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乐器,穿透历史的声音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什噶尔古称疏勒国,它的“歌舞之乡”的美名则可直溯秦汉,那时的疏勒乐曲就已十分出名,至隋唐时期疏勒乐已达到鼎盛,与龟兹乐一、于闯乐、高昌乐并称西域四大乐舞,并对中原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些穿透时光的音乐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伎胡音务多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描写西域乐舞的诗句,至今仍能让人感受到那乐声的深沉悲壮和清丽婉约。
  喀什噶尔古称疏勒国,它的“歌舞之乡”的美名则可直溯秦汉,那时的疏勒乐曲就已十分出名,至隋唐时期疏勒乐已达到鼎盛,与龟兹乐、于阗乐、高昌乐并称西域四大乐舞,并对中原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在今天,我们仍能听到这些悠扬的乐声,他们出自那些千姿百态的精美乐器:都塔尔、热瓦甫、沙塔尔、卡龙琴、艾捷克……几乎每一种乐器的身后,都隐藏着一段古老的记忆,《隋书·音乐志》曾记载:疏勒乐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笛、萧、筚篥、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等十种。唐朝时,这些来自疏勒国的乐器还和它们的演奏者一起风靡了长安,其中妙解琵琶的乐师裴神符就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和赞赏。或者,我们今天再也没有办法在喀什噶尔找到琵琶和竖箜篌的身影,但是,莎车文工团的团长,对木卡姆和维吾尔族乐器都深有研究的依力哈木却告诉我,虽然西域的琵琶留在了中原,但是生活在西域的维吾尔族的先祖们把原来琵琶的琴身加长,就形成了后来的弹拨尔和都塔尔。在喀什,几乎每一种维吾尔族乐器都带有东方或者西方的影子,卡龙琴样子像扬琴,声音却与古筝类似,甜美纯净,胡西塔尔与小提琴同源,艾捷克则恰似二胡。“正是因为它们的身上带着历史的烙印,彰显着维吾尔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它们才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依力哈木的介绍让我对不禁维吾尔族乐器更加充满了好奇,我不仅想仔细聆听每一种乐器美妙的声音,还想知道它们诞生的过程。
  
  追寻西域乐器的辉煌
  
  之后,似乎是为了追寻当年两域乐曲的辉煌,我在初冬一个晴朗的早晨,穿过了喀什噶尔的街巷,在浓缩了喀什文化与历史的手工艺品一条街——吾斯塘博依街上彷徨,循着那乐声,我们走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古朴的乐器店。弹奏乐器的是一个中年的维吾尔族男子,他告诉我,他是阿克苏文工团的乐队队长,名叫阿不来提,是专程来这家店定做乐器的:“全疆很多文艺团体都到这里来买乐器,因为它是一家老店,做的乐器音色好,装饰也精致。”阿不来提边说边继续沉醉地弹起了沙塔尔,那真是一把精美绝伦的沙塔尔:油亮的琴身呈华贵的红黄色,上面刻满了花纹,琴头雕成了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让人觉得那清脆圆润的琴声仿佛是清晨鸟儿的歌唱。
  乐器店的隔壁就是手工作坊,几个老工匠正在埋头砍、削、旋、凿,那一块块木头在他们的手里魔术般变成了圆形的空心的琴体,长长的、纤细的琴身,做琴体和调弦是店的主人、已经70岁的阿巴拜克日,“因为这两样最重要,关系着乐器音质的好坏。”阿巴拜克日说。他从9岁就跟着父亲学艺了,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把奏出了绝世音乐的乐器诞生在他的手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喀什噶尔街巷中纳格拉鼓的脆响,艾提尕广场都塔尔的张扬,麦盖提刀郎之乡卡龙琴的清幽,几乎都来自于阿巴拜克日手中的刻刀。他可以制作维吾尔族所有的乐器,品种多达2()余种。阿巴拜克日告诉我,之所以全飘各地包括喀什本地的艺人都喜欢用他做的乐器,是因为这是一门祖传的手艺,几代人的精心打造,几代人的细心研磨,使他们的乐器不但音色圆润,而且很有艺术收藏价值。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他耐心地一样一样给我讲解起了维吾尔族乐器的来历、制作方法和特点。
  都塔尔和弹拨尔相似,外形像个长柄的大水瓢,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材料多采用经过自然干燥的桑木、杏术或核桃木,规格尺寸按照男士、女士和儿童的不同分类而定,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大的柄上用丝弦缠17个品位,小的有14个品位,男女都能弹奏。弹奏出来的琴音柔美动听,但是由于声音不够响亮,所以大多数时间用于小型的家庭聚会,演奏者自弹自唱,正可以尽情抒发情感。所以维吾尔族的女子尤其喜欢弹奏都塔尔。
  当然,在维吾尔乐器中,我们最不能忘记的是纳格拉鼓,这是喀什噶尔最具有风情的声音,黄昏的迎亲车队、店铺的开张庆典、节日的街头巷尾,最先响起的,都是纳格拉鼓的脆响。史学家们推测,纳格拉鼓很可能是隋唐时期传人中原的羯鼓的后代,而达卜(手鼓)则极似答腊鼓。维吾尔人的乐感极强,所以鼓点于他们来说,就像人生的节拍一样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鼓声,他们的脚就会随着鼓点踏步,手就会不自觉地击打跳动,所以维吾尔人说,他们手里有两个馕,一个吃的,一个敲的,鼓乐,和他们的粮食一样不可或缺。
  
  维吾尔族乐器世家的辉煌
  
  在琳琅满目的乐器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疏勒乐穿透时空的魅力,忍不住取下一把热瓦甫顺手弹拨了几下,虽不成曲调,却弦如弯弓,射出了几支锐利又不失清润的音乐之箭,声音之洪亮高亢出乎我所料,我立刻想到了史书所载的一个故事,说疏勒乐师裴神符在唐朝入京,曾奏一曲《倾杯乐》,声极激越,竟以群马奔腾伴舞,想必那所奏之乐器中,必有热瓦甫吧!
