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海外,先给自己买份保险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学海外,承担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往往还有家人父母的期望。相对于有政府、单位作后盾的公派留学生,自费留学生背后的支柱往往只是自己的家人,一旦发生意外,抗风险能力很弱。因此,只身一人客居异国,自己注意保护、照顾好自己首当其冲;其次,就是给自己买份保险,以防以外发生。
  据编辑部了解,中国境内目前针对留学生的专门险种少之甚少,只有一种广义上的“海外意外险”,限于赴境外旅游、商务等活动为期1年之内的中国公民。不过,保险专家建议说,作为较长时间居住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最好是在所在国申请一份保险,费用、理赔等都比在国内投报合适。除了意外险之外,留学生们为自己投报一份“医疗险”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这期,我们主要就说说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
  
  在德国,留学生上了医疗保险看病花费少又少
  文/博收
  
  德国的医疗保险是法制的也是义务的。这是所有学生在校注册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外国人签证的必备条件。作为留学生,无论是语言生的身份还是大学生的身份都不可能绕开它。德国有很多保险公司,各自的保险具体条文也有比较大的区别。(下面的链接可具体比较所有德国的保险公司http://www.central.de/internet/central/central_inter.nsf/docs/krankenkassenvergleich)
  但是学生医疗保险在哪里都一样,保险费(55.69欧元/月)和保险后享受的待遇都是法定的。所以,选择AOK (http://www.aok.de/), TKK(http://www.tk-online.de/centaurus/generator/tk-online.de), DAK(http://www.dak.de/)或KKH(http://www.kkh.de/) ,以及其他很多保险公司对我们来说都一样的。
  


  在德国,一般疾病都在私人诊所就诊,而医院的概念和我们国内有些不同,一般负责一些全身性检查和私人诊所无法处理的严重创伤或重病。因此,弄清当地各诊所的医生的专科是很关键的。一般情况下必须先电话预约,否则一般不可能有机会马上就医。在电话预约时就要确定你的症状是否合适去该诊所就诊。但是如果发烧或疼痛等急性发作的疾病,可在预约时说明,一般会给你马上安排就诊。除了10欧元的就诊登记费以外,你要带的就是医疗保险卡。药物必须自己拿着诊所开的处方单和医疗保险卡去药店购买。药费的计算比较复杂,很多药都不能享受免费,我们自己必须承担相当的百分比。具体算法可在药店具体咨询。举2个简单的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吧。
  我刚到德国两个月的时候,一个来德已经2年的上海女生病了,发烧,具体医学名不好说,但就经验来看就是那种典型急性重感冒。我先打电话预约一个内科诊所,在我说明大概病兆以后,被告知可以在他们那儿就诊,但是要到下午3点(我打电话是早上8点半左右)。我们觉得比较晚,但是诊所说已经因为她发烧提前安排了,否则要两天后才可能就诊的。于是我又打电话到另一家内科诊所,这次比较运气,他们有个本来10点预约好的病人临时不来,我们就可以10点了。在诊所付了10欧元登记费,按处方去药店买药,凭医疗保险卡付了20多欧元。医疗费和药品在德国是很贵的。如果没有医疗保险卡,这样一个感冒五六百欧元很正常。至于大的疾病,几乎是没可能个人自己可以承担的。但是,有医疗保险,就不成问题。
  另一次,是上个学期去外科诊所。不过是德国同学(她也是一样的学生保险)手不小心被过道上突然打开的电话间的门撞伤。我们立即送她去的一个外科诊所(最近的一个),没有预约但得到马上就诊。除了10欧元登记费没付什么。接下来的几天到诊所换药也不必付钱,但是必须提前预约。
  


  牙病只有拔牙和补牙两项,可在预约后付10欧元登记费,其他都由医疗保险承担。其余牙科手术或药物全部自费。(贵的吓人)所以在德国有个关于医疗保险的笑话,说医疗保险就是最大的健康威胁。因为据统计,德国人的牙齿是全世界保养得最好的,德国人特别爱护自己的牙齿。当然,这是由于德国的医疗保险不负担大部分牙病的治疗费用。
  除此以外,医疗保险还可享受免费镜片,但是就是那种最普通的玻璃片(不加膜的),镜框自付。当然在眼睛店必须出示你的医疗保险卡。隐形眼睛不享受医疗保险。但是如果不是语言生身份而是在德高校注册的学生身份,可凭学生证享受10%优惠购隐形眼镜。不过,据我自己的经验,这儿所有眼镜的价格(隐形的和普通的)都和国内一样数字,但是货币单位全换成了欧元。
  最后说一下德国学生对生病就医的态度。他们一般25岁以下的都不需要参加学生保险。因为大多数随家庭(父母)保险,其享受的医疗待遇根据家庭保险的不同而相异。少数没有家庭保险的和年龄大于25岁的学生也参加和我们一样的学生保险。一般他们很不喜欢因为感冒、发烧之类的毛病去就诊,宁可自己在家休息2个星期。他们认为自己的体内有足够抵抗力,觉得任何药物都不太健康的,能不用药就不用药。我们往往有时候看见一个人咳嗽2个多月,也不去看医生,觉得他们有些硬挺的感觉。但是对于外伤,他们很着急就诊,小刀划破皮就去打破伤风,而我们也就自己帖张创可贴了事。可能文化不同,生活观念上有比较大的差异。
  


