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土地资源刑事立法之完善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形式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土地资源的安全。因此,如何动用刑法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侧重保护土地资源之环境生态价值,分析现有土地资源保护的刑法规定,结合司法实务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探索我国现有土地资源刑法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完善保护土地资源刑事立法的建议,以期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刑法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的功能。
  
  一、我国土地资源刑事立法的缺陷分析
  
  (一)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设置不科学
  第一,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罪名没有反映出破坏土地资源的本质特征。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表述来看,本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行为:一是非法占用农用地;二是改变农用地用途并毁坏。而本罪罪名“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仅表征了前一客观行为,后一客观行为不能在罪名中反映出来。笔者认为该罪名定为“破坏农用地罪”更为适宜一些,因为该罪名反映了破坏土地资源的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结果标准欠明确,给司法实务带来困惑。刑法设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结果标准为“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对于这一规定,学界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需同时具备“数量较大”和“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两个结果标准[1];有学者认为农用地遭到大量毁坏的标准应当在“数量较大”的范围内,即前面的“数量较大”在量上大于或等于后面的“大量” [2]。也有的学者认为“‘数量较大’与‘造成耕地大量毁坏’之间究竟属于并列关系,还是选择关系,显然问题出在法条的表述上……本罪的结果要件应分为量化结果与状态结果两种,行为人非法占用农用地改作他用,具备其中一种结果,就可构成本罪[3]。”
  (二)没有单独设置污染土地罪严重影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刑法》第338条规定了向土地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该条规定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影响了对污染土地犯罪的打击。一是本罪没有区分主体主观之故意与过失。关于本罪的主观特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过失[4],有的认为是故意[5],而有的认为故意和过失均可构成[6]。如果认为本罪规定主观方面是过失,则对故意行为无惩治依据,同样如果认为本罪规定主观方面是故意,则对过失行为无惩治依据,如果认为故意和过失均可构成,则规定同样的法定刑,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二是本罪规定的是结果犯。土地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积累性、地域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时,刑法才介入,未免显得消极、被动,不利于发挥刑法的预防作用,无法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三是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法占用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堆放或排泄废弃物等行为造成耕地或林地严重污染的,是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处罚的,造成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如果单独设立污染土地罪,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构成要件存在缺陷
  第一,主体缺陷。根据《刑法》第410条的规定,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单位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就会出现为达到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人以单位的名义进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以单位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形式规避犯罪。还有一些单位为本单位的利益进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活动,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没有单位犯罪的规定,就不能以单位犯罪给予刑罚处罚。而在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中,对一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或批准征用、占用往往采用的是集体讨论的形式,有时候也是为了牟取集体的利益。故没有单位犯罪的规定,不利于打击土地管理运行中为牟取非法的集体利益而非法利用职权的行为。
  第二,主观方面的缺陷。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不仅要求行为人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还要有“徇私”的动机。这种把犯罪动机规定为犯罪的主观要件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导致放纵犯罪。由于《刑法》对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主观方面规定了“徇私”内容,如果行为人不是徇私情,也非徇私利而是出于藐视法律、玩世不恭或报复社会等动机,而实施了严重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行为,那么其行为就不构成犯罪,导致一些较之“徇私”更具危害性的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刑事处罚。二是实践操作的困惑。将动机作为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构成要件给司法实践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惑,对于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要查清“徇私”已成为司法实践中制约案件查处的瓶颈。实践中,在如何理解“徇私”的问题上司法机关往往看法不一,导致案件侦查工作难以开展。
  (四)遗漏了应当设置的其他破坏土地资源的犯罪
  现行刑法对直接破坏土地资源行为的惩罚只有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没有直接将破坏其他土地的行为纳入惩治范围,影响了刑法对整个土地资源的保护。虽然《刑法修正案(二)》已经将《刑法》第342条规定的非法占用耕地罪修改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象范围由“耕地”扩展到了“耕地、林地等农用地”,然而“土地是一个整体,土地生态平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其他非农用地违反其自身的规律,随意开采、滥用,会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相应地会影响到农用地的正常使用。如果把刑事保护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土地,会更有利于土地生态的保护[7]。”
  
