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特色分析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k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的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向用户提供馆藏档案资源的在线检索与获取利用。论文以美国国家档案馆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板块为例进行分析,认为这些服务板块具有社会服务多样化、利用形式个性化以及资源开发社会化等特色,并提出可从整合军事档案资源、满足社会各群体的现实需求和借助新技术探索军事档案在线利用新形式等方面推进我国军事档案利用服务的进程。
  [关键词]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在线利用
  [分类号]G279.3
  Analysis of Features of Military Archives Online Public Service——Based on the NationalArch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Zhang Bo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The military archives online public service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s online retrieval and access for the users.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modules,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features including the diversity of social service, individuation of access and socialization of exploitation, suggests that integrating military archives resources, satisfying the practical needs and exploring new forms of online services would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military archives service in China.
  Keywords: Social Service; Resource Integration; Online Use
  2018年3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组建成立,该机构将退役军人的权益维护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这为如何更好地提供军事档案利用服务提出了现实要求。军事档案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在国家防务建设、武装力量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军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活动中直接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1],不仅能够为政府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也在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研究、社会记忆建构以及为军人军属等特定人群提供权利保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军事档案记载内容的保密性以及在保存利用权限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其社会价值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目前国内对军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关注还比较少,研究成果多限于军队的体系框架内。赵屹分析了军事档案与军事历史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军事档案服務应关注军事历史研究,关注其对档案利用需求的变化,并适时、适当、适量地提供档案的利用[2];柯鑫从立档单位办公局域网范围内军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探讨了军事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在局域网范围内的网络共享方式[3];王璐颖等人认为军事档案的开放具有理论依据和法律法规依据,其中适合开放的档案约占50%左右[4],并由此探讨了军事档案开放的必要性以及向公众提供利用服务的可能性。
  美国国家档案馆很早就认识到军事档案资源所蕴藏的社会利用价值,并有计划地对美国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大量军事档案进行妥善保管。1937年国家档案馆开始接收没有现行需要的军事文件;1966年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国家人事文件中心(NPRC,National Personnel Records Center),保管联邦政府所有前文职雇员和军职雇员的人事文件[5]。美国国家档案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军事档案资源为依托,对军事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和多向性开发,为社会提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军事档案在线服务。对美国国家档案馆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的内容与特色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军事档案利用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1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主要板块
  1.1“Research Our Records”服务板块


  “Research Our Records”[6]板块向社会公众提供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在线目录检索与资源利用。借助于国家档案馆网站提供的辅助目录检索工具,用户可以获取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至今,涵盖美空军、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等分支,包含电子文件、纸质文本记录、地图和航拍图像、缩微图像、视频和音频以及照片海报等载体形式在内的大量军事档案材料[7]。这些档案材料一部分经过数字化加工在国家档案馆网站上向社会公众提供直接利用;未经数字化的军事档案材料,用户可以在相关检索工具的帮助下进行实体保存位置的查询。
  1.2“Veterans Service Records”服务板块
