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必不可少。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客观的种种原因,心理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是不足为奇的,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耐心梳理,排除困扰,启发开窍,使他们昂起头来生活,健康地成长。本文阐明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所采用的对策,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问题 对策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而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注意力涣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窗户。注意力的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如9岁以下幼儿的注意力能维持5—8分钟,10—12岁的孩子为25分钟。注意力涣散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身体方面原因,如人在疲劳或者生病时就不易注意力集中;也有心理原因,人的主观因素对维持注意力有决定性作用,情绪不佳时易注意力涣散,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就不愿意听;或者自控能力差,上课忍不住要说话或做小动作。学生注意力涣散就无法接受老师的讲课内容,无法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其它学习任务。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一种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倾向,这种倾向是对各种刺激产生与众不同、与常态相反的心理反应。逆反心理是一种变态心理,见于各种人群,凡是对无视其自我意识存在的外界因素,常想方设法予以对抗。
(三)、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这种问题较普遍,它往往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一切总是从自我出发,好表现自己,好支配和指责他人,总为自己辩护,不承认自己有错,自私、缺乏同情心,这些都是自我中心的特点。这些心理问题从何而来呢?这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可说是家里的“小皇帝”,这是由于家庭的过分谦让和溺爱所造成的结果,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结果,孩子在家里充当指挥官的角色,要什么就的给什么,手握遥控器,大人们只能让其选择。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针对以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本人认为,要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预防和矫正,得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如衣、食、住、行中。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并不局限于在课堂上,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心理现象的存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传授心理知识,更能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教师除了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教授心理知识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实际行为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力的训练、自控力的训练等。
(二)、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心理教育的实施当然离不开这个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好的課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能愉悦学生情绪,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理解能力、交往能力等。因此,依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愉快教育”,向40分钟要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学生愿学、好学,教师好教、乐教的前提下升华为乐学、乐教。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心理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此,教师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具体的方法上,除了要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传授相应的心理知识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不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对于个别心理障碍较严重者,还需要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进行个别的咨询、辅导,使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做到有得放矢,“药”到“病”除。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合理促进孩子总体素质的提高
家庭,既是学生心理品质产生的摇篮,也是学生心理生活的基本环境之一。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往往抵消学校的教育作用,也误导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关键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给家长。例如,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来组织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使心理教育的影响有效地渗透于家庭教育中,并使家长把对还在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转移到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上来,合力促进孩子总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自觉抵制和消除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影响的因素,从而使学校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共同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心理环境。
三、结语:
对于青少年心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永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它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探索,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智力健全、身心健康、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杜玫主编的《学生心理健康 》
作者简介:姓名:汪碧莲;出生年份1969年11月;女;汉族;籍贯:汕头;健康教育教师;学历:大专;单位:汕头市月季小学;研究方向:健康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问题 对策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而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注意力涣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窗户。注意力的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如9岁以下幼儿的注意力能维持5—8分钟,10—12岁的孩子为25分钟。注意力涣散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身体方面原因,如人在疲劳或者生病时就不易注意力集中;也有心理原因,人的主观因素对维持注意力有决定性作用,情绪不佳时易注意力涣散,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就不愿意听;或者自控能力差,上课忍不住要说话或做小动作。学生注意力涣散就无法接受老师的讲课内容,无法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其它学习任务。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一种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倾向,这种倾向是对各种刺激产生与众不同、与常态相反的心理反应。逆反心理是一种变态心理,见于各种人群,凡是对无视其自我意识存在的外界因素,常想方设法予以对抗。
(三)、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这种问题较普遍,它往往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一切总是从自我出发,好表现自己,好支配和指责他人,总为自己辩护,不承认自己有错,自私、缺乏同情心,这些都是自我中心的特点。这些心理问题从何而来呢?这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可说是家里的“小皇帝”,这是由于家庭的过分谦让和溺爱所造成的结果,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结果,孩子在家里充当指挥官的角色,要什么就的给什么,手握遥控器,大人们只能让其选择。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针对以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本人认为,要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预防和矫正,得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如衣、食、住、行中。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并不局限于在课堂上,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心理现象的存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传授心理知识,更能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教师除了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教授心理知识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实际行为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力的训练、自控力的训练等。
(二)、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心理教育的实施当然离不开这个渠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好的課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能愉悦学生情绪,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理解能力、交往能力等。因此,依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愉快教育”,向40分钟要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学生愿学、好学,教师好教、乐教的前提下升华为乐学、乐教。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心理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此,教师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具体的方法上,除了要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传授相应的心理知识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不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对于个别心理障碍较严重者,还需要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进行个别的咨询、辅导,使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做到有得放矢,“药”到“病”除。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合理促进孩子总体素质的提高
家庭,既是学生心理品质产生的摇篮,也是学生心理生活的基本环境之一。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往往抵消学校的教育作用,也误导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关键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给家长。例如,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来组织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使心理教育的影响有效地渗透于家庭教育中,并使家长把对还在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转移到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上来,合力促进孩子总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自觉抵制和消除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影响的因素,从而使学校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共同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心理环境。
三、结语:
对于青少年心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永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它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探索,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智力健全、身心健康、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杜玫主编的《学生心理健康 》
作者简介:姓名:汪碧莲;出生年份1969年11月;女;汉族;籍贯:汕头;健康教育教师;学历:大专;单位:汕头市月季小学;研究方向: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