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改变命运,梦想照亮人生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z12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13日,杨伟的卤菜店在重庆九龙坡区金凤镇开业。经历人生灰暗的13年后,他开始自主创业,站到了人生的新起点。
  2010年,他的卤菜店营业额75万元,纯利润近20万元;2011年营业额达到100万元,纯利润25万元。到2012年,他创建了自己的卤菜品牌,买了面包车,开了分店,用自己的卤菜技术帮扶更多的人致富。
  回想过去,看看今天,杨伟觉得一切像是梦,但一切又那么真实。
  1995年10月,18岁的杨伟染上毒瘾,进入重庆市戒毒所接受自愿戒毒。此后,又多次复吸,多次戒毒。在黑暗的深渊中,他无力自拔,在空虚痛苦中,他昏昏噩噩度过了13年时光,毁灭着自己,也给家人带来深深的伤害。
  2008年9月6日,31岁的杨伟最后一次走出强戒所,家庭破碎,妻离子散,社会的偏见冷漠,生活的残酷现实,让他再一次迷茫:出路在哪里?未来在哪里?他眼前仍然一片灰暗。就在他彷徨不定孤独无助之时,与《创业》的偶然相识,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在《创业》杂志的帮助下,杨伟自主创业,用勤劳的双手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完成了人生艰难的蜕变。
  2012年11月13日,本刊记者再次来到金凤镇采访杨伟。曾经迷途的“浪子”,如何蜕变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其中的过程让人唏嘘,引人深思。
  一失足成千古恨,
  迷途少年染毒瘾
  1977年2月14日,杨伟出生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家里父母兄妹四人,父亲承包工程挣钱,生活得安康而富足。杨伟从小聪明好动,深得父母喜爱。妹妹智力有轻微障碍,母亲便长年在家照顾兄妹俩。
  杨伟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头脑的生意人,因为人缘关系好,在当地建筑工地承包了土石方工程,组织车辆拉河沙、建材、条石。由于做事严谨,讲信誉,深得老板们的信任,生意一直顺风顺水,一年下来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成为当地少有的富翁,引来周围许多人羡慕眼红。1995年1月,父亲在重庆江北区花卉园买下一套三居室商品房,一家人从龙兴镇搬到了重庆市区。
  杨伟从小调皮、贪玩,更因为家境殷实,学习也不认真。还没等到初中毕业,他便辍学了。
  受父亲的影响,辍学后杨伟也想自己做点事。于是向父亲提出学习汽车驾驶,学会后买车自己经营。父亲想:反正儿子读书没兴趣,自己有建筑工地,常年都有货拉,让儿子来做也行,这样父子俩也有个照应。于是,父亲爽快地答应了杨伟的要求,拿钱让他去学习驾驶技术,并购买了一辆东风汽车。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周全的决定,其发展却事与愿违,甚至将杨伟的人生带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学习驾驶技术的这段时间里,杨伟接触到了毒品。
  学习技术时,杨伟在外租房居住,结识了一帮哥们,并经常聚在一起喝酒玩乐。一次酒后,朋友拿出一小包白色的粉末让大家吸食,看到哥们几个吸食后飘飘欲仙的样子,杨伟心里很好奇,在兄弟伙的怂恿下,他试着吸了一口,当时没什么反应,可连续吸食几次后,杨伟对毒品产生了依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吸食毒品需要钱,杨伟不得不编造各种理由向家里要钱。因为杨伟在外居住,食衣住行都要花钱,家里人对他并没有什么怀疑。驾校毕业后,杨伟在父亲的工地拉河沙,运石头。此时他已经离不开毒品,每当毒瘾上来的时候,他都没精打采,哈欠连天,没过多久,身体消瘦得不成人形。最初,父亲以为他年纪小吃苦劳累,心疼不已,特地聘请了一个驾驶员轮流换班开。后来,见杨伟精神越来越差,心里便有了怀疑。纸终究包不住火,在父亲的反复逼问下,杨伟承认了吸毒的事实。
  仿佛当头一棒,父亲顿时懵了,一阵痛骂之后,父亲气愤难当,要将他逐出家门。抓住儿子细瘦的胳膊推掇的一瞬,父亲的心被深深剌痛。自己忙于生意,对儿子从小缺少管教,才导致今天的恶果。事已至此,只能挽救儿子。
  1995年10月,杨伟被父亲送入重庆市戒毒所,自愿接受戒毒。
  在戒毒所的两个月,杨伟远离了毒友和毒品,经过痛苦的戒毒,毒瘾慢慢戒掉,但18岁的他却并没有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从戒毒所出来半年后,杨伟又开始了复吸。不得已,家里人再次把他送进了戒毒所。
  十年虚度,