  “Veterans Service Records”[8]板块向退役军人及其亲属提供个人军事档案的在线获取利用服务,包括个人兵役记录的在线查询及获取申请、申请进程的在线状态查询、一战前老兵服役记录的查找、遗失奖章勋章的在线补办等服务形式。美军退役官兵及其直系家属可以申请获取其服役期间形成的相关档案材料,由美国国家档案馆整理汇总后移交美军相关部门审核调阅。   1.3“Educator Resources”服务板块
  “Educator Resources”[9]板块向教师和学生提供馆藏档案资源的利用服务。军事档案材料是教学活动中进行国家历史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手材料,美国国家档案馆对馆藏文本、图片和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军事档案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深度编研,编制介绍美国历史上重要战争的相关课程和纪录片资料,举办相关主题的小型专题研讨会以及组织旧战场的实地重访等活动,为师生在历史教学方面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支持。
  2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特色分析
  2.1社会服务多样化
  (1)利用在线工具平台,为公众提供军事教育服务
  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基于馆藏文件材料向用户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Educator Resources”板块为教师和学生用户提供了多种在线档案教育工具,方便用户获取自己需要的军事档案材料,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DOCS Teach”作为在线档案教学工具的代表,向用户提供涵盖信件、照片、海报、漫画、地图、音视频文件、电报、征兵卡片、行政命令等形式的军事档案材料[10],师生可以通过登录“DOCS Teach”的网页进行注册来获取所需的相关材料。
  此外,美国国家档案馆还对军事档案进行了整合与编研,通过与GOOGLE、APPLE和YOUTUBE等多家网络平台的合作,在“Educator Resources”板块推出一系列基于馆藏军事档案编研制作的教育工具与资源。其中的“Historypin”工具在国家档案馆和谷歌的合作下,将部分馆藏军事活动的照片、视频和音频等档案材料固定在谷歌地图的相应街景分层中,使用户可以在地图上更为直观地了解曾经发生过的战争[11];国家档案馆也拍摄制作了一系列战争历史题材的在线课程材料和视频影像资源,并在“Educator Resources”板块内设置iTunes U和YouTube的链接入口[12],方便用户的获取。
  (2)列入族谱研究档案目录,满足用户家族历史研究需要
  家谱档案的研究和利用在美国具有较高的热度,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Research Our Records”板块下的“Research Your Ancestry”项目向用户提供家谱研究使用的档案材料。军事档案作为其中的重要材料,与人口普查文件材料、出入境事务登记材料、归化入籍材料、土地记录文件等档案材料一同服务于社会用户的家谱研究[13]。美军退役官兵及其家庭成员可以在线申请获取服役记录、个人抚恤金申请与支付记录以及美国早期的军功授地文件等档案材料[14]。这些军事档案中往往记载着当事人的军衔、服役单位与时间、医疗信息、退役信息等内容。这为家谱档案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社会用户了解和还原祖先历史、编写家谱提供资源。
  (3)根据搜索热点及特定历史节点,推出军事档案系列专题
  美国国家档案馆根据用户对军事档案资源在线搜索和使用的频率,结合特定的历史事件,对网站内某一特定主题的军事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在“Research Our Records”板块推出一系列美国历史上战争活动的军事档案专题,包括独立战争、1812年战争、美国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美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活动[15]。2017年4月6日是美国参加一战一百周年纪念,“Research Our Records”板块适时推出了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专题,整合了涵盖照片、文件、音像、教育资源、文章、博客、讲座等形式在内的大量资源,以一战线上线下纪念活动、一战相关的网上教育资源、一战相关的个人族谱资源、一战档案移动端程序、一战相关博客文章和一战文件的公民档案员项目等六大板块内容向社会公众提供在线服务[16]。军事档案专题模块的设置,为用户全面认识了解某一场战争及其在国家历史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为全面利用国家档案馆网站中关于某一特定主题下各种类型的军事档案资源提供了便利。
  2.2利用形式个性化
  (1)在线资源的个性化搜索利用
  美国国家档案馆开发有多种在线档案目录检索工具,方便用户查找、获取自己需要的档案资源。未经数字化的军事档案材料也可以借由在线目录检索工具获取线下实体保存的地址。以“Research Our Records”板块的档案数据库通道(AAD,Access to Archival Databases)系統为例,其主要用于对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保存的20多家美国联邦机构所产生的近5000万份电子文件进行搜索[17]。借助于AAD系统,用户可以在线获取包括美军部分军事战争的征兵记录、伤亡报告、战争俘虏数据等内容的电子文件材料[18]。
  除文本检索方式之外,AAD系统等在线目录检索工具还为用户提供了相关主题列表,方便用户点击主题查找自己需要的档案材料。以AAD系统内的“越南战争”主题为例,用户可以在线获取访问越南战争中死亡失踪和被俘的军人记录、越南战争期间的授勋和获得荣誉勋章记录、越南战争期间陆军地面作战行动记录、越南战争期间东南亚空运货物记录以及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和澳大利亚军队遭受的敌对射击记录等文件材料[19]。在多种在线目录检索工具的帮助下,任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军事档案资源的获取。
  (2)退伍军人服役档案在线申请
  美国政府规定,凡是荣誉退伍或一般退伍的军人均可享有政府提供的各项福利,非荣誉退役或由军事法庭判为行为不端退伍者不可享有退伍军人福利。美军退伍官兵可以申请获得美国政府在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收入保障、保险和住房贷款计划以及国家公墓服务等方面提供的福利[20]。“Veterans Service Records”板块向美军退役军人提供官方军事人员文件(OMPFs,Official Military Personnel Files)中的服役人员记录、医疗记录和DD-214表格(DD form 214,美军退现役证书文件)以及遗失奖勋补办的在线申请服务。美国国家档案馆每年处理超过140万份军事档案的在线个人请求,为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及其家属提供所需的信息以获得应有的福利与权利[21]。   官方军事人员文件是一份包含入伍、服役地点与任务、培训与表现、奖励与处分、保险信息、行政评论、退役和其他人事活动信息在内的军方行政记录材料,但不包括退役军人参加军事活动的详细内容。DD-214表格是一份包括当事人的服役时间和地点、服役时的家庭住址、退役的时间和地点、最后任务及信息、军事专业、军事教育情况、荣誉与嘉奖等内容的退役报告[22]。美军退役军人及已牺牲军人的近亲家属可以借助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的eVetRecs在线系统,通过提供当事人服役时的全名、服役号码、社会安全号码、服役分支单位、服役日期以及出生日期和地点等基本身份信息来申请获得相关的军事人员档案(OMPFs),同时可以在系统中对申请服务的办理进度进行追踪查看。
