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和作文情况来看,目前小学生正确书写、运用汉字的能力不容乐观。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频频出现,可是我们从心理学方面来研究,就会发现学生写错别字,其实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我认为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粗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事物观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往往就会忽略。特别是下面几种情况学生最容易出错:
1.1 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上—下,甲—由,土—士;
1.2 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笔形不同,如:处—外,未—末,已—己;
1.3 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如:陪—部;
2 强化干扰
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浇、烧、晓”这类字的右上角没有点,教师担心学生写错会再三强调,而当遇到”盏、或、找”等字,学生便容易犯累积性错误而少写右上角的点,又如把“武”多写一撇,“步”多写一点,也是由于学生对“戈”和“少”已有较深的接触导致出错,真是越强调越容易出错。
3 理解模糊
有很多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导致用法也不同。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记字形复杂,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等,而小学生一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在写字时往往就用同音字代替。如常会出现“工园”“在一次”等错误。
4 意志薄弱
小学生作业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
4.1 重结果轻过程。有些学生写字时,只注重把字写对,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忽视了笔顺规则,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这就容易写出错字来。
4.2 急于求成。学生在一起写作业时,出于 “做完就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当遇到要写的字暂时遗忘时,不是认真分析、回忆或查字典,而是为赶时间匆匆动笔,于是就出现写错别字。
4.3 粗心大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发现,有些同学在业中,同一个字,前面写对了,而后面却写错了,这种现象跟学生粗心、做完不检查的坏习惯有关。
了解了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后,有助于教师采取积极预防和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5 精心设计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如熟字加部首成生字:“门”加“亻”成“们”,熟字换偏旁成生字:“拍”换偏旁成“怕”,还可以将猜谜语、编顺口溜等方法融入识字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如教“歪、尘、尖”时我是这样编顺口溜:不正就要歪,小土变成尘,上小下大就是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感知特点,用彩色笔标出字形易错、易混淆的部位或笔画等,以加强感知。另外,纠正错别字要“防患于未燃”,在首次教学时要注意提醒预防。不要让学生先入为主,一但发现学生写错别字,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要让他错过了纠正的最佳时间,他一但在大脑中形成了这个字的错误印象,要想该过来就不容易了。
6 注重复习巩固
小学生虽然求知欲强,记忆力好,但他们年龄小,学得快忘得快,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做好复习巩固工作,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的方法,还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热情和欲望。比如变字练习:加一笔变一个字,“木——本”,“人——个”等;减一笔变一个字,“体——休”,“自——白”等;改变一笔变一个字, “玉”和“主”等。这些方法可帮助学生辨别、巩固记忆相似字形。
7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的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不写错别字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平时要求学生写字时要做到 “四到”:一是“眼到”,注意观察字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二是“口到”,边读边写,加深印象;三是“心到”,专心书写,用心记忆;四是“手到”,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勤查字典。按照上述要求,对学生反复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把字记牢、写对。
正确地书写、运用汉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长抓不懈,学生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
我认为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粗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事物观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往往就会忽略。特别是下面几种情况学生最容易出错:
1.1 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上—下,甲—由,土—士;
1.2 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笔形不同,如:处—外,未—末,已—己;
1.3 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如:陪—部;
2 强化干扰
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浇、烧、晓”这类字的右上角没有点,教师担心学生写错会再三强调,而当遇到”盏、或、找”等字,学生便容易犯累积性错误而少写右上角的点,又如把“武”多写一撇,“步”多写一点,也是由于学生对“戈”和“少”已有较深的接触导致出错,真是越强调越容易出错。
3 理解模糊
有很多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导致用法也不同。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记字形复杂,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等,而小学生一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在写字时往往就用同音字代替。如常会出现“工园”“在一次”等错误。
4 意志薄弱
小学生作业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
4.1 重结果轻过程。有些学生写字时,只注重把字写对,不注意书写笔顺的准确性。忽视了笔顺规则,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这就容易写出错字来。
4.2 急于求成。学生在一起写作业时,出于 “做完就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当遇到要写的字暂时遗忘时,不是认真分析、回忆或查字典,而是为赶时间匆匆动笔,于是就出现写错别字。
4.3 粗心大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发现,有些同学在业中,同一个字,前面写对了,而后面却写错了,这种现象跟学生粗心、做完不检查的坏习惯有关。
了解了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后,有助于教师采取积极预防和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5 精心设计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如熟字加部首成生字:“门”加“亻”成“们”,熟字换偏旁成生字:“拍”换偏旁成“怕”,还可以将猜谜语、编顺口溜等方法融入识字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如教“歪、尘、尖”时我是这样编顺口溜:不正就要歪,小土变成尘,上小下大就是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感知特点,用彩色笔标出字形易错、易混淆的部位或笔画等,以加强感知。另外,纠正错别字要“防患于未燃”,在首次教学时要注意提醒预防。不要让学生先入为主,一但发现学生写错别字,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要让他错过了纠正的最佳时间,他一但在大脑中形成了这个字的错误印象,要想该过来就不容易了。
6 注重复习巩固
小学生虽然求知欲强,记忆力好,但他们年龄小,学得快忘得快,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做好复习巩固工作,除了抄写、听写、默写的方法,还应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热情和欲望。比如变字练习:加一笔变一个字,“木——本”,“人——个”等;减一笔变一个字,“体——休”,“自——白”等;改变一笔变一个字, “玉”和“主”等。这些方法可帮助学生辨别、巩固记忆相似字形。
7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的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不写错别字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平时要求学生写字时要做到 “四到”:一是“眼到”,注意观察字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二是“口到”,边读边写,加深印象;三是“心到”,专心书写,用心记忆;四是“手到”,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勤查字典。按照上述要求,对学生反复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把字记牢、写对。
正确地书写、运用汉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长抓不懈,学生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