  见我对乐器如醉如痴的样子,阿巴拜克日捻着胡须颇为得意地谈起了家史,他告诉我,大约在1000年前喀喇汗王朝的时候,喀什噶尔就成了两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手工艺者纷纷到喀什来谋生发展,他的祖先也是在那时候定居喀什的,那个时候的喀什噶尔十分繁荣,人们热爱音乐、诗歌和舞蹈,制作乐器也就成了一门非常受人尊重又能够安身立命的好手艺。
  在维吾尔族音乐中,也有不少流派,所用的乐器也不尽相同,喀什噶尔木卡姆源于莎车古叶尔羌汗国,以热瓦甫和都塔尔为主要乐器,刀郎木卡姆却出自麦盖提县刀郎后裔的创造,主打乐器为卡龙琴,制作乐器的时候就要对各个音乐流派作深入的了解,不仅自己要熟谙音律,还要摸透每种音乐的特色和风格,或悠远、或深邃、或欢乐、或悲壮,这样才能调出好弦,让乐器成为音乐的灵魂。
  1950年喀什噶尔解放后,阿巴拜克日和其他手工艺者一样进了喀什工艺美术社,80年代后重出江湖,在政策的引导下又开起了乐器店。后来旅游业发展迅速,阿巴拜克目到深圳、广州等地去旅游了一趟,回来以后脑子更活了,不仅制作演奏用的乐器,还将乐器制作成小巧精致的旅游纪念品,你瞧,一面手鼓星满满地摆了一圈小乐器,精美绝伦,让人一看就不忍释手,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呢!
  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在制作“镇店之宝”,一把8.5米长的巨型热瓦甫,他说:这把热瓦甫做了3年才做好,它是我们维吾尔族音乐的象征,也是我们这个乐器世家的象征。
  在我们将要离去时,阿巴拜克日老人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乐器都要用桑术来做吗?因为别的木头做出来的声音都不及桑木好听。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白胡子老头踏着祥云来到喀什噶尔的高山上,弹起了一把沙塔尔,那美妙的音乐让风都停住了脚步,让鸟儿都停止了歌唱。老人离去后,喀什噶尔的居民思念这美好的音乐,纷纷仿制老人弹奏的沙塔尔,但树木葱茏的高山都伐秃了也没有做出一把能弹出动人音乐的琴。一位年轻人决定到更远的山上去寻找能奏出仙乐的树木。他走啊走啊,碰上了一位老人,老人问:“小伙子,你干什么去?”年轻人说:“去伐树造琴。”老人笑了说:“要伐你就伐桑树,因为当年的老者弹沙塔尔时,别的树木都睡着了,惟有桑树用心听着,那仙乐就渗透在桑树的体内,所以只有桑木能做出有美妙音乐的琴。”从此维吾尔人制作乐器都用桑木。
  术头尚且有思维与灵性,何况人呢?维吾尔人就像那桑木一样,连血液里都渗着音乐,所以他们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新生代农民工走人城市,在打拼的过程中,他们渴望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全面“提素”。和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犹如狂潮席卷了中国大地。网络改变了生活,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着80后、90后的精神世界。    网络,生活的一部分    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海量的网络信息,让疲惫困倦中的他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在陌生的城市里寻觅情感上的依托。但网络同样是一把双刃
期刊
“学校有个维吾尔族女孩患有先天性脑萎缩,行动不便。刚来时胆子很小,听到老师说话就会全身抽搐,班主任李老师认为女孩应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生活,不断关心她,后来,每天都有几个汉族同学用轮椅推着她上学……”  这个朴实的故事并非摘自报刊,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小学生写的感恩日记。  “感恩”、“塑形”、“融情”是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关键词。  自治区
