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来源 :管理学家·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急需改革。20世纪迄今的三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凸显了“多元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在对已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应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创新培养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
  一、改革的背景
  当前,我国外语专业学生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戴炜栋在《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三十年》一文中曾深刻总结了外语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三方面问题:数量庞大、质量低下、地区差异拉大。英语专业学生就业从早期的市场火爆,至如今的就业难问题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兼及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很大制约,由此而导致的其思辨能力偏弱的弊病,使得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表现蹉叹不已!教育管理部门对英语专业的去留和进退问题存有激烈的争议,当前已经有很多院校对英语专业实行限招和停招的政策,英语专业教师也纷纷离开专业教学的课堂,投身于大学外语教学,甚至是改换专业,与外语彻底地分道扬镳。为此,如何破解当前的窘迫困境,走出符合时代特征、顺应地方情境的外语专业改革之路,不仅仅是外语事业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外语专业师生生死存亡的重大命题。
  二、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迄今,存在着三种外语学习者培养模式。第一次为”技术取向”的培养模式,20世纪初期,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外语教育强调对学习者的培养应侧重于具有“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工具型”人才,“训练”、“技艺”和“形式化”教与学的策略使得这一类人才可以从事翻译工作,尤其是笔译,至少能够阅读外语文献。显然,这一时期的学习者培养方式与我国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一脉相承。虽然在短期内培养了大量符合时代特征、适应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但随着社会经济、贸易和文化的发展,单纯基于语言学习、工具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渐式微。
  第二次为“文化取向”的培养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交流和经济贸易步伐的加快,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和融合,催生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促使外语教育走向“复合型”的道路。如欧盟在外语政策制定中强调,培养外语人才要“达到对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理解,并促进对身份和文化差异的尊重和宽容”。[1]我国在这一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学习者除了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外,还要再掌握一门或多门其他专业,成为“宽口径、厚基础、适应性强,既懂外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的“显学”。返观此种理路,不可谓不壮观,然其却遭遇课程实施中简单的“外语+专业”的粗暴,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随时过境迁而易被淡忘,也往往会造成师生课程负担的加重,当面对语言文化实践和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时,学习者仍然很难应付。
  第三次为“多元创新”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美国语言政策学者Sonntag从“语言霸权”的角度认为,随着终身学习和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每个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和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常见和偶发“事件”需要创造性地处理、辩证地思维,并培养主动的个性特征,这是走向语言自由、避免霸权出现的有效方略[2]。为此,多元创新人才观进入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美国将外语人才的创新能力列为国家民族兴盛和多民族融合的必要基础,“语言学习对学生的挑战更高,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我国学者文秋芳教授认为,那种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宽广知识面、一定相关知识、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的外语复合型学习者的培养模式[3],仅仅是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改造社会和创造社会,一种面向学习者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新型的创造型培养模式呼之欲出,跃升至世界外语教育舞台的中央。
  三、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外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美国制定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强调学习者5C能力的培养,包括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联系(connection)、比较(comparison)、社团(community),旨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实现以学致用。澳大利亚发布的《完全指南》,要求外语课程设置灵活化,以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视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化;加强面向实践的教学,创造实习和行业实践的机会。可以看出,国外外语学生培养方案均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性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国外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我国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随着人们对创新型人才的认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创新型人才研究经历了起始、渐进和繁荣三个阶段,在创新型人才界定、创新型人才价值和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自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实施以来,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成为各界的共识和紧要的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在不同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迥然相异。
  我国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如:文秋芳认为,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由三大板块组成: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手段。陈新仁和许钧认为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内涵: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品质。有学者指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的简要组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个管理活动的组织构建方式。具体策略包括:改变教师知识授受型的教学观念,外语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龙炳文强调,外语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有: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整合,外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迄今为止,为迎接全球化和终身学习的挑战,各国都在朝着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努力。纵观已有的探讨,可以概言,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原创力仍然不强,大都是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挪移”或“嫁接”到外语專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对实践的指导显得苍白无力!研究内容上,对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具体内涵和培养模式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可信度不高;研究方法上,已有的研究基本采用的是思辨的方式,科学性不强;研究对象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关注,全面性不够。基于此,迫切需要以实证调查、访谈、文献分析、课程实验等方法,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基地,开展“新型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通过对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旨在涵养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以服务于地区的经济建设,为地方文化的对外推介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鲁子问.雷云萍.外语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8-20..
  [2]S.K.Sontag. Linguist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call center industry: Imperialism, hegemony or cosmopolitanism[J].Language Policy, 2009(8).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其他文献
摘要: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这句名言相信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这句话显得更是意义重大。但遗憾的是当前高校中很多贫穷学生都出现了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感恩之心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到学子的人生之路,对整个社会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作为教育管理者发现、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研究对策,将感恩意识融入学生资助工作中,对于提高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感恩;意识淡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工科、经管类等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学好高等数学是很重要的。下面就这些年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搞好高等学校数学课教学。  关键词:高职;高数;教学;感想  记得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时,心怦怦直跳,还有些忐忑。但拿起三寸粉笔的那一刻,就告诫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义务
期刊
摘要: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正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新媒体应用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研究,结合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网络新媒体手段教育实践,对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传播方式、技巧提出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对高校院(系)党组织工作职责的界定,以及组织考核理论,就高校院(系)党组织及其负责人业绩考核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业绩考核的思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发挥党组织在院(系)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重要保障作用,推进二级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二级单位加强自主管理、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  关键词:高校院(系)
期刊
摘要:日语教学是实践语言的教学,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造句,还要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具体怎样使用,因材施教,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灵感,增强信心,培养能力,使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日语教学培养信息化  日语教学是实践语言的教学,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仅要告诉
期刊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加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是当务之急。本文着重从课程目标与大纲建设、课程内容与资源开发、课程组织与实施策略,以及课程评价与质量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框架和可操作性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
期刊
本文涉及的公共空间,是指普通高校基层学院为教职工提供的除办公室、实验室以外的建筑空间。在基层学院的表现形式一般为带有休憩环境的茶水间或者为工会活动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办公面积紧张、人手紧缺等因素忽视这类空间的建设,笔者认为,公共空间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公共空间存在的意义  (一)公共空间是教师办公空间的有益补充  在以往的一些认识中,认为大学教师是不需要办公室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面临“90后”学生心理特点、沉迷手机网络、学习能力不足、功利心强等新情况、新问题。本文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从理解关爱、利用网络技术、加强舆论监控与引导、优化组织管理、设置助理班主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90后”;舆论监控与引导;助理班主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采用的是班主任管理模式或辅导员、
期刊
摘要:地学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单纯的科技型人才已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新型地学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从树立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文素质;校园文化;地学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竞争最为激烈的是人才竞争。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服务范围逐渐扩展,业务种类更加多样,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中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建议持续深化机制变革,增强政策支撑,培养优良的市场竞争秩序,推进人力资源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提升我国的就业服务水准。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业;就业;市场监督  一、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现状  这些年来,中国人力资源产业的范围持续拓展,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