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文化隔阂的“海漂父母”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23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遭遇文化隔阂的“海漂父母”
  随着在海外工作学习的中国年轻人逐渐结婚生子,他们的父母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动“海漂”,负责照料孩子和孙辈的生活起居。与孩子们比起来,“大叔大妈”适应当地生活要更难。山东省直机关刘女士就是如此,退休后到澳大利亚带孙子,与儿子和儿媳之间的矛盾不说,单单与当地人相处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就令她天天挠头。“咱喝粥吃馒头长大,可来到这里吃的差不多都是西餐,真让人受不了,几次都想把孙子丢下一个人跑回济南。”
  厦门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王虹认为,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法律法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让海漂父母不得不在他们已很难改变自己的年纪时,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们如何尽快适应当地,减少矛盾和摩擦,逐渐成为一个崭新人群的社会问题。
  孩子教育方式成为导火索
  4月的一个傍晚,同往常一样,吃完晚饭,陈女士将母亲送回公寓,自己慢慢走回家。
  陈女士的母亲来到芬兰的前三年,一直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帮他们照顾孩子。最近,陈女士在家附近专门给母亲买了套新房。为此,她每个月又增加了一笔房贷压力。尽管这样,相比住在一起她心里还是觉得轻松许多。
  陈女士母亲的新房离陈女士家很近,步行五分钟距离,她每天都到女儿家“上班”——照看外孙,“下班”后再回自己家。她现在还是有点想不通,为什么住得好好的,女儿女婿非要浪费钱再买一套房子,让自己搬出来?
  来芬兰已十几年的陈女士与当地人组建了一个家庭,2011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小凡,因夫妻俩都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孩子,陈女士便萌生了将母亲接过来的想法。她从2011年开始为母亲办理各种手续,出资雇用母亲为自己照顾孩子,签订工作合同,并以此为由替她申请基于雇佣关系的芬兰居住许可。然而,母亲接过来同住后,新的问题产生了。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老公能跟我妈一起生活三年,真是不容易。”陈女士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文化差异太大,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对孩子的教育理念都太不一样。中国家长还保留着国内那套家长式作风,讲究等级,觉得孩子就应该要服从、听话。而芬兰人讲究的是民主、平等。妈妈和老公经常会在小事上产生分歧,其实很多时候老公只是就事论事,但观点不一样的时候妈妈就觉得洋女婿‘不懂事’,为什么对老人不能多迁就理解?”
  陈女士随意举了一个例子——外国人喜欢夸孩子,中国老一辈家长喜欢批评孩子。每次老公夸孩子漂亮,妈妈就说丑,是个丑宝宝。老公就很不理解,觉得对孩子自信心、自尊心培养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事后陈女士母亲解释说,常常夸孩子会遭“天妒”,农村很多孩子小名叫‘狗剩’、‘二蛋’就是这个道理。陈女士听完哭笑不得,她也不知道应如何向老公解释。
  让陈女士的丈夫下定决心让岳母搬出去的还是孩子教育问题。都说隔代亲,中国祖母喜欢代劳,孩子吃饭一定要喂,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玩玩闹闹,过了饭点又吃不饱。陈女士的丈夫觉得孩子从小应有很好的自理能力,哪怕吃饭开小差,过了饭点就应撤走,饿两顿就知道好好吃饭了。陈女士虽赞同老公的观点,却又拗不过母亲。几年下来,儿子养成了吃饭必须要人喂的习惯。陈女士的丈夫认为,妻子的母亲对他们生活的干涉影响了孩子的教育和他们的正常生活,严肃地提出了让丈母娘搬出去的问题。
  本来想在请母亲照顾孩子的同时实现母女团聚,面对新的家庭矛盾陈女士却很为难,她觉得老公没错,却又不知如何和妈妈沟通交流,觉得自己和妈妈越来越远。“感觉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层面还停留在十岁,吃饱没穿暖没。其实,自己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支持。妈妈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觉得我变了,变成了外国孩子。”
  分歧根源在于价值观差异
  陈女士母亲的老家在湖北,在国内时她很能干,但到了芬兰,她却变得不爱说话了。
  芬兰语被称为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年轻人学起来都费劲。