  其实在周围有很多中国同学抱怨医疗保险比中国的最低工资还高,不时来一句“健康有罪啊?”说心里话,我们真是在哪儿都想省着点花。但是在这一点上,我宁愿祈祷所有的中国留学生永远都只付保险,不用享受它。健康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把这些钱就看作我们在做善事,留给那些不幸的生病的人来花吧。
  
   法国,保险必须上,理赔很方便
   文/玉鱼
  
   首先,在法国任何学校注册学习的学生,都要买医疗保险。
   大多数学校在交学费或注册费的同时就收取了保险费用,很少一部分需要学生个人到保险公司交费。过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不同的保险公司有不同的处理时间),所有投报学生都会收到一张医疗卡或一张写有保险有效日期和保险号码的单子。
  学生医疗保险基本上有2种,赔率分别是70%(费用1年175欧左右)和100%(费用1年300欧左右)。年满28周岁的可以免费享受100%的全额保险。医生的诊费,医生处方的药物,都在赔偿范围。70%的保险不包括牙医的费用,100%的全保可以报销牙医的费用。
  


   法国有很多个人医生开设的私人诊所,看病很方便,但是他们只是常规病的医生,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去一下还可以,费用也很低,20欧/次,如果有处置费用另算;真的有要紧的问题还是要去大医院,但是大医院工作效率低,病人多。
   理赔是很方便的,有的城市有专门为学生服务的理赔机构,有的大学里也有相应的保险办公室,只要将自己的保险号码、医生的费用单、药费收据等交给办事人员,过2周左右就会收到保险公司按照登记地址寄来的支票。
  
  奥地利,种类较多,自己挑选
  文/李志峰
  
  我在来奥之前找这里的一个朋友帮忙,给我在一家保险公司买了为期3个月的旅游保险,费用是209欧元。当然,他事先和保险公司说明了情况,等我来了之后再开始算起保日期。现在,因为我已经正式在大学注册了,就转成学生保险了。
  关于学生保险,如果雇主(指就读博士等学位的)没有为该学生买保险,或者该学生没有获得含保险费用的奖学金,那么维也纳大学要求该学生必须自己购买学生个人保险。这种学生个人保险在WGKK公司购买。维也纳大学对学生购买保险有很详尽的说明,参见以下网页: http://www.univie.ac.at/studentpoint/artikel.php?Alias_ID=623&Sprach_ID=2&Art_ID=966。WGKK公司全称Wiener Gebietskrankenkasse,网址是http://www.wgkk.at。
  这种学生保险的全称叫作学生医疗与意外事故保险,我买的就是这种学生保险,每个月20.38欧元自动从我的银行账户转账。保险费包括医疗费用但不包括药品,也就是说看病不要钱,但是买药需要自己付钱。
  其它大学也有自己的要求,下面这个网址是维也纳经济大学关于学生保险的说明: http://www.wu-wien.ac.at/isc/exchange/prep/insurance。
  
