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是不能依靠灌输,艺术不能容忍说教。音乐学习的根本机制是让学习者融入音乐、感悟音乐。只有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理想境界。为此,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情感教学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1 利用多媒體教学,让课堂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进行音乐情感教学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一个人对与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但自己又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会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对儿童来说更显得尤为突出。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并及时准确地调动学生的这些经验和经历,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合适的呈现方式。因此,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来寻找与之相适合的呈现方式,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达到激趣的目的。
笔者在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回味生活,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体验多彩的音乐生活,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情感调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如:在感受音的强弱过程中,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寻找音的强弱,用自己的肢体、声音、生活中的物品打击等来感受、体会声音的强弱,感受音的强弱,并进行打鼓游戏。让孩子们随着鼓声的强弱跳动更深刻地感受不同强弱的声音的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情投入
音乐是一种具有极强抒情功能的艺术形式。它有自己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广远的意境,能使学生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丰富、更为主动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情景,为学生的情感表现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对此,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环节运用情景。导入新课,设置驱动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讲解新知,设置悬念情境,调动学生激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教学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大部分孩子在教唱一两遍后就能学会,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体验《摇篮曲》轻、柔、美的风格特点。因此,笔者创设了“静谧的夜晚,宝宝要睡觉了”的情境。让孩子们温柔地闭着眼睛,安静地聆听老师入情轻声的示唱。让孩子回忆小时候妈妈哄“我”入睡的情境。学生的情感始终被妈妈温暖的怀抱和母爱所包围着,会不由自主地用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又如:在教《可爱的家》时,组织开展了“我的家”的音乐活动,并将活动与歌曲学唱和欣赏一起进行。活动时,笔者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再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家人。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的父母,述说着自己温馨的家。师生的良好互动为歌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3 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师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是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学生具有了音乐的耳朵。就能领悟到音乐语言诸要素所表达的情感。如:培养学生对速度、力度听觉感知可有效地让学生在动静之间、张弛之间领会音乐情感,正确地领略音乐的节律和气韵,并感受隐藏于声音之中的思想和情感。运用音响音像资料,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通过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知来进行音乐情感的体验,对音乐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欣赏《听音乐找动物》时,当孩子们一听到小鸟那清脆悦耳的叫声和狮子低沉凶悍的吼声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学起它们的样子来了。接下来让孩子们安静地欣赏与分辨判断几种音乐反映的是什么动物,孩子们都能较好地区别出来。老师:这段音乐是鱼?因为音乐里有流水的声音,是鱼在水里游。这是乌龟的音乐。因为音乐很低沉、很重。对于一段单簧管的音乐。同学们却有了争论,有的说是猫,有的说是鸭子。我想,不管是猫还是鸭子。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孩子们已经在听辩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 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积极的联想,加强师生的情感升华
形象思维与情感体验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可以以文学语言为依托,以文学形象的指向来引发简单的联想与形象,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更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鼓励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与个性化,通过乐曲和歌词、调动学生潜在的意识,让学生进行联想,让想象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飞向孩子心底神往的境界。
如:教学《风儿找妈妈》一课时,笔者用《母爱》这一主题贯穿整节课。由风儿对妈妈的爱,找不到妈妈时着急的心情,延伸到孩子们对自己妈妈的感情。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是如何无私地奉献自己一切的。风儿曾经与妈妈分别的心情是怎样的,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是最真的情感表达。回过来再演唱歌曲,不用我多说,歌曲的感情处理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孩子唱得都哭了,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不禁潸然泪下。音乐的旋律、悠扬的歌声,已经转化成孩子的心声,升华为对母亲的爱。!
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徐徐春风,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音乐,自由地体验音乐。愿更多多彩的音符进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在孩子的心间欢快地流淌。
1 利用多媒體教学,让课堂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进行音乐情感教学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一个人对与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但自己又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会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对儿童来说更显得尤为突出。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并及时准确地调动学生的这些经验和经历,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合适的呈现方式。因此,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来寻找与之相适合的呈现方式,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达到激趣的目的。
笔者在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中,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回味生活,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体验多彩的音乐生活,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情感调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如:在感受音的强弱过程中,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寻找音的强弱,用自己的肢体、声音、生活中的物品打击等来感受、体会声音的强弱,感受音的强弱,并进行打鼓游戏。让孩子们随着鼓声的强弱跳动更深刻地感受不同强弱的声音的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情投入
音乐是一种具有极强抒情功能的艺术形式。它有自己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广远的意境,能使学生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丰富、更为主动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情景,为学生的情感表现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对此,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环节运用情景。导入新课,设置驱动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讲解新知,设置悬念情境,调动学生激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教学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大部分孩子在教唱一两遍后就能学会,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体验《摇篮曲》轻、柔、美的风格特点。因此,笔者创设了“静谧的夜晚,宝宝要睡觉了”的情境。让孩子们温柔地闭着眼睛,安静地聆听老师入情轻声的示唱。让孩子回忆小时候妈妈哄“我”入睡的情境。学生的情感始终被妈妈温暖的怀抱和母爱所包围着,会不由自主地用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又如:在教《可爱的家》时,组织开展了“我的家”的音乐活动,并将活动与歌曲学唱和欣赏一起进行。活动时,笔者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再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家人。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的父母,述说着自己温馨的家。师生的良好互动为歌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3 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师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是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学生具有了音乐的耳朵。就能领悟到音乐语言诸要素所表达的情感。如:培养学生对速度、力度听觉感知可有效地让学生在动静之间、张弛之间领会音乐情感,正确地领略音乐的节律和气韵,并感受隐藏于声音之中的思想和情感。运用音响音像资料,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扩展思维通过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知来进行音乐情感的体验,对音乐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欣赏《听音乐找动物》时,当孩子们一听到小鸟那清脆悦耳的叫声和狮子低沉凶悍的吼声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学起它们的样子来了。接下来让孩子们安静地欣赏与分辨判断几种音乐反映的是什么动物,孩子们都能较好地区别出来。老师:这段音乐是鱼?因为音乐里有流水的声音,是鱼在水里游。这是乌龟的音乐。因为音乐很低沉、很重。对于一段单簧管的音乐。同学们却有了争论,有的说是猫,有的说是鸭子。我想,不管是猫还是鸭子。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孩子们已经在听辩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 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积极的联想,加强师生的情感升华
形象思维与情感体验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可以以文学语言为依托,以文学形象的指向来引发简单的联想与形象,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更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鼓励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与个性化,通过乐曲和歌词、调动学生潜在的意识,让学生进行联想,让想象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飞向孩子心底神往的境界。
如:教学《风儿找妈妈》一课时,笔者用《母爱》这一主题贯穿整节课。由风儿对妈妈的爱,找不到妈妈时着急的心情,延伸到孩子们对自己妈妈的感情。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是如何无私地奉献自己一切的。风儿曾经与妈妈分别的心情是怎样的,孩子们畅所欲言,这是最真的情感表达。回过来再演唱歌曲,不用我多说,歌曲的感情处理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孩子唱得都哭了,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不禁潸然泪下。音乐的旋律、悠扬的歌声,已经转化成孩子的心声,升华为对母亲的爱。!
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徐徐春风,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音乐,自由地体验音乐。愿更多多彩的音符进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在孩子的心间欢快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