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三审制:图书质量管理的软肋等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颁布后,图书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图书的质量到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编辑工作的含量,体现于编辑“三审制”的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前些年颁发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对编辑工作“三审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特别对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环节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制度层面来说,这些规定体现了图书编辑工作的规律,具有可操作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在一些出版社,编辑工作制度规定和编辑工作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编辑“三审制”疏于管理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编辑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了图书质量,编辑“三审制”成了图书质量管理的软肋。
  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编辑“三审制”存在的问题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编辑“三审制”流于形式。按照规定,图书编辑中应有初审、复审和终审,但有的出版社却对此进行了“合并”,书稿的初审和复审或复审和终审均由同一个编辑完成,存在着“缩水”的情况,客观上使“三审制”成了“两审制”。
  初审工作简单化。初审工作是编辑“三审制”的基础,初审报告不但要对书稿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评估,还要善于发现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问题的处理意见,但有的出版社编辑的初审报告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既没有对书稿的客观评价,也没提出书稿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初审报告甚至将内容提要作为对书稿的评价。
  初审报告书写格式不规范,出现了越权行为。初审报告是编辑“三审”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三审”工作的基础。有的责任编辑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越俎代庖,在初审报告中写上“同意出版”的字样,令人哭笑不得。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认为书稿达到了出版要求,提请复审。”
  把编辑“三审制”违规外包。编辑“三审制”是出版社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图书出版社对图书的出版导向和质量的掌控,有的出版社在与民营工作室的合作出版中,违反规定,擅自将本该由出版社编辑完成的书稿“三审”工作,“发包”给非出版单位的人员去做,并让没有发稿资质的人员担任责任编辑,使编辑“三审制”处于放任状态,并导致图书质量的问题。如前年总署查处的一本有严重导向错误的图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出版社在与民营工作室的合作中,把责任编辑的发稿权外包给不具备编辑资质的人员。
  编辑“三审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一些省市出版行政部门的重视,不少地方的出版行政部门加强了对编辑“三审制”工作的管理,把严格执行编辑“三审制”作为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举措。如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把坚持和强化书稿的“三审制”作为出版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三审制”检查为工作重点,去年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书稿“三审制”检查评比工作,对所辖出版社2003年以来的书稿审读规章制度进行了检查和总结。在检查评比的基础上,该局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有力地推进了苏版图书质量的全面提高。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把抓图书质量检查与表彰激励结合起来,把提高编辑初审报告的质量作为加强编辑“三审制”、提高图书质量的突破口。从前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两届全省图书优秀初审报告评选,从中评出了一批图书优秀初审报告,并对这些优秀初审报告的责任编辑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努力发挥图书优秀初审报告的示范效应,调动了广大编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学教材“走出去”尚待时日
  张爱民申正平
  
  第十三届BIBF上的中国版权输出合同增长了98.2%,而同期版权引进只增长了6.7%。版权输出与引进之比由0.66:1变成1.23:1。这种变化,被很多媒体称为“历史性突破”。 但是,对大学教材来说,“走出去”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家强社长说,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出版社还没有教材版权输出,“基本上是空白”,他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的大学教材外国学生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教材主要是对外汉语教材方面的,而这一领域已经有几家出版社做得相当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杰人社长认为,以目前的状况,要向国外输出教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学的教材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显然,我们在许多领域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告诉记者,就目前国内一百多家大学出版社而言,教材版权贸易方面,输出的主要还是语言类,输入的教材则是主流。“和前些年相比,引进图书的分量越来越大。以前我们主要是经过翻译和加工,然后出版国外的教材,近年来直接引进原版教材的数量越来越多。总的来说,引进的趋势比较明显。”
