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难题思辨的小学生道德水平分析与提升策略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以养正,圣功也。”在启蒙阶段,端正孩子的行为品德,有利于一生的成长。小学生的道德难题属于德育的范畴,我校在德育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以学生生活中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抓手,实施养正教育,激发学生道德认知,提升道德发展水平,促使每一位孩子具有正直的心灵、正派的行为、正确的认知。
  最近,我校在五年级(1)班开展了第一次道德难题思辨活动,思辨活动的故事是科尔伯格著名案例。该案例讲述欧洲一位妇女患了罕见的癌症,只有本镇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能救她。但药剂师索价2000美元,是成本的10倍。她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也只凑够药费的一半,他恳求药剂师能便宜点卖给他,或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于是,海因茨铤而走险,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该案例作为道德难题,在班会课上组织小学生思辨。思辨流程是这样的:(1)吴老师先问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为难的事情呢?(2)出示上述案例,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讨论:海因茨该不该去偷药?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发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道德情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笔记录下来。(3)教师请多位学生起来朗读自己所写的看法,相机点评,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为难的事,能多想想,做出合理的选择。(4)老师收集了所有学生写的想法。
  一、班级学生的道德水平分析
  课后,我们整理了回收的纸张,认真阅读、分析,并研读了科尔伯格归纳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模型对照表,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全班共有51人,处于后因循水平阶段5的有2人;处于因循水平有48人,其中阶段4的有10人,阶段3的有38人;处于前因循水平阶段2的有1人。认为海因茨偷药是不对的或不应该偷药的有14人,主要分布在阶段4和阶段2,认为偷药要一分为二看待的有3人,其余学生都认为海因茨偷药是对的,也支持或认为应该去偷药。有36位学生在回答中评价了药剂师,都认为他的做法不道德,没有同情心。
  1.学生的道德思维判断表现出来较高水平,差异化相比不大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年龄还小,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认知、道德思维、道德行为等与成人之间应该有差距。通过对本难题的讨论,我们发现学生所表现出来对难题的认知和思维并不比成人低,能站在法律规则、社会舆论与人性关怀的角度思考,范围非常全面,程度也比较深。这样的结果在意料之外。
  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钱财是身外之物,而命只有一条,如果不去偷药,妇人很有可能会死亡,他在想要偷之前肯定思索过的,命最重要。所以我觉得海因茨应该偷药。我觉得药剂师是不对的,别人发明药是为了救人,而这个药剂师发明药是为了赚钱,所以我觉得药剂师也有责任。——沈家怡
  我认为海因茨偷药是不应该的,可是,他不愿意让妻子等死,这点,他是对的,在人和法面前,他选择了人,虽不应该偷药,可是为了妻子,他是走投无路了。药剂师很讨厌,发明镭不仅是为了挣钱,也是为了救人。只花了两百美金制造的东西,居然要卖两千美金。——陆逸
  以上是两位学生道德思辨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位学生认为,在规则和生命之间,生命是最宝贵的,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第二位学生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但为了妻子,偷药也是没有办法。他的思考兼顾了法与情,考虑问题非常细致。可见,学生的道德思维判断并非成人想象的那么低。
  究其原因,首先,本次思辨的主体是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十二三岁,处于少年时期,道德认知和主体意识已经初步形成,有自己道德判断标准。其次,如今的社会是开放社会,孩子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媒体,因此,他们社会接触面相比以前的孩子要广泛而深刻,道德价值受到多方面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比较早,水平也较高,也就是常说的学生比较早熟。再则,平时,社会舆论、家庭、学校等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多渠道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接触了大量的道德知识,刺激认知的快速提高,整体的道德品质提升不少。
  2.学生的道德思维判断受主观情感的影响,指向性非常单一
  尽管学生的道德思维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是,我们也关注到一个现象,全班有11人认为海因茨偷药是错误的,3人认为半对半错,其余37人都支持海因茨偷药。对于药剂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他黑心,嗜钱如命,没有道德,不是一个好药剂师。可见,学生对于道德价值的判断还是比较单一的,受到主观情感影响较大。也就是说,在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里,好与坏分界很明显,表达也是很直接。由于学生的道德思维很直接,因此,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很直接,学生处理问题简单化。
  首先,学生处于青春萌动期,年龄和心理结构决定了他们的道德思维判断的特点,他们思维单一,容易冲动,表现得非常单纯,从他们对药剂师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其次,学生的道德思维判断受社会主流价值影响较大,社会媒体、学校引导和家长教育,这些因素所表现出来的“正能量”,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影响学生对情境中人物的价值判断。可见,这些外在的道德知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对道德认知没有完全形成的学生,有必要加大力度,刺激整体的提高。再则,此时的学生道德情感在整个道德体系里占主导地位,主观性强,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情感。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思维和行为。
