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题型、课程整合等几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课堂;高效课堂;数学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以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及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一展示一反馈”教学模式为基础,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境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二、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 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 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因此,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变化教学,会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训練。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延迟评价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 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促课堂教学增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否能够体现事先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有效,是关系到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是在继承原来课程标准优点、吸纳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时代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目前我国教育重大改革。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在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应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有效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接受,能够适合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我们初中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地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迅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堂;高效课堂;数学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以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及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一展示一反馈”教学模式为基础,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境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二、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 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 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因此,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变化教学,会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训練。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延迟评价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 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促课堂教学增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否能够体现事先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有效,是关系到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是在继承原来课程标准优点、吸纳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时代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目前我国教育重大改革。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在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应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有效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接受,能够适合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加大感情投入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我们初中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地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迅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