  语言障碍成为陈女士母亲一道过不去的坎,她一出门就变成“聋子”、“哑巴”。陈女士母亲现在的生活完全依赖女儿,自己连出门买菜都成问题,只能在家带外孙。潜意识中,她觉得自己成了包袱,心理压力很大。
  让陈女士母亲感受最深的是坐公交,在国内,要么有售票员在前面收钱,要么有热心的乘客帮忙换零钱,可在芬兰,大家都刷卡,连个投币的口都没有,也不知道该交多少钱。一次她试着自己坐车,站在司机旁边茫然无措,司机看她是个外国老人,挥挥手让她去后面坐,没有沟通,也没收她钱。即便坐上车,陈女士母亲心里依然不是滋味。哪想到更难的还在后面,芬兰很多公交车到站都不报站名,陈女士母亲不认识路边站牌,语言不通又不能问路,在哪里下车都搞不清。之后,陈女士母亲再没自己坐过车。由于语言问题,平时的生活圈子也很小,几乎只能跟中国人接触。实际上,陈女士母亲虽在芬兰生活了很多年,家里还有个洋女婿,但却没能真正接触、了解芬兰文化。
  事实上,除让母亲到芬兰生活,陈女士还希望父亲将来也能到芬兰养老。陈女士的父亲今年65岁,已无法利用雇佣关系拿到永久居留,但如果陈女士母亲能顺利拿到永久居留,陈女士父亲就能以夫妻团聚名义拿到芬兰永久居留。三年后,陈女士父亲还可领保障养老金。按芬兰政府规定,以夫妻团聚名义后来的这一方到芬兰的头三年内算移民融合期,政府还会提供移民融合服务。除移民融合补贴(大概五六百欧),还会提供免费芬兰语课程,去上课的话每次还补贴9欧元(1欧元约合6.65元人民币)的餐费和车补。
  在芬兰,像陈女士家这样的移民家庭还有千千万万,对他们来说,父母养老问题成了一块心病。这些矛盾和问题,究其根源还是文化不同,具体说就是中西方价值观不同。中国人家庭观是大家庭,要有父母、兄弟、姐妹和下一代,和父母住在一起天经地义。而西方家庭观是小家庭,由配偶双方和孩子组成,长辈和兄弟姐妹都不属于这个小家庭的成员。在芬兰,祖父母帮着带孩子的情况并不多,而父母年老后一般都会去养老院,在中国人看来,这也许是“冷漠”和“不孝”。   陈女士丈夫的话也许很好地解释了这一切:“很多中国人作为一个个体在精神上都没有独立,需要依赖另一个人来寻求存在感,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子女与父母关系,都是这样。必须付出对等,你对我好,我对你好,才有成就感,而西方人推崇的是一个人也要活得精彩。”
  这提醒了游子们,接父母去海外“团聚”,应该想想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海漂父母”入乡也应随俗
  随着在海外工作学习的中国年轻人逐渐结婚生子,他们的父母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动“海漂”,负责照料孩子和孙辈的生活起居。与孩子们比起来,“大叔大妈”适应当地生活更难。
  山东省直机关刘女士就是如此,退休后到澳大利亚带孙子,与儿子和儿媳之间的矛盾不说,单单与当地人相处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就令她天天挠头。“咱喝粥吃馒头长大,可来到这里吃的差不多都是西餐,真让人受不了,几次都想把孙子丢下一个人跑回济南。”
  厦门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王虹认为,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法律法规、生活习惯等差异,让海漂父母不得不在他们已很难改变自己的年纪时面对全新环境,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当地,减少矛盾和摩擦,逐渐成为一个崭新人群的社会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交通车辆中开设手机铃声;随地吐痰吸烟,上车或购物加塞,乱扔垃圾等都被视作不文明行为,这在国内还没得到认知上的深刻检讨,还没植入百姓常识和价值观中。“海漂父母”们大多长期在国内工作生活,没有意识,也没能学习遵守,可能会遭遇当地人的冷遇。
  不同国家在法律法规上的差异也会造成生活上的影响,不了解住在国的法律往往会造成较大麻烦。日本就勤工俭学制定了留学“资格外申请”,限定打工时间和不该从事的工作。有些人觉得无所谓就不去申请,结果被警方查到将其拘留。“海漂父母”不寻求法律解决途径,仍搬出国内的“托门子、找路子”那一套,想方设法变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海漂”请当地人到家里做客时,父母行为有时让当地人无所适从。中国家长往往注重功、利、权、位,望子成龙,会为孩子进入名校、晋升提拔、获得高薪而高兴,甚至炫耀;总希望以菜肴丰富表达诚意,有时造成不必要的奢侈浪费。
  有专家提示,长期“海漂”必须了解当地主流文化,尊重住在国民间习惯和信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要主动与当地人打交道、交朋友,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注意避免经常自我扎堆,形成顽固的文化壁垒。
其他文献
山野原粮公益之旅 走进章丘文祖黄露泉村  5月10日,由山野原粮发起的公益之行走进了章丘文祖镇黄露泉村,山野原粮召集的爱心家庭以及公司的全体员工约30多人共同共参与了此次活动。  山野原粮致力于寻找最安全的食粮奉献广大食客,品牌定位于“安全食粮专家”。山野原粮为保障粮源安全,以自建基地,牵手现代化农场为主要选粮渠道,基地建设以“方圆50公里范围内没有工业污染,没有空气、水及土地污染,不施用化肥农药
期刊
