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程唤醒乡土的芬芳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tt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课程资源。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往“教材就等于资源”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讲求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之急就是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和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具有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民间工艺面临着灭绝,为了不使这些宝贵的本土资源流失,我们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扎根于丰厚的民间艺术,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把民间艺术搬进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让我们的美术课堂走向广阔而鲜活的民间艺术生活,保存并传承乐清的本土文化。
  一、课程构筑 触摸乡土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寻找教材和实际教学中的平衡点,是小学美术课程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美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社会生活中涵盖着丰富的美术资源。要我们教学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吸收社会资源,触摸乡土,传承本土文化。
  1、资料收集,了解民间美术概况。
  近年来,乐清本土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现有的文献资料为我们的校本教材编纂提供了方向性的引领。如《山海古风》《中国蓝夹缬》《乐清细纹刻纸技法与实例》等书籍的阅读,让我们可以快速、便捷的了解到乐清民间美术的概况。
  另外,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也成了我们了解乡土乐清的有利手段。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成立的“非遗”网站,可以让我们快速明晰属于民间美术的各个细小的分支。
  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乡土课程的理念后,我们多渠道全方位的寻找乡土美术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乡土,收集资料弄清可用的资源概况,有效的实施课程方案。
  2、实地走访,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美术学科凸显视觉性,单一的资料收集无法满足美术校本教材对可是图像的编撰需求,因此实地走访成了校本教材编纂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可以让原有的资料变得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在和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我们接触了米塑、细纹刻纸、蓝夹缬、黄杨木雕等民间绝技的传承人,在和大师的交流访谈中,我们不仅仅了解了相关民间艺术的制作方法,还得到了编撰校本教材最为珍贵的图片资料。
  通过和民间工艺大师的访谈,为我们的校本教材编撰提供了更为详尽的信息。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决了乐清民间工艺美术,感受到了海边小城的艺术魅力。
  3、外出采风,收集美术课程资源。
  美术校本教材需要的不仅仅是非遗层面的资料,许多经典的自然景观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推广的层面。网络为我们提供的资料比较简单,无法满足我们对这些自然景观以及古建筑的教材编撰需求,于是实地采风就是我们的必需之行。
  为了让教材变得丰满,我们走雁荡去城北,爬东塔观落日,寻古桥访名川,经过我们的团结协作,我们的校本教材资料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完善。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校本课程研发,师生共同触摸“乡土”感受本土文化,感受弥散在民间的艺术芳香。
  二、课程实验 唤醒乡土
  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的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为了弥补教材的地方文化缺憾。只有真正的将教材投入教学,展开切实有效的课程实验,才可以让我们的乡土文化得到唤醒。
  1、 参观交流
  校本教材进入实践阶段,为达到更佳的效果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参观学习。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学生从开始对非遗的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再到大有长进逐渐成熟为对乡土美术兴趣浓郁。
  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近距离的接触乐清民间工艺美术,感受本土文化的巧夺天工。走进非遗馆,我们看到孩子们围着首饰龙打转,发出连连的赞叹;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在精致的细纹刻纸作品前驻足,看到了他们面对黄杨木雕惊叹,看到了他们对蓝夹缬制成的不解。参观学习的收获是不可以用具体的天平来衡量的,但是这样的活动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究的种子。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这种细致入微的影响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2、 课堂实践
  我们做教材是为学生服务,通过课堂实践给予学生有选择性 、主动性的吸收营养的空间。
  步入课堂, 起初有的孩子会认为部分传统文化“土”、“丑”。通过一段时间学习能够看出学生很喜欢非遗的作品。我们很多的作品是用手工的形式去表现,过去的美术教学往往是重画而轻手工,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偏弱。这是一次很好的补充学习机会,多次现场参观,从作品中我们能看出细节处理方面孩子们也能做的非常完美。另一方面,日常教学我们往往伴有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情况,那么通过参观非遗我们发现学生看到做到出作品一条龙。
  我们能发现通过学校的学习生活乐清生长的孩子潜移默化吸收地方文化的精髓,很快就能了解和基本掌握各个项目的细节。当然第一次接触新事物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好奇感,一些以前接触过部分地方特色的孩子则自豪的在边上对同学们讲解,自信心由然而生。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教学。
  为了而让我们的乡土课堂教学减少偏差,我们邀请民间艺人入课堂。在孩子们和非遗传承人在课堂教学中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在大师的引领下投入的创作,积极探究。这说明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教学并不是1+1=2,.而是一条方程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开放思维、热爱生活事物、以开放形式接受现今高速发展的新旧两种文化。经过几年发展我们这种开放性的教学做合一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做到了称为学习的主人,自由的发展个性,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精神空间。
  3、 专家引领
  专家的引领与帮助是我们课程品质提升的关键。在课程的行进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联系各位非遗的传承人,让他们在创作技法上给予我们最为关键的引领,我们还邀请多位美术特技教师为我们的校本教材提出宝贵的课程实施意见。通过多种元素的融合,我们的乡土课程变得日益完善、日益科学。   三、课程完善 推广乡土
