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富养自己,就是对子女最大的照顾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的一份老年消费调查问卷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96位老人的日常支出中,30.74%花在日用上,23.51%补贴儿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闲生活上。这可能是大多数中国老人的真实写照:穷养自己,富养儿孙。
  积蓄全给了儿子,自己家连卫生间都没有
  “离婚到现在30年,我全是为儿子活的。”68岁的潘老伯忆起往事,眼中不禁泛出泪花。因为离了婚,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潘老伯一直觉得有愧于儿子,所以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可能满足儿子的愿望。退休后,潘老伯继续给一家公司打工,工资和养老金基本都贴给了儿子,用于买房、买车以及日常开销。前年儿子再婚,潘老伯把自己居住的一居室旧房卖了贴补儿子,自己租房住。他的哥哥姐姐看他居无定所,实在可怜,就把母亲留下的一间老房子给他居住。虽然没有单独的卫生设施,但总算有了个固定的居所。
  潘老伯搬家后,花了几个晚上才想通: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儿子却像长不大似的一直赖着自己,该到放手的时候了。他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添置了些新家电和家具,好让自己住得舒服一点。他还辞去了厨师的工作,空闲时间走亲访友,不久前还报名参加了去云南的旅游团。虽然养老金不高,但如果全花在自己身上,潘老伯觉得绰绰有余。他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接下来,他准备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枉辛苦这一辈子。
  二级心理咨询师季霞说,很多老人认为“子女好,自己才好”,因此把金钱和精力都尽可能地投给了子女,结果却适得其反。其实,对老人而言,富养自己才是不给子女添麻烦。富養自己,掌握自己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度,在自己有闲钱、有余力的前提下再考虑帮衬子女,也是培养子女责任感与担当的一种途径。
  老人懂得善待自己,是个人和家庭之福
  72岁的吴老师夫妇存了100多万元,每月退休金也有近2万元,但他们总想着给子女多留些钱。虽然子女再三表示他们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老人平时还是非常节省。吴老师有风湿性关节炎,发作起来连上楼都很困难。子女早就劝他们把现在的房子换成电梯房,可他们总舍不得。两个月前,吴老师摔了一跤,虽然没有骨折,但每次换药、理疗都得子女背上背下,有时子女还要请假陪同。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吴老师总算同意把钱拿出来去换电梯房了。
  74岁的刘阿婆两个女儿家庭条件都不错,对她也很孝顺。但可能是刘阿婆以前节省惯了,总喜欢把时间、精力花在淘便宜货上。每次超市有限量的特价商品卖,她总是不惜排几次队也一定要买到。一次在超市买优惠的鸡蛋时,刘阿婆被人一挤,摔倒在地,不省人事,被立即送往医院。她的同伴通知了家属,两个女儿赶紧请假赶到医院。幸好没有大碍,只需要留院观察一晚,可小女儿当天的培训考试还是错过了,只得再等下一次机会。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子孙如果比我优秀,那就没有必要给他留钱,贤能的人拥有过多的金钱,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没我能干,那我留给他钱也没用,愚笨的人拥有过多的金钱,会增加他的过失。这话说得精辟透彻,值得老人们学习借鉴。
  富养身心并不是追求生活奢侈豪华
  很多老人认为“富养”首先得有钱,没钱,说什么都是空话。其实,真正的富养并非是过奢侈的生活,而是尽可能在物质上善待自己,同时给自己富足的精神生活。
  80多岁的沈老伯每天都过得精彩有趣。他喜欢做风筝,别人丢弃的竹片、宣传彩页、塑料布,都是他做风筝的好材料。看着自己变废为宝完成的作品高高飞上天,他心里特别高兴。他喜欢做木工,在家里配置了车床,做了无数的刨子、拐杖送给有需要的人。他喜欢种花,一些奄奄一息的花木经他调养,总能起死回生。大晚上的,他还在微信群里给朋友直播他的“昙花一现”。他也乐于享受小辈对他的孝顺,大籽虾、樱桃等时鲜美味,他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荔浦糖芋头、粽子、香椿炒鸡蛋等,想吃什么自己买、自己做,不亏待自己。他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富养”着自己。
  从一些懂得富养自己的老人中,记者梳理出了富养的5件“奢侈品”:
  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要把孩子宠成“老小孩”,一辈子依赖你。
  自娱自乐的兴趣。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晚年生活会精彩很多。
  舍得花钱的心。买心仪的东西,多出门旅游,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偶尔奢侈一下也无妨。生活的仪式感会令日子更有趣。
  懂自己的朋友。结交一些趣味相投的朋友,日子才不孤单。
  常在心间的健康意识。每年定期体检。把小毛病拖大了,才是给子女添麻烦。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死”而“复活”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发表后,各种宴请、采访、会见、签名包围着他,使他极为苦恼。  当时,托尔斯泰正在准备写长篇小说《复活》。一天,托尔斯泰把佣人叫到跟前,对他说:“从今天起,我‘死’了。不过,我就在房间里,别忘了给我送饭。”  从此,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集中精神写作。每当有人来拜访托尔斯泰时,佣人便显出十分悲痛的样子对客人说:“先生死了,死
