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按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中组织自主探究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它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自主探究能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不用时时刻刻揣摩老师提问的意图,进行定向地思考,而是思维异常活跃,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启迪智慧,经受探求新知的磨练。
例如:我在上《圆的认识》一课中,当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车轮都用圆形的呢?我并不打断他的发言,而是因势利导地安排下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这位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把他的问题,当成一个新的挑战内容,好吧?于是反问道:如果车轮不是圆形,而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此时课堂异常热闹。(可以画出示意图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圆的半径规律,又可顺势提出:车轴的位置安装在哪儿最合适,为什么?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发言更加踊跃。这样就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圆的特征,也发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好奇、好问的质疑意识。瞧,多活跃的思维啊!难道这不可以归功于自主探究的活动吗?
二、自主探究能激发创造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显得尤其强烈。”自主探究活动在这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在教学“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当我出示题目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分小组交流、讨论。各组各自发表意见:
生1:5×3 5×3.5 5×3.5 3×3.5 3×3.5=71(平方米)
生2:5×3 5×3.5×2 3×3.5×2=71(平方米)
生3:5×3 (5×3.5 3×3.5)×2=71(平方米)
生4:(5×3 5×3.5 3×3.5)×2-53=71(平方米)
大家还有别的方法吗?当我一说完,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处于自主探究状况。(可以把这个鱼缸的展开图画出看一看),在学生很快又找到了另外几种方法:
生5:(3.5×2 5)×3 5×3.5×2=71(平方米)
生6:(3.5×2 3)×5 3.5×3×2=71(平方米)
生7:(3.5×2 5)(3.5×2 3)-3.5×3.5×4=71(平方米)
这时大家都欢呼起来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其结果不是更好吗?
三、自主探究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得到培养
美国的阿尔温.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鉴于可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学生必须摆脱过时的观念,他们必须主动的学习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自主探究的活动则给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例如:我听一位老师在教学25 25 20 25 25=?题目时。(大部分学生用加法算出结果)
师:你能用含有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吗?(这时课堂上的学生开始自主探究起来)
生1:这道题不好用乘法计算。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1:因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这道题里有一个加数是20,与另外几个加数“25”是不相同的数。
师: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大部分学生赞同)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可以这样算。
25 25 20 25 25=25×2 20 25×2=50 20 50=120
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同学们的议论声更大了,举手的学生也更多了,此时又出现了另外三种算法:
生3:25 25 20 25 25=25×4 20=100
20=120
生4:25 25 20 25 25=25×5-5=125-
5=120
生5:25 25 20 25 25=24×5=120
学生在此自主探究的活动下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提出多种设想,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表明:每一位学习个体的内心都萌动着自主学习的愿望,但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却过早的夭折了,其主要原因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困难和挫折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迷茫中失去了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复习,怎样倾听,怎样表达,怎样与他人合作,怎样独立思考,从而保证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江苏】
一、自主探究能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不用时时刻刻揣摩老师提问的意图,进行定向地思考,而是思维异常活跃,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启迪智慧,经受探求新知的磨练。
例如:我在上《圆的认识》一课中,当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车轮都用圆形的呢?我并不打断他的发言,而是因势利导地安排下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这位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把他的问题,当成一个新的挑战内容,好吧?于是反问道:如果车轮不是圆形,而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此时课堂异常热闹。(可以画出示意图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圆的半径规律,又可顺势提出:车轴的位置安装在哪儿最合适,为什么?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发言更加踊跃。这样就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圆的特征,也发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好奇、好问的质疑意识。瞧,多活跃的思维啊!难道这不可以归功于自主探究的活动吗?
二、自主探究能激发创造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显得尤其强烈。”自主探究活动在这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在教学“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当我出示题目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分小组交流、讨论。各组各自发表意见:
生1:5×3 5×3.5 5×3.5 3×3.5 3×3.5=71(平方米)
生2:5×3 5×3.5×2 3×3.5×2=71(平方米)
生3:5×3 (5×3.5 3×3.5)×2=71(平方米)
生4:(5×3 5×3.5 3×3.5)×2-53=71(平方米)
大家还有别的方法吗?当我一说完,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处于自主探究状况。(可以把这个鱼缸的展开图画出看一看),在学生很快又找到了另外几种方法:
生5:(3.5×2 5)×3 5×3.5×2=71(平方米)
生6:(3.5×2 3)×5 3.5×3×2=71(平方米)
生7:(3.5×2 5)(3.5×2 3)-3.5×3.5×4=71(平方米)
这时大家都欢呼起来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其结果不是更好吗?
三、自主探究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得到培养
美国的阿尔温.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鉴于可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学生必须摆脱过时的观念,他们必须主动的学习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自主探究的活动则给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例如:我听一位老师在教学25 25 20 25 25=?题目时。(大部分学生用加法算出结果)
师:你能用含有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吗?(这时课堂上的学生开始自主探究起来)
生1:这道题不好用乘法计算。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1:因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这道题里有一个加数是20,与另外几个加数“25”是不相同的数。
师: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大部分学生赞同)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可以这样算。
25 25 20 25 25=25×2 20 25×2=50 20 50=120
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同学们的议论声更大了,举手的学生也更多了,此时又出现了另外三种算法:
生3:25 25 20 25 25=25×4 20=100
20=120
生4:25 25 20 25 25=25×5-5=125-
5=120
生5:25 25 20 25 25=24×5=120
学生在此自主探究的活动下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提出多种设想,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表明:每一位学习个体的内心都萌动着自主学习的愿望,但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却过早的夭折了,其主要原因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困难和挫折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迷茫中失去了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复习,怎样倾听,怎样表达,怎样与他人合作,怎样独立思考,从而保证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