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以素质实践提升科技创新的地缘优势

来源 :理财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w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内部的绩优禀赋是形成地缘优势的主体,地缘优势是一个渐次积累的过程,是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必然,它理应为地方高校素质教育、科技创新提供物质的和制度的惯性支持。地缘的结构内部蕴涵着连贯的经济体系、同一的行政区划和连续的制度因素,地方高校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必须依赖地缘优势。在科技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地方高校充分采借地缘优势,不断减小不同级层的各种阻滞,形成一个良性的素质教育环境、系统的科技创新群体,并且使地缘之间的联合形成一个全面统一的和谐局面,消弭不同地方之间的创新成本、资源利用的不平等,最终形成全国统一协调的趋善局面。
  [关键词]地缘优势 地方高校 科技创新
  
  地方高校在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利用地缘优势,实现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达到经济社会最大绩效,是地方高校完善素质教育,完成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基本职能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所依赖的地缘优势,包括经济潜力、市场效益、制度绩效等多方面的因素。事实上,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命运,既受制于自然历史因素也得利于对地缘优势的争取和利用,同时也取决于地方高校自身的开放程度。地方高校在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的情况下,将会形成为一个开放的、灵活层次结构,整合成一个系统的科技创新群体,会使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合理协调,在地缘范围之内的每一个体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高度集约化的区域结构特征,达到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创新实体。这样,不仅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结构布局合理,并且使地缘之间的联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和谐局面;不但最终消弭不同地方之间的创新成本、资源利用的不平等,而且还能排除人为价值等级,形成了全国统一协调的科技创新局面。
  
  一、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地缘优势的内涵
  
  地缘既有地理上的范围特征,又有经济社会方面的含义。不同于地缘政治学,我们基于非专业及非政治的语言范畴,这里所指的“地缘”已偏离了原来 “政治学”或“生态学”里面的含义,它具有独立内涵,反映着地方高校素质教育、科技创新与区域政治经济体系之间所确立的一种相对稳固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地缘不但扩展了城市集合体(如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等)的结构内涵,而且从功能上增加了对城市集合体间内生禀赋的“集聚”、“衍生”和“辐射”的绩效评价。这里我们把地缘作为科技创新所依赖的连贯的经济体系、同一的行政区划和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其理论视野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抓住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所必须依赖的连续的制度因素。它排除了西方的地缘政治学中的一般含义,既不是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Mackimder,1861~1947)的理论蓝本,也不是战时德国的地缘政治学。
  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地缘”关键是倡导了一种与环境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模式,它赋予了地方高校创新资源的历史连续性,即除了资源具有地理和政治上的连贯优势以及显现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地方特征外,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地缘优势更加强调了文化制度性因素,以及地缘内部催生的可持续的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机制。地缘优势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有机构成,地方特征的绩优政策及有利资源是地缘特征的主体,当然,地缘离不开社会的、自然的区域环境。一般而言,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地缘优势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具有利用地方政府科技政策的便利条件,借鉴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经费管理方面的措施和经验。第二,综合增加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尤其对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的综合利用。第三,在经费管理方面起到优化地方科技投入结构,引导财政资金,吸引民间资金、金融信贷资金、创业投资资金参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地缘”强调了地方高校所处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比较优势。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地方高校所赖于生存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动态结果,以及科技创新优势依地缘的层次结构重点而呈现出的渐进发展特性。地方高校要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利用地方的传统文化优势、自然资源、产业分工等,通过对“地缘”结构重组与转型的创新服务,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实现原创性变革,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地缘所针对的往往是经济、教育和科技的地理空间及可能的创新区域分布,突出“地缘”并没有弱化现有行政区划,反而更加突出了自然的、传统的和新型的资源在层次结构、规模范围上的分工和布局。虽然地缘脱离不了中国经济区划的基本框架,但从立意的本身仅是建立起了一个科技创新的优势空间。从政治经济角度来看,我国存在着“三大经济圈”;从科技的持续发展来看,也存在着科技中心城市,比如北京市与天津市正在全力推进的“京津唐科技新干线”,科技中心城市往往居于高度发达的经济区域。上一世纪80年代的上海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五省(直辖市))、东北经济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地区)、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城市圈),近年,吴良镛等人提出的“大北京”经济区等。严格地划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地缘边界较为复杂,这里仅借用三大区域的划分结果,近似地说明地方高校处于地缘内部的创新指向。目前现行的四层级行政区划,主要担负着行政的和经济的管理功能。我们把地缘区域范围限定为省级行政区划,这样,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将会减小不同级层的绩效阻滞,比方,地方政府的经济保护主义会不同程度地阻碍科技创新的能级,地方政府短期行为,使科技资源低效配置,不能集中有限力量进行科技攻关等。[1]
  地缘优势作为一种比较优势,它体现着地缘经济社会的系统特征,反映着地方独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布局和分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着眼点是地缘经济的整个社会系统,其目的不但为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便于整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协调性,便于科技创新政策的顺利实施,便于国家对不同地区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管理调控,也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科技创新政策在地区经济科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在地缘结构和规模上的特点
  