  浪子回头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第二次戒毒出来后,杨伟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他真诚地对姑娘说出了自己的过去,姑娘不计前嫌,用自己的爱情鼓励杨伟戒掉毒瘾,大胆与他相爱。1999年俩人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孩。父母看到杨伟的改变,看到一家人团聚和美地生活在一起,由衷的高兴。
  可好景不长,杨伟的毒瘾再次发作,由于多次复吸,毒瘾越来越大,对毒品的依赖越来越强。家里人对他失望至极,伤心不已。这时父亲的生意也开始走下坡路,几个大型工地经营遇到了困难,工程款不能按时拿到手,无力付清货款和工人的工资,整日焦头烂额。而杨伟吸毒像个无底洞,掏空了家里的一切。杨伟被政府送进强制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二年。
  2001年,杨伟从强戒所出来,不但找不到工作,还走到哪里都遭人白眼。家里人又一次给了他温暖,接纳了他。杨伟发誓重新做人,并在镇上卖服装维持生计。老婆把孩子交给母亲带,在江北一家商场当营业员,挣钱贴补家用。
  卖服装生意不好,挣不到钱,父亲的生意也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父母为了一些家庭琐事经常争吵。生活的不顺,让杨伟感到苦闷烦躁,在毒友的诱惑下,杨伟再次吸毒。2002年,他再次被送进重庆西山坪强制戒毒所。
  杨伟的再次吸毒,给家庭带来毁灭性地打击。心灰意冷的父母结束了争吵,选择了离婚;流干了眼泪对杨伟彻底死心的老婆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发誓对他不再理会。曾经好好的一个家,因为他的吸毒支离破碎,妻离子散。
  2005年1月,杨伟从强戒所出来时,女儿已经五岁。在强戒所痛苦的日子里,每当想到女儿,总是给他带来一些安慰,他曾想过无数遍,出来时第一件事就是要抱抱她,亲亲她。可当他伸手想抱她时,女儿竟吓得哇哇大哭。伸出的手缩在半空中,女儿的哭声深深刺痛了杨伟的心,他在心里骂自己是混蛋,这些年不但没有给父母孩子带来稳定的生活,还让他们跟着受苦,遭受歧视和白眼。他愧对家人,愧对女儿。   尽管杨伟内心有深深的内疚,但毒品这个恶魔却以强他百倍的力量牢牢地控制着他。第二次从强戒所出来8个月后,杨伟又被第三次送进强制戒毒所,这一次,他在里面度过了三年。
  复吸,强戒,复吸,强戒,杨伟渐渐变得麻木,在强戒所行尸走肉般度日如年,渴望新生活的火花也渐渐熄灭。一次,父亲来看他,俩人沉默了好久,父亲才告诉杨伟,家里的房子因为无力付清工程款,已抵押;母亲离婚后重组了家庭,有智障的妹妹因无人照顾,托人照看,得不到关爱,还常常遭受辱骂,智障加重。轻描淡写的说完这一切,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的生意现在已彻底破产,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有外出打工谋生。我谁都不怨,只怪自己的命不好。”末了,父亲长叹一声,眼角泛起泪花:“儿呀,老爸原指望你有出息,撑起这个家……”父亲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转身默默走了。
  当天晚上,杨伟失眠了,父亲的话不停地响在他耳边,父亲沉默的背影在他脑中挥之不去。他第一次认真审视自己这10多年的所作所为,前后十多次自愿戒毒,三次强戒,10多年的执迷不悟,不但让家庭损失了金钱,还让好好一个家支离破碎,更可怕的是给父母老婆的心灵带来反复的毁灭性打击。自己已经28岁,俗话说三十而立,可自己不但一事无成,还让父母操碎了心。10多年来,生活犹如一场恶梦,自己却沉迷其中不愿醒来。想到这些,杨伟幡然悔悟,再也不能这样浑浑噩噩过日子了,他发誓要戒掉毒瘾,重新做人。
  正视自己需要勇气,要改过自新更需要行动。有了目标,杨伟积极配合改造,锻炼身体,渴望新生活的火花慢慢点燃,希望的种子在心中一天天复苏。对于未来,他有了明确的规划:出来后,先找个工作维持生计,积攒资金再创业,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以此来偿还这10多年对家人欠下的债。一定要重新改变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
  迷茫无助,
  《创业》无私伸援手
  2008年9月6日,杨伟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是他最后一次走出强戒所,从此远离毒品的日子,也是他告别过去获得新生的日子。
  当天,母亲只身一人来接他,母子俩走出大门,竟不知该去哪里。一切恍如隔世,妻离子散、家破财尽。
  没有了家,杨伟只好暂时借住到亲戚家。临走时,母亲塞给他600元钱,拍了拍他的肩,然后看他走远。拿着母亲给的钱,杨伟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重。