期刊
蓝牙标志  公元10世纪的丹麦国王哈洛德·布美塔特骁勇善战,统一了包括今天的挪威、瑞典和丹麦在内的广大北欧地区,对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传说这位国王特别喜欢吃蓝莓,以致有一颗牙齿被永久性地染成了蓝色,因此人们都叫他“哈洛德·蓝牙”国王。  1995年,在瑞典爱立信的主导下,芬兰诺基亚、日本东芝以及美国的IBM和英特尔等公司计划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共同开发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在给这项技术
期刊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样一段优美的解说:“(临安)雷笋季节结束,属于山里人的美食故事才刚刚开始。残枝败叶下,泥土裂开一条细缝,笋头将出未出,这就是非常稀有的‘黄泥拱’。一座山头或许只能找到三四棵,但它的肉质比任何春笋都更为细密爽脆,甚至有类似梨子的口感。更为奇妙的是,黄泥拱出土后品质随时间迅速退化,从收获到加工,时间必须以分钟计算。”  在临安吃到的时令鲜笋的味道,也许比在别的地方吃到的都好,那么
期刊
泰国是一个“调料在舌尖上跳舞”的国家。泰国人善用调料,爱用各种香料。走在泰国的街头巷尾,总会有一股股混合的香味冲入鼻端。细细分辨,大抵是香茅草、青柠檬、罗勒、暹罗姜,还夹杂着丝丝缕缕泰椒的辣与鱼露的咸鲜。这几样都是泰餐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泰国美食的精髓可以说就是利用各种食材、调味料,使酸甜咸辣苦完美地融合,不让甜压过了咸,也不让辣掩住了酸。  泰国物产丰富,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方的饮食口味也略有不
期刊
画花卉的人,多半不喜欢花圃里大量种植的花,因为那些花虽然开得饱满而鲜艳,却总是欠缺那份勁拔与含蓄的美。略被虫食的叶片、有几分残破的花瓣、盘错孤挺的枝干,才是画家们特别钟爱的。  力是一种美,而生命的过程正是一种力的表现。唯有艰苦地冲出地面,受尽风霜雨露的打击而获得成长的,才越能散发出自然生命的美。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期刊
当全球很多国家在为“垃圾围城”头疼不已时,瑞典却不仅实现了高达99%的垃圾回收利用率,甚至出现了需要进口垃圾的“怪象”。在减少环境污染和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问题上,垃圾分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那么,在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上,瑞典都有哪些“绝技”呢?  枯枝落叶都要统一回收处理  从踏入瑞典的那一刻起,垃圾分类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相比日本,这个国家在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程度上有过
期刊
为什么银行卡密码是6位数字?  第一,根据数学的组合理论,如果密码为6位,一共能构成90多万种密码,足以满足人们对不同密码的需要。  第二,人对数字的瞬间记忆大部分以6位数字为限,超过6位的数字记忆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人们会将6位数字自觉转化为3+3或者2+2+2的形式,例如886644,能够简单地记为886-644,或者88-66-44。  第三,平时人们记录日期时大多喜欢用6位数记忆法。例如19
期刊
随着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养老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在传统养老产业的基础上,一些新兴养老产业也风生水起。对老年教育来讲,老年游学是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关注。  中国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欧美老人渴望在退休后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同时学一学自己想搞明白的东西。边旅游边学习,称得上是最积极的度假方式之一。  老年游学营的创始人是社会活动家马蒂·诺尔顿。
期刊
结婚已经好些年,他又开始折腾。他回乡下老家拆了破旧的老房子,说要建带花园的新房。宅基地平整出来了,房子的设计图也出来了,他却迟迟不建房。  他找来一块大木板,竖立在地基某处,在木板上开了一个窗户样的洞。  从立春开始,每隔一个星期他就要去宅基地看一次,特别是阳光灿烂的晴天,他去得更勤。每次去,他都会在地上和木板上画一道印子。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寒露、霜降、立冬……大寒,一直到来年的立春,
期刊
江苏昆山是吴越文化兴盛之地,“百戏之祖”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奥灶面则是其独特饮食文化的象征。  一碗味道鲜美的奥灶面,处处体现着南方人的细致入微。奥灶面的面条使用嫩滑筋道的龙须面,而其奥妙主要在于面汤和浇头。传统的汤是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等材料,加上花椒、桂皮、茴香籽、大料等调料熬制而成的,后来也有添加黄鳝骨、鸡骨和螺蛳等配料一起熬制的,讲究一个“鲜”字。  奥灶面最有名气的浇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