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戏剧中,“教育”与“戏剧”两者的价值是教师在组织活动中需要进行判断和提取的。在实践探索中,笔者以绘本故事《小小和泥泥》为切入点,在不同年段开展教育戏剧同题异构,深入挖掘该绘本的教育价值,使其真正发挥教育作用,做到以幼儿为本,促进他们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戏剧;同题异构;不同年龄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043-02
教育戏剧是根据教育对象需求而设计的一种目的性强、讲究指导策略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让学习者透过戏剧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其中获得价值的判断。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在社会性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各种绘本设计开展教育戏剧活动。我们发现,许多优秀的绘本是没有阅读年龄界定的。有的绘本如《失落的一角》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道理;有的绘本如《小小和泥泥》看似很长,里面有的情节内容也备受小班幼儿喜欢。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小小和泥泥》这个绘本在三个年龄段开展同题异构,进行深度研究,反复寻找切合的教育点,使原有的绘本更具有教育价值,更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1.小班以角色代入,爱上戏剧
(1)模仿为主,角色代入
小班幼儿学习特点是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模仿,会用肢体和声音做出简单的造型;会在教
师的引导下,想象简单的情节。我们可以先选取幼儿熟悉的角色小鸡,通过观看小鸡的各种动态视频、ppt等经验渗透,对小鸡有一个系统的感知,然后配上“小鸡出壳”的音乐,鼓励幼儿自由地用肢体、动作、声音等形象有趣地表现出小鸡出壳、找食物、捉虫子的样子;接着激发幼儿用肢体表现简单的场景,边进行自我介绍“我是小花” “我是石头”“我是太阳”····等,让幼儿喜欢上表演。
通过角色模仿的方式,幼儿教师能指导小班幼儿对相关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情节进行思考,通过声音和肢体动作的有效配合更好表达出故事情节。基于小班幼儿体现出的思维逻辑和想象能力,幼儿教师可以立足角色模仿的方式让幼儿们对绘本内容进行初步探究。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幼儿教师能指导小班幼儿对小鸡出壳、寻找食物以及捉虫等行为实施想象化的体现,在喜欢舞台表演的基础上增加幼儿们对教育戏剧的喜欢程度。
(2)两两呼应,学会表达
绘本教学可以让幼儿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强化他们的阅读和内容分析意识,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充分培养。因为绘本内容的类型比较丰富,涉及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交往诸多主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幼儿教师需要进行有计划的阅读指导,让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并关注其延伸意义,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情感引导和价值教育。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戏剧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在角色代入之后指导他们进行表达,通过表达锻炼幼儿们的语言能力。
小班幼儿愿意表达自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两两角色的呼应进行合作表演。第二阶段,我们可以选取小小遇见泥泥的情景,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现出当遇到同伴时怎么打招呼,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怎么来关心他、帮助他的情景,从而懂得关心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在这些教学情境中让小班幼儿对同伴交流进行充分的认知,掌握到在进行交流过程中应该运用哪些语言和肢体动作,借助简单的口头与肢体语言进行情感表达。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太阳是暖暖的,月亮是凉凉的”等句式,学习创作“XX是XX的”句子,学习从不同角度感知这个世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中班以片段定格,合作表演
(1)模拟情境,感同身受
幼儿教师应该将绘本纳入到幼儿的各项教育中,立足绘本阅读对幼儿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和情感引导。而幼儿对趣味性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索兴趣,课堂导入对幼儿的关注力起到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应该设置趣味性的绘本教学导入模式,激发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探索的兴趣。中班幼儿思维特点是表面而不深入,绘本《小小和泥泥》内容极其有画面感,教师要能挖掘绘本的背景,利用教育戏剧元素,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肢体表达出绘本某一场景的意境、主题、人物特征等,使其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比如,绘本开始讲述的是小小一出生就眼睛瞎了,在雨中跌跌撞撞寻找妈妈的场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小”为什么一出生就眼睛瞎了?让幼儿尝试从绘本的画面中寻找答案。接着开展“盲人”的体验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小”当时无助、孤单、可怜、害怕的心情,再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合作表现出场景。我们看到,经过启发引导后,有的幼儿自发当冰雹、鸡蛋、石头,还有的幼儿会合作搭成草垛等等,逐渐进入表演状态。
(2)片段定格,解决问题