  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蕴藏于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拓展校本教材的范围,为学生审美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美术课程的教材编写具有局限性,难以体现地方特色的差异性,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课本教材的局限性。
  1、 制定目标,明确课程方向
  近年文化丢失非常严重,一方面可能是中国的文化太多,大有无所谓的心态。另一方面,在教育上没有从娃娃抓起。面对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开始积极的投入到乡土课程的开发实践活动中去,让孩子们能够传承、弘扬家乡文化。
  为此,我们将课程定位为本土常见的,但又容易被孩子们所忽视的内容编入教材。如乐清的东塔,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能够准确说出它的建成年份、建筑材料、建筑特色的却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将课程的目标定位为家乡文化的普及、了解。让孩子们能更多更全面的关心自己成长的空间。
  2、 内容整合,合理补充教材
  在标准教材会留出百分之二十的内容自编,美术教学种类繁多,打造一本属于本校的校本教材《乡土乐清》具有实用性、发展性。大部分学校都还没有开始做这一块蕴含极大潜能的资源,我们率先去探索研究。我校具有这种前瞻性给美术这一学科未来发展和教材拓展做了极大的奠基。这同时也为部分老师在教材选择上提供极大的便利。
  在课程形成初期,我们认真读透现有教材,从分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整合,让我们的校本课程朝着科学的合理的方向前行。
  3、 完善评价,提升课程品质
  教研评价体系不完善是阻碍《乡土乐清》校本课程积极性最大的绊脚石,受学校条件限制,在评课、自评、相互评价标准不清晰。在没有严格把关的情况下教师自我评价通常比较随意,自我感觉良好。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很难把课程进一步升华。学校以高标准的要求,教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外面的发展空间海阔天空。
  4、 致力推广,传承家乡文化
  《乡土乐清》作为新生课程,由我校教师自主研发产生的问题在所难免,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么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只要找到问题关键的点在哪以及找到解决的方式相信是可以正常运行的。现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程安排上积极配合和协调校方安排,以社区、其他中小学组织动员广大力量讨论解决问题。并最终让校本教材不再仅仅面向校园,将它以本校为出发点延伸的各校、文化单位、家庭教育。接受社会的批评和建议,完善不足之处。
  (乐清育英寄宿学校 浙江温州)
其他文献
摘 要:废旧金属具有丰富的形体感,容易让人联想到其它物品。即使没有美术基础的人,拿几件废旧金属随意拼摆组合,都能呈现有趣的艺术品。这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来说,更能发挥其中的奥秘。在美术教学中实践,教师只要在金属材料方面稍加控制,引导拼摆中的美术语言,废旧金属便能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废为宝。  关键词:废旧金属 拓展性课程 有效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重要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
期刊
摘 要:作为启蒙教学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各美术老师在水墨画的笔墨运用,材料选择,工具使用,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指导方法上还有很大的差异和疑惑。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周边的人文、地理等环境资源,进行自主地、有创造性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整合课内外活动资源”来培养儿童的水墨画兴趣,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
期刊
唐《灵飞经》是一部道教经卷,又名《灵飞六甲经》、《唐玉真公主灵飞六甲经》,在《道藏目录详注》卷一和卷四中分别注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和《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此经未见作者名款,只署“开元廿六年(738)二月,玉真长公主奉勅检校书”。因此,对该经书写者的考据是我们研究《灵飞经》的第一要务。  一、当今研究者将《灵飞经》冠名为钟绍京当属证据不足  历代对《灵飞经》书写者的讨论,基本集中于是否系
期刊
释文:  夫字以神情为精魄,神若不如,则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层,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神,心之用也。  ――李世民 《指意》
期刊
寒一仁 职业画家,1981年出生于甘肃省张掖市。中国画、美术学理论及水墨画研究,硕士学位。
期刊
摘 要:色彩教学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析色彩教学中的色彩错觉与色彩视觉的生理效应以及相关心理效应的作用的关系,凸现条件色意义,提出了色彩作品欣赏、自然风景写生、写生观察联想等教学设计,以此探讨色彩观察能力培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使学生的色彩综合能力得以整体提升。  关键词:职高 色彩教学 综合能力  约翰·伊顿指出:“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色彩
期刊
徐 军 中学高级教师,民盟盟员,现任教于浙江湖州市吴兴实验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课程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名师工作室”首批驻校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长三角中小学美术专家组成员,湖州市美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州市教学能手。论文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并在《美术报》、《中国美术教育》发表。为国培计划—宁夏、安徽、云南、新疆、山西班先后开设公开课。多次承担教育部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录像任务。参与浙江人美版初中
期刊
一、教学中的问题  聚焦1:一个班级的学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添画背景,甚至是只要拿起笔画画就回在纸的上方出现造型都几乎一样的蓝天、白云和太阳。这种构图方式往往是来自于家长或者幼儿园时的教授。形成了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或绘画的时候都是使用的习惯性的方式。  聚焦2:在《奇特的梦》一课中,我给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事情是比较奇特的?”提问的本意是为了发散学生的创意思维,降低绘画内容
期刊
黄文斌  1973年10月生。广西南宁人,现居杭州。  1988年师从黄泓、张羽翔、陈国斌先生学习书法篆刻。  1991年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1993年书法、篆刻作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奖。  1997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1999年篆刻作品应邀参加《成都1949—1999(世纪之  门)艺术展》。  2002年篆刻作品参加《
期刊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不仅仅像其它学科只是渗透美育而已,这是因为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美,表达了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及审美理想。学生通过课内外的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掌握人类的审美经验,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发展审美能力。  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美,使之成为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美育以美为内容。按照美的规律,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