  他开始在镇上摆地摊,卖袜子和拖鞋。后来又到市区当棒棒(帮人扛东西)。当他第一次爬坡上坎为别人挑行李挣到10元钱时,他才感到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些年父母的艰辛。
  2008年冬天,为了多挣钱,他跟随亲戚到贵州打工,在建筑工地做小工,负责拌灰浆、提灰浆桶、抬石头,一天能挣到七八十元。挣来的每一分血汗钱,杨伟都舍不得花。休息时,身边的工友整天吃喝打牌,他不感兴趣,一个人独自思考着怎样创业。虽然他有创业的打算,但怎样做、做什么心中还是一片茫然。工友中没有人与他交流,他的苦闷找不到人诉说,渐渐地他又陷入了新的困惑。
  一天,杨伟从建筑工地收工回住处,路过一个报刊亭时,《创业》两个鲜红的大字映入他的眼帘。他心中突的一动,赶紧花五元钱买了一本杂志,“今生只为创业,风雨伴你同行”——看到《创业》杂志封面的这一句,他心中顿时涌出一股暖流,倍感温暖。当天晚上,他捧着书, 看了一遍又一遍,书中的字字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上,他激动得不能入睡,心中的创业之火熊熊燃烧,他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杨伟马上辞工,回到重庆,迫不及待地来到《创业》杂志社拜访。
  龙华老师认真地倾听他的叙述,亲切地和他交谈,和蔼地询问他的情况。杨伟很感动,这些年来,除了家人,没有人正眼看过他,真正关心过他,更没有人愿意倾听他内心的声音。面对一个长者,一个朋友,他敞开心扉,把自己过去的经历,自己的喜怒哀乐、痛苦优伤、茫然困惑,痛快淋漓的全部说了出来。讲完之后,他心里的苦闷一扫而光,像卸去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无比轻松。
  龙华老师耐心听完他的讲述,眼前这个迷途知返的浪子改变自己的决心和对创业的渴望,深深打动了他。龙华老师鼓励杨伟:“帮助每一个创业者,是《创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你有过什么样的过去,《创业》希望你的未来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创业成功,改变自己,重新做人!”
  聆听着龙华老师的话语,杨伟心中不断泛出阵阵感动。这一次来杂志社,他就像找到了亲人,心有了归属,创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回去后,杨伟就开始寻找项目,不久,他带着准备创业的项目再次来到了杂志社。
  杨伟选择做屋顶防水项目,已跟项目方联系过多次,自己也做过市场调查,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一直不能付诸行动。他找遍了亲戚朋友,但一听说他要借钱,大家都避而不见。无奈之下,杨伟想到了寻求政府的帮助,给温总理写信请求贷款,并得到回复,告诉他有大学生贷款、返乡农民工贷款,建议他以返乡农民工的名义去贷款。但是到乡镇贷款却需要有住房抵押,还需要担保人。对于一无所有的他来说,这无异是比登天还难的条件。于是,他又写信给重庆市领导……
  没有资金,杨伟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于是再次找到《创业》。看到杨伟真的下决心改恶从善,龙华老师决定从“龙华创业基金”拿出1000元给予支持,帮助他启动防水项目。
  拿着《创业》给的1000元启动资金,杨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为了拓展业务,他联系了市里几乎所有的防水公司,联系了市里的专业门市,挂靠别人的公司拿到国家二级资质资格,通过当地报纸做连续小广告…… 但是,这样努力的结果仍然创业失败。
  防水项目失败后,龙华老师及时帮助他分析了失败原因:杨伟原来想的是只要防水产品好,有业务,就能挣到钱。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发现,防水处理是一项需要综合技术的活儿,不同屋面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施工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需要时间等待,而施工后的后续服务还要跟上。这些都是他没有想到的。要熟悉这一行,熟练地做好工程,需要时间,需要经验,更需要资金的支撑。而以他现在的情况,他做不到,也等不起。   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杨伟并没有颓废,也没有放弃。龙华老师建议他先继续打工,积攒资金,为再次创业做准备。杨伟马上返回贵州建筑工地继续打工,并与《创业》保持着联系,《创业》也时刻在关注着他。
  2009年11月,杨伟挣到了5000多元钱。返回重庆后,他又一次来到了《创业》杂志社,准备第二次创业。