  美国军队关于军人的奖勋等材料一般由所服兵役的具体军种部门负责,曾经在美国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单位服役的退役军人或经授权的近亲家属,在所获奖勋材料遗失时,都可以通过国家档案馆的国家人事文件中心在线上进行相关信息材料的申请,并由国家人事文件中心负责将相关申请文件材料核实后转交相关军队服务部门进行奖勋材料的补发。
  2.3资源开发社会化
  利用社会用户的公众力量进行馆内档案资源的开发,是美国国家档案馆公民档案员(Citizen Archivist)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军事档案资源的众包开发方面,公民档案员项目同样得到了应用。任何社会用户都可以在档案馆网站的“Research Our Records”板块中找到“Citizen Archivist”项目链接,通过注册账户参与到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的军事档案社会开发工作之中,工作的内容主要涉及对所提供的档案进行标签添加、内容转录和目录评论等。公民档案员这一档案社会众包的方式,为军事档案资源在数字信息时代的有效社会开放和公共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方面通过添加标签、关键词等,为用户查阅利用军事档案提供便捷,例如珍珠港事件75周年时,国家档案馆推出为二战军舰和舰上部分活动的照片添加标签项目[23],为大量二战军舰照片的查阅利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对馆藏档案内容的转录,缩短了军事档案资源内容搜索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档案资源获取的准确性。1917—1919年一战美国远征军各州的伤亡人员名单等文件的数字化转录[24],使用户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自己所在州对一战胜利的贡献;最后,社会公众群体参与到档案资源的开发之中,这本身即为军事档案资源社会公共服务利用的一种形式,对于唤起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激发社会大众对于军事档案资源的使用兴趣和利用需求,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思考与启示
  美国国家档案馆在军事档案的在线公共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结合我国军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适当借鉴国外已有的实践经验,档案部门可以从整合军事档案资源、挖掘军事档案内在价值、应用新技术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我国军事档案公共服务的进程。
  3.1加强军事档案整合编研,为在线公共服务提供资源支撑
  资源整合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必要前提。美国国家档案馆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是在丰富齐全的馆藏军事档案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历史上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军事档案资源。由于军事档案的涉密性特征,对军事档案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开发的前提首先是要做好军事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条例》规定:“档案馆保管的档案,通常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军队内部开放,不涉及秘密或者已经解密的档案可以提前开放,向军队内部开放的档案可以按照规定向社会开放。”该保密的军事档案必须保密,已经解密或不涉密的军事档案应积极社会开放。对于符合开放要求的军事档案,档案部门及相关部门应以更为积极灵活的方式推进档案材料的资源整合,要打破军地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资源壁垒,实现不同馆际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在复杂历史条件的影响下,大量珍贵的军事档案材料往往伴随相关军事活动的进行而分散保存在各地,各军队档案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内部交流,彼此封闭;同时,由于军事档案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和军地两方档案部门的隶属差异,地方档案部门也难以实现对军事档案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在资源保存分散的现实条件下,为实现对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保存的军事档案资源的有效组织与整合,应联合各机构力量,推进全国性的军事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为公众的在线检索提供便利。在各保管单位内部,针对不同载体形式的开放军事档案,进行合理有效的数字化加工,通过严格的密级鉴定和内容著录,建立完善的军事档案数据库,使得馆藏军事档案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更高效的价值服务于社会。
  3.2充分挖掘军事檔案内在价值,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用需求
  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军事档案在线利用服务通过档案检索获取、专题展览、教育资源编研、服役档案申请等形式满足了社会公众群体和退伍官兵及家属等特定目标群体的社会需求,实现了军事档案资源社会价值的发挥。依托馆藏的军事档案资源,档案部门需要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对于军事档案的利用需求,深入挖掘档案的内在价值。
  目前,我国在军事档案资源的社会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国家档案局网站陆续推出的“南京大屠杀档案选粹”“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供”“伟大胜利——中国受降档案”和“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等专题栏目,充分挖掘了馆藏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档案的社会价值,满足了驳斥日本右翼否认侵华战争罪行的现实需要,加强了对社会大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国内效果。
