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还原个性化学习生命形态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教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探索创新,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教育是立足当下的,更是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区块链等概念的提出,使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建设智慧校园、创设智慧课堂、学做智慧教师势在必行,尤其是当下的学校管理者们,需要解决好“想为、能为、愿为、会为”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生态链、课堂的教与学、人的思维方式、评价手段方法都会发生变化,但是,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不会改变。
  搭建平台  实现学习资源共享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信息化探索过程中,建立并完善了基于物联网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数智空间”,构建了AI赋能的LEMON课堂,初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融合,构建了一个以课堂教学活动为纽带的技术、环境与人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生态。
  学校注重信息化环境建设,侧重于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师生共同参与完善系统化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促进校本课程不断成熟。在各年级、各试点班实验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下,学校逐渐形成集教育教学、师生活动、综合评价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实现了信息化环境中新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
  平台学习资源框架依托课程建立,涵盖基础课程资源、实践课程资源、创新课程资源。在学习资源整合过程中,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人人平等,都享有分享资源的权利和责任,学习资源库的建设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边建边用。第二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学科的“一组一品”特色项目,整体规划各学科的资源,构建各学科的资源目录,根据教学进度,分步实施。第三是定期梳理,整合完善:每个学期根据实际情况,从有效性、系统性、统一性等角度出发,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适当梳理、增减、调整和完善。
  同时,学校设计了数字化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校以“一组一品”项目为载体,结合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将“资源库建设、虚拟课堂的互动、三步五环的教学模式研讨、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等加以融合,让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方式在学科学习中的运用。结合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实施策略,學校开设了数字化学习方法指导课、信息技术应用拓展课、主题式微百科创建、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课程等,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促进课堂转型变革
  数字化学习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不同、教法学法不同、学科要求不同,所以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求变求新。对此,学校采取了如下做法:
  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以“少教多学,精教善学”为原则的LEMON课堂,将信息技术工具化地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中,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平台、资源,打造“三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即自主、合作、探究,五环即“学—问—思—辨—行”。课堂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课前学生借助微视频自主学习,课中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检测、统计、实时监控等功能,进行深入学习,课后借助知识管理平台拓展学习,实现局部翻转课堂。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从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转向“知识流动分享”,从“教师专业指导”转向“学习任务驱动”,从“教师权威掌控”转向“师生角色互动”,教师的工作不再是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而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挑战性,也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获得感。
  学校各类作业、测试均采用网上阅卷与数据录入的形式。每个学生每一题的答题情况、得分情况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按照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既可以按知识点,分析整体掌握情况、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找出共性的问题、薄弱的环节,又可以按班级、学生个体,分析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由“学业表现、核心能力、信息素养、职业倾向”组成的“四维评价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增强学生评价的过程性、真实性、全面性和发展性,让学生培养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兼顾”,从“一统性全面发展”走向“个性化健康成长”,让教师、家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和个性特长“量体裁衣”,规划最佳发展路径。
  “数智”教育  破解学校育人困境
  依托“数智空间”平台,学校进一步打造互动课堂系统,创建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内容,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进一步构建教室内外的联动空间,构成突破时空的立体多元学习空间,实现学生的互动学习、深度学习。
  在线课堂练习,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课堂上,教师随时布置习题,学生在线提交答案,之后教师进行讲解、点评。这种方式,真正实现了大范围的学习互动,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情况,也可以对课堂教与学的情况进行实时的保存与记录,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自己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随时回顾课堂教学情况。
  在线测试,及时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各教研组按照课程与教学要求,将习题录入平台,进行智能化组卷,实现不同难度层次的组卷,同时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将不同难度的试题发送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拍照搜索解答过程。
  作业辅导与在线测试平台可以动态地生成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等数据,为学生把知识点自动归类为“盲点、基本功、弱点、优势、难点、强项”等。由此,教师可以清晰地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适度干预,实现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与指导。
  未来,学校将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师生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全媒体、全场景的智慧校园,全学科、全流程的智慧教学,精准性、个性化的智慧管理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力求让学生具备以“智慧学习、主动发展”为主要表现的学能素养,以“数字意识、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信息素养,从而让师生真正成为智慧课堂的缔造者与参与者,智慧学习的设计者、实践者,智慧教育的拥护者、实施者与创新者。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樊效桢
其他文献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迎来一个“加长版”寒假。疫情虽然挡住了师生外出的脚步,却没能阻挡在线教育的步伐。长沙市湘郡长德实验学校精心设计了“不负春天,精彩自我”网络在线学习项目。  春天里的云教研。为了确保孩子们“成长不延期”,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备”活动中。各教研组、备课组和班主任每周有条不紊地开展线上云教研活动,从深度预习、微课学习
期刊
把孤独留在诗歌里  来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中学 七年级 穆庆云  两年前,她就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她的父亲在八年前因车祸去世,母亲为了供养两个女儿读书去广东打工,她的姐姐在楚雄上大学。放学后,她一个人去买菜、回家做饭、边看电视边吃饭,然后打扫卫生、做作业、等待妈妈打来视频电话。妈妈打来电话时,慶云有点哽咽,给妈妈读了她人生中写下的第一首诗。  《孩子》  小鸟是大鸟
期刊
庚子新月,疫情肆虐。秉承“让每一段历程都绽放生命之美”办学理念、以“尚美”为办学特色的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为“美娃”们带来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德育课。  自2月17日开始, 学校紧扣“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主题,组织师生们定期守候在电视、电脑、手机旁,举行庄严的“线上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迄今共举办了四期——  第一期“翘首以待疫情除,春花烂漫共同归”,围绕“依靠伟大的党和国家,这场突如
期刊
小小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 留下了带不走的孤獨  漂亮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 是否弄脏了美丽的衣服 却找不到别人倾诉  当听到这首《亲爱的小孩》,你是否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的孤独?  “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哪怕是他们在我旁边玩着手机都是奢望”“妈妈,你陪陪我好吗”“孤独的感觉是难过”……原来,孤独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只是孩子的孤独,常常被成年人忽略。“天天在家陪你,谁来养家”“妈妈不是天
期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劳动者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劳动精神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新时代学生的这门“必修课”该如何
期刊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将中国海外留学生教育低龄化的现象引入国人的视野。细思之下,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家长对中国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读。笔者概括了较为常见的四种观点:一是“国外的教育质量高,中国的教育质量不行”;二是“国外的学校追求素质教育,中国的学校追求应试教育”;三是“国外的学校强调乐学,中国的学校灌输苦学”;四是“国外学校评价学生的手段多种多样,中国学校评价学生的方式就是考试”。这揭示出
期刊
姚登峰 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201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先后在脑与语言认知、语言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出版专著2部。2014年被纳入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  “吾本愚钝,1岁失聪
期刊
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晋升“必修课”的劳动教育如何在学校、家庭、社会全面“落地生根”,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参与本期论坛研讨的校长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劳动教育,为孩子打包“硬核”成长行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把闲置空地打造成了学生劳动的实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  《意见》的出台,让近年来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教育家》杂志第四期线上圆桌论
期刊
“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生活没意思,我好孤独。”  “学习好无聊,我好孤独。”  当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随着孤独感愈发强烈,他们可能会将自己逐渐封闭起来,形成一座孤岛。每一座孤岛上,都有一个孤独的孩子。他们孤独的背影令人忧虑,引人深思。  孩子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何关联?家庭、学校、社会可以如何帮助孩子消减孤独感,让他们的内心更为丰盈?我们特邀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