期刊
日前,中央电视台全国英语演讲风采大赛落下帷幕。经过10天7个环节的激烈角逐,新疆财经大学2005—2班玉买提·阿吉從全国25个赛区的11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总决赛的一等奖。这是历年来新疆各高校在此活动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1988年,玉买提·阿吉出生在阿图什市,做生意的父亲因为不会说英语错过了多次机会,父亲让年幼的玉买提·阿吉一定学好英语,今年22岁的玉买提·阿吉已经学了16年的英语了。  
期刊
“老哥俩”的牵挂  夏日的阳光里,穿行在乌鲁木齐二道湾东社区曲折的巷道,不时能够看见来来往往的居民热情地相互打招呼;老人们面容祥和,在社区的绿化带旁驻足攀谈;维吾尔、汉、哈萨克等民族的孩子们在小院门口追逐着、嬉闹着……  这是个有着5042户、1.1万人的大社区,但常住居民只占五分之一,其他居民大多来自天山南北的各县市乡村,及祖国内地的四川、河南、江苏、安徽等地,五湖四海的人们在乌鲁木齐实现着自己
期刊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干一样的活,拿两样钱。”肖琴曾是乌鲁木齐市一家银行的柜员,因受不了比同事低一等的待遇,她选择了辞职。  肖琴是桂林某高校旅游专业2008届毕业生,毕业之初,她经过笔试、面试、体检、培训挤进了乌市一家银行。然而培训期结束后,肖琴发现,自己的工
期刊
又是一年毕业季,告别象牙塔,即将走进五光十色的社会,大学生“毕分族”、“毕婚族”、“淡水族”3个族群悄然产生。大学生毕业,爱情该如何安放,皆是因人而异的一种生活选择。在现实面前作出理性的选择,也证明80后们会用自己独特的见解,面对应接不暇的新鲜事物而作出恰当的判断。    毕婚族      讲述人:丽音,女,23岁,结婚证已拿到手,正式进入“毕婚族”行列  我是5月初和男友领的结婚证,准备在今年国
期刊
误区一:买涨不买趺    在房地产市场上,买了房的人无不盼望大涨,没买的无不盼望大跌。几乎很少看到有异常冷静的市民。 记得笔者在2008年12月房地产跌声一片的时候,建议部分自住需求的市民可以适当考虑出手买房,有一部分买了,很高兴。然而有的会员却认为房价还会继续跌,坚持再等等,然而等到2009年价格又上涨了20%的时候,急了,害怕自己不买别人会买了就没有了,会涨得更高,便不管多少价钱都匆匆忙忙地出
期刊
为何往年乌鲁木齐冬季才会出现的加气难,现在开始在夏天上演?谁是乌鲁木齐“气荒”元凶?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作为西气东输工程源头所在地,新疆是我国天然气产气大区,但是近年来“气荒”频现且星加剧趋势,原因何在?是气源不足、气压太低,还是加气站太少?    加气车排队两公里    在不少市民眼里,近两个月来搭出租车越来越难。出租车都去哪儿了?出租车司机马晓琴给了这样一个答案:“我们不是在排队加气,
期刊
进入夏季的阿尔泰山、萨吾尔山,远远望去,大山深处的草原上或避风处常常洒落着几顶白蘑菇似的帐篷,不难看出那便是哈萨克人的毡房。  在哈萨克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祖先的遗产中,一半是留给客人的。”所以,对于上门的客人,无论是否认识,哈萨克人都会热情招待。    走进夏牧场    今年6月,记者应朋友之邀前去参加一次“农牧民文化体育周”活动,活动的地点是阿勒泰市萨尔胡松乡昂萨特夏牧场。  6月的阿勒泰
期刊
在首趟客运列车上,有人欢喜地笑了,有人高兴地哭了,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坐这趟首发列车圆梦,有人抱着亲人的遗像实现未了的夙愿……列车从首站伊宁市出发,所到之处、所经之地,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有人站在站台外围高高的墙头上冲着列车挥手,有人拿着手机跑到列车窗口拍照留念。在尼勒克站,该县党政领导把县里的民族团结模范送上了首趟客运列车,精河南站以蒙古族礼仪献哈达的风俗庆祝客运列车开行。列车行驶11个小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