  3.学生的道德思维判断与道德行为有差异,稳定性需要提升
  从回收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非常高,但这仅仅是学生的道德思维表现,并不是道德行为。当生活中的道德难题真正来到身边时,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不够稳定,受到干扰,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波动。
  通过对班级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之间不一致,一些平时道德品质不好的学生,在面对本难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道德思维却不差。可见,一个人的道德思维并不能完全等同于道德行为,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
  据班主任介绍,班级里有位姓徐的小男生,特别调皮捣蛋,平时经常欺负同学,为一些小事打架,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也远离群体,在小团体里活动。按常理判断,这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都是属于班级中的后进生,需要道德矫正。可是,就是这位学生,道德思维并不表现很低。“海因茨又是不对又是对的,对是因为不能这么看着妻子死去,错的是妻子的病再重也不可以去做小偷,这是他错的一面。不过,我觉得他是对的,因为做什么不好的事也一定要救自己心爱的人。”   这是他的道德思维表达,符合阶段3的“好孩子”定向。道德行为就是让人高兴、给人帮助或受到别人认同的行为。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已经能看到他复杂的道德思维,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判断,这个孩子道德本质并不坏,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表现出道德行为的低下和性格习惯的叛逆。这也给教师启发,孩子的道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千万别“一棒子打死学生”,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可以转化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
  二、班级学生道德水平提升的策略
  1.挖掘贴近生活的道德难题,持续开展思辨活动
  学校德育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提升道德行为。科尔伯格认为,把道德认知直接教授给学生的方法并不可取,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地促进学生道德发展。道德难题的思辨就是一种方式,在情境中探讨、推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帮助儿童考虑真正的道德冲突,检查他们用以解决冲突的推理,找出他们思维方式中的前后矛盾和不当之处,并发现解决矛盾的方法,逐渐将学生带领到高一级的道德阶段,从而使道德向前推进。
  在道德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儿童内在的发展,道德认知冲突,而不是靠灌输和权威影响。以班级为德育团体,教师以作文、谈话、观察等形式,收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道德难题,加以整理,以故事性、情境化呈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班级学生经常性开展道德思辨活动,了解学生的道德思维变化,通过讨论、表演、演讲等形式,寻求道德难题的解决策略,从而提升班级学生整体的道德行为和素质。由于思辨的道德难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思维刺激行为的改进和提升。当然,教师需要不断挖掘生活中的道德难题,持续性开展思辨活动,也可以同一主题分阶段思辨,从而了解和判断学生的道德水平。
  2.开展丰富的道德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强化道德行为
  道德思维判断的发展不是最终的归宿,发展道德判断的最终目标是改变个体的道德行为,提升儿童的道德品质。因此,在班级中开展道德难题思辨,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道德思维,目的是能够改变道德行为,让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正确的认知,正直的心灵和正派的行为。
  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道德知识传授显得枯燥而低效。通过开展道德主题教育活动,营造真实的道德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引领正确的道德价值,最终使每一位学生的道德行为得到浸润和规整。作为学校,必须调查了解学生的道德思维状态,寻找到学生道德行为的着力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道德行为加以干预,最终形成整体的学校道德氛围。
  如针对上述学生的道德情感单一,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学校的道德主题,开展主题班队活动,通过学生参与角色体验活动,体验不同的感受。同时,还可以通过班级大讨论、讲名人故事、写生活感受等形式,不断进行道德思维碰撞,产生不同的道德价值观,丰富学生的道德感受。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道德判断向道德行为发展,促进思维和行动的一致,这是开展道德难题思辨的目的,更是学校德育的终极目标。
  3.加强班级的道德团体建设,促进个体道德品质提升
  学生生活在班级团体中,与其教师喋喋不休地向学生讲授道德知识,不如让学生参与班级道德团体建设,培养学生的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基于“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的观点,教师应创设平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参与班级道德团体民主管理,形成班级中好的道德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个体。一个道德行为差的学生,处在道德氛围不好的班级,其行为会越来越恶劣,遭人讨厌。如果身处一个道德氛围非常好的班级,其行为会收敛,通过正面引导,甚至会成为道德行为较好的学生。这就是道德团体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人去参与构建。
