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和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关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89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那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和消费者,而要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和贡献者;深度学习应该是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学习,它是有效学习的必然要求。而這样的学习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有人说,要求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些太苛刻了,他们的能力毕竟还很欠缺,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思考和练习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深度学习”。其实不然,正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还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更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基于这样的思考,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表演代替体验,课堂成了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课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像昔日那样封闭、呆板,它已经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正愈演愈烈,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片面追求让学生快乐学习,把课堂变成了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不再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课堂无限开放,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这些活动虽然使语文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之外,加上有十分耗时,实际上成了一种浅层学习、低效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
  二、课堂走向“两极”,学生成了傀儡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的师生关系并非如此和谐,尤其是在有些课堂上出现了“两极”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俨然成为了“这场演出”的“总指挥”,而学生好像只是老师手中的牵线木偶。一“极”是课堂上问题设计极多极碎,限制了学生思维。由于课堂中老师设计的问题太过细化,学生表面上好像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在不停地思考,但事实上这必然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学生一直在遵循教师的思维,丧失了对文本富有个性的解读,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呆板。二“极”是教学过程极其开放,学生无所适从。有些语文课堂上流行这样的语言:“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部分文字!”“和你的周边同学交流交流!”……由于指令过分开放,加之教师引导功力不够,课堂上乱象丛生:不少学生只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胡乱交流……当然也可能很多学生确实是奉命而为,但因为自身能力所限,他们的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文本重点之外,于是,教师开始进行干预,课堂在表面“自主”之后又重新归于“专制”。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低效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力的成长也无疑是低效的。
  三、形式重于实效,课件成了主角
  课件可以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扩充教学容量,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主角。然而,近年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某些老师却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使用,仿佛使用课件成了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的标志,尤其是每当开设公开课或示范课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必然会使用课件。然而不当地、过度地使用课件也是后患无穷的。这种不当和过度主要表现为:有些课件信息超量,学生被“丰富多彩”的内容包围,迷失了学习的重点;有些课件设计太“周到”,学生只能接受已有的问题和“标准答案”,思想被僵化;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让学生眼花缭乱,失去了关注的焦点……我们的课堂永远应该以文本和学生为主角,是否使用课件应该根据文本及课程特点的需要,而不是让它变成形式主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正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这些乱象,呼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高效,呼唤我们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促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做了一些思考。
其他文献
案例:  主题活动《怀古端午》与区域活动衔接设计及实施的案例研究  一、 一、设计思路: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形成了其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随着近几年来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洋节充斥在孩子们周围,他们知道圣诞节、万圣节,却对中国的傳统节日十分陌生。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孩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梵·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及其作品進行专题性研究。学习从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观察、描述、分析的过程中,利用可前调查,对比观察、小组合作基础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进行专题欣赏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愉快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并学习
期刊
一、活动前的思考  以往班级种植区,成品种植物或家长代劳的情况很多。植物成长没有显著变化,种植物并非孩子们喜欢的,造成他们对种植活动的参与兴趣不高,对小植物的生长状况并不关心。而照顾种植物的任务,更多的是依靠老师或督促志愿者去完成。由于选择种植物的不当及后期缺乏系统的管理,能有收获的很少。所以就有了以下这三个明显问题的存在:  1.种植区创设初期轰轰烈烈,植物枝繁叶茂。后期无声无息,植物也都枯萎凋
期刊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属于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情感、语言和思想都有着必要的联系,通过音乐的表达,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中,通过班级合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合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合
期刊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国家教育发展第二十五个五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
期刊
据心理学研究,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由此可见,人脑的潜能很大,像个沉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去探索。我认为,开发人的潜能可以有各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对幼儿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差,做事的方向和目标经常会随着兴趣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只有以兴趣来正确引导幼儿,以兴趣为载体来挖掘幼儿的潜能,才是最有效的。  一、客观存在的生命潜能  
期刊
今天我展示的课题是《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应用》,即“游戏教学”。游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教学非常实用。  我是一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一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多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期刊
因数学这门学科的特征,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我对教学的探讨,现将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用“关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可见,一节精彩的课离不开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興趣,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启发学生的思考。下面就结合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一、问题要具有核心价值  问题的设计并不是多多益善,教师想要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应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然成为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热点,传统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使教学脱离陈旧的模式,为学生打开一个轻松、生动、富有朝气的崭新世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走进文化背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渗透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  一、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提高备课效率   每一篇课文、每一首诗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