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直为高考的热点。分析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化归与等价变化等思想方法,结合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圆锥曲线的性质和直线的基本知识及联立方程,设而不求等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 直线;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综合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之一。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系在一起的综合题在高考中多以高档题、压轴题出现,主要涉及位置关系的判定,弦长问题、最值问题、对称问题、轨迹问题等。在此罗列几个基本题型:
例1:(2005上海)点A、B分别是椭圆x236+y220=1长轴的左、右顶点,点F是椭圆的右焦点 点P在椭圆上,且位于x轴上方,PA⊥PF
(1)求P点的坐标;
(2)设M是椭圆长轴AB上的一点,M到直线AP的距离等于|MB|,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d的最小值。
解:(1)由已知可得点A(-6,0),F(0,4) 设点P(x,y),则AP〖DD(〗uuu〖DD)〗=(x+6,y),FP〖TX→*8〗=(x-4,y),
由已知可得〖JB({〗x236+y220=1(x+6)(x-4)+y2=0〖JB)〗 则2x2+9x-18=0,解得x=32或x=-6.
由于y>0,只能x=32,于是y=5〖KF(〗3〖KF)〗2. ∴点P的坐标是(32,5〖KF(〗3〖KF)〗2)
(2) 直线AP的方程是x-〖KF(〗3〖KF)〗y+6=0. 设点M(m,0),则M到直线AP的距离是|m+6|2.
于是|m+6|2=|m+6|,又-6≤m≤6,解得m=2. 椭圆上的点(x,y)到点M的距离d有
d2=(x-2)2+y2=x-4x2+4+20-59x2=49 (x-92 )2+15,由于-6≤m≤6, ∴当x=92时,d取得最小值〖KF(〗15〖KF)〗
点评:本题涉及向量和最值的知识点,通过联立方程求解交点,利用距离公式及m的范围求解最小值。
例2:(2006上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 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
(1)求证:“如果直线l过点T(3,0),那么OA〖TX→*8〗·OB〖TX→*8〗=3”是真命题;
(2)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解:(1)设过点T(3,0)的直线 交抛物线y2=2x于点A(x1,y1)、B(x2,y2).
当直线l的钭率不存在时,直线 的方程为x=3,此时,直线l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3,〖KF(〗6〖KF)〗)、B(3,-〖KF(〗6〖KF)〗).
∴OA〖TX→*8〗·OB〖TX→*8〗=3;
当直线l的钭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其中k≠0,
由〖JB({〗y2=2xy=k(x-3)〖JB)〗得ky2-2y-6k=0y1y2=-6
又 ∵x1=12y21,x2=12y22∴OA〖DD(〗uuu〖DD)〗gOB〖DD(〗uuu〖DD)〗=x1x2+y1y2=14(y1y2)2+y1y2=3
综上所述,命题“如果直线l过点T(3,0),那么OA〖TX→*8〗·OB〖TX→*8〗=3”是真命题;
(2)逆命题是:设直线l交抛物线y2=2x于A、B两点,如果OA〖TX→*8〗·OB〖TX→*8〗=3,那么该直线过点T(3,0).
该命题是假命题.
例如:取抛物线上的点A(2,2),B(12,1),此时OA〖DD(〗uuu〖DD)〗gOB〖DD(〗uuu〖DD)〗=3,
直线AB的方程为:y=23(x+1),而T(3,0)不在直线AB上;
说明:由抛物线y2=2x上的点A (x1,y1)、B (x2,y2) 满足OA〖DD(〗uuu〖DD)〗gOB〖DD(〗uuu〖DD)〗=3,可得y1y2=-6,或y1y2=2,
如果y1y2=-6,可证得直线AB过点(3,0);如果y1y2=2,可证得直线AB过点(-1,0),而不过点(3,0).
点评:用逻辑命题的形式来表现题目,实际上是通过向量等数学工具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
例3:(2008上海)设P(a,b)(b≠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l是经过原点与点(1,b)的直线,记Q是直线l与抛物线x2=2py(p≠0)的异于原点的交点.
