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传记之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龅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白起被称作“战神”,你能用文中事例简要概括说明这一特点吗?请至少举出三个事例。
  2.白起最终引颈自裁,认为自己“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你从“诈”“坑”“足以死”中能看出作者蕴含的情感吗?
  解析:1.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事件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能大概理解文言文意思,并且能根据要求进行事件筛选、归纳、概括。这道题是要求考生对白起战功赫赫的事例进行概括。要注意概括事例完整,注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事件。
  2.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关键词,把握作者情感取向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感受、体会白起对自己曾经的行为的评价,进而判断作者对白起的情感态度。
  答案:1.白起进攻魏国,俘虏了魏国将领,斩杀十三万人;白起与赵国交战,淹死赵国士兵两万人;赵、韩两国派苏代劝说应侯,侧面说明白起在列国中战无不胜的威望,白起作战让列国畏惧;白起劝说秦王不要不進攻邯郸,说明白起在作战方面的远见;白起坑杀赵军,让赵国受到重创。
  2.“诈”,欺诈。“坑”,坑杀,活埋。“足以死”,足以一死。这句话是白起临终前对自己作战的评价,坑杀赵军,是他一生作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次。白起认为自己被处死是罪有应得,自己虽然为秦国打天下,但用欺诈之术来坑杀敌军,也是胜之不武。这些话蕴含了白起的忏悔;同样,这些話也是司马迁对白起的评价。白起在作战中的酷烈行为,在司马迁看来是残酷不仁的。对以此取得的胜利,司马迁是不屑的。
  【技法指津】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于古代人物传记,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能把握作者的感情取向,从而准确理解历史人物。
  如何把握作者的感情取向?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注意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人物传记,会写有关传主的几件事,这些事会传达出作者对传主的情感取向。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写了蔺相如三件事情: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和。这三件事分别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宽容大度等性格特点。从这些事件也能看出作者对蔺相如这个人物是赞赏有加的:一个小人物,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以其善辩的口才让国家免于羞辱。学生要善于从传主的具体事件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取向。
  二、注意对人物的侧面描写
  一篇传记,在很多时候不只是写传主的事情,还会写其他人物对传主的评价,或者通过其他人物的事情,来侧面表现传主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侧面描写,刻画烘托传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比如对蔺相如的描写,文章一开始,就将蔺相如和廉颇进行了对比,廉颇是位将军,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蔺相如是个太监的舍人,地位低下。二人身份有别,地位悬殊。而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后,地位突起,超过了廉颇。廉颇口宣恶言,要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对廉颇避让、宽容,让廉颇认识到自己的狭隘,最终负荆请罪,成就了一段佳话。廉颇和蔺相如身份的不同,廉颇对蔺相如态度由恶到善的转变,是对蔺相如的侧面烘托。作者是在表现蔺相如的大度,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蔺相如的赞赏。学生要善于从传记中的其他人物的表现,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
  三、注意体会文言动词的含义
  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而选用的词,可以传达出作者不同的情感取向,可谓“一字寓褒贬”。学生要善于从关键词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取向。比如《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和段是兄弟,而“克”多用于实力和地位相当的诸侯之间的战争。孔子为什么用“克”来写郑伯对段的讨伐?因为孔子认为这次战争属于郑国的内斗,既不符合君臣大义,又违背兄友弟恭,道德仁义尽失。真是一字之差尽显作者主观好恶。再如《项羽之死》一文,在东城快战中,项羽“大呼、驰下”“斩一汉将”“嗔目叱之”“乃驰,复斩一汉都尉,杀数十百人”,作者用典型动词,表现出项羽的骁勇善战,勇不可当。在东渡乌江中,作者用“笑”,表现项羽拒渡江东的知耻重义。这些动词,都表现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赞赏。学生要善于从文言文的动词入手,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取向。   四、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评价
  人物传记,有的是在文章末尾,直接写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有的是在文章中,掺杂了作者对传主的评价,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取向;有的是在人物归类上明确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取向。比如,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司马迁却将吕雉、项羽列入本纪,在司马迁看来,吕雉、项羽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这就明显有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取向。在《史记》文章结束时,有“太史公曰”一段话,这段话就直接表现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学生要善于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取向。