  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在地缘结构和规模范围上至少具有如下特点:
  1.集聚和运行着市场因素与竞争态势
  在经济体制上取向于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在激励机制上地方高校之间不断提升着产学研绩效优化程度;第二,在制度文化上,新生地缘文化制度已打破传统的区域分割,不但对地理和行政体制的区际差异有所调适,而且催生着区域沟通和共同发展的渠道和机制。在价值取向上树立了地缘组织内部的公平意识。具体到某一所地方高校,它不断融通于地缘结构内部,以一定的规模水平在地方的人才培育、科技产出和社会服务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提高着科技创新集群的合作和辐射平台;第三,科技创新资源的集约化,其突出之处是以地缘为基点的利益范围的扩大;第四,地缘范围的作用功能的开放性,使科技创新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互补性,使地缘优势范围扩大化。
  地缘优势的构成包括着物资和精神方面的内容。地方政府不斷增加经济、教育和科技投入,并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缘优势。依据地缘优势,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部署和发展区域发展特征的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借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郑汴洛工业走廊的出现展现着底蕴深厚的地缘优势,为河南地方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为保证区域利益,为了保证各种投入的利益现值,放弃了长久的发展红利,往往以行政条款和行业规定来推行地方保护。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消耗着地缘优势。
  我们对地缘优势的使用是为了强调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地缘环境利益的互补、依赖与支持。地方高校以“地缘”的文化、人口、资源以及环境来创新科技,以“地缘”的地理范围、经济区域、教育分布、政策影响、文化传统等所赖以形成的区域空间等因素,优化地方高校科技资源,经营地缘优势,实现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预期绩效。
  
  三、“地缘”优势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包括科学研究创新、知识产业创新、技术转移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等,这四部分部分是一个系统整体:科学研究是基础,知识产业化为方向,技术转移是途径,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贯串于整个系统的任务目标。“地缘”优势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互补、依赖与支持的采借利用关系。这主要依赖于地缘如下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地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开放体系,不但包括久已存在的资源矛盾,也有现实中新产生的资源矛盾。也就是说,它既输出本身资源矛盾,也接纳来自外部资源输入。第二,地缘优势的存在具有利益联系的时效性,不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总体配置结果会对科技资源的利用产生相反的结果。既可以优势互补,也可以冲突危机。比如地方高校的科技人才的外流。地缘体现出的这两个特点,是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对“地缘”优势的利用的关键。
  “地缘”优势是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同时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强化了地缘优势。“地缘”优势,主要是文化优势、经济优势、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与地方高校之间是互补、互利,彼此采借的:地方高校培养的科技创新人才及科技产出,增强了“地缘”优势。当然,“地缘”优势的持续性也来源于地方高校的创新产出。地缘优势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某种情况下甚至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惟一选择。地缘作为一种优势存在,它为地方高校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基础。地缘优势是一个渐次积累的过程,是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必然,它理应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的和制度的惯性支持。由于不同的利益追求,总会产生不利于地缘总体科技创新的行为,地缘优势的积聚集中表现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上所包含的投入总量、中介质量以及社会认同水平。这里的投入包含政府、企业和高校在知识总量、技术层次上的创新,同时包含相应的制度创新。反过来,积聚的地缘优势,通过优势因素的分化和合成,在实质上优惠安排着地方高校的各种科技资源,使地方高校在实际的绩效中提升了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规模和质量。当然,优化配置也可以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上构成优势力量,形成基础研究定向化、应用研究基地化、开发研究产业化的结构布局;也可以从有效降低创新成本的角度来实现地缘优势的效能;也可以充分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功能互补性;也可以在科技资源的集约化保证及环境构建上最终实现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以地方高校的技术转移创新为例。一般来说,地方高校的技术转移是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并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直接贡献的重要途径,是以技术进步提升“地缘”优势,以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国对技术转移的研究表明,通过技术转移,企业的平均收益为55%,而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的平均收益仅为22%。”[2]由于不同的“地缘”因素差异,我国地方高校的技术转移存在许多阻滞因素,在转移创新方面总有许多不足。地方高校的技术转移绩效是改变区域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企业技术构成的关键。技术转移创新在制度上缺失,加之科技推广、中介服务组织难以依托地方高校建立技术转移机制,从而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难以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目前,地方企业的技术需求主要是依赖技术转移,由于观念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投资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缺失,加之创新环境不够完善,使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在技术转移方面总有一定的局限,真正难以发挥其对经济社会的直接贡献。如何改变地方高校科技资源与地方企业的疏离状态?“我国高校虽然每年取得6000项至8000项科技成果,但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0%”。[3]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谢旭人表示,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资源配置仍不合理,产学研的联合更多的是单一的行为。一方面,我国近三分之二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研究开发机构,近一半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开展技术开发活动;另一方面,我国每年3万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最后形成产业的不到10%。因此,依托高等学校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建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地缘优势的基础——地缘优势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契约”关联
  