  二、完善我国土地资源刑事立法的构想
  
  (一)增设破坏土地资源的犯罪
  1、增设非法占用土地罪
  《刑法》设立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但对非法占用农用地以外的土地的行为没有规定为犯罪。笔者认为,《刑法》没有设立非法占用土地罪有以下缺陷:一是不利于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生态平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其他非农用地违反其自身的规律,随意开采、滥用,会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相应地会影响到农用地的正常使用。二是不利于保护土地用途管制这一我国土地管理的根本制度。非法占用农用地是对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破坏,非法占用其他土地也是对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破坏。三是不利于附属刑法发挥作用。由于《土地管理法》只笼统地规定了非法占用土地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刑事责任,而刑法又没有规定非法占用土地罪,使它的作用形同虚设。四是根据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规定,非法占用农用地,只有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才能追究刑事责任,这种事后惩罚,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救济效果。五是当前非法占用土地案件中,不但占用农用地,占用农用地以外的土地的行为也大量发生,如非法占用山地采矿等。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笔者建议在《刑法》中增设非法占用土地罪。该罪可设计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或者超过批准的数量多占土地,或者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增设污染土地罪
  土地污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但根据现有刑法规定不能对污染土地行为的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和预防,因此,将严重的污染土地的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是十分必要的。该罪可定义为:违反国家规定,将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土地中,足以造成土地严重污染或者已经造成土地严重污染的行为。由于本罪主观方面的复杂性,可将本罪法律条文分解为三款,第一款为过失犯罪,第二款为故意犯罪,第三款为单位犯罪。表述为:“违反国家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过失将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土地,足以造成土地严重污染或已经造成土地严重污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故意将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土地,足以造成土地严重污染或已经造成土地严重污染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3、增设土地监管失职罪
  当前土地违法的态势愈演愈烈,土地违法的招数 “花样迭出”与国土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根据刑法规定,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是以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以及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对玩忽职守案立案标准没有规定因玩忽职守造成土地资源被严重破坏的具体规定,因土地被破坏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导致对因玩忽职守造成土地资源被严重破坏的如何定罪存在困难。鉴于土地违法的严重现状,有必要设立土地监管失职罪加强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的打击。该罪可定义为:负有土地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土地保护监管职责,导致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行为。该罪表述为:“负有土地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修改有关罪名
  1、修改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为了更好地保护农用地,建议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修改为破坏农用地罪,并提高其法定刑。该罪可定义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破坏性使用耕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该罪可设计为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破坏性使用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等农用地,造成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修改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犯罪构成
  (1)规定单位可以构成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主体。
  (2)在主观要件中取消徇私舞弊的规定,将徇私舞弊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
  
  注释:
  [1]此种观点为解释性教科书的大多数编者所认同。
  [2]曹子丹、候国云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3页。
  [3]赵秉志主编:《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分则篇五),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4]刘仁文著:《环境资源保护与环境资源犯罪》,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295页。
  [5]付立忠著:《环境刑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278页。
  [6]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著:《危害环境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7]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著:《危害环境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国家权利本位价值取向是导致刑事立法和司法对权利人利益的保护非常薄弱、知识产权犯罪在我国日益猖獗的根本原因。刑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防线,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法律系统。本文拟从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立法完善    在
期刊
监狱民警是国家刑罚的执行者,由于职务关系,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者自己直接管理的罪犯因违法犯罪受到的惩罚,代价是很大的,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因为职务犯罪而锒铛入狱的,按理说,监狱民警更应该遵纪守法。但是,从近些年的案例中大家不难发现,总是有少数监狱民警不惜以身试法,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我们作为派驻监狱检察室,近年来加大了对辖区监狱的法律监督力度,查办了一系列监狱民警职务犯罪案件,所查案件主要
期刊
摘 要:由于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如何认定存在争议和困惑,笔者从应用性角度出发,重点论述认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标准及对司法实践中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形该如何认定,结合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指出了主体是否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并不重要,行为人是否享有职权,是否依法履行职责才是关键。同时,笔者还对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能否认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践中
期刊
摘 要: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审查起诉期限如何计算,在司法实践中因办案人员对法律的理解而不统一,导致该期限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笔者试图从对法条的理解和法理的透视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何计算该期限,希望司法解释能对此问题进一步加以明确,以提高适用法律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取保候审;诉讼;期限;计算    审查起诉期限是指侦查机关将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之后检察机关审理案件的期限。对于
期刊
滥用诉权,又称程序性权利滥用,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出于恶意或者其他不合法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民事诉讼权利,在明知自己的主张或者行为不为法律所认可的情况下,以合法形式进行恶意行使,以给其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造成某种损害后果的行为。[1]笔者认为,诉讼作为民事权利的最后保障,应当具有严肃性及权威性,而滥用程序性权利则不仅影响正常诉讼秩序、有损于司法的权威性,更不利于建立良性的诚信法律文化,
期刊
摘 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农民涉法上访增多。各级政法部门耗费了相当的人力、精力、财力解决农民涉法上访问题,但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农民涉法上访增多有多方面原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使这一突出问题妥善解决,从而提高司法机关的威信和公信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农民;涉法上访;司法权威;长效机制    涉法上访指的是在已经或应当被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受理,或者是已
期刊
摘 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办案原则、“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是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大趋势,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无论是从其指导思想还是原则上,都是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相一致的。然而深入了解我国目前未成年人批捕工作实践却不难发现,虽然再三强调要对未成年人“少捕、慎捕”,但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困境,导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批捕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笔者从未成
期刊
摘 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检察机关如何在实现打击犯罪、维护法律统一实施的同时,更好地落实好检察环节的人权保障,是新时期评判检察工作的标准之一。本文从基层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贯彻落实人权保障的实现途径和举措出发,对当前检察环节人权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就完善检察环节人权保障思路和建议加以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人民检察院要牢固树立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的观念,正确处理权力机关与法律监督机关的关系,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积极赢取人大支持,在各项检察工作中不断提高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了检察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意识;监督的规范性    人民检察院要牢固树立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的观念,正确处理权力机关与法律监督机关的关系,自觉接受人大监
期刊
摘 要:受理在押人员的申诉是保障押犯人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政策教育,热情受理申诉是做好押犯申诉工作的前提;领导重视支持,干警办事认真是做好押犯申诉工作的保障;全面细致审查,依法监督纠正是做好押犯申诉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押犯申诉;政策教育;依法监督纠正    近年来,丰县院监所科驻看守所检察室在抓好看守所检察监督的同时,重视保障押犯人权,积极受理在押人员的申诉,努力扩大延伸监督的范围,06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