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中,部分教师不能根据文本内容适当地运用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导致比较阅读的内容与方式都过于单一,比较阅读的效果也不尽人意。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将其当做主要阅读方式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以此来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比较阅读兴趣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方式激发学生对比较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且积极地投入到比较阅读活动当中,进行比较阅读的自我建构和体验。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立足于学生发展,借助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其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比较兴趣。
比如在杜甫的《登高》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比较阅读经验交流会,就杜甫对国家不离不弃的“守望”进行研讨。首先让学生搜集杜甫在不同年龄段写出的诗并掌握其背景,将杜甫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诗与《登高》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得出结论。这种比较交流研讨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因此,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之后,在课堂上会呈现积极发言的活跃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教师要结合诗歌抛出问题:“《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艰难’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同时还指国家的命运,杜甫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愁白了头,由此能看出杜甫的博大胸怀。那么,你们搜集的资料中有哪些也体现了这种博大的胸怀呢?”有的学生说:“《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有的学生说:“杜甫在青年时期写的《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有的学生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利于学生接受和记忆诗歌内容。
二、结合语文教材,培养比较阅读意识
比较阅读也可以说是多文本阅读,就是通过多篇文章的比较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比较阅读也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它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意识。教师要明確阅读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好阅读计划,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高中文言文大多是以单元为单位,如写作手法相似的为一个单元、题材相似的为一个单元等。因此,在比较阅读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将同一单元体裁相同、思想内容及手法不同的几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或对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两篇课文做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比较。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这三篇记叙散文,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首先要体会每篇文章中的故事情节,然后通过比较阅读欣赏人物形象,并总结人物塑造的方法,最后归纳其语言特征。
在故事情节上,《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记叙了烛之武临危受命劝秦伯退师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首尾呼应;《鸿门宴》展示了项羽刘邦之间的争斗,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荆轲刺秦王》描述了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总结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教师可以将《荆轲刺秦王》与《鸿门宴》做比较阅读,前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荆轲英雄虎胆的特点就显示在学生面前。教学《鸿门宴》则要将刘邦和项羽的形象分析出来,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分析荆轲人物形象的方式去自主探究,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中的对照手法。
三、挖掘阅读资源,拓展比较阅读深度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也应积极应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突破教材的束缚,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比较阅读当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比如工具书、挂图、影视资料等。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拓展学生比较阅读的深度,弥补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比如在讲授《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教师可以与教学挂图比较,将浮雕挂图的顺序打乱,让学生观察,并与文本对比,在比照中猜出浮雕的标题,并说出自己的判断理由。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猜’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边观察边对照文本的过程中,重新排列挂图上的标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浮雕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强化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四、注重方法指导,培养比较阅读能力
比较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也就是说想要借助比较阅读有所收获,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比较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比较范围、类型等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首先,文本内部的比较包含了字词比较和句子比较。句子比较一般用改写法,字词的则需要利用抽换的方法,如《再别康桥》中提问:“第一节中的‘轻轻的’与最后一节的‘悄悄的’能否互换,为什么?”通过问题的指引,学生在比较中得出,“悄悄的”不仅包含了康桥周围的安静环境,同时也包含了诗人自己的意愿,比“轻轻的”内涵更深,因此要放在最后。其次是文本之间的比较,一般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方式,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是在苏轼贬至黄州时写的词,教师可以将作者以前同一时期中写的《记承天寺夜游》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总结作者苏轼的创作风格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理解文化的重要方式。将比较阅读运用到阅读教学当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比较阅读的应用,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注重阅读资源的挖掘及比较阅读方法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第三高级中学(210001)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比较阅读兴趣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方式激发学生对比较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且积极地投入到比较阅读活动当中,进行比较阅读的自我建构和体验。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立足于学生发展,借助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其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比较兴趣。
比如在杜甫的《登高》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比较阅读经验交流会,就杜甫对国家不离不弃的“守望”进行研讨。首先让学生搜集杜甫在不同年龄段写出的诗并掌握其背景,将杜甫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诗与《登高》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得出结论。这种比较交流研讨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因此,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之后,在课堂上会呈现积极发言的活跃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教师要结合诗歌抛出问题:“《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艰难’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同时还指国家的命运,杜甫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愁白了头,由此能看出杜甫的博大胸怀。那么,你们搜集的资料中有哪些也体现了这种博大的胸怀呢?”有的学生说:“《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有的学生说:“杜甫在青年时期写的《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有的学生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利于学生接受和记忆诗歌内容。
二、结合语文教材,培养比较阅读意识
比较阅读也可以说是多文本阅读,就是通过多篇文章的比较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比较阅读也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它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意识。教师要明確阅读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好阅读计划,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高中文言文大多是以单元为单位,如写作手法相似的为一个单元、题材相似的为一个单元等。因此,在比较阅读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将同一单元体裁相同、思想内容及手法不同的几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或对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两篇课文做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比较。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这三篇记叙散文,在比较阅读中,学生首先要体会每篇文章中的故事情节,然后通过比较阅读欣赏人物形象,并总结人物塑造的方法,最后归纳其语言特征。
在故事情节上,《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记叙了烛之武临危受命劝秦伯退师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首尾呼应;《鸿门宴》展示了项羽刘邦之间的争斗,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荆轲刺秦王》描述了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总结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教师可以将《荆轲刺秦王》与《鸿门宴》做比较阅读,前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荆轲英雄虎胆的特点就显示在学生面前。教学《鸿门宴》则要将刘邦和项羽的形象分析出来,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分析荆轲人物形象的方式去自主探究,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学习文章中的对照手法。
三、挖掘阅读资源,拓展比较阅读深度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也应积极应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突破教材的束缚,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比较阅读当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比如工具书、挂图、影视资料等。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拓展学生比较阅读的深度,弥补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比如在讲授《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教师可以与教学挂图比较,将浮雕挂图的顺序打乱,让学生观察,并与文本对比,在比照中猜出浮雕的标题,并说出自己的判断理由。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猜’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边观察边对照文本的过程中,重新排列挂图上的标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浮雕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强化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四、注重方法指导,培养比较阅读能力
比较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也就是说想要借助比较阅读有所收获,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比较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比较范围、类型等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首先,文本内部的比较包含了字词比较和句子比较。句子比较一般用改写法,字词的则需要利用抽换的方法,如《再别康桥》中提问:“第一节中的‘轻轻的’与最后一节的‘悄悄的’能否互换,为什么?”通过问题的指引,学生在比较中得出,“悄悄的”不仅包含了康桥周围的安静环境,同时也包含了诗人自己的意愿,比“轻轻的”内涵更深,因此要放在最后。其次是文本之间的比较,一般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方式,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都是在苏轼贬至黄州时写的词,教师可以将作者以前同一时期中写的《记承天寺夜游》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总结作者苏轼的创作风格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理解文化的重要方式。将比较阅读运用到阅读教学当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比较阅读的应用,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注重阅读资源的挖掘及比较阅读方法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第三高级中学(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