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应用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翻转课堂恰恰颠覆了这一模式,在“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对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的观看、操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综合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和云技术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巧妙地契合了现代教学理念,为现代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是主体”“以学定教”“关注课堂生成”等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强调和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为“翻转课堂”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温床。“翻转课堂”将简单的记忆、理解、运用放在课下,而高层次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则在课上发生。现下,这一教学模式在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翻转课堂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理念,是技术对理念实现的有效支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样适合小学低年级。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自主发现、总结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前思考】“圆的周长”是一节经典老课。但以“数
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用数学的方法、策略、思想等去解决数学问题以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解决应用问题的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十年课改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原来总目标中具体阐述目标的四个维度之一的“解决问题
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是一个地区级别最高的幼儿园。为了促进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的不断进步,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也为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之间创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有些地区采取互查的方式,组织专家和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对具有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称号的幼儿园进行年审。年审时,上午半天看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下午半天主要是查阅相关资料,与教职工谈话,汇总情况,形成综合评价意见。    “
[摘要]现有的政府组织绩效评估理论与方法没有考虑到制度安排对政府组织绩效的影响。现行中国县乡政府机构设置烦琐,职能重叠,职责不清,领导职数太多,人员编制规模过大,都是上级政府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设计的,政府组织绩效不尽如人意是制度安排造成的:只有政府部门“让利与民”,才能使政府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机构;编制;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数学王国的小公主,大家肯定会喜欢。因为她就在我们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你就可以看到她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除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能引起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片面追求GDP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是导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由于地方政府领导人的考核体制而导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取向的不完全一致更是加剧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就业的增长,除继续重视劳动力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
置身于课堂,听到教师对学生最多的评价就是“你真棒”“好极了”,即使学生做对了一道很简单的计算题,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夸奖“你真棒”。这样泛泛的称赞和过多过滥的表扬是否对学生起到一定作用呢?对此,笔者结合相关案例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原则,以期优化课堂评价,让教师真正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掌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一、课堂教学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一)在探究过程中评价学生相关能力
[摘 要]长期来看,不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市场导向,普通住宅开发都将成为我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流。然而,鼓励住房消费,意味着不仅要有合理的房价,还要有相应的消费能力。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普通住宅;中低收入;经济适用房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
一、疑团呈现  植树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现行人教版教材把它作为数学广角的内容编入四年级下册。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这样三种情况的区分予以了特别关注,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他们往往要求学生牢牢地记住相应的“计算公式”(“加1”“不加不减”“减1”),但实际情况却并非教师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与简单。  【现象一】  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研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到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不仅明确地给出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流程,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地思考问题。  面对课标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我们能做什么?笔者认为,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数学思维方式的引领,除了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