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核舟记』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枚方寸大小的橄榄核,却能容纳气象万千,自成一番天地,建山设水,塑人造物,惟妙惟肖,好不壮观。
  周建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橄榄核雕创作四十余年,带徒授艺逾百人,参加国内外非遗传承活动及工艺美术展览近百次,为推动中国橄榄核雕技艺的传承、发展和振兴作出贡献。代表作品有《麻姑献寿》《十八罗汉头》《八仙庆寿》《苏州园林》《闹元宵》等,著有《橄榄核雕的制作与鉴赏》一书。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这篇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作的《核舟记》大概形成了许多人对核雕的最初认识。
  《核舟记》中明代虞山(今苏州常熟)人王叔远的奇人故事已经过去400年,然而其鬼斧神工的核雕技艺却在苏州代代相传。如今苏州舟山村(曾属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今属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香山街道)聚集着数以千计的“当代王叔远”,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的周建明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核雕文化的传播者
  1956年6月,周建明出生在太湖之滨的苏州舟山村。相传这里曾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建造战船、训练水师之地,舟山之名由此得来。如今,“造舟之所”不复存在,雕刻“核舟”的故事却在这里时常上演。
  1975年,高中毕业的周建明进入舟山工艺厂学艺,师从技术厂长、画家朱耕原学习绘画和雕刻,并得到厂里须吟笙、钟年福等核雕名家的悉心指导。从那时起,周建明便与刻刀正式结缘,倾情于方寸大小的橄榄核之上,悉心雕琢属于自己的奇巧人生。
  两年后国家恢复高考,周建明于1978年顺利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但骨子里对核雕的喜爱,让他不愿放手。于是,他选择带着橄榄核和几把刻刀踏上求学之路,继续乐此不疲地操弄核雕技艺。
  1980年,毕业后的周建明被分配到吴县政府机关工作。别人眼里的好工作却让他高兴不起来,集体宿舍和仅有周末一天休息时间的机关生活,意味着他将没有条件继续核雕创作。再三思考后,周建明放弃了政府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做老师每年有3个月的假期,我可以利用这些时间钻研核雕。”周建明回忆道。
  20世纪80年代,国内核雕消费市场尚未打开,核雕销售存在困难。周建明便利用假期走南闯北跑市场。在杭州,某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以样品已寄到国外但没有订单为借口,骗走了周建明的十几件样品;在厦门,周建明在中山路、鼓浪屿的工艺品店挨家挨户推销,生怕错过了成交的机会。然而,在部分商户眼里,周建明的核雕作品被认为“一文不值”。“可能他们那里没有核雕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意识到核雕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周建明说道。
  1982年,舟山工艺厂解体,厂里的雕刻师傅纷纷转行,只剩下十几个人在家里自己搞雕刻,但销路均不畅,苏州核雕濒临凋敝。面对技艺传承的危机,周建明不仅利用自己的渠道帮着村里的核雕师傅免费销售,还努力筹建核雕工艺培训班,在村里四处征收学徒。“但就连舟山当地的人对核雕的发展前景都不看好,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我在村里根本找不到學生。”周建明无奈地说。
  1992年,中学里一个跟他学习核雕的数学老师偶然提起了自己的家乡—安徽省的一个县城,当时是国家级贫困县,说没准他们那里有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周建明满怀期待地赶往安徽,却再一次碰了壁。到了当地,大队书记带着他一家一家地去动员,最后勉强凑了近20人,租农户家的房,睡地铺,吃麦粉糊,在当地搞起了培训班。然而学徒们的学习态度很差,经常晚到早退,很难管理。最后,周建明提出,真心想学的跟他去苏州,由他提供吃和住,为期半年,学成后计件拿酬。几个月后,才有一个孩子过来,后来慢慢地一个带一个,人数渐渐多了起来。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文玩市场逐渐兴起,核雕在北方颇受人青睐。周建明回忆:“当时有人跟我说,北京、天津那里喜欢核雕的人比较多,我可以去试试运气。”在天津沈阳道文玩市场、北京潘家园,周建明带去的核雕作品全部被一扫而空,供不应求。“那个时候,我把村里人的作品带出去卖,效果很好,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来做核雕了。”在周建明等人的带领下,舟山的核雕从业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贴钱”都没人来学,到后来核雕从业者超过3000人,工作室、展示馆超过500个,并逐步辐射到全国各地。
  核雕技艺的传承者