中班幼儿处于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时期,常常会出现争抢玩具、嘲笑同伴、欺负弱小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先概述绘本,之后引导幼儿回忆绘本中几个最重要的片段,每次活动有目的地从中选取一个片段深入开展活动,逐步引导幼儿角色定格、情节拓展,最后渗透社会性教育。比如,教师可以侧重选取绘本中“鸡群嘲笑泥泥”的情景,引导幼儿讨论:小鸡们为什么要嘲笑“泥泥”?嘲笑别人好吗?看到有人被嘲笑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让幼儿分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尝试表现“当你遭遇嘲笑”的生活场景,在合作表演中亲身体验、感同身受,懂得不嘲笑别人,不欺负弱小,学习为对方着想。通过这种自我内在的角色梳理及外在的引导建构幼儿新的自我角色系统。通过实施这样的教育,幼儿教师能指导中班幼儿在片段定格中获得情感态度的培养,根据生活情况和幼儿们体现出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进行行为品质的培养,引导中班幼儿养成尊重他人以及不欺负他人等优秀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3.大班拓展知识,即兴创编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逐步丰富,知识面随之也更加广阔。他们对于绘本的理解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指南》中也提出:大班幼儿要能理解别人,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信守承诺,说到就要做到。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述绘本过程中随时抛出问题,留下玄机,引导幼儿思考,比如,当“小小”掉进山洞遇到“蘑菇人”的那刻,我们让大班孩子讨论:如果你是蘑菇人(小小或者泥泥),你会怎么做?怎么说?接下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创编合作表演,这对于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即兴创作表演的能力等等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幼儿也能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善良、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优良品质。
绘本的结尾还可以引导大班幼儿继续开展探究活动,鼓励他们查找了解更多关于龙和凤的相关知识和民间故事,小组合作创编剧本,进而用教育戏剧方式表达表现,不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幼儿更可以从中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懂得面对世界要永远充满爱的道理,培养崇高的心灵美、人格美。
4.结语
研究得知许多优秀的绘本是没有阅读年龄界定的,通过将这些绘本内容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能给幼儿开展更高层面的教育引导,在绘本阅读中得到情感态度的熏陶和价值品质的培养。所以幼儿园需要思考怎样保障教育戏剧的实施质量,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可以在活动中得到相关的价值判断引导。因为中班幼儿思维特点是表面而不深入,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挖掘绘本的背景,利用教育戏剧元素,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在幼兒园教育戏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懂得深入挖掘优秀绘本的教育价值和内涵,充分感受文学的美好,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制定目标,采取幼儿喜欢的戏剧方式,真正以幼儿为本,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发展[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5
关键词:教育戏剧;同题异构;不同年龄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043-02
教育戏剧是根据教育对象需求而设计的一种目的性强、讲究指导策略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让学习者透过戏剧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其中获得价值的判断。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在社会性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各种绘本设计开展教育戏剧活动。我们发现,许多优秀的绘本是没有阅读年龄界定的。有的绘本如《失落的一角》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道理;有的绘本如《小小和泥泥》看似很长,里面有的情节内容也备受小班幼儿喜欢。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小小和泥泥》这个绘本在三个年龄段开展同题异构,进行深度研究,反复寻找切合的教育点,使原有的绘本更具有教育价值,更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1.小班以角色代入,爱上戏剧
(1)模仿为主,角色代入
小班幼儿学习特点是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模仿,会用肢体和声音做出简单的造型;会在教
师的引导下,想象简单的情节。我们可以先选取幼儿熟悉的角色小鸡,通过观看小鸡的各种动态视频、ppt等经验渗透,对小鸡有一个系统的感知,然后配上“小鸡出壳”的音乐,鼓励幼儿自由地用肢体、动作、声音等形象有趣地表现出小鸡出壳、找食物、捉虫子的样子;接着激发幼儿用肢体表现简单的场景,边进行自我介绍“我是小花” “我是石头”“我是太阳”····等,让幼儿喜欢上表演。
通过角色模仿的方式,幼儿教师能指导小班幼儿对相关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情节进行思考,通过声音和肢体动作的有效配合更好表达出故事情节。基于小班幼儿体现出的思维逻辑和想象能力,幼儿教师可以立足角色模仿的方式让幼儿们对绘本内容进行初步探究。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幼儿教师能指导小班幼儿对小鸡出壳、寻找食物以及捉虫等行为实施想象化的体现,在喜欢舞台表演的基础上增加幼儿们对教育戏剧的喜欢程度。
(2)两两呼应,学会表达
绘本教学可以让幼儿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强化他们的阅读和内容分析意识,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充分培养。因为绘本内容的类型比较丰富,涉及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交往诸多主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幼儿教师需要进行有计划的阅读指导,让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并关注其延伸意义,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情感引导和价值教育。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戏剧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在角色代入之后指导他们进行表达,通过表达锻炼幼儿们的语言能力。
