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科技正在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把大数据技术用于课程思政成为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面临的困难,提出用大数据助力课程思政的构想,利用大数据帮助完善课程思政中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发展,形成更加科学、全面、智能化、个性化的课程思政模式。
【关键词】 大数据;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88-0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云南省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监测研究”,编号ZX20191111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4月,党中央首次召开以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的座谈会,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与长远意义促使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在认真思考和践行“如何在自己的专业课里实现课程思政”然而,实践课程思政的过程并不顺利,专业课教师会遇到各种困难,使得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当前科学技术与教育充分融合的背景下,能否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为课程思政提供帮助?为此做出如下分析与思考。
一、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
课程思政的本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中,这种融入是全方位的,涉及课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涉及人也包含物,力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产生影响[3]。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很多专业课教师都会有如下困扰:
(一)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丰富教学资源
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能力,但目前对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来说这是一项有很大困难和挑战性的工作。专业课教师一般更精于对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而对专业课中的思政理念和素材关注不多,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把握不完备,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形式等都缺少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由于之前没有经验和积累,只能找到有限的与专业课相关的思政资源,并且不太明确这些资源应该用在哪和怎么用。这也严重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开展。专业教师急需一个途径去快速、高效地获得丰富多样的思政教学素材。
(二)缺少对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指导
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时候会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用以往专业课教学的方法进行思政教学,或者以自己对思政课程的少量经验或片面理解来组织教学,因缺乏科学严谨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思政特色、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专业课教师通常具有更多的专业课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水平,但对学生的思政水平、发展特点知之甚少,使得教师们选择的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难有针对性,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特色和需求。专业课教师在思索:什么樣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程思政?什么样的课程思政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真正影响他们思想行为的?
(三)缺少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指导
日常教学中,教师都需要对教学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师、学生的教与学,课程思政工作也同样涉及评价问题。专业课教师通常会用评价专业课的方法去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但专业知识的评价与政治思想素养的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评价方式(如考试)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思政发展状况。而专业课教师通常没有实践过对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价,缺少经验和专业指导,还不能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实施评价。另外,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必须有反映其日常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的数据。但是,专业课教师从常规途径无法获得丰富的思品数据,因此只能用模糊的、一般的定性描述做出评价,很难客观全面地反映课程思政的发展状况。
以上这些困扰都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得到缓解。
大数据自提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领域研究者们都对其概念做出过界定。如维基百科中指出,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限制的数据集[4];徐宗本院士则在第46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的报告中,定义大数据为“不能够集中存储、并且难以在可接受时间内分析处理,其中个体或部分数据呈现低价值性而数据整体呈现高价值的海量复杂数据集”[5]。可以看出不同的概念界定都指出了大数据的本质——海量的信息,这也意味着大数据里可以挖掘出无尽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思政资源。
二、大数据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探索
(一)应用大数据技术建构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库
可将各种大数据平台获得的思政资源汇聚成一个专门的、专业的大数据资源库,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经验和积累的教学资源也可整合进资源库,特别是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长,大力整合他们的思政资源、教学方法和经验。思政工作者们,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就能够方便地从资源库中获取教学资源,大数据技术可以记录教师访问资源库的轨迹、关注点、承担的专业课特点等,就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地给不同教师推荐相应的资源信息,大大提高了教师课程准备的效率。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该资源库,由于是专门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库,其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与严谨性,对学生会有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观点和思想经过甄别和整理后也可以适度纳入资源库,兼顾学生需求,让思政教学资源体现出年轻一代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 (二)大数据驱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实现课程思政的个性化教与学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带来了新的冲击,也为专业课教师实现课程思政提供了学习和创新的途径。