  “三分刻,七分工”“慢工出细活”是周建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刀一刀践行的信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开始从手工艺向机器工艺转化,但周建明一直不忘初心,从业四十余年来一直坚持手工雕刻。“核雕是细工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只有一步一步地走出来,所以我会一直坚持一刀一刀地创造作品。”周建明坚定地说。
  对周建明而言,拿起刻刀便是一种享受。“我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工作,一般到晚上十点休息,三天不拿刀就像缺了什么一样,即便是参加展销会,也要带上台灯、刀具,空闲的时候就刻几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建明是一名真正的匠人,40余年痴迷于橄榄核雕刻,每天重复着烦琐、复杂的工序但从不厌倦。刀刀见功夫,处处显心血,每件作品都融注着他对核雕的心和意。
  除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核雕艺术家的精巧技艺,周建明还不断学习与钻研绘画技法和造型技能,创作出许多情趣盎然、极具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的核雕作品。其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吉祥图案、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戏曲故事等题材,包括人物、动物、风景园林、核舟等类别。造型灵巧,布局有致,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能够巧妙地将现代审美意趣融入传统核雕工艺之中,在“尺不盈寸”的橄榄核上展现苏工“精、细、雅、洁”的艺术特点。   无论是八仙聚一核的《吉祥八仙》,还是分别刻画十八尊者修行场景图、弥勒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的《十八尊者修行图》,抑或是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头》,都是十足的匠心之作,让观者大开眼界。而尤为精巧、让人感慨“技亦灵怪矣哉”的则是周建明的核舟作品《闹元宵》。硬币大小的橄榄核上共刻有12个人物,放鞭炮的、吹唢呐的、敲鼓的、表演的……各色人物容貌俱在,神态鲜活生动。更难得的是,作品成功复原了《核舟记》中船窗可自由开闭的技艺,不到小指甲盖大小的窗户,用牙签轻拨,船内情景细节毕现。这件作品也因此获得了2016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核雕未来的探索者
  近年来,核雕行业乱象丛生,核雕市场持续低迷,机雕、代工、抄袭等现象让消费者、投资者雾里看花、望而却步。如何在浮躁的市场面前保持一份平静的匠心,探索核雕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让这一历史经典产业走得更远,是当代核雕从业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周建明每次到北京等地参展,都有不少核雕爱好者拿着“建明”款的作品请他鉴定,但真品十有一二已经算不错了。很多商家和藏家在暴利诱惑和虚荣心的作用下,将周建明徒弟的作品改成“建明”款,鱼目混珠;甚至有的商家10年前就对外宣称,周建明年纪大了,眼睛早看不见了,他的作品都是徒弟雕的。周建明的回应是,每次参展时,他都会带上刻刀和原料,不忙的时候就坐下来静静地雕刻,让大家自己去看。同时,周建明也重新设计了新的落款,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版權注册登记。
  为了加强行业自律,支持纯手工雕刻,周建明联合钟火元、钟耀源、许忠英等七位核雕界知名艺人组成鉴定专家组,借鉴文物鉴定界经验,首开纯手工核雕鉴定认证工作,为核雕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探索路径。
  在收徒传艺方面,周建明也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坦言,核雕技艺是费时间、耗眼力、考悟性的“技术活儿”,要求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对于年轻人来说的确考验极大。“原来的确是徒弟不好找,我都是自己去苏北、安徽等地挖苗子。这几年核雕渐渐火起来,很多人上门来学艺,我的学生来自北京、内蒙古、陕西、四川、云南……有的年龄比我还大,‘90后’也有。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把我们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他说。
  四十余年的刻苦锤炼,让周建明从舟山核雕的开拓者成长为领军者,他以高标准树立行业典范,以高质量引领规范发展,将核雕艺术带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匠人鬼斧神工的微雕技艺。他笑称:“我期望,让核雕在太湖之滨得以延续和发展,未来能有更多人了解核雕这门艺术。”
  王永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多次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习近平从迷惘、彷徨到理想坚定、充满自信的7年知青岁月,
