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片蓝天下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一门精深的学问。而我们现今的教育现状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教师,往往都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我们总在抱怨,为什么把时间都奉献给学生却得不到任何感恩,为什么天天用心教育却仍然有部分学生厌学逃学,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教师们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没什么效果。久而久之,他们的信心和斗志丧失贻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回想过去一年高三班主任的工作,我体会尤深,“老师管理班级如何做到不仅仅是管好他们的安全,他们的成绩,更要管好他们心灵的健康”,“如何让他们在紧张、高效、和谐、有序和充满信心的状态下,去迎接高考,战胜高考”成为2011—2012年我担任高三文科班的班主任时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那个班是文科尖子班,期望高,压力很大。我曾认为,作为班主任,特别是高三的班主任,学生的成绩最重要,所以我总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每一次月考成绩的好坏是我上班会课的主题,是我心情好坏的唯一标准。于是,学生在我的一再“苦口婆心”的教育下变得越来越厌学,而我也时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怨妇”的心理,我开始迷茫起来,也走了一些弯路,庆幸的是徐向贵老师的一段话让我豁然开朗,他说: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这使我对如何管理班级开始有了一些明确的思考,我不再希望我的学生仅仅是应考的工具,我希望他们在这一年里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享、学会坚韧、学会乐观。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以一颗宽容、仁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那么如何做到呢?
  —、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高中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把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言行传授给学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友爱、关心、和谐的班级氛围,使班主任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人生方向的引领者。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道德素质,更新管理理念,做到堂上能讲课、课下能交心,既要乐于奉献,又要有责任心。
  二、倡导民主治班, 实行科学管理策略
  首先,班主任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工作,培养和锻炼其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班主任要采取民主治班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做到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把班级的具体事务交给学生来做,实施分层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班级管理的本质不仅在于培养,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所谓赏识,就是教育者充分肯定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回顾我们现行的教育,其根本弊端就是抱怨。老师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其自信心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只要遵循教育规律,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到一起,就能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中成长。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进行的今天,教师都知道要注重学生精神素养的提高,但是怎么做,却成了一个难题。教师都希望学生在短短的课堂上能有所收获,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是教师想要的课堂。但是,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呢?对话教学是必须的。  一、什么是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不是“横空出世”的新教法,它是在继承前人对话教学的基础
期刊
一、在生疑辩疑中猎取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把整理好的、包装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带领学生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因此,备课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辩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教学时用问题堵一堵,塞一塞,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而教给学生自读钻研,还要传授阅读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例
期刊
我,每天在生活的琐事中游荡,在工作的忙碌中穿梭,又或者,把时间花在网络上,看他人一惊一乍,观他人一悲一喜,感觉心开始烦躁,人在沉沦。唯独捧起书,心才渐渐平静,人,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呵,这是久违的平静,久违的书香。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阅读着《教师的20项修炼》,读着这一句句发人深思的话语,我真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一部用十年时间写就的书,给我太多的感动,这是一部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
期刊
能否正确断句,是衡量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故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省市高考时加强了断句题的考查,且多以给指定句子划斜线断句的题型出现。如何备考呢?下面介绍些断句方法,希望能起到指导作用。  一、览全局,通大意  断句题不要急于下笔,先要通读题中所给文段,根据上下语境,搞懂该文段表达的大致意思和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及思路层次,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出几个关键的难词翻译以理解
期刊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活生生的细节如小小水珠折射出的太阳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  【例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
期刊
前几天,见一教师叉着双腰,怒睁双目,作狮子状大吼一名学生。学生则是寸土不让,反唇相讥:有你这样当老师的吗?师生之间剑拔弩张,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拉开序幕。  到了高中阶段,一个教师如果要板着一张后娘脸来训斥学生,即便有班主任身份作后盾,如果没有事后的和颜悦色的再沟通,往往不仅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激化师生矛盾,引发不可调和的冲突。我曾目睹一位被老师用后娘脸训斥过的学生的家长,用短刀刺向老师胸膛的事
期刊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已有多年。其注释也在不断修正完善。现又被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选入。  课文对“虽世殊事异”这句话的解释是“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P85的参考译文中这样翻译本句话“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这两种不同的解释使老师如坠烟雾,直接妨碍了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历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词句优美,音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古诗文,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气,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怎样开展古诗文诵读教学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研究总结。  一、教师要认识到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因声求气”
期刊
自从高考语文将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作为必考内容以来,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到两部文化经典著作的导读、复习工作中,大家深入研究考纲,广泛收集资料,精心设计习题,忙忙碌碌中主要是训练文言翻译和观点提炼,以应对高考。其实,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经典著作的《论语》《孟子》博大精深,隐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引导学生重视文化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有很
期刊
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是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心理矛盾和冲突加剧的时期。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经常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感到烦恼、焦虑、惶恐、忧愁、抑郁等,这就是中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出现这种心理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有可能使他们出现心理偏差而危害身心健康,从而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现实“中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