面对当下日益拥堵的路况、频发的事故,很多人会愤怒。但是对于济南市历下区交警大队四中队队长张振军来说,更多的是思考与践行:我们在路上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态度?     与“路怒族”的“博弈”与“讲和”  5月12日上午10点,从早高峰岗执勤回来,张振军简单地布置了工作任务之后,开始坐下来接受记者采访。对讲机里却不断出现状况:“……路口两车相撞……小区门口一群农民工闹事。”张振军热情直爽:“你看采访交警
期刊
女性对浪子的迷恋源于对时间秩序的恐惧。  一   杜拉斯的《情人》中有一句特别流行的话:“对我而言,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我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中所体现出的某种庄严感。在我看来,衰老是女人永恒的天敌。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病重不见君王,怕的就是衰老的容颜呈现在男人面前。   “老”是生命过程中最为普通、也最不可抗拒
期刊
“兄弟,你是一个人,而非一只筑居的海狸或蜘蛛;你有一颗心,无论它是否被蒙蔽!”  美国作家福克纳晚年在南部打理自己的“橡树”庄园,这个庄园坐落在僻静的郊区,通往园里的道路被切断了,周围竖起了警示牌用以警告那些拜访者和不速之客。  在多种场合福克纳声称自己只是南方的一个“农夫”,声称人类不需要路,“找路只是一种带来麻烦和破坏的、人类的复杂欲望,人是自然的托管人。”当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后,福克纳不愿
期刊
很多驾驶员表示——“开车上路带着情绪,事故发生的一瞬间情绪失控”。而作为马路的执勤者与执法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济南交警则说,路怒症大都是一瞬间的火气,事后在处理纠纷时大都理智对待,并坦承过于鲁莽。目前济南的交通状况如何?行驶在济南,谁成了我们的“路阻”?“路怒”产生的土壤是什么?     一路骂下去:  有多少路上发怒的理由?  5月12日下午2点,本刊记者搭乘一辆出租车赶往位于经二纬六的济南市
期刊
菏泽市土地挂牌出让疑存内幕 重点工程未批先建  消费日报网讯 根据相关规定,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出让国有土地。土地招拍挂制度在理论上可以从源头防止土地批租领域腐败,从而使土地市场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健康运行,用地开发项目也必须在取得土地使用证的前提下,才能动工建设。  然而,经本网实地调查发现,山东菏泽市一宗正处于挂牌出让阶段的土地早已被企业占用建设为“中国
期刊
“新木匠”主义  一块木头,从被砍伐到成为一件家具,在不同时代会经历不同的过程。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木制家具的热爱从未停止过,对它们的倾注和折射出的情感看似平凡却又百感交集。  木工是一项职业,也有人愿意将其当作兴趣去玩。在这个换灯泡也要请物业帮忙的时代,省城一些白领却喜欢舞锤弄斧当“鲁班”。在他们看来,新木匠主义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对人的主体感的发掘。  “新木匠”的济南样本  老话“工欲
期刊
4月16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其中提到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再一次引发公众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关注。  PM2.5已妇孺皆知,但公众对水质指标尚不了解。2014年初,曾有媒体与环保组织联合发起“回乡测水”行动。而在此前的2013年,数家公益组织也发起过民间自测水质浪潮。面对种种质疑和阻力,各家公益组织遭遇了不同命运。伴随人们对水安全的关注,更多人开始主动了解水。因此
期刊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脑卒中(中风)已占据我国居民死亡率的首位,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发病目前呈现“井喷”态势,2012年我国脑卒中患病率达到1.82%,估算我国40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已有1036万人,并且呈现出了一种年轻化的态势。  中风为何年轻化?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干预中风的发生?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脑血管病区主任王翠兰教授。  PM2
期刊
艺术是让当下中国人最为困惑也最为焦虑的“心头病”。苏士比拍卖行一掷千金买梵高画的是中国人,痛声疾呼“没有大师”的也是中国人。纠结了商业、欲望、追逐、渴求等等各种“病灶”的当代中国艺术,像是迷惘又惶惑的孩子。  到底何为真艺术?何为国学?何为绘画?追求艺术又是为了什么?张锡杰匠心独妙,开创了具备鲜明艺术语言的画风,针对以上问题,近期本刊记者对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锡杰进行了专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