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富恩特斯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in_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一天这样度过:清晨8点半开始写作,直到中午12点半,下午读书,晚上散步。每天四小时的写作其实类似速记,是对前一天傍晚散步时,脑海中所创作情节的摹写。他散步即创作,第二天写七八页,不会多也不会少。
  卡洛斯·富恩特斯逝于墨西哥城,给自己漫长而丰沛的一生画上休止符,也留下无尽遗憾。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四大天王”中,除早逝的科塔萨尔外,马尔克斯与略萨的文学成就先后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唯一得享长寿而又失意诺奖的就是这位成名最早,先后提携、帮助过前者的墨西哥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出生在一个上流家庭,父亲是墨西哥职业外交官,穿梭于驻外使馆。所以,富恩特斯于1928年11月出生在巴拿马城,他的父亲当时在那里工作。富恩特斯的童年时光多数随父亲在漂泊中度过。
   对遥远祖国的眷恋,会让一个人更爱她。独特的成长经历成就了富恩特斯,也使他对祖国的了解始终存有隔膜。但墨西哥是他作品中永恒的母题,西班牙语则流淌在其血液中。富恩特斯曾说,自己从小就讲英语,但做梦时却是用西班牙语。
   父亲带着一家人于1936年到美国履任,当时富恩特斯年仅8岁。美国的电影、音乐、文学令他神往。《公民凯恩》上映后,富恩特斯随家人观看了这部影片,大为震撼。他后来的代表作之一《阿特米奥·克鲁斯之死》,就深受该片影响。
   富恩特斯差一点就融入了美国生活。但在1938年,墨西哥政府执行石油国有化政策,将欧美石油公司悉数赶走。这在美国引发轩然大波,舆论咒骂墨西哥人抢走了美国人的油井,富恩特斯在学校遭到仇视。他这才明白,自己是墨西哥人,而非美国人。
   后来被问到为何选择用西班牙语写作时,富恩特斯说英语文学不缺优秀作家,西班牙语文学则更需要他的贡献。其实,这一选择并不轻松,而是充满了痛苦与屈辱。同时,这样的遭际也成就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更成就他独特的写作风格。
   16岁那年,富恩特斯随父母回到墨西哥。童年时听过的故事在心中激荡,从而萌生难以遏制的创作欲望,决心成为作家。父母则告诉他,在今日之墨西哥,以作家为职业会被饿死。富恩特斯仍毫不动摇,还去请教大诗人阿方索·雷耶斯。后者告诉他,墨西哥人看重人的背景,如没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只是个作家,一个人就像缺了把手的滚烫水杯,没人愿意抓起来。
   富恩特斯这才听从父母的建议修读法学,但只是为了得到体面的工作和身份,其梦想仍是当作家。获得学位后,他循父亲的脚步成为一名外交人员,一边工作,一边抽空写作。当然,他丝毫未耽搁另一个嗜好:与上流名媛交往,四处留情。
   经多年不懈努力,富恩特斯在1954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戴假面的日子》,试图以文学的形式再现墨西哥古老文化。1958年,他出版了代表作和第一部长篇小说《最明净的地区》,一举奠定文坛美誉。富恩特斯随即辞去工作,专事写作。
  此后,他结识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和胡里奥·科塔萨尔等拉美作家,联手缔造出拉美文学历史高峰。
   富恩特斯的影响力不限于文学,他是一位关心政治的作家,对墨西哥和美洲政治问题不吝发表言论和批评,且被视为美洲著名的左派文学家。可他实际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视政治标签为粪土,只坚持对基本人权和正义的尊重。
   富恩特斯曾前往哈瓦那,近距离观察卡斯特罗治下的新古巴。与当时的许多拉美作家一样,他最初盛赞古巴革命,并为此发表大量文章。但当他发现古巴政府日益显现出专制色彩时,立马转向批评卡斯特罗。
   与富恩特斯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相反,他在墨西哥国内屡遭挞伐。有文学批评家发表文章,讥讽富恩特斯常年旅居欧美,无法真正了解墨西哥,而他在批评祖国时常将问题简单化,观点有失轻佻;甚至有人说他的作品把墨西哥当噱头,以博取在海外的影响力。
   富恩特斯的私生活,也成为批评者的靶子。
  他谈吐不俗,风流倜傥,是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在文学圈、艺术圈留下不少罗曼史。他的两任妻子丽塔·玛塞多和西尔维亚·雷姆斯都是墨西哥美丽与知性的代表。他广为人知的情人亦不少,最著名者当属享誉好莱坞的琼·塞贝格。富恩特斯视其为女神,还曾写下《狄安娜,孤独的女猎手》,以纪念这段感情。
   关于生死,富恩特斯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曾经在散文集《我相信》中表示:“灵魂不死,它只是转移。”富恩特斯的灵魂或许已转入其作品,因被阅读而获永生。
   作者为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讲师
其他文献
春夏交替之际,中国自贸区谈判亦面临“换季”挑战。   经历多年联合研究,中日韩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即将启动。这是中国第一次与大型发达经济体进行类似谈判,中国将如何面对FTA“升级”?近期各类闭门会议涉及的相关议题,再次引发各界对中日韩FTA的关注。   5月13日,第五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共同宣布将于年内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据《财经》记者了解,此次中日韩FTA将成为一个