小班幼儿愿意表达自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两两角色的呼应进行合作表演。第二阶段,我们可以选取小小遇见泥泥的情景,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现出当遇到同伴时怎么打招呼,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怎么来关心他、帮助他的情景,从而懂得关心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在这些教学情境中让小班幼儿对同伴交流进行充分的认知,掌握到在进行交流过程中应该运用哪些语言和肢体动作,借助简单的口头与肢体语言进行情感表达。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太阳是暖暖的,月亮是凉凉的”等句式,学习创作“XX是XX的”句子,学习从不同角度感知这个世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中班以片段定格,合作表演
(1)模拟情境,感同身受
幼儿教师应该将绘本纳入到幼儿的各项教育中,立足绘本阅读对幼儿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和情感引导。而幼儿对趣味性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索兴趣,课堂导入对幼儿的关注力起到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应该设置趣味性的绘本教学导入模式,激发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探索的兴趣。中班幼儿思维特点是表面而不深入,绘本《小小和泥泥》内容极其有画面感,教师要能挖掘绘本的背景,利用教育戏剧元素,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肢体表达出绘本某一场景的意境、主题、人物特征等,使其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比如,绘本开始讲述的是小小一出生就眼睛瞎了,在雨中跌跌撞撞寻找妈妈的场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小”为什么一出生就眼睛瞎了?让幼儿尝试从绘本的画面中寻找答案。接着开展“盲人”的体验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小小”当时无助、孤单、可怜、害怕的心情,再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合作表现出场景。我们看到,经过启发引导后,有的幼儿自发当冰雹、鸡蛋、石头,还有的幼儿会合作搭成草垛等等,逐渐进入表演状态。
(2)片段定格,解决问题
中班幼儿处于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时期,常常会出现争抢玩具、嘲笑同伴、欺负弱小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先概述绘本,之后引导幼儿回忆绘本中几个最重要的片段,每次活动有目的地从中选取一个片段深入开展活动,逐步引导幼儿角色定格、情节拓展,最后渗透社会性教育。比如,教师可以侧重选取绘本中“鸡群嘲笑泥泥”的情景,引导幼儿讨论:小鸡们为什么要嘲笑“泥泥”?嘲笑别人好吗?看到有人被嘲笑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让幼儿分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尝试表现“当你遭遇嘲笑”的生活场景,在合作表演中亲身体验、感同身受,懂得不嘲笑别人,不欺负弱小,学习为对方着想。通过这种自我内在的角色梳理及外在的引导建构幼儿新的自我角色系统。通过实施这样的教育,幼儿教师能指导中班幼儿在片段定格中获得情感态度的培养,根据生活情况和幼儿们体现出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进行行为品质的培养,引导中班幼儿养成尊重他人以及不欺负他人等优秀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3.大班拓展知识,即兴创编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逐步丰富,知识面随之也更加广阔。他们对于绘本的理解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指南》中也提出:大班幼儿要能理解别人,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信守承诺,说到就要做到。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述绘本过程中随时抛出问题,留下玄机,引导幼儿思考,比如,当“小小”掉进山洞遇到“蘑菇人”的那刻,我们让大班孩子讨论:如果你是蘑菇人(小小或者泥泥),你会怎么做?怎么说?接下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创编合作表演,这对于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即兴创作表演的能力等等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幼儿也能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善良、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优良品质。
绘本的结尾还可以引导大班幼儿继续开展探究活动,鼓励他们查找了解更多关于龙和凤的相关知识和民间故事,小组合作创编剧本,进而用教育戏剧方式表达表现,不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幼儿更可以从中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懂得面对世界要永远充满爱的道理,培养崇高的心灵美、人格美。
4.结语
研究得知许多优秀的绘本是没有阅读年龄界定的,通过将这些绘本内容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能给幼儿开展更高层面的教育引导,在绘本阅读中得到情感态度的熏陶和价值品质的培养。所以幼儿园需要思考怎样保障教育戏剧的实施质量,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可以在活动中得到相关的价值判断引导。因为中班幼儿思维特点是表面而不深入,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挖掘绘本的背景,利用教育戏剧元素,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在幼兒园教育戏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懂得深入挖掘优秀绘本的教育价值和内涵,充分感受文学的美好,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制定目标,采取幼儿喜欢的戏剧方式,真正以幼儿为本,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发展[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