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基层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文章论述了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意义和指导方针,并进行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在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同时,也强调必须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
一、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重要意义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基层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按照“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任何制度和措施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果不能打破原有的局限,不能超越自己,必然使原有的效力弱化。党的基层组织要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经和方式,更好的发挥利益表达,利益整合以及政治动员的功能,必经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指导方针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必须确立新时期党的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并努力运用这一方针,加强和改进各类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活动方式,这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根本措施,也是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和巩固的关键,是党的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针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党在1994年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指导方针。其要点:
1.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2.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
3.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
4.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
第二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方针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方针是,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1.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力量。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大致经历二个阶段:
1.1党的八大到党的十四大,经历领导核心——保证监督——政治核心的过程。
1.2党的十四大到现在,就如何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2004年10月份,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做好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重点在改进,关键在创新,目的在加强。于是“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运用而生,即党委成员依法进入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党员要依法进入党委会,这种方式既体现党组织的意图,又避免了两个中心的对立,达到了高效,制衡与监督的目的。
2.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也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經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党中央在山东莱州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上提出了要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领导格局。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后提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即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个好队伍,选准一个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管理机制,健全一个好的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农村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村基层组织面临重大战略变革。为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农村各地基层党组织探索了不少做法,主要有两种:1、实行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模式。2、两委一体化或叫党政“一把手”的“一肩挑”模式。
3.城市社区党建工作
城市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城市党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是社区党组织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完成各项任务而开展的全部活动和全部工作的总和,城市社区党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社区管理提升到议事日程,实现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战略性调整与突破。第二阶段,创新组织体系,强化服务功能。第三个阶段,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4.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企业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党组织的定位和职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同于国有企业,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政治核心,只能在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引导、促进和协调作用。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1.非公有制企业组织发挥作用的必要性,①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数已经达到260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若不发挥作用,党的领导将失去一个重要阵地。(宁德市非公有制企业达到6696家,从业人员超过11万人,党员2443名。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219家,从业人员3.8万人,党员1344名。)②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是推动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③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可以矫正非公企业忽视职工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需求的不足。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主要围绕企业运行发挥作用。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必须获得企业主的配合。③非公企业党组织只能在企业固有的制度框架中发挥作用。④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必须摒弃传统党建工作的形式主义做派,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搞得简约一些:“分散、业余、兼职、灵活”。不必像机关、国企党建那样走“贵族化”正规化之路。
总之,只有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创新,使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新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就能更好地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更具生机和活力的党组织,体现党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先进性,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关键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在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同时,也强调必须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
一、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重要意义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基层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按照“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任何制度和措施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如果不能打破原有的局限,不能超越自己,必然使原有的效力弱化。党的基层组织要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经和方式,更好的发挥利益表达,利益整合以及政治动员的功能,必经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指导方针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必须确立新时期党的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并努力运用这一方针,加强和改进各类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活动方式,这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根本措施,也是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和巩固的关键,是党的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针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党在1994年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指导方针。其要点:
1.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2.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
3.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
4.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
第二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方针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方针是,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1.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力量。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大致经历二个阶段:
1.1党的八大到党的十四大,经历领导核心——保证监督——政治核心的过程。
1.2党的十四大到现在,就如何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2004年10月份,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做好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重点在改进,关键在创新,目的在加强。于是“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运用而生,即党委成员依法进入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党员要依法进入党委会,这种方式既体现党组织的意图,又避免了两个中心的对立,达到了高效,制衡与监督的目的。
2.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也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經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党中央在山东莱州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上提出了要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领导格局。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后提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即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个好队伍,选准一个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管理机制,健全一个好的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农村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村基层组织面临重大战略变革。为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农村各地基层党组织探索了不少做法,主要有两种:1、实行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模式。2、两委一体化或叫党政“一把手”的“一肩挑”模式。
3.城市社区党建工作
城市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城市党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是社区党组织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完成各项任务而开展的全部活动和全部工作的总和,城市社区党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社区管理提升到议事日程,实现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战略性调整与突破。第二阶段,创新组织体系,强化服务功能。第三个阶段,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4.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企业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党组织的定位和职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同于国有企业,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政治核心,只能在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引导、促进和协调作用。第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问题。1.非公有制企业组织发挥作用的必要性,①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数已经达到260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若不发挥作用,党的领导将失去一个重要阵地。(宁德市非公有制企业达到6696家,从业人员超过11万人,党员2443名。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219家,从业人员3.8万人,党员1344名。)②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是推动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③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可以矫正非公企业忽视职工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需求的不足。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主要围绕企业运行发挥作用。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必须获得企业主的配合。③非公企业党组织只能在企业固有的制度框架中发挥作用。④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必须摒弃传统党建工作的形式主义做派,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搞得简约一些:“分散、业余、兼职、灵活”。不必像机关、国企党建那样走“贵族化”正规化之路。
总之,只有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创新,使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新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就能更好地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更具生机和活力的党组织,体现党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先进性,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