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骆驼祥子与“旧”民间伦理(评论)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心而论,《卧驼岭》是我近来读到的相对较好的一篇小说。不紧不慢地叙事,不温不火的情感,尤其是炼字锤句的语言,都给人深刻的印象。毋庸讳言,今天的读者越来越挑剔,今天的小说越来越难写,这是作家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当然,换个角度来说,也是追求“难度写作”的契机。对作家写作或对小说发展而言,若因循守旧,难免背负不思进取、不能与时俱进的“骂名”;若刻意求新,又难免坠入哗众取宠或逢迎媚俗的泥潭。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最恰当的路径,真正做到推陈出新。在这一点上,《臥驼岭》应该还有提升的可能。
  周书霖带着骆驼沙菲从北方工业城市海城,回到故乡南方古村落卧驼岭下的茫茫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件,开启了“新骆驼祥子”的生活图景。老舍笔下的祥子是“进城的乡下人”,善良淳朴,热爱劳动,对生活有着骆驼一般的坚韧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的理想而拼命,然而,军阀混战的旧中国社会环境决定了他最终无法改变的命运,在第一次失去洋车捡回军队里的三匹骆驼之后,他选择了卖掉骆驼继续拉车;在第二次失去洋车之后骆驼祥子最终走向了精神堕落,在“文化之城”里“变成了走兽”。而周书霖则是“进城又返乡的乡下人”,像骆驼一样任劳任怨,勤劳,朴实,但总感觉自始至终都暮气沉沉,无能为力,缺乏像祥子最初的那种热情、活力和主动性,尤其在周总和冯三骏面前。城市无情地吞噬了他的一条胳膊,又“馈赠”给他一头难伺候的骆驼,他却依然不辞辛劳、死心塌地地为周总养骆驼,听从周总的遥控指挥,而不愿把它卖给村里的有钱人刘尿壶。骆驼祥子拼命想摆脱刘四爷的雇佣奴役,而“新骆驼祥子”则始终没有反抗周总这个“不在场的在场”,甚至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前者的精神依靠。所以当周总的工厂被勒令关停、工人全员解雇,周总将莎菲交付给周书霖的时候,他“心乱如麻”。村主任冯三骏让周书霖走上讲台,又让他走下讲台,导致“女人嫌他窝囊,不久,借故外出务工也跟人跑了”,按理,他有足够的理由憎恨冯三骏,然而回到茫茫渡的他又不得不接受其恩惠,也不得不处处受其掣肘。总之,周书霖既信守着前工业时代的做人准则,也遵从于现代资本所象征的权力规约,同时又不得不受地方政治权力的左右。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曾感慨万分地说,“一个拉车的,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这道出了祥子的毁灭与整个旧社会有着莫大的关系。照理说,周书霖是新社会的“新骆驼祥子”,理应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命运;但事实上,作为农民工的周书霖和作为人力车夫的祥子,始终“立在人间的最低处”,承受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却无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仿佛事先就已经被无形的社会、被他人安排好。一方面,作者有意把周书霖设计成有学问、懂工艺设计的儒生,却又让他一心一意地替老总养骆驼,似乎从未像祥子那样为理想生活而不屈不挠地奋斗过,为改变社会地位和自身命运而反抗过,他仿佛是活在错位时空里的“冯太爷”,活得卑微,活得憋屈,活得小心翼翼。另一方面,作者平面地勾画了周书霖重回故里的一段生活经历和平凡人事,而未能呈现其像祥子那样的前后性格、心理以及命运的变化轨迹。因而周书霖虽是个“新人”,却从里到外显得比较扁平,比较陈旧,形象比较暧昧、模糊,无所谓悲,更无所谓喜,读者也难以看清作者到底寄予周书霖怎样的情感和想法,不知是该同情,还是该批判,一切似乎都茫茫然。正如小说最后,在资本与权力之间,周书霖最终陷入“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尴尬境地。