  在此基础上,还应继续加强面向军人军属等特定人群的利用服务。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正式挂牌,旨在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着眼于退役军人的权益维护、退役安置、就业服务、教育培训、优待抚恤、英烈褒扬[25]等工作,退役军人的权利保障得到了国家和社会更多的关注。退役军人档案是维护退役军人权益的重要证明和保障。我国《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在士兵退役时将其档案及时移交安置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退役军人的档案多保存在地方组织部门、民政部门等单位,退役军人查档用档十分不便。档案部门应当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新组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展开合作,通过加强组织培训、指导建设退役军人档案数据库、倡导退役军人档案集中管理等方式协调好地方退役军人档案的借阅利用等管理问题,使深藏各单位库房内的军事档案文件能够满足各个群体的利用需求,为社会真正发挥作用和价值。   3.3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拓展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路径
  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充分利用目录检索工具、音视频媒体平台、社交媒体网络、移动APP程序等技术手段,为军事档案的在线公共服务提供多种路径。当前,我国国家档案局网站所提供的军事档案资源在线利用服务的形式大多停留在照片和影像视频展示的阶段,数字化资源不足,利用服务形式单一,社会大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档案部门应该将新的技术与理念更多地应用于军事档案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探索,拓展内容丰富的在线服务形式,以完善的军事档案数据库建设为支撑,开发配套的目录检索工具,使军事档案的在线服务从传统的用户被动式在线阅读向用户主动式查阅获取转变。在网页平台在线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军事档案在线公共服务向移动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方面的拓展,以微博、微信平台广大的用户群体为依托,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军事档案在线服务带来的便利;军事档案的编研成果、基于军事档案的音视频教育材料等也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现更广范围、更大程度的传播。
  我国对军事档案资源的在线公共利用服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退役军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日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军事档案资源的公共利用服务也对档案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美国国家档案馆军事档案资源的整合利用模式为参考,总结其对军事档案资源公共利用服务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军事档案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沈国权.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保密档案分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145.
  [2]赵屹.军事档案与军事历史研究关系探析[J].军事历史研究,2010(S1):122-126.
  [3]轲鑫.军事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方式探讨[A].国家档案局.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261-267.
  [4]王璐颖,梁兵,董伟琴,熊灿兵.试论军事历史研究与军事档案开放[J].军事历史研究,2010(S1):183-186.
  [5]刘佳慧.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事文件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特征[J].档案学通讯,2017(01):19-23.
  [6]National Archives.Research Our Records[EB/OL].[2018-01-18].https://www.archives.gov/research.
  [7]National Archives.Research in Military Records[EB/OL].[2018-01-18].https://www.archives.gov/research/military.
  [8]National Archives.Veterans Service Records[EB/OL].[2018-01-18].https://www.archives.gov/veterans.
  [9]National Archives.Educator Resources[EB/OL].[2018-01-18].https://www.archives.gov/education.
  [10]National Archives.Docs teach[EB/OL].[2018-01-18]. https://www.docsteach.org
  [11][12]National Archives.Special Topics and Tools[EB/ OL].[2018- 09- 19].https://www.archives.gov/education/specialtopics.html.
  [13]National Archives.Start Your Genealogy Research[EB/ OL].[2018- 01- 18].https://https://www.archives.gov/research/genealogy/start-research.
  [14]National Archives.How can Military Records help in my genealogy research[EB/OL].[2018-01-18].https://www.archives. gov/research/military.
  [15]National Archives.Often- requested Records[EB/OL].[2018-09-19].https://www.archives.gov/research/military.
  [16]National Archives.World War I Centennial[EB/OL].[2018- 01- 18].https://www.archives.gov/topics/wwi#event-/timeline/item/archduke-assassination.
  [17]曾偉忠.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档案目录检索工具探微[J].档案学研究,2013(4):90-93.
  [18]National Archives.Online Military Records in AAD[EB/ OL].[2018- 01- 18].https://www.archives.gov/research/military/ veterans/aad.html.
  [19]National Archives.Electronic Military Records in AAD[EB/OL].[2018- 01- 18].https://www.archives.gov/research/military/veterans/aad.html.
  [20]项飞.美国退伍军人安置制度之考察[J].军事历史研究,2007(2):127-132.