  《创业》帮扶,
  开卤菜店创业成功
  杨伟的现状,经不起折腾,不仅仅是经济上他承受不起损失,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心不能受到打击。再次创业,一定要有充分的把握,才能确保成功。为此,龙华老师与杨伟进行了长时间交流并从他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了分析。最后确定跟师学艺,到卤菜店跟店学习。
  这是生死存亡的背水一战。龙华老师告诉杨伟:学习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怎样开店、怎样经营、怎样销售、怎样服务、怎样留住顾客,学习创业的经验、技术和方法。同时,《创业》联系了随手香老总,给予优惠的价格和帮扶,对杨伟的学习严格要求、认真监督,要求杨伟跟师学艺一个月以上。
  杨伟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之初,他为自己立下了“军令状”:用全部心思,学最好的技术。学习时,杨伟随手带着一个日记本,师傅讲的他都认认真真记下来;没讲的他问清楚了,也要记下来;顾客提出的建议,也记下来。事无巨细地做好每一个问题的记录。看似琐碎无聊,但在实际操作时却能起到很好的借鉴,能避免自己开店时可能会犯的一些错误。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行动才能真正快速掌握技术。在跟店学习时,杨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店,每天做的事当做是自己的事,决不偷懒取巧。做熟食很辛苦,每天三点多就要起床做准备,正值冬天,数九严寒,即使半夜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也决不耽搁。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杨伟坚持把每天学到的新知识加以运用,并把每一道工序不断重复,直到了如指掌。
  一个月后,杨伟掌握了卤菜技术以及制作销售的全过程。接下来,他寻找门面做开店的准备。龙华老师问他,你现在有多大的把握?杨伟说80%。龙华老师说,还差20%。
  年底,杨伟去金凤镇看望女儿,偶然听别人说农贸市场旁的一家餐馆要转让。于是他联系上餐馆老板和房东,并第一时间向《创业》汇报。龙华老师建议他将当地经济状况、市场行情、行业情况、餐馆情况、转让原因、房东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再进一步讲价,并联系师傅、母亲、亲戚和朋友,得到他们的支持,然后再做出投资、成本、利润的预算,并制作创业方案。
  杨伟一一照办。很快,选址得到了师傅的认可。经过多次争取,得到母亲同意。舅舅前去金凤镇实地考察后,觉得门面位置很好,又帮着杨伟一起讲价,最后以年租金6000元租下门面。看到杨伟资金困难,舅舅还借给了他3000元。
  门面转下后,春节也快到了,亲戚都劝他趁着黄金时节赶快开业,龙华老师问他,你现在有了多大的把握?杨伟说90%。杨伟明白,自己现在开店能在春节时赚上一笔,但刚开始做,一切都还需要熟练,尤其对于应付生意场面还没有经验,他还需要学习。因此,他毅然选择春节到师傅的店里帮忙,进一步熟练自己的技术,积累更多的经验。对于他的决定,《创业》给予了支持。
  经过春节期间16天的实地演练,杨伟的技术和经验都更成熟,对自己开店有了十足的把握。但他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开店资金严重不足。付了房租以后,手中的资金所剩无几,要开店还需要购买设备、原料、辅料,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怎么办?外援实在找不到,母亲经济也困难,亲戚有顾虑不敢借。店租下来了,可没钱寸步难行,杨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困难时杨伟找到《创业》,龙华老师问,现在你有多大的把握了?杨伟说100%。《创业》再次伸出援手,启动“龙华创业基金”,给予了他一万元现金,扶助创业。龙华老师说,还有5000元的缺口,你得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弥补。
  于是,杨伟动起了心思:装修的费用他给人家说好话,先欠着等店开起来,有了钱再付;购买食材,他请师兄弟做担保,给一部分欠一部分,等下一次购货时再顺延支付,并让批发商把货送到了店里;购买冷冻制品等,也如法炮制,得到了对方的支持。
  经过充分准备后,2010年3月13日,杨伟在金凤镇的卤菜店正式开业。
  由于资金有限,他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一个人战斗。