  五、注意作者作品的整体风格
  很多作者,他們的文章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有其人生发展的个性痕迹,学生要善于从作者的经历中体会传记作者的情感取向。比如苏轼的《方山子传》,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与苏轼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有相似之处。苏轼写方山子,其实也是在自悲不遇,是在借他人之酒,浇自己之块垒。学生对于熟知的历史人物,要结合他们的生平,结合文章来推断作者的情感取向。学生还要注意注释,注释也在传递信息,让学生能全面理解文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匄,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韓,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韂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韂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皮氏未降,又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1.秦惠王、秦武王和秦昭王都很重视樗里子,表现在哪些事情上?作者是怎么看待樗里子这个人的?请进行简要概括。
  答:
  2.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请你从樗里子伐蒲事件中分析樗里子的“智”。
  答: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句子都是由一定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只有按一定规律排列,合乎语言表达规范才能完成表情达意的任务,一旦这些成分不能“各就其位”,便无法很好地完成表情达意的任务,读起来也就拗口别扭,这就是“语序不当”的问题。在六种基本病句类型里,“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多项定语顺序不当  【典例】郎平是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的排球女教练。  【典例解析与方法归纳】  “定
期刊
创作  最通俗的作品,是一张白纸;最不通俗的作品,也是一张白纸。  关于傻子的故事,是聪明人的创作;关于聪明人的故事,也是聪明人的创作。  宁可写出散文来让人说是诗;不可写出诗来让人说是散文。  在时髦的诗人看来,写别种文章的都是傻子;他们不会分行。  “大匠能予人以矩规,不能予人以巧”;小匠也能予人以规矩,但自己也不巧。  知人论事  欺瞒的嘴说出的话,往往“忠实”于忠实的嘴所说的。  失意时屈
期刊
(题目用比喻突出文采)  “持身不可太皎洁……与人不可太分明……”(开头扣住了材料。)刚刚目睹的一个画面又在我的眼前出现了:拥挤的楼道里,一个女生踩了别人一脚,她满含歉意地说:“对不起,对不起。”那被踩的人淡淡一笑,说:“没关系,没关系。”说完二人含笑而去。包容让和谐之花在同学之间开得如此美丽。(联系材料,照应标题,彰显文采。)  人生路漫漫,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与我们相遇,这其中定会有好人、坏人、聪
期刊
【名家阅读】  跟假话掰腕子  □鲍尔吉·原野  我在兰桂坊认识一位贝蒂小姐。  兰桂坊只适合做两件事——跳舞与饮啤,做其他的事都唐突,诸如说话。因此,我和贝小姐说的话不多。嘈杂,只能像水手一样大声喊,知道她是加拿大人,会中文,现为摄影记者,喜欢旅游。  分手时,她发出一个邀请:“春节到加德满都去。你去不去?”  我笑着回复:去,是一个美妙的建议。后来才知道,我的表现是一个错误,甚至是一个谎言。 
期刊
前几日深夜时,我常常会莫名地醒过来。有一晚醒来,恰逢外面下着极大的雨。在闪电雷声交织的凌晨时分,我口干舌燥地起床找水喝,正好一道闪电将漆黑的房间照了个通亮,恍惚间瞥见墙上的挂历,原来已是春分。  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我竟丝毫没有察觉。前段日子似乎还穿着厚厚的棉袄,裹得像个粽子,而如今我却能感受到丝丝的热气。晴朗的日子正悄悄走近,有些闹腾的男生甚至穿一件短袖便一头扎进充斥着阳光与汗水的球场。而时光,藏
期刊
没有浓郁的芬芳,梅用其淡雅的清香绽放出生命的韵味;没有虬枝的交错,竹用其倔强的意志支撑起青翠的身躯;没有华丽的色彩,兰用其翠绿的细叶彰显出生命的光华……无需刻意雕饰,生命之美,在于静心素雅,淡看浮华。  一局棋,一壶酒,一张琴,一万卷书, 一千卷金石遗文,一老翁。山肴野蔌,酿泉为酒,这是欧阳修的选择。似林逋一样梅妻鹤子,似苏子一般泛舟江湖,如辛弃疾一般在稻花香中诉说丰年的乐趣,又如王维一般在清泉石
期刊
注意事项:  要想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应在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关注自己的成长  在写作过程中,代入自己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以及随之而来的诸多改变和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自然会使文章具有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力量;表明自己的态度,写作时写出自己对事物、对人物的独特感受和态度,可以使文章真实感人。  二、找切入点  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菜根谭》有这样的话:“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大意是:立身处世不可太自命清高,对于一切羞辱、委屈、毁谤、脏污都要适应并能容忍得下;与人相处不可善恶分得太清,不管是好人、坏人、聪明人、愚笨的人都要习惯以至包容。  读完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有何启发,有何评论?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
期刊
溪水  苏雪林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  这道溪流,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她的明澈莹晶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忧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凋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晓霞,从杈树
期刊
在我的心中,有那么一场值得珍藏的雨。  那一场雨,让我泪流满面。  天忽然黑了下来,随即下起了瓢泼大雨,烟雨江南般的美景,尽收眼底。我到阳台上看雨,哦,早已有人站在那儿欣赏美景了。是外婆,她也有这般情趣!  她的背弓得快像虾米一样了,银白的头发在风中飘扬,薄薄的衣服被风吹得凌乱,她那干枯的树皮般的手,搭在栏杆上。我站在她后面,突然身体里的某一个部位被触动了,泛起了丝丝的酸意。  风,呼呼地吹;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