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谈论的关涉性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ob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虚构角色不存在,但虚构谈论确是关于虚构角色的.为了使这一关涉可能,克兰提出了一种表征主义解释,但这一解释会受到强版本和弱版本两类反驳.这些反驳表明关涉性既具有表征性特征,也具有关系性特征.针对虚构谈论的关涉性,新的替代性策略将立足于表征之间的关系、而非表征的内在特征,从而虚构谈论关涉到的是相互关联的表征所共同聚焦的对象.新策略同时满足了表征性特征和关系性特征,因而避免了针对克兰解释的反驳.最后,一种内置遵从性用法的因果链条被用来解释表征之间的关系,补足了新策略的最后一环.
其他文献
马克思很早就捕捉到了现代犬儒主义问题.现代犬儒主义和古代犬儒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启蒙时代的病症,代表着启蒙价值观的内在矛盾.斯洛特戴克和福柯对现代犬儒主义的批判和对古代犬儒主义精神的强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中发现了市民社会的矛盾特征,即个体在市民社会中作为双重的主体过着双重的生活,这是对现代犬儒主义观念结构的天才洞见.在《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特征斥作只关注物质利益而不关注人的"十足的犬儒主义",尽管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同时,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即2035年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根基,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环节.
期刊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普遍在没有深入考察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黑格尔因素的情况下,人为地在唯物辩证法内部制造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从根本上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始终沿着马
环境伦理突破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其整体辩证的理论品性揭示了与人的本质联系,使环境伦理与人的辩证本性相互耦合,最终实现环境伦理对人的现实生命的关切.从人的辩证本性
伦理生活中存在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伦理主体置身事外地进行道德评价、提出道德要求、被激发起道德情感等活动,然而一旦伦理主体亲身介入某个伦理场景中,上述评价、要求和情感就失效了.通过考察,这种现象是由于真实的伦理生活被分割并从中按目的分离出各种"置身事外的空间"造成的,这导致了伦理生活被扭曲.通过现象学的方法,伦理主体在真实伦理场景中具身应对的模式和源初伦理经验的可能性将被揭示出来.这项工作表明了伦理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并指明了一门伦理现象学对理解伦理生活的必要性.
工艺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是近代市民社会和工业革命兴起的理论产物,因而构成了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何以生成的重要思想史线索之一.在马克思看来,工艺学既深刻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历史变革及由此引发的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变迁,从而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唯物主义哲学意蕴,又具有内在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必须予以全面的批判与超越.马克思对工艺学的批判性研究几乎贯穿了《资本论》创作的全过程,因而工艺学构成了马克思创立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推进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理论资源和必要思想前提.基于工艺学思想史语境来深度挖掘历史唯物
心和脑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即理智与情感合二而一是赫尔德哲学的基本设定,也是其整全人的标准.他用三个维度来分解其设定和标准:诗性维度、历史性维度和哲学维度.这三个维度
意志概念不仅是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石,也是理解其形而上学的一把钥匙.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中开宗明义:人类理性本性和人类理性能力之间的角力,构筑了形而上学这一战场."战场"比喻揭示了理性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关联.理性是一体两面的,包括本性与能力.本性即意愿,更确切地说,理性本性实指作为实践理性的意志;而理性能力就是思辨的理论理性或认识能力.关于二者的关系,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明确指出,实践理性优先.这是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何以可能的根据.若要考察康德的意志概念,就必须探寻"实践理性优先"的思想渊源.
康德经常强调不能撒谎的义务的严格性,甚至指出,即使在撒谎救人这样的极端场合中,我们也不能撒谎.有些研究者试图从康德伦理学的定言命令出发,推出能够撒谎的结论,这样的解读忽视了不能撒谎的义务在康德伦理学中的特殊地位.不能撒谎既是一种具体的义务,又是实现人格的统一性的条件.人格的统一性也是理性的统一性,即理性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就此而言,不撒谎意味着人切实地遵守理性的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的统一性.同时,理性的原则也是系统性的,涉及自我、他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正是出于对这一原则的维护,康德否定撒谎救人的道德性.
周敦颐哲学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朱陆之辩在陆九渊的心学体系建构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陆九渊认为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命题内含的是"有生于无"的道家世界观,必须予以拒斥,同时他不赞同朱熹将其理解为"无形而有理".他认为只有将"极"训释为"中(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为终极之理的"太极".陆九渊还将其理解的"太极"说贯入"心即理"的理论体系中:一方面以"降衷"揭示了终极之理"太极"落实为各种具体之理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以"保心即为保极"阐明了学者如何借助修养功夫复归于"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