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阅读鉴赏题答题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_y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专题复习,查漏补缺; 第三轮: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下面我将就第三轮复习中的阅读鉴赏题的有关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诗歌鉴赏题
  考试说明中规定古诗的鉴赏评价层次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所谓“浅易”,是指内容浅易、文字平易。一般没有难懂的字词、典故,如果出现,题干应加以解释。尽管如此,可是一些学生对于此类题的解答总感到摸不着头脑。其实,如果掌握其答题思路与技巧,得分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下面具体来谈谈:
  1.储备知识
  这是诗歌鉴赏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的第一步,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奢谈诗歌鉴赏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对于常见意象的内涵、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内容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理解,不然到考试时就无话可说。
  2.学会审题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不会审题,常因审题不准而丢分。因此对高考诗歌鉴赏的语言、形象、手法、内容这四大考点的提问方式要给学生讲明白,并要求学生把它理解透彻,避免问牛答马。
  3.规范答题格式
  在考试中读懂诗但因答题不规范导致答案表达啰嗦条理不清而丢分者也不少,因此教会学生规范答题是很有必要的。
  4.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关键语句、看作者等有效信息。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大胆使用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注解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诗中一些深奥的词或典故的解释,它能帮助我们读懂诗;还有一类是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它是我们把握诗歌内容的钥匙。
  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关键语句主要看一些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和一些重要的意象语言。
  看作者主要是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二)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技巧
  1.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对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2.明确文体
  通过以上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同,要求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从而可以为后面的仔细研读确定阅读方向。
  3.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它是最为关键的,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题干还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题干还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
  4.弄清考点、规范答题格式
  复习备考首先就要结合往年的一些考题弄清各种考查点,然后针对不同考查点的设置总结答题模式。
  如谋篇布局类:指出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作答。
  5.多联想,定答案
  从文章中找到出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后,就要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写给出题人,写给阅卷老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①要所写即所问。即题干中问什么,就要直接答什么,不可回答问题拖泥带水,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②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即语言要少而精,既不可写得黑乎乎一片,而实际内容了了,让老师去找;也不可两三个字词了事,语焉不详。
  ③注意答题要点的次序。答题要注意前后的条理,因为老师阅卷是从前往后阅,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放到最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④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6.考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
  (1)缺乏相应的鉴赏意识,如艺术形象的一般分析方法,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效果。缺乏相应的鉴赏评价术语等。
  (2)不能很好地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设题的角度和要求,做必要的、适当的、灵活的变通。
  7.答案要求:
  (1)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化的句子作答。
  (2)综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如果问题不是明确要求学生只答抽象的要点,必须紧扣题旨,予以适当的解释,以表述其来源和依据,使答案准确具体,更加圆满。
  (3)概括几个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多多益善。
其他文献
又一届高中新生跨入学校,执教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高一新生语文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听课效率不高,书写不规范,语文基础知识不及时落实,语法知识太差……这其中尤以语法知识薄弱最为突出。语法知识很重要,无论在语文学习中,还是在英语学习中,乃至在学生们以后的生活中,语法知识都紧密的跟随着我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学生分析不来病句,推敲不来语言运用题中单复句转换等题,在作文中
期刊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也说明了人是有个性差异的。  提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总是有许多话要说,而且前人也已经点出来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因材施教,它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
期刊
谜语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宝库,将巧谜佳构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其文化素养,陶冶其品德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笔者在执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尝试着将谜语引进课文,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或设疑激趣,或以情动人,方法不一而足
期刊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鸿门宴》结尾:“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课本上对此没有解释,相应配套的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却解释为:“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薛金星主编的中学语文教材全解也将诛杀解释为“处死”,把诛杀作为一个词语来解释。这些解释显得有些肤浅。下面笔者从几点略陈管见。  我们可以先从当时的形势和刘邦的性格来推测。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二零六年十二月,是项羽在新丰鸿门
期刊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节选了屈原的《离骚》,教材编者的主要目的可能是想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确,不朽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折射出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无比崇高的人品人格,在诗人身上闪耀着我们后人应该永远继承和弘扬的伟大精神。  “屈原精神” 绵延了两千多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无论何时何地,对我们永远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
期刊
“品德修养”是个严肃而又永恒且常考常新的话题,显性考查的命题有:全国卷I的“彩票代购”、江苏的“拒绝平庸”、江西的“孟子三乐”等文题都比较明显地考查了学生品德修养方面的认知能力。  还有更多隐性考查的命题,比如北京卷,似乎谈体育竞赛问题,其实就“生丙”的议论:“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即可从“品德修养”立意:“公平与道德缺一不可”或“竞争与诚信”等。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
期刊
广大语文教师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可是好像总感觉越改问题越多、越严重。个中的问题何在?笔者认为,忽视对传统教学的继承,违背汉民族语言之特点,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语文教育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富矿中寻找当代语文教学的新路。因为任何事物的传承与创新,都是在吸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实现的。  一、强调诵读  古代的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开始,就日诵不辍,因此古时有读书“口舌生
期刊
苏教版高中语文最大的优势是主题统摄下的选材,即同一主题下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组成一个单元,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涵盖了“人生”“梦想”“生命”“情感”“责任”“尊严”“人性”“乡土”“爱国”“和平”“历史”“自然”“星空”等大的主题,每一个大主题下又细分为若干小主题,形成一个庞大的主题群。倘能依托单元主题,网络写作素材,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作文教学定会有大的帮助,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整合的能力,真正实现文本
期刊
阅读教学如何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呢?  第一、要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  如果在起始年级的开始阶段,学生就明白了重要性,就有助于自觉质疑,同时要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提出问题可以作为各次预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妨是书面作业)来布置,到上课时交流;复习时要求在温故中发现新的疑问。课内自读课教学,就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明确学习重点与必须弄懂的问题,再“疑义相与
期刊
最新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规定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等。  从08年开始,考试大纲将几种文体的表述顺序进行了调整,把小说放在最前面。顺序的调整无论是从文学史地位还是从受众面的角度来说,都更加合理。近几年全国每年都有多套试题考查了小说,因此,我们备战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重视对小说的复习。  就小说而言,其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