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充满诗意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d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语文组提出了“诗意语文”的设想,并创立了“诗意语文工作室”。也是从那个那时候开始,我才明白原来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充满诗意的。
  就在我深深迷醉于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的时候,我也陷入了深深地迷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该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种诗意的氛围呢?
  巧的是接下来学校下发了《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这本书,我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了。不久,我校荣幸的邀请到了余老师来我校讲课,我终于如愿以偿,听到了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展示课和他那朴实而生动的讲座。
  我想:语文教育如果没有一条美的清泉,就不能绽开学生的心灵美之花,更不能结出创造美之果。今天,我便将语文课中“美”的境界创设出来与大家一起徜徉。
  1.美读。
  余老师在教学中特别重视美读。在他看来,美读,就是诗意地朗读。
  如余老师在《散步》的教学中,第二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美读——建议你这样读课文:
  第一步: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自己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第二步: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者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第三步: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地体会给大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学生在这样的引读中所进行的朗读,一定是诗意的朗读。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余老师的本课教学设计,用“小步轻迈,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了课文的朗读教学。
  余老师还建议将朗读作为一种课型来设计,如他的《口技》朗读课中,就让学生分五次来读,每一次的要求都具体而层次分明,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余老师善于形式的变化与合理的调控手法,场面的活泼程度可想而知。
  将朗读作为一种点拨手法来设计。如《白杨礼赞》中,余老师巧妙的设计,惊喜的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和借鉴,既简化了教师的讲解,又增加了思维训练的力度。
  所以,教师要充分钻研语言材料,训练好学生的美读,让美妙的读书声盈贯于耳。
  2.美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文本的美点,引导学生去审美。
  例如余老师讲授《说屏》,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美,用词用语非常雅致,词汇很丰富,余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选一组词儿读一读;选几个句子说一说;选一个美段品一品。
  余老师在整堂课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对于美点的发现与把握,如那些很漂亮的词:微妙,擅长,称道,点缀,韶光,造型,得体,休憩等,都是对词语美点的搜索。
  在精选句子时,余老师没有如我们一样让学生从文章中任意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而是让大家从课文的每段话中各精选一句话,连缀起来就是课文的缩影,是对全文信息的提炼。学生被老师这样一提醒,就有了方向感和目标感。学生对句子的提炼和品味也是令人赞叹的。
  余老师的《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一段的精读、揣摩、品味,八个小问题的设计,都是对全文美点的深刻把握。
  《十三岁的际遇》中,比喻式抒情段的仿写,更是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进行品析还不足以领会其优美的表达的“更上一层楼”的飞越,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文本的“美点”是多方面的,小说中的人物美,散文中的语言美,诗歌中的音乐美,戏剧中的情节美,说明文中的结构美。扣住美点来教学,和学生一起进入文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新课改理念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3.心灵“美悦”。美悦就是要升华心灵,情感是关键,要引领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在心里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性情上得到熏陶,这是语文美的最高境界。
  余老师在《我愿意是急流》的授课中,用美听,美读,美品,美说四项高雅的活动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老师带入了深深地美境。这堂课上,余老师讲析了课文中的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意蕴之美,每一个环节都是溢满美感的滋润。
  当今天真正的走近余老师,感受他的教学中自然、朴实的不饰雕琢的艺术时,我真的明白了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味,什么才是语文美。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段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训练占有重要地位。相应在初中语文学科评价体系中,语段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考查占有极大比例。而且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
期刊
职业中学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职中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运用能力的训练。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语文的实践活动呢?  一、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  在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校这一特殊空间中,不仅是师生之间单纯进行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活动过程,它应充满生命的活力。
期刊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优势无庸置疑,谁先掌握了它,谁就走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合所有科目,不一定要让所有教师必须完全照搬。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认为这只是偏面之辞。  如果说小学语文课堂是教给学生“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初中语文课堂就应该教给学生“
期刊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学习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围绕文章如何塑造藤野先生这一“伟大”形象梳理课文,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是用早期白话写成的,又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要多读课文。课上时间不可能通读,只能是有重点地朗读。  2.本文
期刊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深有感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找了武夷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小学教师都要面对的,我的做法是: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
期刊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但是怎样引导,引导成功与否,所起的作用也大相径庭。  我们怎样引导呢?  初中阶段的学生,怀着一个颗稚气的童心,对他们所学的以及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美的向往,怎样让他们的世界更生动美好呢?这就要我们下功夫,力争把语文课上的丰富多彩,以下是我上语文课几点的心得:  一、课前充分的准备(吃透教材,根据学生构思教学)  二、
期刊
情感是一种教育动力,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运用得好,可以大大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结合个人语文教
期刊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主体,因材施教  新课改依然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就是把学生学习是课堂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教师所面临的主体就是学生。所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体现出来,所有的教法和学法都应该以学生为
期刊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要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