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t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问题导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出发,针对当前初中数学实践中问题设计的局限性,分析如何通过预设问题、构建情境、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等途径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程实践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35
   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实现从浅表性思考到深度思考的过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探索的情感价值。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根据课程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导学实践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一)问题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问题是实现导学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应用分析,可以发现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问题的设计片面强调本节课的知识,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将问题局限在一节、一课、一个知识点内,这样的问题从整体上看,会导致学生在自主探究新旧知识关系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进而影响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是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将学生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但是一些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习惯整齐划一,忽视问题对学生的层次性启发,导致学生难以依据问题实现自主探究;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存在出入,影响了问题的导学效果。
   (二)问题导学缺乏情境的有效支撑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情境在数学知识理解中的作用。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中,情境的设计能够激活各种教学元素,让抽象知识逐渐变得更加具体,进而帮助学生攻克理解的难关。但是,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来看,问题导学需要情境依托。一些教师由于对问题导学方法的理论分析缺乏深度,忽视了问题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导致问题的提出缺乏合理的情境依托,学生在问题中难以将旧知识、生活经验调动起来,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过于抽象,增加了理解难度。
   (三)问题导学无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是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学科。提出问题是启发思维的第一步,结合问题循序渐进,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思考,并通过归纳与整理,不仅能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根据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情况来看,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更多的还是引导某一节课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问题的参与性较低。学生主要是根据教师对课上问题答案的整理建立知识框架,难以在问题中形成自主归纳知识的线索,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问题导学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问题导学应用中,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对问题的应用存在偏差,例如问题数量过多,缺乏对学生知识体系的精准构建,学生主要通过对问题的反复回答,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机械理解与应用;问题呈现方式过于僵化,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衔接与联系,学生难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真正运用,影响了数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预设问题,激发学生课前自主探究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前置,即通过课前设计导学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预设问题,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导学案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许多教师开始将预习环节中学生应掌握的问题融入导学案中,并结合有针对性、层次化的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重知识的整体性。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整式运算”的问题设计中,教师应围绕整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基本内容,以及有理数的运算与整式运算间的关系,设计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基础性问题的解答中把握整式的运算,并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在问题引导下完成预习。
  2.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分别作答。例如在“整式运算”的课前练习中,教师根据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为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选择、填空等题目,确保学生在简单问题中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基础扎实、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达标类题目,利用计算、化简求值等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为课堂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问题的针对性。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學生的思考,合理引出新知识。教师需要切实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针对学生在探究中可能遇到的困惑,针对学生能力训练需要和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等内容,展现问题的导学效果,让学生借助问题能够与数学知识积极互动。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合作交流
   情境是建构主义研究的重点,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实现知识建构的依托。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情境,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究之间、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隔阂,让学生获得主动建构知识的“脚手架”,进而在知识、经验与实践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合理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问题营造探究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答方案。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结合生活素材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商店里有两种苹果,一种单价为3.50元/千克,另一种单价为6元/千克。小明妈妈买了单价为3.50元/千克的苹果1千克,单价为6元/千克的苹果3千克,那么小明妈妈所买苹果的平均价格是两个单价相加除以2吗?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以数学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交流探索心得。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基于问题不断深挖,并对平均数中的“权重”有了初步理解。接下来教师利用问题进一步构建情境: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其中考试成绩更为重要。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0分,考试成绩为90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为多少?学生在上一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了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了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提高了课堂合作探究效果。    (三)做好总结,引导学生生成数学知识
   课堂总结是引导学生梳理数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环节。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重难点为学生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并有意识地培养其逻辑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归纳与总结的效果。此外,教师在问题导学中还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即以问题为线索,引導学生由点及面,不断拓展知识归纳的外延,扩大数学知识的广度,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并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我们探索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别条件有哪些?这些判别条件中哪一个可以作为基本事实,也就是作为证明的出发点和依据?这一基本事实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你能用数学符号表示一下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吗?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完善关于平行线的判定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总结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将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串联起来,促使学生对平行线判定的相关知识建立体系,并依据同位角、内错角的相关定理发散知识,形成便于理解、掌握与记忆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进一步应用做好铺垫。
   (四)灵活应用,促进学生课后巩固提升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为学生摸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模式、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创造了条件。当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确保问题贯串在学生学习的始终,而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环节,则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初中数学课后教学指导中,问题导学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检测层面。设计恰当的检测题目和灵活的检测方式是展现问题导学优势、调动学生探究应用积极性的关键。在当堂知识检测中,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紧扣学习的重难点,保证问题少而精,这样才能打破“题海战术”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应创新问题呈现的方式与方法,打破传统测验中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机械运用,利用生活化素材作为背景,采用更加开放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知识应用的热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材料,自主设计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互动交流,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以激发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在问题探究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问题导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更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构建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问题导学过程设计指导框架,促使学生从预设问题中产生课前自主探究的动机,在课堂情境中主动展开合作交流,在总结归纳中,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在拓展延伸中,实现数学素养的巩固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臻.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
  [2]牛应太.试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数学逻辑性强,知识点烦琐,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没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效率,致使学生缺乏兴趣、产生畏难心理、课堂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应汲取先进经验,在现有基础上审视教学态度、方法与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核心素养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及心理的初次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他们对于科目及知识的学习,都会受到授课教师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也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也能够在授课及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相互转化的思维。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及当前
摘 要:初中政治课作为文化课主要科目之一,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学习初中政治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和道德上成为一名社会的合格公民,知法懂法不犯法,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生理和心理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建设祖国做出伟大贡献,促进我国更快、更好地发展。文章重点介绍我国初中政治课堂上的教学现状及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有
摘 要:小学科学有着科学启蒙作用,对学生今后对科学的喜爱和探究有深远的影响。把“做与思”有效地融合,能够让学生做中有思,思中有做,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分析了“做与思”融合的重要性,探究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与思;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核心素养观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理应向着探究性的方向迈进。基于此,文章简要叙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从设置自主阅读环节、引入探究问题任务、采用读写结合方法、实施个性阅读模式、运用导图阅读工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等方面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和学校对于综合素质教育格外重视,希望能通过综合素质教育促使学生更好更健康地全面发展,同时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及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改革。体验式学习模式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文章针对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模式;
作前指导阶段是写作中的准备阶段.实施有效的作前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写作状态,完成写作任务.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中的作前指导效果并不突出,存在把握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突破。群文阅读就是其中一种较为高效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对群文阅读进行一定的研究,并将之与语文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了解语文阅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并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应用方式;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特点让枯燥乏味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文章立足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当前的高中教学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多数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落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得一些高中生难以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进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倦心理。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在本研究中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厌学现状与对策”为主题,在阐明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厌学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组织多元课堂活动、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创设课堂互动机会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厌学现状;解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