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新探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978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问题一直是理论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新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以特别程序的形式纳入法律规定,尤其是该法第二百六十七条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成为本次新法修订的亮点之一。这种进步不仅解决了以往法律援助制度中存在的时间紧、准备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或敷衍了事等问题,而且有利于充分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既是贯彻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的必然要求,也遵循了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本文拟以检察监督为视角,结合司法实践,分别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环节,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推动程序公正,保障诉讼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
  关键词:涉罪未成年人;辩护;法律援助;监督;司法救助
  一、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之理论基础
  根据法律规定,涉罪未成年人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这一年龄段人绝大多数尚未具备完全辨认和控制能力,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或因素的影响,行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群体更需要得到外部尤其是公权力的支持。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责任,[1]也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结论。
  (一)保障诉讼主体权利、实现控辩平等对抗的要求
  控辩平衡、平等对抗,成为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程序正义的主要内容。在涉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代表国家的公诉机关承担了指控犯罪的控诉职能,而未成年人则要承担辩护职能,且刑事辩护权成为涉罪未成年人所享有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诉讼权利。正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萨瑟兰所言,“没有律师代理,被告人就算完全无辜,也有定罪之险,因为他不了解证据规则,無法判断指控成立与否,也不懂如何做无罪辩护”。[2]未成年人又因其生理、心理特点,缺乏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加之自身能力有限,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若没有律师的介入或帮助,控辩双方力量悬殊,辩护权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程序正义更是难以实现。
  (二)法律援助双重审查标准存在弊端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一条第一项、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了法律援助的双重标准:一是犯罪嫌疑人(包含未成年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二是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以上两种标准在法律援助的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异,即后者无须对其未成年人经济状况的审查,同一刑事诉讼主体在不同诉讼环节可能得到不同对待,这种差异性规定不仅违背了公平原则,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辩护权,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一种冲击。
  二、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之法律依据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其原则性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有两条直接涉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分别是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的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及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新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作为特别程序纳入其中,并用十一个法律条文的形式从处理原则、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等方面进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尤其是该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明确了对涉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依据。
  另外,我国还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即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在第五章司法保护中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则从刑罚的目的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重新犯罪进行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与此同时,2003年国务院颁行的《法律援助条例》第三条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该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了未成年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三、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之检察监督
  法律监督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全过程,是法治不可缺少的特殊组成部分,其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统一,此为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和法理依据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从而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特殊地位,这也成为检察机关依法办事、发挥监督职能的基本依据。为保障检察机关充分行使其职权,我国在《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针对不同的诉讼阶段或程序作出相应的规定,涵盖了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即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等。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程序前置,但对辩护权利如何实现以及对损害未成年人利益的情形如何解决未予以明示。笔者从检察监督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环节,对如何有效的保障涉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权利的实现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立案侦查环节监督