  [21]National Archives.Special Notice Regarding Service Record Requests[EB/OL].[2018-01-18].https://www.archives.gov/ veterans/military-service-records/record-request-notice.
  [22]National Archives.About Military Service Records and Official Military Personnel Files(OMPFs, DD Form 214)[EB/ OL].[2018- 01- 18].https://www.archives.gov/veterans/militaryservice-records/about-service-records.html.
  [23]翟楠,耿越,吴霜,周文泓.公众参与框架下的美国公民档案员项目研究[J].兰台世界,2017(11):19-23.
  [24]National archives.Catalog[EB/OL].[2018-01-18]. https://catalog.archives.gov/search?q=*:*&f.oldScope=(descriptions% 20or% 20online)&f.tagsKeywordsAdv=cdcaef- ts1&SearchType= advanced.
  [25]退役军人事务部.信息服务[EB/OL].[2018-09-15]. http://www.mva.gov.cn/fuwu/xxfw/qywh/.
其他文献
[摘要]论文认为,史馆为唐朝的编撰出版史书部门。为加强史馆之史官编撰工作“不虚美,不隐恶”的学术要求与职业道德,特需保证其收藏并获得准确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史馆也具有国家图书档案馆之职能,即修书、藏书与征集档案等文献的多种职能。安史之乱前史馆文献收藏量为“国史一百六十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起居注并余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  [关键词]修书藏书编史文献保护  [分类号]G270.9  Study
期刊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按照系统性、关联性和开放性原则运行的集合体。本文试以系统论为指导,以扬州市为例,将推进档案事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发展路径策略。  一、推进档案事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用系统论的视角来观照档案事业发展,要厘清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环境三者之间互为支撑、互为影响的相互关系。
期刊
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视察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  11月14日,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一行到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参观考察,市政府副市长梁一波陪同。  马秋林一行参观了档案博览中心内的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全国劳模档案展示馆以及龙城记忆——常州档案史料陈列馆。马秋林对市档案局、市档案博览中心抢救工业档案,开发历史文化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赞扬常州文化底蕴深厚,鼓励将档案文化发扬光大做到实处,为常州未来工业经济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抗美援朝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府与民间主导、参与的抗美援朝运动,抗美援朝停战谈判,战后事宜的处置,抗美援朝的影响与评价,抗美援朝精神的形成与影响等多个方面,此外还涵盖了战俘问题、细菌战问题等研究热点,展现出研究趋向丰富、深入、细化的特点。抗美援朝的研究仍有较广阔的拓展和深化的空间,表现为跨学科研究的亟待强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有待提升、分层次研究的运用还需不断丰富、研究视
期刊
[摘要]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新时代实现党的强军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主席对这一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习近平强军思想解码强军兴军密码,标定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方向标,这是对我军融铸红色基因的强军目标新设计,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方略,是实现强军目标“三步走”战略的新谋划。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必须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为人民军队走好新的长
期刊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有一种独特的研究向度,即基于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向度,如一缕清新的气息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最近读到的由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胜强教授撰写的《当代逻辑的多向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版)一书留给笔者的深刻印象。  林胜强教授从事高等学校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论教学和研究3
期刊
[摘要]经过4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呈现出成熟的道路形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以独特的发展方式为世人瞩目,独特的发展理念为世人称赞,独特的发展经验为世人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现实国情为立足点,以实事求是为思想指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以改革实践为动力,以创新发展为突破,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思路;以全面
期刊
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冉昌光教授《枝叶情——哲学·文化·教育论》的学术著作,遴选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优秀论文,是一本具有自身内在逻辑体系的新书。作为四川大学教师学术论丛中的一本,该书副题点明了理论成果的内容、范围,主题则点化了学术研究的旨向、志趣,从而使该书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一、研究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完备  辩证法理论是冉教授学术研究的重头戏,第一篇用了8章篇幅来展现他的
期刊
[摘要]美国国家档案馆APP特色鲜明,开发实践经验相对成熟,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论文基于案例研究与调查分析方法,指明美国国家档案馆“Remembering WW1”APP在馆藏资源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一定亮点,并且其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为保障,以多主体协同合作为支撑,以多种社交媒体为宣传途径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据此,论文从馆藏资源数字化、多方合作、开发理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97年来的伟大奋斗历程深刻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不畏困难、敢于作出巨大牺牲的政治品格,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引领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锻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体现在国家担当、为民担当和自身建设担当三个层面。当前,我们党和国家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需要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