  在加拿大,小病找药店,急病找家庭医生
  文/郑晶晶
  
  来加拿大四年,想必水土关系,大病虽然没有,小问题却时常涌现。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总是听说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如何发达,普通医院干净得都跟国内高干病房似的,护士也十分殷勤。那时候心里总是充满向往,想什么时候咱也去那里感受一下,哪怕是脚气,只要能进去混一圈就好。
  来到加拿大,方知道媒体在宣传上面还是有些欠误的。这里的医疗体系果然发达,不过基本上和我没什么关系,作为留学生,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对于我来说基本上就是虚设的。
  在安大略省,甫入大学,就发现新学期的学费里莫名的多出了700块钱。旁边几个了解行情的同学告诉我,这700块钱实乃一年的医疗保险,包括一次洗牙,叫作University health insurance plan。我忙颠颠地跑去咨询处,说我身体不错我能不买这个吗?那个脸色苍白的大妈告诉我,行啊,但是你就不能在学校上课。我心下一惊,想学校怎么还玩黑的?后来才知道这是法律,所有持为期6个月以上学生签证的外国留学生必须纳入医疗服务计划之中。安大略省将之包括在学费中,BC等省则是论月交钱,一个月36元。
  钱交完,虽然于心不忍,但想想也算了,毕竟生病了这下还有个照应。更何况憧憬了很久的加拿大医疗系统现在就在眼前了。
  某日晚,我果然生病了,发烧。我虽然浑身发冷,但内心还是按耐不住的狂喜,想着我买了快一年的医疗保险总算可以使用了。我打了一辆车直奔最近的医院急诊。急诊大堂里面约有十来个人在候诊。我进去向前台小姐说明病情,小姐微笑着说好,请等一下,等一下会叫你的名字。于是我便开始等了起来。
  出门的时候我看了看表,是凌晨四点。我在硬凳子上一直呆到6点多,总算听到护士叫了我的名字。护士小姐(如果还能称呼为小姐的话)指导我填写父母的姓名,我的住址,电话,紧急情况联系人,医疗卡号码……我抱着39度的脑袋花了20多分钟填完这些,她说好,我给你量一下体温。全都搞定之后,护士小姐甜甜的告诉我,你再等等,医生等一下就能出来见你。我小心翼翼地问:“还有多久啊?”护士小姐说:“可能需要几个小时,你前面还有7个人。”我说好,谢谢。然后我就出门打车回家了。整趟行程历时4个小时,打车花了40加币,我甚至连医生的面都没见到。
  那时候我还以为自己是不幸的,一直到我听说了我的朋友林某的事情。林同学某日滑雪不慎跌倒,臂部粉碎性骨折,马上被救护车送到了急诊。林同学刚开始跟我一样天真,以为如此严重肯定会引起医生的重视。谁曾想到医生过去看了看,吩咐护士清理伤口便走开了。林同学就这样躺在床上呆了一晚上,一直到第二天医生正式上班,才开始治疗。
  这个得出来一个经验,就是对于留学生,有急病,如果不是很严重,最好自己解决。去了医院,就算没有病,等上个7、8个小时,也会得病的。
  急诊如此,门诊更不必说了。因为留学生没有家庭医生,只能到学校指定的诊所去看病。这些都需要事先预约,而一般都会在预约后的一星期开始诊断。很遗憾,往往等他们要诊断的时候我的病都基本上好了。第一次我还是很客气的赴约,告诉他我如何如何,但是他量了量体温,说,你好像现在没病啊。我很惭愧,在她诊断前我的病居然不小心好了。这以后,如果我的病又不小心好了,我就不去看了,省得坐在那里,医生也尴尬,我也不好意思。
  医疗保险,虽说是保险,却不包括牙这个国外最热门的部位。听过一个笑话:某君牙痛,惧于高昂的医疗费(医疗保险费不包括门诊牙医费),不敢去牙医诊所看。此君咬牙坚持了几天,痛不欲生,实在是硬挺不下去了,最后只得走进牙医诊所。医生检查后说需做一个小小的牙科手术,一共两千五百加元。此君一听,牙齿顿时就一点都不痛了!全好了!捂着嘴巴进门来,仰天大笑出门去! 这种好事我没遇到过,但我一位朋友却是碰到过。他一颗大牙坏了,天天食量相当于猫,他后来去看了牙医,牙医告诉他,镶牙1000,拔牙100。他一狠心,索性就拔了,倒也干净利落。
  笔者说了这么多,毫无贬低这个医疗制度的意图。只是想说,制度虽然好,但是基本上是针对本国人民的。对于留学生朋友,小病除了去医院外,建议去加拿大的药店找药剂师帮忙开药,药品肯定有保障不说,速度快得可不是一点两点的了。如果是关键病情,或者药剂师诊断不清的病,宁可多花点钱找个好的家庭医生治病而不被保险的公费医院拖累,这都是很必要的。身体毕竟还是革命的本钱,钱可以再赚,可是身体却是买不来的。
  
