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在唐诗的河畔……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吟在唐诗的河畔,宛若走进了百花盛开的花园,那些诗句闪着灵动的光,是那么缤纷耀眼;那些诗歌大咖,从一张张古旧泛黄的书页中款款走来,沿着字里行间,或清癯或飘逸或踽踽的身影在我眼前渐渐清晰。不论是初唐四杰,还是高岑王孟;不论是大小李杜,还是诗狂诗佛;不论是郊寒岛瘦,还是元轻白俗……每一种人格范式,每一个人生际遇,都让我扼腕慨叹;每一种称谓,每一个标签,都足以体现出当世后辈对他们的敬仰。不说旁的,单是一曲思乡恋歌,不同人吹奏,就会生发出不同的情怀……
  一
   人在江南,神驰乡里,故园之思,情怯于孤舟扬帆;岁暮腊残,时序交换,漂泊羁旅,流露于字里行间……冬末春初,诗人旅行江中,停靠在北固山下。置身水路孤舟,满眼所见的江南景除了清秀俊逸,还有几许羁旅惆怅,诗人远眺若隐若现的天边,对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幸而春潮涌涨,使得崖岸宽阔,加之和风劲吹,船帆鼓起,这风正帆悬的和顺情境,冲淡了他的别绪之情。旧年未过,新春将至,时序交替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当江上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了凛冬的严寒,那份乡愁也得到些许慰藉。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心灵走在回家的路上,思乡情怀像一缕清风缠绕在异乡的码头……
  二
   春夜洛城,夜阑人静。几缕时断时续的笛声惊扰了诗人的清梦。谁家笛声?何处飞来?诗人思忖着。吹笛者难寻,笛声却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折柳》曲的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打开了诗人乡愁思绪的那扇门,多年漂泊的经历,幻影般在眼前一一闪过;岁月风尘,留在心底的是波澜不惊的隐痛。诗人起身,提一壶杜康,站在苍穹之下,如痴如狂般饮醉,唯有此,才能消减那份愁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彼时的乡愁化作两行清泪,狠狠地滴落在异乡的土地上……
  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中,我好似看到问者满怀期待的眸光,以及他听见答语之后的幽怨与落寞,还听见诗人苦涩与无奈的叹息声。此时,秋天,深夜,大雨,诗人吟哦着离愁的词句,悲泣像那句问答声声传响,回荡在异域巴山之中,难以消减,难以释怀。回忆那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是诗人多少年来漂泊異乡的心灵倚靠啊!这温暖动人的场面,几时又能再续?
   “巴山夜雨涨秋池”,包含了诗人多少欲说还休的潜台词。千丝万缕的思念在巴山飘荡,撩动起诗人的热泪,进而化作久久不归的伤痛……
   同是思乡别样情。在这些平平仄仄的诗句中泽畔行吟,我的心似乎也亲近着那一颗颗饱含深情而厚重深远的心灵。行吟在唐诗的河畔,丰富自己的阅历,品味不同的人生……
  老师的话
   “走进唐诗苑”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选材立意的切入点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不尽相同。我选择的是唐诗中的羁旅思乡诗,并撷取具有代表性的三首诗作: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诠释,来再现诗歌的情境,表达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思乡之情。正如文章结尾所说的那样,同是思乡别样情,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历史环境,思乡情感的具体内涵也因此不同。
   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运用小标题结构,运用蒙太奇“镜头剪辑”的表现手法,三首诗,三个场景,三幅画面。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试图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诗歌的内涵,运用联想、想象,还原诗歌意境。注意四字词语的运用,保留诗歌的语言特点,文章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佳词丽句俯拾皆是,保留了诗歌语言美的特点,让读者通过读此文,既解读了诗歌,又获得了一种审美的趣味。
其他文献
在千年的岁月中,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于烈火中烧结成瓦,将瓦叠于椽木之上,一瓦遮头,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瓦的种类   瓦有很多种,按照瓦的材质分,瓦分为青瓦、琉璃瓦、金瓦、竹瓦等。   青瓦是不上釉的青灰色的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瓦,在清代北方官式建筑中也称为布瓦(片瓦)。青瓦是用泥土烧制成的,具体制作时先用泥土加入清水做成泥浆,然后再制成圆形的陶坯,再把坯筒剖成两部分,入窑烧制,就