  首先,要有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与每一位学生共同参与管理,尊重学生,给予身体和心灵上的鼓励和安慰,使学生愿意和教师交流,为身在班级而骄傲。其次,要有民主管理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管理者,都有管理的责任和岗位,这样,学生的管理就有的放矢。例如“人人岗位责任”“值日班长、组长”“班级监督员”“班级问题处理团队”等,都是学生参与管理的策略。遇到难题,大家群策群力,发挥激励的力量,学生在管理中慢慢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再则,要有自我约束的规则。学生组成一个小团体,甚至在小组内,必定有道德规则,只有在公正的道德规则下,团体建设才能不断地优化。处在团体中的学生,要有道德规则意识,一旦犯错,就要承担责任。当然,团队建设的形式多样,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地精心建构,通过团体的力量,矫正和规范个体的道德行为。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很多道德教育方式都在科尔伯格的思想中找到理论支撑。道德难题思辨作为他理论思想的精华,我们应该大力发扬,通过挖掘身边的道德难题,努力把道德思维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能融入社会的道德高尚的公民。
  (薄方林、徐栋,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能有效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拓宽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他山之石  一、以“媒”相诱,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
本刊讯(记者张超)7月22日,首届天津市高中生军事训练营在北辰区津彩青少年素质教育服务中心开营,来自全市16个区的256名高中生参加了为期5天的训练活动。本次军事训练营以习近平總书记提出的“强化思想”“加强国防”“保证周边安全环境”“了解武器装备情况”为重点的组织军事理论化教学;组织参训学生参加军体拳、战伤救护、综合野营拉练等军事技能训练;组织学生赴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部队营房参观;举办“中国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概念教学历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而“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属于数论初步知识,是规定性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如何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陆丽萍老师执教的《素数和合数》这节课,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本课
这里从此就有了我的爱  有了我现在抓住的一座山峦、一条河流  和头顶上那片浩荡的光明  我从此就渴望温暖常绕在身边  抱着我的腰,抱着我的火焰  抱着我走开的眼神  一朵油菜花  这朵小小的油菜花  像一朵小小火焰,一天前在我眼前盛開  样子是漫不经心的样子  她细细的花,黄灿灿  她盛开时的声音细细的,很轻柔  像一个漫无边际的春天  无声无息地汹涌  责任编辑:子非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小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认知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通过疏通脉络、加强合作、活动设计、自我矫正等多种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优化,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请看一节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课前准备环节:  (出示一则网络调查信息:四成以上年轻人不知祖辈姓名引发“
近日拜读熊开玉老师《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及相关评论,启发很大,感受良多。一首欧阳修的诗《画眉鸟》反复地萦绕于耳边:“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分别写了林中和笼中的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把这两种境界联系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前者就是本轮课改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而后者却是羁绊太多
坐在书桌前,我右手搭着作文纸,蹙眉沉思。  什么是“陪伴”?  苦思无果,我索性把头埋在绵软的卫衣里,鼻端瞬间充满了薰衣草淡淡的香味———那是母亲惯用的洗衣液的味道。那香味淡到了极点,又刻在心底,仿佛母亲的关爱。我猛然醒悟:“陪伴”亦如此。  忽听房门“吱呀”一声。停笔,我偷偷回头瞥去:门后已无人,只余微风轻拂门板和穿着拖鞋的人悄然离去的啪嗒啪嗒声。  我起身轻轻拢了拢窗台上那丛绽放着的蓝紫色的小
豆浆是我国传统的美味“饮料”,在补钙方面的作用更是堪比牛奶。  婴幼儿最好不要喝豆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胃内还没有分解豆类的消化酶。  此外,喝豆浆的方法也要科学。  喝完全煮熟的豆浆。豆浆中的凝集素摄入过多,可能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甚至发生中毒,胰蛋白酶抑制剂则会严重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严重时可能发生胰腺肿大。要破坏这两种“毒物”,只有把豆浆完全煮熟才做得到。
孙孔懿 生命的颜色  杨九俊 建构单元课程 践行活教育思想  侍作兵 理解:精神的敞亮与打开  侍作兵 孟晓东   找寻教育的独立品格  陆 静 项目推进 教研引领 自主创新  亓兴华 课程是一种机会  王 龙 科技点亮智慧 “星光”引领发展  陶 武 夏翠莲 周 莹   立足农村建基地 科教兴校显特色  魏俊晨 小学数学“问题场”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金松武 建构基于儿童的数学
彭小英和丈夫范得多是温州瑞安人,他们夫妻两人在外打工七八年,小有积蓄,正筹划开间小店时,范得多出了车祸。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后遗症:经常一个人发呆,一刻看不到彭小英就紧张不安,抽搐发抖。  那段时间,又要忙生意又要照顾丈夫和孩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彭小英身心疲惫。她觉得每一天都在透支体力,后来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医生建议彭小英多走出去运动运动。机缘巧合之下,她接触了“鬼步舞”。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