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shuw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条件下倡导创新教育,基本内容有: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教育起始阶段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不仅是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下面本文主要来讲述如何在小学课堂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一、引言
  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就是创造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特征是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育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因为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逻辑推理科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二、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双边活动的过程,数学老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在素质教育条件下,老师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老师要改变“教”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应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教学思想到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上都要大胆突破,有所创新。老师在教学模式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采用“自学—辅导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是对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的一种改造。它是指老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弄清疑难、练习巩固并作出总结,以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从目标看,它既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条件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三、训练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创新思维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感知的能力,小学生更善于观察事物,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敏锐观察力的训练。
  (一)培养小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也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观察兴趣,让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与数学问题相关的现象,从而获取广泛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中心兴趣,以提高其观察力的准确性,从而发现新知识、新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提高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敏锐性,进而提高观察水平。一方面,要培养有目的、有计划观察的习惯。观察时不能带有盲目性,要针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另一方面要培养小学生在观察时随时做记录的习惯。对自己观察到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随时随地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三)训练科学的观察方法。
  训练小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方法有很多,例如顺序观察法、典型观察法、分解比较法、比较观察法。当然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作用。我认为在老师的指导下,“比较观察法”很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几何图形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观察法是必不可少的,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加强多种器官的协同参与。
  在观察中要加强多种器官的协同参与,做到眼到、手到、耳到、心到,这样才能加强神经系统各部分联系,提高观察的可靠性与系统性,提高观察的敏感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设情景是特别注重问题,以问题来组织教学。创设情景是一种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不断探求的心理取向。老师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就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鼓励小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生的创新看法,对一些创新见解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学生的思维自由敞开,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下面这道图画应用题:在树上原来有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只鸟?老师可以再黑板上先画5只小鸟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上来了,老师紧接着画3只鸟,然后让学生作答,小学生们会积极踊跃的举手作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及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在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创设情境,积极引导、注重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 使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方法,新思路,产生新观点,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巧玲.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教法探讨,2007.
  [2]黄建国.浅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数学教研[J],2008.
  [3]王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的课堂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
其他文献
摘要编织五彩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看,感受生活的乐趣;用自己的脑子想,放飞生活的空间;用自己的嘴巴说,悟出生活的真谛;用自己的耳朵听,听出生活美妙的旋律;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尝试劳动的乐趣。这样,生活实践与作文过程融为一体,写的是自己的生活,抒的是真实情怀。因而下笔成文,一挥而就,水到渠成。  关键词生活作文 激发兴趣 品味生活 创设情境     一、现象与反思  (一)我们的学生有没有
期刊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应贯穿当代青少年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的介绍,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阐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青少年 文化认同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精神缺失的现状,
期刊
摘要我校以陶为师,在建设园林文化校本课程取得了显暑成绩。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工作,把园林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得更好。  关键词以陶为师 解放 教育    一、应用“六大解放”,广阔天地畅游玩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包括:“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对此思想我们是如此应用的:  (一)走进园林,领略天人合一。  每学期
期刊
摘要 在《电子电工基础》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优化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运用能力。这也是该课程教学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教学 电子电工基础 优化    笔者在近几年的《电子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
期刊
摘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朗读能力的水平就能提高。  关键词阅读能力 培养 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单一,体育达标把关不严;过分重视智育,重视考研率,应试教育影响极大;德育过于重视形式,实际效果不大。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我国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借鉴价值,: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树立终身德育的意识,加强道德素质;改进知识教育,重视发展学生能力;推行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洛克 绅士教育 大
期刊
摘要 当语文教学常常被应试教育牵着走时,作文教学便成了“封闭式教学”;而学生只能“闭门造车”,在“虚假”中失去了“真情”,在“空洞”中失去了“实感”,在“内涵”中失去了“纯真”,在“模仿”中失去了“自我”。  关键词 教学 综合 整合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的“新能源”呢?我想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个要点,了解诗人,解读诗题,创设情景,理解诗句。这些也是初中学生学好古诗的必要过程。  关键词初中 古诗教学 方法 要点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 我们物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物理新课程,深刻领会其精神并付诸行动。如何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把物理课上好,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在实践不断摸索、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 点滴 体会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通过最基本、最普及的物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面对新形势,实施以人为本教育已成了时代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开
期刊
摘要 在物理教学中,要正确把握好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新的理念化为教学观念,并成为我们自觉的教学行为,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应学生个性的展现而精彩!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让我们的物理课堂真正充满活力。  关键词物理 活力 实验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时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