期刊
老丁家添了一位新成员,全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中……  这不,屋里挤满了人,有孩子的姨姨和姨夫,舅舅和舅妈,伯伯和伯母,叔叔和婶婶,姑姑和姑父……七大姑八大姨几乎都来了。  新成员在人群中被传来传去,屋里笑声不断。这时,孩子的爸爸开口了:“今个儿我请大家来,是希望大家伙都出出主意,给孩子取个好名字。按照咱这里的习俗,名字取得越‘贱’越好,这不,邻村的‘狗子’今年又在城里开了一家公司;隔壁的‘野花’今年
期刊
人的一生中有无数的“壳”横在你面前,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壳而出的历练,只有破掉一个又一个的壳,才能不断地成长。那一次,我体会到了破壳而出的快乐。   去年暑假,我们来到云贵高原,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大山,变幻莫测的天气,恐怖的高原反应……成了旅途中一个又一个坚硬的壳。在云南的第二高峰玉龙雪山,挑战开始了。   我全副武装,备好大衣和氧气瓶,坐车从海拔两千多米的丽江市出发,经过一个个弯道,顺着盘山公路,来到
期刊
文题呈现   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然后按要求作文。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要求:①请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②题目自拟;③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④可以合理想象,补充相关人物和情景,可以参考并运用其他资料。  写作点拨   1
期刊
真题呈现   有人说,教育就是当你离开母校后,除了知识以外剩下的东西。三年初中生活,母校一定会为你留下什么。毕业在即,请以“致母校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感谢母校留给你的远比知识更为珍贵的礼物。   要求:①注意写出真情实感,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统一以“文华”为写信人,信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xx”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这
期刊
亲爱的母校:   三年,时光荏苒,承蒙你的诸多关照。记得初遇你时,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走进了你的世界,与你共度了三年春华秋实的好时光。再回首,我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你亦越来越好。在我心中,你永远是那样高大、伟岸,却又非可望而不可即。   你是我青春的起点。   十四五岁的年纪总被视为最美的年华。那时的回忆总是难以忘记,那时的天空总是流光溢彩。“那时”被我们赋予了独特的代
期刊
亲爱的母校:   您好!   此前我也多次想给您写信,但拿起笔时,总害怕会遗漏什么细节,所以一直没有下笔。如今初中三年的时光已到了尾声,再不写就没有机会了,这次就让我以这封信来追忆往事,回溯过往吧。   最初的回忆在三年前。   一个炙热的上午,操场上,我们拍下了第一张合影。每个人穿着军装,心中装着对未来的向往。那几周的军训时间里,我和同学从陌生到熟悉,正步走动作从凌乱到整齐。我们的汗水留在了操场
期刊
初识朱槿花,是在林清玄的《清欢》里。   林清玄没有用华丽的文字对它作一番描摹,只淡淡一句:“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从那时起,我便时常想看看朱槿花的风姿。   听说孔子庙前有朱槿花,周末匆匆前去。一路颠簸,一路畅想,走近了,一抹鲜红跃入眼帘,果然是它!它的叶子呈墨绿色,清晰的叶脉如锯齒的边缘;花瓣深红,四周凹凸不平,将中间淡黄色的小花蕊衬得格外娇嫩;远远
期刊
江南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诗人们从来都不会错过这擦肩而过的灵感。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把梅雨时节江南小巷渺茫朦胧的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雨惆怅委婉。绵绵的雨丝像扯不完的银线,淅淅沥沥从早到晚下个不停。这时候,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如烟往事的怀恋。  雨中的沈园,带来潮湿的忧思和惆怅,那经久不衰的凄婉的爱情故事,总会
期刊
唐诗里的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被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