(1)已知a=1,b=2,p=2求点Q的坐标;
(2)已知点P(a,b)(ab≠0)在椭圆x24+y2=1上,p=12ab.求证:点Q落在双曲线4x2-4y2=1上;
(3)已知动点P(a,b)满足ab≠0,p=12ab,若点Q始终落在一条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上,试问动点P的轨迹落在哪条双曲线上,并说明理由。
解:(1)当当a=1,b=2,p=2时,解方程组〖JB({〗x2=4yy=2x〖JB)〗得〖JB({〗x=8y=16〖JB)〗即点Q的坐标为(8,16)
(2)证明:由方程组〖JB({〗x2=1abyy=bx〖JB)〗得〖JB({〗x=1ay=ba〖JB)〗即点Q的坐标为(1a,ba)
∵P时椭圆上的点,即a24+b2=1
∴4(1a)2-4(ba)2=4a2(1-b2)=1,因此点Q落在双曲线4x2-4y2=1上
(3)设Q所在的抛物线方程为y2=2q(x-c),q≠0
将Q(1a,ba)代入方程,得b2a2=2q(1a-c),即b2=2qa-2qca2 当qc=0时,b2=2qa,此时点P的轨迹落在抛物线上;
当qc=12时,(a-12c)2+b2=14c2,此时点P的轨迹落在圆上;
当qc>0且qc≠12时,(a-12c)214c2+b2q2c=1,此时点 的轨迹落在椭圆上;
当qc<0时(a-12c)214c2-b2q-2c=1,此时点 的轨迹落在双曲线上;
点评:考查了圆锥曲线定义。
例4:(2009上海)21.(倒3)已知双曲线c:x22-y2=1,设过点A(-3〖KF(〗2〖KF)〗,0)的直线l的方向向量e〖DD(〗v〖DD)〗=(1,k)
(1)当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m平行时,求直线l的方程及l与m的距离;
(2)证明:当k>〖KF(〗2〖KF)〗2时,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使之到直线l的距离为〖KF(〗6〖KF)〗。
解:(1)双曲线C的渐近线m:x〖KF(〗2〖KF)〗±y=0,即x±〖KF(〗2〖KF)〗y=0 ∴直线l的方程x±〖KF(〗2〖KF)〗y+3〖KF(〗2〖KF)〗=0
∴直线l与m的距离d=3〖KF(〗2〖KF)〗〖KF(〗1+2〖KF)〗=〖KF(〗6〖KF)〗
(2)证明:设过原点且平行于l的直线b:kx-y=0则直线l与b的距离d=3〖KF(〗2〖KF)〗|k|〖KF(〗1+k2〖KF)〗,
当k>〖KF(〗2〖KF)〗2时,d>6。又双曲线C的渐近线为x±〖KF(〗2〖KF)〗y=0,
双曲线C的右支在直线 的右下方,∴双曲线C的右支上的任意点到直线l的距离大于〖KF(〗6〖KF)〗。
故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x0,y0)到到直线l的距离为〖KF(〗6〖KF)〗
点评:与直线有关的开放性问题,需要利用左右支上点的范围和距离公式,解决探索性问题。
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综合题,应寻找量与量间的关系灵活转化,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紧抓性质,可优化解题思维。
【参考文献】
[1] 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中绕过“求交点”方法举例 肖远亮 《考试周刊》 2012年第85期 76-78页
[2] 一道高考题引出的圆锥曲线的一个性质 黄俊峰 袁方程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13年第3期 12-13
[3]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类压轴题盘点 丁大江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3年第10期 47-49
[4] “异侧和最小”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施杰英 出处:《新课程学习:学科研究》 2011年第8期 100页
收稿日期:2013-12-15
【关键词】 直线;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综合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之一。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系在一起的综合题在高考中多以高档题、压轴题出现,主要涉及位置关系的判定,弦长问题、最值问题、对称问题、轨迹问题等。在此罗列几个基本题型:
例1:(2005上海)点A、B分别是椭圆x236+y220=1长轴的左、右顶点,点F是椭圆的右焦点 点P在椭圆上,且位于x轴上方,PA⊥PF
(1)求P点的坐标;
(2)设M是椭圆长轴AB上的一点,M到直线AP的距离等于|MB|,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d的最小值。
解:(1)由已知可得点A(-6,0),F(0,4) 设点P(x,y),则AP〖DD(〗uuu〖DD)〗=(x+6,y),FP〖TX→*8〗=(x-4,y),
由已知可得〖JB({〗x236+y220=1(x+6)(x-4)+y2=0〖JB)〗 则2x2+9x-18=0,解得x=32或x=-6.
由于y>0,只能x=32,于是y=5〖KF(〗3〖KF)〗2. ∴点P的坐标是(32,5〖KF(〗3〖KF)〗2)
(2) 直线AP的方程是x-〖KF(〗3〖KF)〗y+6=0. 设点M(m,0),则M到直线AP的距离是|m+6|2.
于是|m+6|2=|m+6|,又-6≤m≤6,解得m=2. 椭圆上的点(x,y)到点M的距离d有
d2=(x-2)2+y2=x-4x2+4+20-59x2=49 (x-92 )2+15,由于-6≤m≤6, ∴当x=92时,d取得最小值〖KF(〗15〖KF)〗
点评:本题涉及向量和最值的知识点,通过联立方程求解交点,利用距离公式及m的范围求解最小值。
例2:(2006上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 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
(1)求证:“如果直线l过点T(3,0),那么OA〖TX→*8〗·OB〖TX→*8〗=3”是真命题;
(2)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解:(1)设过点T(3,0)的直线 交抛物线y2=2x于点A(x1,y1)、B(x2,y2).
当直线l的钭率不存在时,直线 的方程为x=3,此时,直线l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3,〖KF(〗6〖KF)〗)、B(3,-〖KF(〗6〖KF)〗).