  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卤制30多种菜品,等到做好这一切,天亮了,顾不上休息,就有顾客来买卤菜。又要称重量又要收钱,还要切菜包装。中午有片刻的清闲时间,本可以稍事休息,但地脏了要拖,盆脏了要洗。匆匆吃点午饭,三点又有顾客登门,一直忙碌到晚上七八点,收拾完后就是晚上10点了,有时会晚到12点。精疲力竭的杨伟头挨枕头就睡着了,但3点一到,杨伟重又精神抖擞地开始新一天的战斗。
  整整一个月,杨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人都瘦了一大圈,走路都想睡觉。精力和体力严重透支,几次让杨伟差点倒下,但他咬着牙挺了过来。
  看到皮包骨头的杨伟时,龙华老师知道他已经扛过来了。于是派人和自己亲自前去看望,并与他母亲、舅舅、舅妈沟通、交流。
  《创业》时刻关注着杨伟,每天的营业额杨伟及时报告。开业第一天营业收入2660元,第二天营业收入1211元,第三天1638元……第一个月营业收入40127元,第二个月营业收入43000元,第三个月50891元,第四个月66553元,第五个月89442元,第六个月83187元……半年营业收入共371206元。
  半年时间,杨伟关门仅一天。因为所有的原材料用完了,鼓风机坏掉了,他不得不抽出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他没有时间去体会苦累,新的开始新的生活让他内心踏实而又快乐。
  看到杨伟脱胎换骨的转变,妈妈喜在心头,同时也心痛儿子累垮了自己的身体,有空时主动来店里帮忙。但对于杨伟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和缺人手,而是内心的担扰。他担心万一经营不当,一是没能力偿还债务,二是愧对真心帮助他的好心人。   付出终有回报:2010年杨伟的卤菜店营业额75万元,纯利润近20万元。当杨伟打电话给《创业》报告喜讯时,他抑制不住兴奋:终于创业成功了,我打开了新生活的大门!
  感恩不忘回报,
  反哺帮助创业者致富
  经过一年的经营,杨伟对卤菜行业已非常熟悉,并在实践中创新改进。他抽时间尝遍了重庆市区有名的卤菜,深入到制作中心内部去打探、学习、“偷艺”,结合消费者需求将自己卤菜的味道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留住了顾客。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他开店的那条街出现了四家卤菜店,但都被他一一打败。
  2011年,卤菜店营业额达到100万元,纯利润25万元。也就是在这一年,杨伟为自己的卤菜申请了“禾香颐”商标,并在邻镇开起了第二家店,还购买了一台送货的面包车。
  人生的酸甜苦辣,没有人比杨伟更能体会;创业的千辛万苦,没有人比杨伟更能读懂它的含义。
  能重获新生,能有今天的成绩,杨伟不会忘记对他施以援手的恩人。2011年,杨伟在归还了龙华创业基金的全部帮扶款11000元之后,又向龙华创业基金捐款3000元,他更用超额的送还对引他进门的师傅表达了感恩。有了经济能力,他重新将支离破碎的家聚拢:将在外打工的父亲叫到自己的店里,将智障的妹妹带到身边照顾,对女儿成长他也尽力做到父亲的责任。
  与此同时,他也真诚地帮助更多的底层创业者。2011年,他将自己的卤菜技术免费传授给身边一些贫困的亲朋好友,帮助他们开店创业。打工的表哥曾到杨伟的店里帮忙,目睹店里的好生意后,也产生了自己开店创业的想法,得到了杨伟的支持。杨伟不但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表哥,还帮助他开店,养活一家人。曾经帮助过他的舅舅,这些年在外替人打工,杨伟也帮助他在渝北开起了卤菜店,生意很好。
  2011年,杨伟的创业故事在《创业》杂志报道后,一些与他有过相似经历曾走过弯路的人找到他,他都乐于帮助。自贡一位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杨伟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并优惠教他卤菜技术,指导他开店。现在他也像杨伟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杨伟说,当年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能得到《创业》的帮助,并指导他创业成功,他愿意尽己之力,把创业的薪火传递下去,将爱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2010年10月,杨伟参加了在广东韶关举办的第六届创业年会,2011年10月又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第七届创业年会。两次参加年会,让更多的《创业》读者近距离了解到他,人们被他的创业精神感动,也被他卤菜的好味道所吸引,很多创业者都想拜师学艺。为了回报《创业》,2011年下半年,杨伟以低价的学费面向全国读者传授卤菜技术,帮助他们小本创业,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经有数十位学员学习他的卤菜技术走上致富之路。