  未成年人因其主体身份的特殊性,有关的刑事犯罪案件成为公安机关立案管辖的范围。公安机关第一次讯问涉罪未成年人时,应当告知涉罪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二百七十条的规定,若涉罪未成年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如留守少年无人监管、其法定代理人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聘请律师的)没有委托律师的,公安机关应当在立案侦查后确定的期限内书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如三日或五日。因而,笔者认为,侦查人员在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因特殊原因监护人不能到场的,应当通知通知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到场。通过指定辩护律师的介入,可以告知未成年人享有的具体法律权利,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有利于教育涉案未成年人能如实陈述,积极配合认真悔过。同时,法律援助律师能及时了解案情,发现疑点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自己的法律意见。与此同时,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做出移送审查起诉或撤销案件的决定时,应当在三日内书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及指定辩护的律师。   对于社会影响较大或疑难、复杂的未成年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可提前介入到侦查阶段,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若发现涉罪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公安机关亦未为其指定辩护时,检察机关应当书面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将纠正情况及时回复。在多地区试行“捕诉一体化”的今天,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在将案件提请批准逮捕及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涉罪未成年人是否委托辩护人及是否获得指定辩护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一并随案移送检察机关。
  然而,對于公安机关在移送审查起诉时没有指定辩护人的情形,立法未能就此种情况进行明确,致使对未成年人指定辩护的工作全部转移到检察机关,不仅加大了检察机关的工作量,极易成为公安机关推卸责任的说辞,客观上造成法律规定的名不副实。
  (二)审查起诉环节
  案件进入审查起诉环节后,负责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办案人员首先审查公安机关是否随案移送指定辩护的书面材料。如果没有委托,检察机关应当在收到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确定的期限以内(比如三日内),告知涉罪未成年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书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针对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没有为其指定辩护的情形,书面提出纠正通知并要求公安机关作出说明。如果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已经为其指定辩护律师,但是涉罪未成年人在审查环节提出更换指定辩护人要求的,检察机关应当查明更换的理由。如果理由正当,比如指定辩护人有损害未成年人利益的行为,应当予以准许,但是未成年人应当另行委托辩护人;因其他原因没有自行委托的,检察机关同样应当帮助其进行指定辩护。同理,审查起诉案件在做出起诉、不起诉决定时,检察机关应当在三日内书面通知承担法律援助的机构及指定辩护人。
  实践中应当注意,个别涉罪未成年人主动提出不需要辩护人的,笔者认为,案件承办人应查清不需要辩护的理由,若是因为经济困难等客观原因,及时为其指定辩护;若既未委托辩护,又不同意指定辩护的,承办人应结合法律规定,做好说服工作,对于态度坚决执意不同意的未成年人应当予以尊重,并将承办人所做的劝说工作、理由予以记录说明。
  在案件移送起诉前,检察机关亦应将涉罪未成年人指定辩护人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随同卷宗一并移送法院。同样,审查起诉结束后,检察机关也可能出现未能指定辩护的情形,如此审判机关就成为保障未成年人辩护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审判环节监督
  从立法规定来看,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的主体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将人民法院置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之前,凸显了其在承担法律援助义务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基于旧法中人民法院是享有指定辩护权的唯一主体这一规定,其特殊性不言而喻。立案侦查或审查起诉环节涉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审判环节则不涉及指定辩护的情况,但是人民法院应当支持承担法律援助的律师履行职责,行使诉讼权利,比如查阅、摘抄、复制与诉讼有关的文书或诉讼材料等,积极听取法律援助律师的意见。审判环节以前指定辩护人,从而使辩护人有充足的时间会见、阅卷、开展社会调查、准备辩护提纲等,既是对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一种负责,也使法律援助制度不流于形式。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活动的依法进行监督,尤其是对于审判机关在诉讼过程中是否切实保障涉罪未成年人及其辩护律师的权利进行监督,必要时通过书面通知纠正不当行为。对于审判环节出现要求更换辩护人的情形,如同审查起诉环节,应听取涉罪未成年人及辩护人的意见,要求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委托辩护或更换辩护。由于立法没有明确对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如何处理,案件进入审判环节,人民法院因疏忽或重视程度不够,也可能出现没有为涉罪未成年人指定辩护的情形,作为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应主动提出审判活动违法,并监督审判机关为其指定辩护人后重新开庭审理。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援助对象限定于涉罪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但笔者在司法实务中发现,某些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尤其是在刑事附带民事领域同样需要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帮助其实现诉讼权利,因缺少立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行指定诉讼代理人缺少依据。笔者曾遇到这样一则真实案例,被害人是一名未满十八周岁的初中女生,被一名成年被告人强奸,其父欲在审查起诉环节一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不懂得如何去维护其女儿的合法权益。因针对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缺乏法律援助的依据,只有在符合经济困难条件下方可有法律援助的可能,但案中被害人父亲常年打工,家中房子待拆迁,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考虑未成年被害人情况的特殊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会同控申部门对该被害人进行司法救助,以司法救助金的形式提供法律帮助。笔者认为,司法救助虽是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一种救济途径,但相比较法律援助而言,救助形式、内容较为单一、片面,刑事诉讼权利尚不能得到完全实现,且完全依靠个体力量也是极为有限。另外,从公诉机关与未成年被害人利益角度来看,前者主要从国家宏观利益出发,目的是为了进行特殊预防,恢复国家被破坏的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稳定,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个人微观利益出发指控犯罪,目的是惩罚罪犯,平复受伤的心灵。[3]因而,笔者认为,公诉机关与未成年被害人利益虽有一定重合,但相对独立。基于此,笔者认为亟需填补当前对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权利保护上的立法空白。完整意义上的刑事诉讼过程,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阶段,还包含了执行程序,也是检察监督的内容之一。涉罪未成年人在执行阶段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如刑事案件的申诉、控告等,同样需要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提供帮助。
  注释:
  [1]彭锡华.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J].法学评论,2006,(03).
