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向快乐和公平出发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小力是一名来自江西农村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今年他考取了北京交通大学的“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
  “以前我们整个学校一年也就20多个同学上一本,因为国家这个好政策,今年学校有60多个同学考取了一本。”杨小力笑着告诉记者:“整整一个暑假,学校里都喜气洋洋的。”
  近日,随着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政策出台,常年在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市场做蔬菜生意的河南师傅刘正强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不再为孩子升学东奔西跑了。现在的感觉就是安居乐业!”
  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教育部做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部署,润物无声地改变着老百姓的生活。
  变 革
  这一切,该从何说起?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在百姓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上世纪90年代初,20出头的刘正强随着大批务工青年离开家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手艺,唯一的想法就是“卖力气,挣钱,回家盖房”。如今,再提起这段往事,刘师傅笑说自己“傻”:“没知识怎么找工作?现在来务工的小伙子都是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技术好得很,工资高,抢着要。”
  教育,正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什么,在清晨的上课铃声中,在傍晚的每扇门后。
  而这润物无声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2010年3月,长达2.7万字的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公之于众,这是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
  为了确保教育改革科学推进,国务院首次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首届委员会由64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委员组成,对应教育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十大改革任务,分10个组开展工作,负责对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评估。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组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等16个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论证。推进高校录取模式改革,在坚持统一入学考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推动和指导地方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首次批准5所办学基础较好、社会声誉高的民办高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
  痛并快乐着
  “入园”的困惑、“小升初”的为难,不少家长形容,“教育的过程就是痛并快乐着”。
  尽管快乐,却依然有“痛”,就像正在经历的教育改革。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了,通过一段数字可以看出教育走过的痕迹,这是“快乐”的方面。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425项改革试点项目均已制定实施方案;落实4%目标的政策密集出台,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的比例提取教育资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大学章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17所试点学院启动运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指导意见已经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痛”的方面在哪?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直言:“随着改革的深入,共识度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既涉及观念、体制,也涉及切身利益,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
  “痛”,却动摇不了变革的决心。
  曾经,高考是进入大学的唯一通道。如今,试着进入“多元化”通道。湖南省今年将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操作考试范围从机械类扩展到电子类、计算机类专业;浙江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生考试办法,在全省14所高校推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
  为了解决“入园难”问题,国务院发布学前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各省、区、市积极出台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性文件,重点在经费投入、幼儿园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予以推进。
  为了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北京积极推进社会大课堂资源课程开发,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场所;甘肃省把学校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开展阳光体育示范校建设,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
  公 平
  教育公平。这是每一个老百姓的朴素希望,也是每一项教育政策的主旨追求。
  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给出明确规定。
  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为贫困地区学子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2011年,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27个省(市、区)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提出了各省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备忘录的签署,表明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201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将“国培计划”的星星之火再次点燃。此后5年间,全国1000多万名教师将接受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100万名骨干教师将接受国家级培训。
  “我有两个男孩,大的上初中,小的刚上小学一年级,都在北京上学,挺好。孩子争气,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刘正强的脸上都是满足。
  (记者 姚晓丹)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所以,我们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将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心理环境和如何诱发心理动因方面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
前不久,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在人人网贴出一个人的毕业照,并戏称为“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原来,这个被网友戏称“炫酷高冷到没同学”的古生物学专业,只有她一个学生。  薛逸凡接受记者专访,称对古生物专业的兴趣让她选择了报考北大,已计划出国深造。  A 为什么选古生物专业?对这一专业很感兴趣  发布在人人网上的照片,在给薛逸凡带来名气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她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记
外甥和侄子的区别是什么?父亲亲戚的孩子都是“堂兄妹”吗?这些亲戚关系你是否都知道?  1月6日,一张网友自制的“亲戚关系图”走红网络,数日里转发高达数万次,跟帖评论众多。不少网友说,这张关系图给年轻人补充了不少“实用的信息”,一些“80后”、“90后”甚至“00后”因此弄清楚了亲戚关系。    由于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现代生活节奏紧张,使得年轻一代人疏于对亲戚关系的认识。“亲戚关系图”背后
互联网正不断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延伸,不管你怎样评价,它都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也不能例外,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大。如何将网络技术与写作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提高其的写作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就观察力而言,它不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而是观察主体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教师需要注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思想道德的呼唤,对思想教育的需要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思想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作用、动力作用、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可以说是人的素质中的“灵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下一代新人,首先应该重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营造文化的氛围,优化班级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十分重视抓好班级环境建设,努力体现教育性和知识性,给学生以积极的熏陶和影响。  1、抓好黑
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质即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因此使它对我们而言变得真实可信。应用于教学方式上,即意味着学生应该对各种史料进行探究活动。  对史料证据运用引入教学之中,是新历史科教学设计理念的重点之一。  面对史料时,要认识那些史料的真伪、判断不同史料中的矛盾和偏见成分等等。偌仅是要求学生去咬文嚼字地背诵历史证据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命运,教育担负着民族的兴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国无论从人口比例、地域面积,还是经济基础上,中国的广大天地在农村。农村教育的得与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站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教育的成与否与整个中华民族的腾飞息息相关。但是,随着城乡差距的明显分化,城乡教育不均衡现象已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这种差距的存在势必将严重阻滞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所以,究其因,防其果
摘要: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引发社会关于创新杰出人才培养的大讨论,国家也由此更加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国家都已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下一代列入了国家发展的战略计划。当今的教育过于功利化,完全没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也没有真正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的学生不会思考、提不出问题、不能自主自立自强,因此教育要实现从“输血”转向“造血”,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钱学森之问
背景:隋末群雄割据,歙人汪华起兵自保,占据歙、宣、杭、睦、婺、饶六州,称吴王,治理六州十余年,保境安民,政清人和,六州不见兵革。隋灭唐兴,汪华拥护国家统一,奉表纳土归唐,受到唐高祖下詔褒宠。汪华其人,杭州历代史料少有记载,已被历史和人们所淡漠。唐时,杭州吴山大观台侧建有汪王庙,几经修复至解放前夕倒塌,仅留下“汪王庙界碑”、“汪王庙税地石刻”和《吴山汪王庙志略》。《吴山汪王庙续编》两册文献。  浙江
许多学生一进入初中,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慢慢消失了。如何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美育的渗透。我们身边有很多数学老师不重视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善于利用数学的美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致许多学生感到数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