大数据提供了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汇聚了大量思政名师的优质课程,让思政工作者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大数据还能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长处,实现思政教师对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指导,以及思政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课程思政体现的隐性课程特色和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与大数据的本质属性不谋而合,可以让高校的课程思政突破时空的制约,让师生走出传统课堂,实现思政教学从封闭的课堂转向更开放的领域,线上线下结合,使思政元素无处不在,思政工作随时发挥作用,大大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获得学生个性化的信息,如兴趣爱好、学习风格、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个性特征等,教师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思政工作。合理有效地運用这些数据可以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利于教师整合大学生关注的思政素材,选择他们喜欢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可以实现对不同学生推送不同思政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与学。大数据让思政工作者既能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的整体状况,又能从细节处考虑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照顾到学习者的个性化成长。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
如前所述,要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必须要有客观全面的数据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常规途径和方法无法获得所有信息,而大数据却可以为思政工作者提供海量的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另外,大数据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突破传统评价局限。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会在电子数据的世界留下自己的行为痕迹,同样每一位大学生也会被记录下本人的各种数据,如个人基本信息、选课和上课情况、学习成绩、阅读的数据、校内外消费状况、上网数据、社交数据、活动轨迹数据等等。这些数据能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 思想倾向、个性特征、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大数据的适度挖掘可以让专业课教师们更便捷、更全面、更科学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态度以及对课程思政知识的学习效果等。大数据让我们对课程思政每一个环节和教学对象都有精准的认知,对其评价可以不再停留在模糊的、一般性的定性描述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与评价,根据学生的数据反馈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思想变化等,及时对学生施加干预,并优化思政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真正实现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大数据技术在课程思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认识到要用好大数据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大数据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就需要多方协力完成,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思政工作者、各种大数据平台、学生等通力合作;大数据的使用涉及伦理道德范畴,思政数据什么人能用?怎么用?使用的深度、广度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当然还需要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提高教师的数据使用能力。总之,应重视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它会使课程思政工作变得更加科学、高效、智能化以及个性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
[4]BigData[EB/OL].[2012-10-02].http://en.wikipedia.org/wiki/Big_data.
[5]徐宗本,张维,刘雷,郭崇慧,于剑,池明旻,朱扬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的科学原理及发展前景”——香山科学会议第462次学术讨论会专家发言摘登[J].科技促进发展,2014,(01).
作者简介:
李琴芬,女,云南昆明人,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关键词】 大数据;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88-0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云南省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监测研究”,编号ZX20191111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4月,党中央首次召开以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的座谈会,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与长远意义促使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在认真思考和践行“如何在自己的专业课里实现课程思政”然而,实践课程思政的过程并不顺利,专业课教师会遇到各种困难,使得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当前科学技术与教育充分融合的背景下,能否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为课程思政提供帮助?为此做出如下分析与思考。
一、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
课程思政的本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中,这种融入是全方位的,涉及课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涉及人也包含物,力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产生影响[3]。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很多专业课教师都会有如下困扰:
(一)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丰富教学资源
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能力,但目前对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来说这是一项有很大困难和挑战性的工作。专业课教师一般更精于对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而对专业课中的思政理念和素材关注不多,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把握不完备,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形式等都缺少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由于之前没有经验和积累,只能找到有限的与专业课相关的思政资源,并且不太明确这些资源应该用在哪和怎么用。这也严重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开展。专业教师急需一个途径去快速、高效地获得丰富多样的思政教学素材。
(二)缺少对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指导
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时候会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用以往专业课教学的方法进行思政教学,或者以自己对思政课程的少量经验或片面理解来组织教学,因缺乏科学严谨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思政特色、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专业课教师通常具有更多的专业课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水平,但对学生的思政水平、发展特点知之甚少,使得教师们选择的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难有针对性,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特色和需求。专业课教师在思索:什么樣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程思政?什么样的课程思政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真正影响他们思想行为的?