  2012年7月,“禾香颐”熟食卤菜迎来了来自吉林省胶河市的学员。杨启东原来经营一家饭店,由于物价飞涨,利润减少,他便结束了饭店生意,打算做卤菜。他和爱人一道花了大量时间考察全国各地的卤制品,来重庆品尝了杨伟的卤菜后,杨启东夫妇认定了这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特色熟食,毅然决定留下来学习技术。
  学习了20天后,杨启东夫妇回到胶河,在当地繁华商业地段,租下了二个门面。 两个店相距一公里,10多天装修完工,2012年8月12日,两家店同时开业。开业当天,准备的所有熟食销售一空,两个店的营业额分别为1700多元和1500多元。直到现在,两个店都经营良好。
  贵州省贵阳市的卯昌雄,2012年5月中旬来重庆学习。认真学习半个月后,由于自己本钱少,回家选择了三轮车流动摊位经营。每天营业额达到900多元,扣除成本,每天纯利润高达300多元。除去雨天不能出摊,一月有8000元的收入。
  四川成都温江的曾和凡,早年双亲离世,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没有朋友,缺少交际,至今没有成家。虽然现实如此残酷,但曾和凡的内心却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他渴望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要通过学习卤菜技术创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自己一无经验二少资金,谈何容易。当杨伟通过《创业》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给了他免费学习的机会。2012年4月曾和凡到重庆学习技术,回家后,选择在菜市场摆摊经营,一天营业额可达1000多元,月利润近万元。最近曾和凡还谈到了女朋友,他连忙打电话给师傅报喜,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每当接到读者咨询的电话,学员的报喜电话,杨伟都会无比激动,这种被人尊重的感觉他从来没有像此刻体会得更深刻。从一个掉入黑暗深渊、遭人唾弃的无用之人,到现在光明正大自食其力,并能尽微薄之力帮助别人,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杨伟找回了做人的尊严,找到了自信,用自信点亮了希望和梦想,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浪子回头金不换。创业,改变了杨伟的命运,也改写了他的人生。杨伟的故事,有励志,有深思,有感慨,但更有强大的精神,内心的坚持。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只要你愿意改变,你就一定会打开生存的天空,迎来美好的明天。
  相关链接:
  “禾香颐”特色熟食卤菜
  “禾香颐”特色熟食卤菜立足重庆,面向全国,口感适合全国各地消费者。特色产品主要有五香系列、本味干调料系列、口水鸡手撕青椒鸡白切鸡系列、口水兔烤兔系列、红卤系列、香酥鸭烤鸭系列、麻辣卤系列、红烧系列、火爆肥肠卤排骨系列、泡椒风味系列、凉拌菜系列以及最新独创的新技术等十二个系列产品。学会可做任意品种,也可根据当地饮食习惯选择经营品种。
  “禾香颐”特色熟食卤菜技术学习优惠费用:2800元。学习提味香料核心技术:600元。学习地点:重庆。
  免费跟店实习,食宿自理,学会为止。
  长期接受《创业》杂志监督。
  项目监督电话:023-67537097
  13320200798 QQ:532149053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龙华:《创业》杂志主编,作家、策划人,下过乡、当过兵、有工厂、企业、政府、机关、报纸、杂志及创办多家企业的人生经历,长期从事平民创业活动,编辑创业资料数千万字。   “龙华观点”源于采访、调研、宣传、策划的上千家企业和指导、辅助、帮扶、追踪数万人走上创业之路的实践之中。“龙华观点”因此建立了中国平民创业的理论基础与思想体系,独创了“平民创业基本法”这一创业原则。    
期刊
公司动态:   ●10月28日山东卫视大型财经栏目《创富英雄》组织的创富项目展暨《现代营销》秋季读者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推广的“皮肤病免费试用”项目凭借诚信经营的宗旨获得大会荣誉证书。   ●11月1日,天交所潍坊股权交易中心开业,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出席大会。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潍坊市上市储备企业代表出席盛会。   ●
期刊
