马逊推出的语音智能机器人,长得像一个圆筒式的音箱,不会走,也不会动,却可以听见房间里的所有声音,人只需说“爱丽克莎,播放某某的最新歌曲”,或者“把灯光调亮一点儿”,她就会立刻一一照办。除此之外,她还会和人玩游戏、讲笑话、预报天气、报时、打电话等。她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最重要的是她时刻听候你的吩咐,一天24小时不睡觉,不会罢工,任劳任怨。
  我起初对这个玩意儿很感兴趣,后来一琢磨,若是我们在房间里说什么话都被她听见,要是真有人想监听,那可就太容易了,所以不准备答应儿子的请求。
  然而,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我最终还是给他买了。我的条件是:这个“姑娘”只准呆在楼上儿子自己的房间里,不许进入其他房间,更不许下楼!不过话虽是这么说,难保儿子不会把她请到我的书房去当点歌器用。
  一枚硬币总有两面。网络与人工智能的發展方便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使个人空间变得透明。除了彻底杜绝网络,我们很难保证自己的某些数据不被别人获取。对于看重个人隐私的德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取舍。在这个问题上,荷兰人倒是比较潇洒。在荷兰,人们晚上不拉窗帘,灯火通明的时候可以一览无余地观看到各家各户灯下的故事。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所以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示。
  当然,如何面对如今的信息时代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担心太多也未必有用,还是顺其自然吧。
  (摘自新浪网)
其他文献
爸爸妈妈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爸爸7岁订亲时,祖父与外公两家旗鼓相当。按旧俗,订亲后两家互不来往,两个孩子也从不见面。十年后要结亲了,外公得知爸爸已家道中落,犹豫了。妈妈请人去爸爸读书的中学“偷”来作文本,外公看后赞道“这后生有才气”,让妈妈自己决定。妈妈说:“嫁!”他们携手走过了80年。漫长的岁月里,妈妈跟着爸爸吃苦受累倒霉,從未后悔。  那年,妈妈还是个幸福的新娘。一天清晨,邻居骇叫:“日
期刊
听过下面的观点吗?“如果他喜欢你,就不会暧昧不清;如果他不再联系你,别为他找理由。”总之,不管是他不主动联系你、他莫名消失、他现在不想跟你结婚,还是他跟你长期暧昧没确定关系,结论都只有一个——他没那么喜欢你。  这是电影《他没那么喜欢你》里传递的观点,我在20岁的时候也被蒙蔽过,但凡对方没有做到我以为的爱的举动,我都会一棒子把他们击倒在恋爱的初期。就是因为前面提到的那种思维定势,不允许别人做任何不
期刊
小乙结婚后和婆婆住在一起。一个屋顶下有两个女人,退让的自然是小乙,因为小乙的先生说:“你是知识女性呀,而我妈妈农民出身,你总不会跟她计较吧!”  “知识女性大度、谦和、慷慨、有涵养。”小乙常常需要用这些知识女性的标准来对照和批评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嫌弃婆婆性格乖戾,看不惯婆婆过度占有儿子之类的。  小乙觉得知识女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有韧性。有韧性的人才能成大器,没韧性、不能压制本能的人跟街
期刊
“现在还会有人喜欢写情书吗?”一个接受我采访、给我讲关于情书的故事的男人这样问我。我告诉他,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不写。他就笑了:“是啊,现在有手机、互联网,谁还会用笔写信?你们都是幸运的人,得到了想要的感情。我不同,所以我要写信。”  他之所以来找我,是因为实在憋不住了:他悄悄地爱了16年的女孩子现在要做母亲了。他想,也许有一天她能看见他写的故事,能从字里行间猜到那个一直给她写信的男人就是他。他
期刊
“汪汪汪!”  从几周前开始,狗吠声昼夜不停。有一天晚上,女儿和我终于向妻子表示再也无法忍受了。  “不光是我们一家,别的人家也提出了抗议,可没什么用,所以我们几家决定一起出面干涉。”  8点刚过,妇女主任和其他几个家庭来到了我们家。我担心邻居之间争吵起来,于是跟着他们走出家门。我们到了那戶养狗人家的门口,按响门铃,那些狗又开始狂吠起来。  “是谁呀?”  “是小区的妇女主任和邻居们。”  “啊,
期刊
近年来旅行,我已经放弃了入住四五星级的酒店,而是选择民宿而居。民宿在细节上做得特别贴心、温暖,总能带给我惊喜。  春天去苏州,我宿在一间花房里,庭院里种满鲜花。印象深刻的是,花房里有一个花间书苑,鲜花、沙发、钢琴等一应俱全。那天我外出听过一场评弹后,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花房里。我去书苑里挑了几本书,带回房间,房间提供免费的玫瑰花茶,泡上一壶,推开六扇半窗,临窗而坐,喝茶读书,阳光斜斜地洒进屋子,那一
期刊
母亲很爱干净,爱干净到闲下来的时候几乎都在拍拍掸掸。  出去买个菜,去楼道取份我订的报纸,去院子里浇葱和蒜,去收晾干的衣服,进门后她都要拍拍掸掸。她从身上的袖管拍掸到衣摆,从大腿拍掸到裤腿,把自己从上到下、从外衣到长裤用手拍个遍,直到灰尘都四散逃逸而去,那阵势像是刚从一场沙尘暴里逃出来。  这是洁癖,也是好的习惯;这是对衣服的爱惜,也能免除常要清洗、浪费水电的麻烦;这是人生的干净整洁秩序的自我养成
期刊
某日李国文老师打来电话,不知怎么,我们就谈到了家庭。记得他当时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说:“想來想去,人生好比一叶扁舟,家是我们最有停靠权的一处港湾。人过中年,没有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放下电话,我思忖李国文老师的话,觉得这是年长者的肺腑之言,并且从中体会到他对我的关心。  是啊,因为有家,活着才是有情趣的事。  当然,这一点对于小青年们也许恰恰相反,对于人到中年和中年以后的男人女人们而言,却是一
期刊
饭桌上,三姐和四姐推杯换盏,相谈甚欢。我一摔筷子,变了脸色:“什么意思?你们两个人当着我的面親亲热热,是为了表现你们的关系更好一些吗?”我咄咄逼问,两个姐姐相视一笑,向我敬酒。我瞟一眼我杯中的饮料和她们杯中的酒,说了一句:“哼,我随意,你们全干喽。”  走廊上,三姐站在我身边,我一转身,死死抱住她的腰,她笑得直不起身。三姐转身想要反攻,我扒在她身上大喊:“真高兴呀,你终于肯陪我玩了。”  客厅里,
期刊
小时候每年过春节,我都会跟父母到老姐家去吃年夜饭。我们通常在复兴公园站乘上24路电车,到大自鸣钟站下车,再到长寿路乘16路或13路电车,到武宁路桥站下,走5分钟到老姐家。因为路远,车票都要买一角钱的——我们同学间正玩收藏电车票,一角的票难得收到呢。  老姐家在安远路899弄路。那时,那里坐落着好几排日式、两层、积木一般好看的楼房。建筑的外墙都匀称地嵌着如鸽蛋大小的鹅卵石,绛红色木窗上则装着彩色玻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