∴OA〖TX→*8〗·OB〖TX→*8〗=3;
当直线l的钭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其中k≠0,
由〖JB({〗y2=2xy=k(x-3)〖JB)〗得ky2-2y-6k=0y1y2=-6
又 ∵x1=12y21,x2=12y22∴OA〖DD(〗uuu〖DD)〗gOB〖DD(〗uuu〖DD)〗=x1x2+y1y2=14(y1y2)2+y1y2=3
综上所述,命题“如果直线l过点T(3,0),那么OA〖TX→*8〗·OB〖TX→*8〗=3”是真命题;
(2)逆命题是:设直线l交抛物线y2=2x于A、B两点,如果OA〖TX→*8〗·OB〖TX→*8〗=3,那么该直线过点T(3,0).
该命题是假命题.
例如:取抛物线上的点A(2,2),B(12,1),此时OA〖DD(〗uuu〖DD)〗gOB〖DD(〗uuu〖DD)〗=3,
直线AB的方程为:y=23(x+1),而T(3,0)不在直线AB上;
说明:由抛物线y2=2x上的点A (x1,y1)、B (x2,y2) 满足OA〖DD(〗uuu〖DD)〗gOB〖DD(〗uuu〖DD)〗=3,可得y1y2=-6,或y1y2=2,
如果y1y2=-6,可证得直线AB过点(3,0);如果y1y2=2,可证得直线AB过点(-1,0),而不过点(3,0).
点评:用逻辑命题的形式来表现题目,实际上是通过向量等数学工具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
例3:(2008上海)设P(a,b)(b≠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l是经过原点与点(1,b)的直线,记Q是直线l与抛物线x2=2py(p≠0)的异于原点的交点.
(1)已知a=1,b=2,p=2求点Q的坐标;
(2)已知点P(a,b)(ab≠0)在椭圆x24+y2=1上,p=12ab.求证:点Q落在双曲线4x2-4y2=1上;
(3)已知动点P(a,b)满足ab≠0,p=12ab,若点Q始终落在一条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上,试问动点P的轨迹落在哪条双曲线上,并说明理由。
解:(1)当当a=1,b=2,p=2时,解方程组〖JB({〗x2=4yy=2x〖JB)〗得〖JB({〗x=8y=16〖JB)〗即点Q的坐标为(8,16)
(2)证明:由方程组〖JB({〗x2=1abyy=bx〖JB)〗得〖JB({〗x=1ay=ba〖JB)〗即点Q的坐标为(1a,ba)
∵P时椭圆上的点,即a24+b2=1
∴4(1a)2-4(ba)2=4a2(1-b2)=1,因此点Q落在双曲线4x2-4y2=1上
(3)设Q所在的抛物线方程为y2=2q(x-c),q≠0
将Q(1a,ba)代入方程,得b2a2=2q(1a-c),即b2=2qa-2qca2 当qc=0时,b2=2qa,此时点P的轨迹落在抛物线上;
当qc=12时,(a-12c)2+b2=14c2,此时点P的轨迹落在圆上;
当qc>0且qc≠12时,(a-12c)214c2+b2q2c=1,此时点 的轨迹落在椭圆上;
当qc<0时(a-12c)214c2-b2q-2c=1,此时点 的轨迹落在双曲线上;
点评:考查了圆锥曲线定义。
例4:(2009上海)21.(倒3)已知双曲线c:x22-y2=1,设过点A(-3〖KF(〗2〖KF)〗,0)的直线l的方向向量e〖DD(〗v〖DD)〗=(1,k)
(1)当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m平行时,求直线l的方程及l与m的距离;
(2)证明:当k>〖KF(〗2〖KF)〗2时,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使之到直线l的距离为〖KF(〗6〖KF)〗。
解:(1)双曲线C的渐近线m:x〖KF(〗2〖KF)〗±y=0,即x±〖KF(〗2〖KF)〗y=0 ∴直线l的方程x±〖KF(〗2〖KF)〗y+3〖KF(〗2〖KF)〗=0
∴直线l与m的距离d=3〖KF(〗2〖KF)〗〖KF(〗1+2〖KF)〗=〖KF(〗6〖KF)〗
(2)证明:设过原点且平行于l的直线b:kx-y=0则直线l与b的距离d=3〖KF(〗2〖KF)〗|k|〖KF(〗1+k2〖KF)〗,
当k>〖KF(〗2〖KF)〗2时,d>6。又双曲线C的渐近线为x±〖KF(〗2〖KF)〗y=0,
双曲线C的右支在直线 的右下方,∴双曲线C的右支上的任意点到直线l的距离大于〖KF(〗6〖KF)〗。
故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x0,y0)到到直线l的距离为〖KF(〗6〖KF)〗
点评:与直线有关的开放性问题,需要利用左右支上点的范围和距离公式,解决探索性问题。
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综合题,应寻找量与量间的关系灵活转化,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紧抓性质,可优化解题思维。
【参考文献】
[1] 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中绕过“求交点”方法举例 肖远亮 《考试周刊》 2012年第85期 76-78页
[2] 一道高考题引出的圆锥曲线的一个性质 黄俊峰 袁方程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13年第3期 12-13
[3]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类压轴题盘点 丁大江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3年第10期 47-49
[4] “异侧和最小”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施杰英 出处:《新课程学习:学科研究》 2011年第8期 100页
收稿日期: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