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独立个体必须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观带给各学科教学巨大的、严峻的考验。历史是一门人文性、故事性较强的学科,依据其学科优势引入历史故事开展教学活动能达到理想效果。历史故事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受纳程度完全契合,这给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极佳的途径。文章从历史核心素养内容与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课堂中的价值出发,针对现行教学状况,提出初中历史课堂授课中,巧借历史故事培养五大历史核心素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故事;教材分析;应用路径
  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不断获知历史课程、理解历史知识、解决疑惑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独具学科基本特征的根本能力及思维品质等综合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新情势下历史教学须以核心素养理念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成才发展垫稳基石。历史故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 核心素养下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价值
  初中历史课本在编排、内容组织上,对于事件、社会背景的描述较为简洁,有的只是简要说明了时间、条件、结果、影响,对于事件发生的过程缺乏具体描述。教师也仅是对整节内容的时序、框架、梗概进行简单讲授,以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历史思维受到限制。而引入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故事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至达到客观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积极准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缘由,以实现对历史课堂授课中重难点问题的全面突破。事实上,当前历史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渗透产生了很多问题。
  二、 核心素养下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我们应认识到历史故事引入日常授课中的功效,并且这种方式已经广泛、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但是具体实践活动中不免形成了诸多问题:(一)教师主观上希望在历史授课中借助故事引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强化学生对新授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但教学模式沉闷、方法死板。(二)历史故事应用在授课前段,切实增强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但是后劲不足,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热情和兴趣得不到有效保持。(三)虽积极引入历史故事实施授课,且采取方法以及实施多种活动,却只是流于外在形式,不具备实质性内容、教学达不到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实效,也无法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四)选择的历史故事与新授知识缺乏必要的关联,达不到丰富课堂内容、补充学习资源的效果。教师教学时将那些浅显的故事引入,不但不能强化学生理解历史故事,反而会让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逐渐降低,故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讲究优化策略。
  三、 核心素养下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中的策略
  (一)甄选合宜的历史故事,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教材新知的学习离不开以历史故事为依托的素材,教师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心,选择与教学内容完全贴切的历史故事,加强授课的针对性,杜绝发生的历史故事与教学目标偏离太远的情况。初中历史教师须抓好备课的环节,确定核心素养目标培养的要求,收集和甄选合宜的历史故事。历史解释素养是一种以史料为根据,依凭历史理解力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展开科学分析和评判的一种能力。例如,讨论“商鞅变法”是否成功时,我们可以讲述“商鞅投宿被拒”这一故事:公元前338年,商鞅在逃亡的路上要借宿客栈,却遭到店主的无情拒绝。店主说:商鞅制定了法律,谁收留没有凭证的旅客,谁就要受连坐之罪。商鞅最终因没有去处,无人收留而被逮捕车裂而亡。接下来教师问:有人说商鞅“作法自毙”,深刻体现了他的变法深入人心,也有人说商鞅被无情处死说明他变法失败了,你们怎么看?学生在讨论期间,可结合课文中的变法与史实来明确以下几点:1. 商鞅变法时,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严禁百姓随意流動。私自脱离户籍就会受到朝廷的处罚,被判逃亡罪。2.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剧增,在战国后期发展成最富强国家,为秦始皇灭六国奠定了基础。3. 商鞅虽死,但“秦法不败”。商鞅变法符合时代需求,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需要法制;秦孝公时期变法措施已经得到成功实施,商鞅被处死的原因是损害了守旧权贵的切身利益。
  借助历史故事应用,助力学生实现对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和影响的理解和掌握,对商鞅变法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个立体的了解,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合宜故事的选用加上合理的解释,让学生知道了符合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变法者需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变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并不意味着变法失败。历史故事加上相关材料的选用,使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刻,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也确保了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挑选趣味历史故事,建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寻求事物的真相是历史研究的归宿。史料实证意在通过可信的史料,最大限度地探求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真相,进行事实的辨别和评判。利用历史故事作铺垫,建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与故事的串联互融效果决定于学生学习效果及历史思维培养。教师引入故事的同时,可以将一些有针对的、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串联其中,在不断思考中推进故事情节的展开。比如,在讲授《秦王扫六合》内容时,教师先以故事创设情境,然后用问题导入一步一步将故事渗入其中。
  比如,以“孟姜女哭长城”此具有传奇色彩故事来营造情境。设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你们认为秦始皇是个暴君还是一个好皇帝?并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说法。这时学生的思维聚焦于秦始皇这个人物上,此问题犹如一个石子激起一阵阵涟漪,大家议论纷纷。接下来我们利用学生对秦始皇产生的认知引导学生用史料来证明各自的说法。有学生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道路宽窄、北筑长城、南修灵渠、开发南疆这些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开启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先河,所以他是个好皇帝。有学生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修陵墓、建阿房宫、修长城,劳民伤财,所以他是个暴君。正反一辩论,不仅增强了课堂活力,且能一分为二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然后,教师还可以简述“焚书坑儒”的故事,并提问:你知道他烧了哪些书吗?他坑的是哪些人?在探讨问题中,史实证明发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错。通过故事介入的方式讲解新内容,中间适当地设置问题做串接点,用史料来证明观点。可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历史人物做出正确评价,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学生慢慢进入到深度学习的状态,实现历史知识的深度挖掘,形成独立的历史思维,在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中形成史料实证素养。   (三)精选凝练简短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
  唯物史观是学习历史学科的一把钥匙,历史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和使用这把钥匙。但它的理论性太强,我们要善于把唯物史观通俗化、形象化,让学生可感。初中生较小学生而言专注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枯燥、单调的理论学习无法使其专注力较久时间的聚集。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之时还应重视历史求知兴趣与思维能力,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把理论转换为学生欣喜受纳的内容,让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聚焦于历史课堂上。
  例如,讲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时,我们可以先概括讲述亚历山大东征的故事。亚历山大东征以非凡军事才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东征给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另一方面,在苏萨城一次隆重豪华、场面盛大的婚礼上他与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贵族的女儿。在婚礼上他郑重承诺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结婚,可以免税。他还下令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此后希腊文化在亚洲得到了长久传播。通过这些故事和课本知识,学生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东征一方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立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通过这些故事和材料的学习,学生懂得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事件。这样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的培养也水到渠成。
  (四)摘选典型适用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对历史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发生的,具有一定的因果关联。历史中的人和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授课中教师须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故事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建立。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可借助故事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空间背景下,对历史进行考究。如评价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时,教师可引述“马车铁路”这个故事,让学生在“旧制度、旧观念”的思想空间语境中理解推行改革的艰难。