  但是放眼长远,他也表示出国内出版人的自信:“将来我们的综合国力增强了,‘软实力’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包括教材‘走出去’都将发展成为蓬勃的事业。”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9月26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的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以下简称百万庄图书大厦)正式对外营业。百万庄图书大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投资1亿多元建设,是國内首家由出版社投资成立的大型书店。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和西城区委、西城区政府等各级政府机关的领导、部分出版社及读者、媒体代表共计100多人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香江波 实习记者 王 琳)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了“中国报刊‘走出去’研讨会”,政府管理部门、报刊出版单位和专家学者一起,研究我国报刊业“走出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分析当前报刊业“走出去”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探讨我国报刊业参与国际文化信息传播和传媒产业竞争的相应策略和措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局长郭长建、副局长吴伟,国务院侨办文宣司游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缪立平)第十七届全国书市(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于2007年4月23日至29日在重庆举行。9月2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重庆市副市长谢小军、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新闻出版总署发行司司长范卫平等出席了会议。  鄔书林在会议中指出,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从明年起全国书市名称正式定为“
期刊
如果用几何曲线来描绘《儿童文学》43年的历程,那是一条起起伏伏的曲线。    曲折历程    1963年10月第一本《儿童文学》刊物正式出版发行。当时没有刊号,以丛书的形式不定期出版。《儿童文学》一问世就受到广大少年儿童和全国儿童文学界的热烈欢迎,第一期刊物一版再版,一共印了30多万册。  “文革”之后,《儿童文学》杂志劫后重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期刊
本刊讯 (实习记者 杨 嘉)继2006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取得较好的版权输出业绩之后,10月初举行的第58届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出版集团“走出去”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初步统计,书展期间,中国出版集团版权输出签约多达70多项,输出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以及中国台湾。  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期间,中国出版集团举行了一系列密集的签约活动,包括集团层面上,中国出版集团与英
期刊
业界动向    五大出版机构与手机制造商联姻    手机上网及阅读新潮流已然形成,近日手机厂商诺基亚和五家出版业者联合推出口袋书店(M-Book),提供至少20种杂志内容,让手机用户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据了解,台湾今年第一季度手机上网用户已近821万户,占手机使用者的37%,手机成为新兴重要信息平台的地位已确立。于是诺基亚和城邦、时报、康泰纳仕、英特图、空中英语教室等出版单位合作,提供《商业周刊
期刊
今年“六一”前夕,一套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蓝猫三国》系列图书陆续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据来自杭州市新华书店的数据显示,此套丛书在该店上架的第一个星期实现了近100册的销售,并跻身“开卷”当月新书排行榜前列。  7月,距离第一次印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蓝猫三国》系列进行了第二次印刷,目前累计销售近7万册,与红火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交相辉映。  9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茫茫书海中,台湾
期刊
《四季食疗与养生》  刘承启 主编 定价:25元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年1月    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175种食物或食品的名称、别称俗名、功能效用、食养价值、禁忌内容、食养方法或滋补方法等内容,并对68个食养方法及食养作用、93个滋补方法及滋补作用、90个食疗方法及食疗作用、21种常见病的食补与食疗、6种阴阳失调、体质虚弱之人的饮食滋补等内容也进行了颇为简洁透彻的阐
期刊
董中锋:出版社选题规模要适度  董中锋在《中国出版》上发文说:出版社也好,选题也好,要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还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规模要适度,选题的规模要与出版社的整个发展规模相适应。盲目追求规模必然导致选题的规模过大,选题的规模过大会给出版社的发展以很大的负面影响。规模过小也会出现问题,没有规模就没有效应,最终就没有了效益。现在有的出版社从盲目追求规模的极端又走向了盲目缩小规模的极端,似乎最大限度地缩
期刊
首次“中华印刷之光”美国展圆满落幕  本刊综合报道为期10天的“中华印刷之光”美国展于2006年10月29日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由中国印刷博物馆精心策划、丰富生动的“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览,展示了被誉为“文明之母”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的历程,并着重展示了我国雕版印刷术、泥活字印刷术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这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10月20日举行的开幕式上,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司长王岩镔女士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