  1.地方政府在地缘优势形成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地方政府之间互谅互让,提升地缘优势,借以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最大化。首先,要推动文化制度在地缘范围内的价值认同。对于同一地缘范围的区域环境,统一的国家政治、科技文化政策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同一的政策制度汇同成一种政治的经济的趋势,尽管不同地区的思想观念差异客观存在,但实际上往往是技术层次的差异、研究对象及投入多少的差异。地方政府应该是解决彼此恶意竞争和打破相互间科技创新障碍,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主导力量。这实际是要为科技创新创造优良的环境,为地方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一个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地方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其次,建立一种排除落后的竞争机制,它需要排除旧有机制的拖带和牵制,通过必要的优化组合,对抗外来不利因素的侵袭与干扰,当然这是与地方保护主义有本质的差别的。
  2.地缘优势构筑了全国统一化的基础
  地缘优势汇集了系统内——各地区的科技创新优势,各种优势的来源并不是单一依赖经济或市场的自然推动。它需要在全面理顺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以不同地区数量的高值绩效和质量上的高度协调为决策标准,打破地方壁垒。虽然地方壁垒不是经济或市场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但地方政府是管理协调地缘优势的基本单元。可以说,地方政府在建立协调、协助机制,形成新的制度惯性等方面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是协调地缘优势的关键,也是提升地方高率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
  3.服务于“地缘”的高校科技创新,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地缘的科技创新绩效目标,就要有一个行为制度规则。虽然高校之间没有像职业教育那样搞集团化组合,但可采取一定方式,通过成立地缘科技创新联盟,建立共同的科技创新政策、共同的筹资政策、共同的保护竞争政策、共同产学研政策等,实现大的科技创新突破。
  
  五、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强化利用地缘优势的政策建议
  
  制度创新是挖掘地缘优势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改变现有地方政府约束、企业投入和高校研发的体制壁垒,打破部门和区域形成的条块分割,沟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利用。制度创新应立足一个综合的权威组织,它可以是涉及所有利益对象的集中代表,它可以是政府的、民间的,既可以是政府行为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机构,其职能就是构建决策规划(指导性计划、论坛指向),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的方式,督导代表地缘制度的约束——公约、协议等。
  1.建立地緣科技创新协作中心,构建相对完善的制度生成机构,借以体现科技创新方面的地缘优势。对处于不同等级城市、不同发达程度的地方高校,不论所有制形式及主管主体,制定超越科技创新约束的制度规则。当然,要对不同地区差异和有着行政主管差别的不同地方高校,进行合理的功能布置、结构布局,成为多向度、多中心,使各自创新主体在统一的总体目标中以科技创新配置更新、共享为实现功能性、特色化的创新计划。
  2.地缘的契约目的使科技资源要素在不同等级间的自由流动,因此要弱化地方各级行政的、经济的干预,培育和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技术市场,同时注意环境的支持,这就需要一个趋善的制
其他文献
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中,乡镇是实现文化活动建设的主阵地,所以,应该融合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从而有效的推进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乡镇群众对精神文化
期刊
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服务外包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实践证明,服务外包模式为高校减轻运行成本,提升后勤服务效率和品质,但在实际外包服务中出现各种
明智的政府,继续教育立国的战略,同时有信心让自由市场发挥力量,则未来可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可期。正当岁末,处于狂飙式城市化和工业化中期的中国经济,大幅失速一年了。悲观主
期刊
[摘要]随着美国金融海啸的发生及蔓延,美国、欧盟纷纷采取了救市的具体举措,而在中国,对于救市的呼声最强来自于房地产业,那么,是谁希望实施房地产救市,从现实分析房地产业是否需要救市、救市要救什么、怎么救?地方政府出台的救市措施显得急功近利,其效果也必然不如人意,中央政府出台救市方案则有更深层的考虑,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 救市 政府方案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华尔街发生
[摘要]20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忧虑和法律风险。反观网络犯罪愈演愈烈的现状背后,是其凸现的犯罪新特点与传统刑法理论的冲突所造成的法律调整的空白及我国现有立法的缺陷和滞后,使得网络世界成为滋生犯罪的沃土,因而急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从而尽快完善立法,遏制或减少网络犯罪。  [关键词]网络犯罪 传统刑法理论
目的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柳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
文章通过对近10年来发表在期刊的中国西部城市(镇)化研究文章进行述评,考察当前关于西部城市(镇)化研究的研究质量、受资助情况和研究焦点.通过重点分析核心期刊论文的研究主
[摘要]“位”是易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位”的要义作为易道阐发“生生之道”的一个重要体例,与中国哲学最高范畴的“道”融合贯通,从而成为易道思想的重要组织部分,即“道之位”。儒家、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道之位”的观念作出各自回应,生成了各具特色的“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共同熔铸成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人格特质。  [关键词]《周易》 位要义 道 中华人格    中国哲学主要侧重于形而上的冥想,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