  [2]周荣静.新刑法法对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08).
  [3]刘文富.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探讨[J].法制与经济,2009,(9).
  参考文献:
  [1]彭锡华.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J].法学评论,2006,(03).
  [2]周荣静.新刑法法对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08).
  [3]刘文富.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探讨[J].法制与经济,2009,(9).
  [4]彭东.刑事司法指南[J].法律出版社,2012,(12).
  [5]魏红.论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之完善[J].人民司法,2011,(17).
  [6]郑仁武.重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审查标准[J].中国司法,2011,(9).
  [7]蒲皆祜.在侦查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司法,2010,(8).
  (作者通讯地址:淮安市清浦区人民检察院,江苏 淮安 223002)
其他文献
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某些事实清楚、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并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比普通程序简化的审判程序。简易程序的设置在当今世界各国十分普遍,而且适用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刑事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为合理分配有限的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我国1996年修正刑事诉讼法时增设了简易程序,符合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进一步扩
期刊
一、“地沟油”犯罪的含义及严打必要性  (一)“地沟油”犯罪的含义  “地沟油”实质上属于餐饮垃圾和变质油脂,一般是指餐厨垃圾、废弃油脂、各类肉及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益,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地沟油”非法生产“食用油”、或者销售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刑法规定,这些与“地沟油”有关的生产、销售行为
期刊
证据是检察机关审查逮捕中复核案件事实,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依据,而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则是审查逮捕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受传统诉讼观念、诉讼价值目标和侦查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屡禁不止,极大的妨碍了犯罪的公正追究和嫌疑人的人权保障。自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以来,沙河口区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逮捕工作中,紧紧围绕侦查机关移送证据材料合
期刊
检察院机关推行的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自实施以来,有效推进了司法制度改革,使检察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办案质量得到有力保证,促进了检察业务工作的良性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以所在的基层检察院为角度,探讨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在实践运用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环节。  一、 主诉检察官责任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检察院主诉检察官工作负担过重  由于编制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限制,
期刊
犯罪心理测试结论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定的测试程序,由专门犯罪心理测试人员根据案情或者测试对象的口供设计测试题目,操作测试仪,观察并记录测试对象在回答特定问题时的心理生理反应,分析这些生理心理参量的变化,认定测试对象有无违法犯罪事实或者特殊事件的记忆痕迹的一种结论。  一、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作为证据的理论争议  (一)是否达到相当高的可靠性  犯罪心理测试结论是通过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得来的,因此,测
期刊
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律师的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既可以缓解人民法院案件量激增,政府部门公共资源有限的压力,优化司法资源配置,降低维稳成本,也履行了律师的社会责任,提高了律师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律师的整体形象,可以说律师调解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在对律师调解保持乐观的同时,也应重视和认清一个深层问题:在调解工作中,律师协会的行业组织和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期刊
摘要:法定许可是指根据版权法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经发表的版权作品,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但是必须按法律规定向版权人支付报酬的,并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相关权益的法律制度,其实质是将版权中的某些权利从一种绝对权降格成为一种获得合理使用费的权利. 2001年的著作权法的修改有利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同时也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与国际条约、公约接轨的一个重要举措。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此
期刊
笔者结合当前人民检察院反贪部门在侦查工作中追赃工作实际,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反贪部门追脏工作,完善反贪追赃工作机制,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当前反贪部门在追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立法上的不完善,给追赃工作带来困难  1、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对拒不退赃者在定罪量刑加重处罚  对如数退赃者和拒不退赃者在定罪量刑上没有明显区别规定。这种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贪污贿
期刊
引言:为有效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利益和被害人权益,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对犯罪所得及时采取追缴措施,并与我国已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有关反恐怖问题的决议的要求相衔接,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以下简称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这一规定是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完善,符合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但同时由于作为首次的规定,尚缺乏必要的实践经
期刊
检察文化已成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察文化日益成为凝聚队伍、提升素质、增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认为检察机关搞检察文化建设是多余的,是与中心工作相违背的,有的基层院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如改善办公条件和装备等,有的基层院则把检察文化建设简单同于搞一些文艺、体育、娱乐活动。因此,正确认识检察文化对基层院建设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