  比较有意味的是冯三骏这个村主任形象,可谓旧民间伦理的象征符号。从文化功能的维度来说,民间伦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秩序功能。即在国家秩序尚未出现或在国家秩序难以达到的地方独立发挥其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的作用,或作为国家秩序与法律秩序的补充。其二,批判功能。即根据人性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对国家倡导的正统教化伦理进行解释和修正,并在国家伦理丧失其合理性时,公然提出自己的道德主张。其三,宣泄功能。即通过民间伦理自由自在的言说方式,为民间社会积蓄的生命本能冲动找到一个合法发泄的渠道,避免郁积的生命能量的盲目发泄导致社会秩序的解体。其四,教化功能。即一方面通过民间伦理中那些直接来自于民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实现民间的自律,而另一方面则吸纳和接受来自于上层教化伦理的指令,协助其教化万民,美化风俗。作为“一手托八家”的村主任,“满吃满揽”地行使着这些文化功能,仿佛政治意志、权力意志的化身,主宰着整个村庄的一切秩序。尽管旧民间伦理要兼顾法律秩序,比如冯三骏坚持“规约面前,人人平等”罚了“擅自进山放牧”的周书霖,但其最大特色在于倚重人情伦理,比如,冯三骏帮助周书霖照顾发疯的夏菊花并为其解决工作,为周书霖“神通个特困户”,撮合周书霖与夏菊花,帮助莎菲接生,等等。尽管这里面不排除有其个人的补偿心理,但不容否认,从周书霖、刘尿壶对冯三骏言听计从的认同里,可以看出冯三骏所代表的旧民间伦理依然发挥着相当大的社会作用和隐秘力量,当然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赞赏态度。
  然而,我不免对这样的旧民间伦理心存疑虑。我们需要重温恩格斯在批评哈克奈斯《城市姑娘》时所说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作者坐实了乡村景物和事件的细节真实,人物(周书霖、冯三骏)本身也很典型,但却未必写出了环绕他们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典型环境,这环境必然涉及诸如资本扩张和下乡对乡村伦理的影响,甚至乡村社会的伦理性危机,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本逻辑及其伦理反思等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之,小说似乎是惯性地按照旧乡土小说和旧民间伦理的理路进行想象性叙事,而缺少对新时代语境下乡村伦理新变化的发掘和思考,以及对“新乡土精神”“新民间伦理”的审视与表现。
  以上或许只是我个人的吹毛求疵,但聪明的明月也不妨理解为一种更高的期待和希望吧!
  责任编辑 张 琳
其他文献
时间和空间。  空间最后总是会变得狭小,直到消失,而时间可以让很多事物永恒。  没有什么可以焚毁灵魂的星河,没有。也许某一天,肉身变为尘土,但那星河里的一颗是你的,你的星。  这雨中,总有它缺席的部分。分开那些雨滴,在身体的左面。在雨中,灵魂出离。那些伞下的人,我隐藏在他们之中。寻找缺席的你,在身体的右面。  寂然的,夜或者内心。移动的是忧伤。孤独的要跑到另一个城市来谈小说。我们确实是相对纯粹的刻
期刊
爱猫的人很多,我也不例外。  平日在家前屋后散步,我总是很留意那些寄居在我们小区里的猫。它们中有不少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只是偶尔露面,没等相熟,它们便离开了,等再见面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也可能再无见面的机会。也有一些就像是定居者,只要出门,几乎随时都能看见它们。尽管它们并不在固定的地方待着,但简直像单位里的某些同事,即便不是同一个部门的,却走哪儿都能碰上。  曾经有一只白地黑花的猫出現在我们的小区里
期刊
文文是在早上醒来之后不见了爸爸妈妈的。文文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身旁的床上空无一人,就妈妈爸爸地叫了起来。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进来的却是奶奶。奶奶俯下身子和颜悦色地告诉他,爸爸和妈妈一块儿给文文买糖去了。文文一听,哇的一声哭嚎起来,嚎得人心里发紧。  无奈之下,奶奶让爷爷带着文文出去玩。爷爷带着文文转到了街上,来到一个花鸟小店门前,门前几个鸟笼里的小鸟叽叽喳喳叫得欢。爷爷就引着文文凑过去逗鸟玩
期刊