  英国规定,只要“在英国居住6个月以上”的留学生,就可免费加入“国民医疗服务”(NHS),享受和英国公民一样的医疗保险待遇:就诊免费、药费免费,但不包括看牙医;基本上,在英国加入医保和看病是全免费的。
  澳大利亚则规定,留学生必须先参加医疗保险,称为“海外学生医疗保险”(OS-HC)。加入该保险时必须预付一年的保险费用,约312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300元左右;之后每年均必须支付保费,各州略有不同,但都在300澳元上下。加入医保后,除牙医外的医疗费用均能获得80%以上的报销。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年内,澳大利亚的就业市场呈现增长趋势。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失业率创历史新低,仅4.6%。技术移民平均在三个月至半年内找到工作,于一年内能找回原专业职位。(在澳大利亚取得学位后,在澳工作,即视为技术移民。)  你的周收入取决于你的职业、技术和经验而有所不同,每个劳动者平均税前周收入约600澳元,平均税后周收入约500澳元,不包括任何加班工资,平均每周工作约38小时。  澳大利亚新职业研究所的
期刊
提到奥地利,除了蔚蓝的多瑙河、雄伟的歌特式斯特凡大教堂(Stephansdom)、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大家想得更多的可能就是莫扎特、贝多芬(贝翁虽然是德国人,但后半生长期生活在奥地利)、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和他们在维也纳留下的美丽故事。提到去奥地利留学,大家觉得就是追寻这些大师的余音而去。其实不然,除了音乐之外,从奥地利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当你静心走近奥地利时,你就发现你的走近会给你带来一片
期刊
随着新西兰几所私立语言学校的倒闭,中国学生对前往新西兰留学时常存有疑虑,安全吗?可靠吗?为了进一步澄清中国学生的疑虑,帮助他们对想要去学习的教育机构有更详尽的了解,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网站上向公众开放一些学校信息。目前,只要登陆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的网站,www.nzqa.govt.nz, 就可以查询到所有新西兰私立教育机构的信息。学历评估委员会发布的信息包括,一所私立学校的建校时
期刊
BRUNO Bisson是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今年是他在广州工作生活的第三年了。提起广州,这位亲切的绅士脸上总会泛起笑意,说自己是“本地人”。闲暇时BRUNO喜欢在广州的高校逛一逛,和学生们聊聊天  Bruno Bisson在2011年8月底来到广州,2014年将是他最后一年担任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尽管由于工作需要,大部分时间Bruno都穿着得体的西装,但他丰富的面部表情却常常显露出内心的顽皮
期刊
光阴荏苒,来到英国快两年了,在经历了只有自己才知晓的辛酸、快乐、痛楚、挣扎和做人的幸福以及逐步对英国社会生活的了解之后,很愿意把自己对英国的一些了解和体会分享给即将踏上留学征途和正在国外只身奋斗的同伴们,希望这些感受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更希望每一位选择留学海外这条路的朋友都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这段难得的人生经历达到效用的最大化。  在英国的这段时间,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英国人的信用观念。中国留学生
期刊
在国内,我们都说搬家是“乔迁之喜”,按理是要请客吃饭大动干戈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的穷留学生来说,因为学业、租金、交通及住宿环境甚至是爱情,搬家几乎就是和吃饭睡觉一般寻常的事情。从2002年9月到现在,区区不到3年时光,掐指一算,我举家大迁7次。在朋友中,我的搬家次数真的算非常少了。留学生搬家的原因大同小异,搬家的过程方法却是各显神通。但一提到搬家,几乎都是头皮发麻、劳命伤财的大工程,在国外
期刊
用形体语言诠释现代绘画艺术    2005年4月8日,《生命之火——亚瑟?安日尔绘画展》举行了隆重的展出开幕式。主办方邀请了法国的舞蹈演员,通过她们的表演,帮助观众理解现代艺术的含义。  开幕式当天,两位曾在音乐剧《飘》中担任舞者的法国女演员,簇拥着画家亚瑟?安日尔来到一幅幅画前,用现代舞的方式表达画家的创作思路。她们的表演好似冰与火的交融,让观众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展览定名“生命之
期刊
王健,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童年时因其卓越才华受到包括小泽征尔在内的世界音乐大师们的嘉许。1985年赴美留学。英国弦乐杂志《斯特拉底》盛赞他是“一位令人激动的演奏家,他的技巧是建立在花岗岩上的”  在伦敦买了房子的王健说他“并没有定居伦敦”,因为“房子买了那么多年,真的没有住过几天”。  现在的王健抱着他的大提琴满世界巡演,偶尔有点闲暇,能在马达斯班一起喝茶,也是难得。  “现在每天花多少时间练琴
期刊
很多论坛的ID下面都会有“来自”一项,网友来自天南海北当然要做个自我介绍,从北京到纽约,悉尼到伦敦,各有各的故事可讲,一直觉得天涯论坛这个名字起的好,既说明了自己的地理位置——海南,又最确切的描述了无论天涯海角,我们都来相会这样一个人类永恒的美好愿望。孤独的灵魂在网络上可以享受到虚拟的社会生活,群居生活。网上的论坛短时间内火起来是顺理成章的,虚伪的人们,孤独的人们,在网上可以云山雾罩吹破牛皮,看贴
期刊
2005年元月30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瑞士分会与华文出版社联合主办2005年新春联谊会暨新书《在瑞士的岁月》首发式。除本分会成员外,与会嘉宾有:瑞士新任驻华大使丹特·马提内利(Dante Martinelli)先生和夫人;瑞士使馆文化参赞施罗凯先生夫妇;瑞士使馆办公室主任梅约克先生夫妇;瑞士商会会长埃尔钦汗等;瑞士联邦旅游局北京办事处代表冯辉小姐等。此外出席活动的还有四位中国驻瑞士前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