  1878年,为了解决开平矿务局的运煤问题,李鸿章上奏请求朝廷修筑铁路,当时清政府很快就批准了。然而在唐山修筑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却引起了千种万样的质疑。普通的民众认为修筑铁路会破坏风水,占用良田,而一些官员认为铁路是“夷狄之道”,修筑铁路弊大于利,纷纷上书朝廷,请求“恪守祖宗之法”。面对各种质疑,清廷“幡然醒悟”,收回成命。面对众人的反对,李鸿章没有办法,只能提出了一个变通的方法,请求朝廷修一条“马路”,保证建成后用骡马拉车,最后才得以批准。1881年6月,中国第一条铁路终于得以动工修建。铁路完工的初期,工人只能用驴、马拉着煤车在铁轨上行走,直到中法战争爆发,唐胥铁路才真正得以应用。授课中,教师引入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若要变法,只能“中体西用”,没有“中体”则“西用”无所依,西方科技是进不了中国的门,更落不了户的。通过分析,学生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改变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
  (五)选择富含情感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历史事件中融合有许多人文情感。历史学科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强行灌输爱国情感,这种方式会降低教育效果,甚至引起部分学生反感。教学应注意让情感自然流露,而不能突如其来,令学生莫名其妙。我们可选择富含情感的历史故事,来强化他们的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有效形成。教材中编制的内容都不尽全面,教师应汇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补充和延伸知识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全广度理解,获得更深的情感学习体验。同时,在多样化历史故事渲染下,学生能感受事件发生社会背景,对新授历史内容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内心深处的历史情感得以慢慢升华。
  在“张骞通西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给学生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汉武帝时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决定派使者联络大月氏,共同讨伐匈奴。张骞“以郞应募,出使月氏”。他历尽千辛万苦,途中被匈奴抓获,扣留了十年。匈奴人给他娶妻生了孩子,想借此办法困住张骞。张骞虽经历种种艰辛和磨难,但他不忘初心和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务,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为汉朝与西域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故事中学生自然就可体会到张骞心怀祖国的高尚情怀,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富含情感故事和史料资源,不但丰富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历史背景的共情,也让学生体会现在安宁生活的来之不易,对国家、对民族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结语
  历史故事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我们就应该让它大放异彩,在教学中始终凸显其应用的有效性。身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情况、认知规律,多渠道收集选取更新更多的历史故事,加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更深领悟,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实证素养能力,使其形成时空观念,升华家国情怀,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须逐渐尝试创新教法与策略,激发他们历史获知自主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92(32):66-68.
  [2]陈立鹏.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7(9):29-30.
  [3]赵宇亮.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课程指导,2020(4):18.
  [4]孙樱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故事教学实践探究[J].中外交流,2019(12):332.
  [5]范舒.歷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研探索,2019(7):247.
  作者简介:
  陈智武,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市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的发展历史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宝藏”,将之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渗透物理学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物理学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初中物理教
摘 要:初中化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初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在化学初步的阶段学习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化学体系的关键要素要求,提高化学实验的多样性。化学教师教学,是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升级,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微课教学水平,满足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需求。文章将依据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需求,从实验微课入手,研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从授课方式、实验角度、学生学习角度
摘 要: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科核心素养重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策略来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要从:概念类知识的巩固,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结合实际入手。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教育阶段,在文化课学习难度和深度上都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迅速,而且更好地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发展。例如,几何画板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描摹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形成几何思维。初中生在刚接触几何数学知识时,可能会对几何知识感到迷茫,从而难以形成几何思维,那么几何画板在初中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中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更愿意去学习,那么学生的数学水
摘 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很高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探究题目常是初中化学考试中最能够考查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部分,占据一定的分值。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情况下,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应用多种高效的手段,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文章对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阅读是英语知识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基本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章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师生身份转换教学以及加强学生阅读实践出发,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初中英语;自主阅读;兴趣教学;合作教学;培养策略  随着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界人士对多媒体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课题十分重视,因为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施,能够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向看,初中阶段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过程,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对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理解,还要根据每个同学不同的性格特点,针对式进行核心素养教学,从而将教学效果最大化。但在多媒体环境下初中数
摘 要:在初中教学当中,各种学科教育都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文章基于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当中的发展现状和原则,来进行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措施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叛逆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当中,其学习方式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十分的重要。因此在教学模式当中
摘 要:历史时空观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之一。美国历史学家怀特认为历史叙事有三个层次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材料(或证据);通过选择、发现、识别或揭示等方法赋予历史事件意义的历史故事;三是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和意义的建构。因此,文章从三个递进层次的历史叙事要求进行了教学设计,一是构建历史背景的时空坐标,体验史实;二是展现历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理解本质;三是架设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跨越时空。  关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初中历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历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并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三四二”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