没有火焰,没有木炭  却燃烧得如此炽热  就像偷偷的爱  无人知晓  ——引自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一  ……绘画,你悲叹这样的工作,是因为它是许多悲伤和烦恼的起因。我想——就像你所说的——它或许只是人生无数选择中的其一,但似乎总是有着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抓着你的所有精力和专注,我无法反抗……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它成了组成你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失去它,就是失去一半灵魂,人生将由此彻底失去光芒……
期刊
一  天井上漏下的阳光,能够把堂前蜘蛛网的横纵线和螺旋线彻底打亮,微尘在飞,却丝毫不影响蜘蛛网一根根细小如丝的白净。蜘蛛网与梁钩上吊着的竹叉联结,像晒网似的,斜斜地张开,蜘蛛蛰伏在网心,寂静而寥落。竹叉穿过箬笠顶,以及竹叉上挂着的竹篮,组合一起,好比是悬空的菜橱,通风,干爽,隔蚁,避虫。竹篮里放盘碟,挂上拿下都便利。往里一点,堂前的主体摆着八仙桌、太师椅、长条凳,靠近上门头的照壁下还有长条的香椅桌
期刊
“宫德福,在这乐不思蜀忘了家了吧!”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冷不丁地在耳边响起,宫德福吓了一跳,他正趴在村部的办公桌前打盹,昨晚和几个村干部一起又把几个贫困户家走访了一遍,确保他们每户都能吃饱穿暖,家中有余粮,手里有闲钱,他们才放心。快过年了,总要保证这几户过一个吃喝无忧的年关。  他猛地睁开眼睛,揉了揉,一下子站起来。  “哪阵风把您这大公主吹来了,快快请坐。”一面讨好地赔着笑,一面忙着倒茶。能不
期刊
惊现大宗毒品  元旦这一天,临泉县禁毒办主任、临泉县公安局政委蔡煜正在值班,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  给蔡煜打来电话的不是别人,是禁毒大队查缉中队的民警高林:“报告蔡政委,我们在缉查一辆客车时,发现一包毒品。”  蔡煜站了起来,赶忙问道:“嫌疑人锁定了吗?”  “还没有。”高林答。  早上八点多钟,高林带领队员来到了102省道关庙镇路段例行检查。在对临泉开往天津市的长途汽车进行检查时,民警发现行李
期刊
根发自从去了趟省城,回来后就有点魂不守舍。没事总要站在院子里,往岭上的根友家老屋眺望。  凤云忍不住埋怨,你这去了趟省城,回来咋也变成城里人啦?地里的活计你也伸把手,咱赶立秋把种子种下去,节气不等人啊。  得得得,我就不爱听你说话。除了种地,你还能做什么?根发有些不耐烦。  能做什么?还要做什么?我就知道咱是农民,不做春秋大梦!凤云白了根发一眼,对眼前这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男人突然之间感觉很陌生,她
期刊
1  侯先生来伍先生办公室坐了一会儿,他们像往常一样聊着天,喝着茶,只字未提阿德的事。  几乎每次来城里,住在郊外的侯先生只要不忙,都要到伍先生的办公室坐一会儿,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若赶上了吃饭的时间,就一同在伍先生的单位食堂里就餐。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所以很亲近,也很平淡,不讲究。从这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酒肉关系。如果有段时间候先生不来,伍先生还有点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说到阿德,
期刊
读完一篇小说,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好小说?平庸的小说?抑或糟糕的小说?判断得有一定的依据。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因“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成为现代小说的经典;汪曾祺的小说于平淡中见奇崛,情韵灵动、风致淡远而另辟蹊径,亦是小说之上品。好的小说都是绝佳的艺术生命建构,自成体系,浑然一体。明月的短篇小说《卧驼岭》尽管比不上大家的境界,但也自成气象,可以划入好小说之列,究其依据,以下诸端,或可佐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