心里想卖要装出不想卖的样子,心里想买也要装出不想买的样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卖关子策略。卖关子就是通过吊别人的胃口来提高筹码,这种策略在谈判中是经常要使用的。   你买了一辆越野吉普车,刚买的时候非常的喜欢,经常开它去旅游。现在你工作比较忙,很少出去旅游,这个车是进口车油耗惊人、维修费用高、体积大在城市很不方便。   现在你很想很快的把它出手,有一天你在外边洗车,这个时候一个
期刊
1999年10月,山东省临沂市下岗女工朱呈 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有个老农正流着泪砍山楂树,而树上的山楂已是红通通的一片。老农告诉她,山楂目前才卖到2分钱一斤,因为赔钱,他只好把树都砍了,想改种别的作物。善良的下岗女工于心不忍,竟然冲动地当场决定要买下老农的9000公斤山楂!这个善良的下岗女工能把这批山楂卖出去吗?她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神奇变化?     9吨山楂买回却没有用处  
期刊
第一则:在教堂外有三个砌砖工人辛勤工作着,牧师以同一个问题请教三个工人:“你现在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回答:“我在盖教堂。”第三个工人昂首回答:“我在盖加州最大最美丽的教堂。”   第二则:两位被派到贫穷非洲地区推广皮鞋的业务员,第一位一出机场就想掉头回家,他想:“非洲人不穿鞋子,怎么会有市场?”第二位业务员到旅馆,发电报回公司说:“非洲人不穿鞋子,一人一双,多大的
期刊
只需到银行办理一张存折和一张借记卡,存入10%贷款额资金供银行放贷验资,就能获得办理“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特权……这样的“好事”极具诱惑力,却是骗子骗钱伎俩。近日,浙江绍兴诸暨警方破获了一起以办理无抵押贷款为诱饵,诈骗受害者钱财的案件。   2010年1月,诸暨市民张斌(化名)在网上认识了家住诸暨应店街镇紫阆村人的李全辉(化名)。李全辉声称自己可以在绍兴某银行办理“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期刊
四川翠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等伤残军人张仲安创办的生物科技型企业。公司拥有七项发明专利,其中“竹汁液的提取应用制竹汁酒项目”已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该项发明荣获“伦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质奖”,产品曾荣获“四川省群众喜爱产品称号”。张仲安先后取得高级酿造师、高级勾调师等六项高级职称。作为“省优企业”、“知名企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多次对企业作了报道。   “竹汁液
期刊
费涅克是名美国商人,在一次休假旅游中,瀑布的水声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带上立体录音机,专门到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旅行,录下了许多小溪、瀑布和鸟鸣等声音,然后回到城市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出售,想不到生意十分兴隆,尤其是买流水声的顾客更是络绎不绝。   流水声也能卖钱,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三点。其一,市场空间永远有。在不少人看来,现在市场竞争风诡云谲,发展态势已近白热化,市场空间也越来越窄,于是喟叹“生意难做钱
期刊
在乡镇经营随手香卤菜,有着极大的市场。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越来越看重,喜欢熟食的乡镇人早就不满足多年不变的传统口味,多种品牌熟食早已被他们所熟知,各个商家各显神通,争抢广大乡镇这块大蛋糕。湖北洪湖县螺山镇的熊林海凭借“随手香”特色熟食,在短时间内赢得了顾客,成为同类经营者中的佼佼者。   熊林海今年40岁,先后从事过多种工作,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加上他大方重义
期刊
编者按:2011年10月31日晚上九点,记者打通了林泽宇的电话,之所以选择在晚上的时间采访,是因为他白天忙于做饼没有时间。得知是《创业》杂志采访时,林泽宇爽快的接受了采访,他高兴得连声说:“很感谢《创业》啊,我就是从杂志上看到有关黄金饼的报道,才学习了技术,并赚了钱。”他兴奋的告诉我:“今天是10月份的最后一天,刚才我和老婆把这月的营业额核算了一下,这月饼的营业额是8500元,加上豆浆3000多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