(三)缺少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指导
日常教学中,教师都需要对教学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师、学生的教与学,课程思政工作也同样涉及评价问题。专业课教师通常会用评价专业课的方法去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但专业知识的评价与政治思想素养的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评价方式(如考试)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思政发展状况。而专业课教师通常没有实践过对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价,缺少经验和专业指导,还不能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实施评价。另外,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必须有反映其日常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的数据。但是,专业课教师从常规途径无法获得丰富的思品数据,因此只能用模糊的、一般的定性描述做出评价,很难客观全面地反映课程思政的发展状况。
以上这些困扰都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得到缓解。
大数据自提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领域研究者们都对其概念做出过界定。如维基百科中指出,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限制的数据集[4];徐宗本院士则在第46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的报告中,定义大数据为“不能够集中存储、并且难以在可接受时间内分析处理,其中个体或部分数据呈现低价值性而数据整体呈现高价值的海量复杂数据集”[5]。可以看出不同的概念界定都指出了大数据的本质——海量的信息,这也意味着大数据里可以挖掘出无尽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思政资源。
二、大数据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探索
(一)应用大数据技术建构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库
可将各种大数据平台获得的思政资源汇聚成一个专门的、专业的大数据资源库,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经验和积累的教学资源也可整合进资源库,特别是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长,大力整合他们的思政资源、教学方法和经验。思政工作者们,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就能够方便地从资源库中获取教学资源,大数据技术可以记录教师访问资源库的轨迹、关注点、承担的专业课特点等,就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地给不同教师推荐相应的资源信息,大大提高了教师课程准备的效率。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该资源库,由于是专门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库,其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与严谨性,对学生会有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观点和思想经过甄别和整理后也可以适度纳入资源库,兼顾学生需求,让思政教学资源体现出年轻一代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 (二)大数据驱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实现课程思政的个性化教与学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带来了新的冲击,也为专业课教师实现课程思政提供了学习和创新的途径。大数据提供了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汇聚了大量思政名师的优质课程,让思政工作者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大数据还能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长处,实现思政教师对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指导,以及思政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课程思政体现的隐性课程特色和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与大数据的本质属性不谋而合,可以让高校的课程思政突破时空的制约,让师生走出传统课堂,实现思政教学从封闭的课堂转向更开放的领域,线上线下结合,使思政元素无处不在,思政工作随时发挥作用,大大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获得学生个性化的信息,如兴趣爱好、学习风格、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个性特征等,教师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思政工作。合理有效地運用这些数据可以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利于教师整合大学生关注的思政素材,选择他们喜欢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可以实现对不同学生推送不同思政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与学。大数据让思政工作者既能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的整体状况,又能从细节处考虑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照顾到学习者的个性化成长。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
如前所述,要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必须要有客观全面的数据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常规途径和方法无法获得所有信息,而大数据却可以为思政工作者提供海量的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另外,大数据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突破传统评价局限。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会在电子数据的世界留下自己的行为痕迹,同样每一位大学生也会被记录下本人的各种数据,如个人基本信息、选课和上课情况、学习成绩、阅读的数据、校内外消费状况、上网数据、社交数据、活动轨迹数据等等。这些数据能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 思想倾向、个性特征、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大数据的适度挖掘可以让专业课教师们更便捷、更全面、更科学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态度以及对课程思政知识的学习效果等。大数据让我们对课程思政每一个环节和教学对象都有精准的认知,对其评价可以不再停留在模糊的、一般性的定性描述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与评价,根据学生的数据反馈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思想变化等,及时对学生施加干预,并优化思政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真正实现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大数据技术在课程思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认识到要用好大数据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大数据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就需要多方协力完成,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思政工作者、各种大数据平台、学生等通力合作;大数据的使用涉及伦理道德范畴,思政数据什么人能用?怎么用?使用的深度、广度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当然还需要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提高教师的数据使用能力。总之,应重视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它会使课程思政工作变得更加科学、高效、智能化以及个性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
[4]BigData[EB/OL].[2012-10-02].http://en.wikipedia.org/wiki/Big_data.
[5]徐宗本,张维,刘雷,郭崇慧,于剑,池明旻,朱扬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的科学原理及发展前景”——香山科学会议第462次学术讨论会专家发言摘登[J].科技促进发展,2014,(01).
作者简介:
李琴芬,女,云南昆明人,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