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式电力电子接口的插电式电动汽车储能系统

来源 :智慧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电子接口在插电式电动汽车的混合能源储存系统中承担着连接电网侧直流链路、超级电容器组和电池组的重要作用,但存在体积庞大和硬件成本高等缺陷.首先提出了一种集成式多功能电力电子接口,实现了电网到车辆、车辆到电网和插电式电动汽车驾驶这3个功能.接着提出了一种同步整流技术来主动控制CLLC整流阶段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采用软开关和同步整流技术协同工作以确保高转换效率.最后对3种工作模式下的实验样机进行了设计优化和实验,结果表明:电网到车辆模式的峰值效率为98.43%,车辆到电网模式为98.12%,插电式电动汽车驾驶模式为98.62%.
其他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主要受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和折返站折返能力的限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对信号系统更新升级缩短列车的最小追踪间隔,折返站折返能力就成为了限制提高运输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土建工程不可逆,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站台以及配线的布置形式,为提高列车的周转能力,运用图解法对折返站一岛一侧站台布置形式的技术作业流程进行剖析.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例,对一岛一侧站台折返能力与传统站后双存车线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一岛一侧站台的折返能力为40对/h,传统站后双存车线最大折返能力为36对/
为研究上覆路堑开挖对下卧大断面隧道的影响,以厦门翔安机场高速内厝互通新建匝道路堑上跨既有下沙溪隧道工程为依托,构建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动态模拟山体开挖及道路建设过程,研究开挖卸荷对隧道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并通过实测监控隧道安全.研究表明:下卧隧道与道路开挖地表最大位移的位置距离越近,隧道变形越大;开挖过程中,边坡地表和隧道最大位移位置动态变化,隧道变形最大位置总是指向地表最大位移位置;上方匝道边坡开挖引起左洞隧道侧壁内侧受拉,易导致隧道二次衬砌的内侧开裂等病害;现场实测表明,隧道隆起最大值为6.2 mm,
以某设计速度350 km/h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无砟轨道-路基-地基大耦合的全尺寸三维数值模型,考虑CA砂浆与土体材料的非线性属性,模拟轨道-路基系统在10 s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在轨道板扣件处局部增大;在CA砂浆层中,受列车荷载作用,4个边角的应力局部增大且容易产生破坏;在路基结构中,除中间轨道板对应的位置应力较大之外,路基边坡也有不同程度的应力增大情况;车速对轨道-路基结构竖向动位移影响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列车轴重、扣件刚度对轨道-路基结构各指标
转矩极限控制利用双馈风机(DFIG)的转子动能提供惯性响应,存在减速初期功率下降过快以及在加速阶段转速恢复速度较慢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频率控制方案.在减速阶段双馈风机提供恒定有功支撑,直至转子的动能达到最低限值或频率到达最低点,然后有功输出随转速线性下降,直到与机械功率的差额趋近于0;在加速阶段,双馈风机有功先随时间下降,然后维持恒定至与最大功率跟踪输出值相等.该方案能有效减小系统频率跌落幅度,同时避免二次跌落,且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转速.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含风电场的
神朔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地段频发钢轨波磨问题,根据现场调研结果,对波磨病害机理进行初步分析;选取典型小半径曲线波磨地段进行轨道结构动态响应测试,获取曲线内外侧钢轨、轨枕的动态响应.研究表明,曲线内侧轨道结构较外侧动态响应增加明显,对于钢轨垂向加速度,曲线内侧平均值较外侧大23.3%;对于轨枕加速度,曲线内侧平均值较外侧大90.4%;曲线地段普遍出现的过超高现象会导致曲线地段内轨偏载并增加轨道结构动态响应,将加速曲线内轨波磨的产生及发展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在选线设计阶段,应优化线路走向,并尽量减少小半径曲线地
针对风能随机波动造成的电网不平稳运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函数计算马尔科夫链风速预测模型,对风速进行了短期预测.首先,利用相邻时段风速变量时间相关性建立连续一阶马尔科夫链风速预测模型,然后,结合Copula函数并采用基于经验分布的半参数估计法计算风速模型的状态转移函数,有效避开了离散型马尔科夫链因风速状态离散化程度高引起模型计算过于复杂的缺点,并且生成了较高精度的预测风速时间序列.最后,实例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可控、可时移负荷,具有一定的灵活调节能力,能够有效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海水淡化负荷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过剩发电量,在满足淡水供应的同时,提升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对于电网“削峰填谷”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首先综述了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原理、能耗情况、运行成本进行分析.然后,将可再生能源与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结合的应用情况进行研讨.最后,阐述了海水淡化配合电网发展的必要性,并且针对具体实施机制给出建议.
地表太阳辐照度是塔式光热电站稳定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电站镜场云层遮挡会影响地表辐照度数值,带来设备安全与集热量之间的矛盾问题,利用全天空成像仪对镜场上空云层进行实时监测.结合Otsu、Surf和HOG算法,提出颜色、边缘和纹理组合视觉特征算法.根据真实采集云层图像对所提组合算法与单一算法进行准确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算法对各类云状识别准确率远高于单一算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针对规模化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易导致配电网电压及潮流越限,需要定量评估配电网接纳电动汽车的能力问题,提出考虑电动汽车停泊概率的配电网接纳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在充电负荷建模环节增加考虑电动汽车停泊概率的影响,采用二阶段方法确定充电负荷所在节点;其次对基础负荷的季节特性进行建模,以研究由此导致的配电网接纳能力季节差异;建立了考虑静态安全约束的接纳能力评估模型,采用机会约束消除充电负荷预测偏差对评估准确度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多变分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概率模型.利用将高斯核函数转换为线性扩散过程的自适应扩散核密度预测误差分布模型,并采用渐进均方积分误差法为扩散核函数选取自适应最优带宽,提高了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拟合的局部适应性;其次,分析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模型在不同预测方法、不同装机容量和不同采样周期下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拟合效果,并与高斯等混合参数模型和固定带宽核密度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