期刊
秋风鸦噪正黄昏,  误認公鸡在司晨。  天上余霞消失尽,  谁能力挽日西沉。医生的无奈  疫毒肆虐借风传,  山姆昏庸琴乱弹。  民主扯皮谁管得,  自由或众上西天。
期刊
2018年10月,作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川藏铁路林芝至昌都段勘察设计二队技术队长兼地质组长,时年30岁的王杜江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突击队”踏上了青藏高原,开展川藏铁路的勘察设计工作。  铁一院负责勘察设计的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沿线海拔最大高差达3000多米,是川藏铁路全线最具挑战的段落之一。  王杜江和青年突击队员们,要克服重重困难,查明地质难题,为川藏铁路横断山系中
期刊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非常高兴应邀出席这次由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络信息中心和耿丹学院联合主办的“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两个一百年”座谈会。  大家一直说,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我们要庆祝建党百年。多少共产党员没有活到这一天,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到他们就心里难过。今天这个座谈会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同“建党百年”相关的活动。  感谢杂志社和网站举办这个活动。多年来,杂志社和网站是中延会最重要的窗
期刊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段温暖的故事。  2021年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年份,也是中国铁建派刘印洲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协隆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五个年头。  甘德县江千乡协隆村,是一个纯藏族村。每天清晨,牧民将自家的牦牛送上海拔4700米的山坡,累了席地而歇,点燃牛粪烧水,一口糌粑、一口酥油茶……过去,靠天吃饭是他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经济落后和发展之困笼罩着整个村庄。  直到刘印洲
期刊
古代女人穿什么?且让我们穿越时光,在泛黄的画卷、斑驳的壁画、精美的文物和古老的诗词典籍中,一睹它们的本来面目。  深衣:最早的连衣裙  古代女服虽有百千姿态,但基本形制只有两种—上衣下裳分制和连制。深衣便是后者,这种从春秋战国开始流行的服饰,堪称中国最早的连衣裙。  标准的深衣什么样?《礼记》中有专门的记载:其长度“短毋见肤”,露出肌肤失礼,“长毋被土”,拖到地上蒙垢;袖口圆形如圆规,象征举手抬脚
期刊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以下简称我会)第六次会员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由组织联络委员会颁发会员证,我会2021年工作计划决定今年在全会范围内开展会员重新登记、颁发会员证工作。  我会成立以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中央党校的直接领导下,高举旗帜,服务大局,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会成立30年来工作成绩的取得
期刊
以那雷霆万钧之力,以那排山倒海之势,推翻了罪恶三座大山,打败了凶残虎豹豺狼。  百年历程铸辉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长城巍巍道路宽广,运河滔滔不可阻挡。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英明舵手掌握航向。  聚变十个太阳月亮,裂變十条黄河长江,  多少个高原拔地而起,多少座高峰天天向上。  百年历程铸辉煌,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九天揽月宴请吴刚,五洋捉鳖拜会龙王。  中国巨轮驶向远方, 胜利旗帜迎风飘扬。
期刊
临江仙·百年变局  花谢花开追岁月,风云变幻山青,残阳坠落夜方明。东方旭日,冉冉正高升。  虚伪女神民众厌,怒潮叠起争锋。改朝换代势必行。匡扶正义,天下要公平。圆梦小康  一  天下为公是起源,不劳而获若争端。  贪婪资本横流后,日坠功亏岁月残。  二  中華有梦数千年,实现小康薪火传。  镰斧举旗挥血汗,换来花好月儿圆。
期刊
会长王晨:1950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志们:  9月19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务理事会。今天,我们召开研究会六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的贺信精神,对研究会自身建设进行研究,明确工作运行机制和分工,对今年重点工作进行谋划。刚才,同志们从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