期刊
从高明市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威极公司)正门,向南再向东,至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公司)西墙,步行仅25分钟。  5月23日,广东省“三打两建”办公室第二督查组公布,“佛山某大型调味品企业用工业盐水勾兑酱油。”消息甫出,公众普遍怀疑,该企业系当地龙头企业海天公司。  迫于压力,一天之后,佛山市高明区政府公布被查企业为佛山市威极公司,并非海天公司。   威极公司负责人陈裕华5月
期刊
5月25日,一批中国大陆出口拉脱维亚的绿茶被禁止入境。这是今年以来,第14批遭此“待遇”的出口欧盟茶,原因皆为农药残留超标。   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显示,该批茶叶的吡虫啉残留为0.06毫克/千克,比欧盟限量标准高出0.01毫克/千克。   “今年欧盟对茶叶的农药MRL(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变化较大,很多农药的残留标准定得过于严苛。”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对《财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波兰知识分子在“团结工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米奇尼克就是其中一位主要人物,他的非暴力渐进改革和公民社会构想,可以说来自于哲学家柯拉柯夫斯基。   柯氏年轻时曾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还被派往苏联学习,但苏联的极权现象使他转向西左理论创始人葛兰西和卢卡奇,成为修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倡更加民主和人道的社会主义。从那以后,他开始关注宗教对哲学的作用,在1968年的《教士与弄臣》一文中
期刊
5月15日,履新一个月的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下称蒙牛)总裁孙伊萍向公司员工及合作伙伴发出公开信,称自己作为一个“新蒙牛人”, “正在和一支执行力超强的团队一起战斗”。  这已经是蒙牛新帅第二次在集团内部发出公开信。5月10日,孙伊萍拜访了中国奶业协会。5月8日,她约见记者。5月7日,为争取3万蒙牛员工的支持,孙伊萍在集团内部发出第一封公开信,希望“得到各位员工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
期刊
近期,多家制药企业卷入毒胶囊事件,公众激愤,监管究责。面对汹涌舆论,卷入其中的修正药业4月19日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3亿元自建胶囊生产企业,并强调“为了药品的安全,无论付出多大的成本和代价,我们必须整合上游产业链”。   无独有偶,去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爆发后,深陷其中的双汇集团亦公开表示,将加快发展养殖业,完善双汇产业链,“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   显然,抛开对违
期刊
很多传奇故事渊源有自,比如《柳毅传书》,其原型很可能是《搜神记》卷四中的《胡母班》。   胡母班只是送信,并没有像柳毅那样做了金龟婿。当然,胡母班也办了私事,请求冥界主管泰山府君免除自己已过世父亲的徭役,并将其调回家乡做土地爷。谁料不久之后,胡家子侄辈纷纷无疾而终。原来胡父觉得自己衣锦还乡,要让子孙都来阴间与自己共享天伦。胡母班赶紧跟父亲说明情况,恳请他不要再从这个世界呼朋引伴了。   说来有
期刊
中国和美国目前均处于重大结构性变化中,双方都担心这一变化会结束中国生产低成本产品而美国购买这些产品的幸福时代。特别是,如果这一变化导致两国直接竞争,那么最终只有一方能胜出。   这种担忧不难理解,但它的前提是错误的。中美双方可以从这种新的关系中获益,但首先它们要承认旧的双赢互赖模式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技术和知识转移让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更具竞争力,同时推
期刊
对于关心资本项目开放的人来说,“改革次序”与“防火墙”是最耳熟能详的名词。资本管制总是被认为一国经济免于外部冲击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防火墙不是资本管制,而是市场化的汇率。防火墙不是要隔离国内经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要留有足够的手段应对外部冲击。   美元、欧元和日元均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这并不意味着外部资本可以任意冲击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这三个经济体均有独立而有效的货币
期刊
七年来,美国一直紧紧抓住人民币汇率不放,从而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中美关系的其他更重要的问题上移开。5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将是一次检验美国策略重点的良机。   2005年以来,美国国会一再与立法者演双簧,试图将压力重重的美国工人从假定的廉价人民币的威胁中解救出来。对此手段的跨党派支持始于参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所提出的首个人民币法案。   立法行为的理由惊人地简单:自2005年以来,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