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國古典文学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是让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经典名篇之一,其巧妙地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句式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流传至今。本文选用谢百魁译本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在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从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出发,对两个译本中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四个方面的代表性句子进行比较和评析,以期对今后做好古典文学的英译产生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岳阳楼记》;关联翻译理论;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译本比较和评析
【作者简介】祁文华(1998.02-),女,宁夏固原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因其文学成就极高,不少学者将其翻译成各具特色的英译本。林晓芬(2019)基于功能对等理论比较了杨宪益和罗经国的两个英译本。冯琦(2019)根据文学翻译批评的工作标准,对谢百魁和罗经国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根据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关注杨宪益夫妇译本和谢百魁译本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过程,摘取了译文中的代表性句子进行比较和赏析。
二、《岳阳楼记》及译者简介
1. 范仲淹及《岳阳楼记》。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当时范仲淹贬居于邓州。因受到遭诬陷而被降职岳州的好友滕子京的邀请,为纪念岳阳楼重修一事而作记。
2. 译者简介。(1)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杨宪益,我国著名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中国文学作品。他毕其一生精力致力于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让西方人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2)谢百魁。谢百魁,著名翻译家,长期从事英国文学研究及文学翻译工作,曾英译了中国历代很多著名的散文、名人书信等。《岳阳楼记》的翻译收录在1996年出版的《中国历代散文一百篇》中。
三、理论介绍
1. 关联翻译理论。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Grice的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1986)认为人类的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到推理的过程,即说话人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听话人要从说话人明示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指的是“交际双方关于世界假设的一部分,即认知环境”(林克难1994:7)。
在此基础上,他们的学生Gutt对翻译进行了研究,于1991年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表示译者应使读者不花费多余的努力达到最佳关联。对译者来说,先要推理出原作者的意图,然后在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基础上再进行翻译,且译文要传达出原文中能让译文读者产生足够语境的部分,其表达也要清楚易懂,不让译文读者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从而达到最佳关联(林克难1994:8)。
2. 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文言文的翻译通常包括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过程,即先对文言文原文进行语内翻译,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基于此现代汉语,经过语际翻译,最终译为目标语。而黄国文(2012:69)在谈《论语》英译时指出“有些译者没有明显采用语内翻译,将原文事先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在这些译者头脑中还是存在语内翻译过程”。
本文认为关联翻译理论中关于译者翻译任务的阐释可以很好地解释和指导文言文翻译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过程。
四、译本赏析
1. 叙事。叙事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其中涉及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信息点。因此,英译时要将这些信息点按原文准确翻译出来。
原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谢百魁(以下简称谢):“Teng Zijing was relegate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refect of Baling.”
(2)杨宪益夫妇(以下简称杨):“Teng Zijing was banished from the capital to be governor of Baling Prefecture.”
译者们对“谪”进行语内翻译时出现了理解偏差。根据百度百科,滕子京在任职泾州知府时,因“用公使钱无度”被贬谪到巴陵郡。(1)用的是“was relegated”,牛津字典中relegate释义为to give sb a lower or less important position, rank, etc. than before,可见译者将“谪”简单理解为降职。(2)处理为“was banished from the capital”,banish释义为to order sb to leave a place, especially a country, as a punishment,可见译者了解“谪”的带罪和流放之意,但增译部分“from the capital”信息有误。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2)对原文“谪”的理解更准确,且使目标读者耗费较少的推理努力就能想到滕子京是因罪被贬而流放至此地。
2.写景。写景集中在第二、三段,作者主要运用比喻、对偶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刻画了阴晴两种天气下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英译时,要努力达到原文写景的效果。
原文: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1)谢:“One can hear the bleak wind howling and see the turbid waves surging to the sky.”
(2)杨:“When louring winds bellow angrily, tumultuous waves hurl themselves against the sky.” (2)中的“angrily”能表現出原文中阴冷之风的呼啸和猛烈,从关联翻译理论来看,“angrily”更能营造出凄冷的气氛,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并且为译文读者的推理提供了明示刺激,使其通过较小的推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排空”写出了在狂风怒吼下波浪直冲天空的奔腾之势。(1)中的 “surge”不仅描绘了波浪涌动的场景,还暗含波涛猛增、汹涌之意。“to the sky”表现出直冲上天的气势。根据关联翻译理论,(1)更有画面感,能让译文读者不费力地理解原文作者想要描绘的场景。
3.议论。议论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翻译时需要准确表达出原作者精警深刻的议论与看法。
原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谢:“Banished to remote regions, they worried about their sovereigns.”
(2)杨:“when they retire to distant streams and lakes, their first concern is for their sovereign.”
译者们对原文的理解都是比较准确的,两个译文都采用了排比句式。(2)将“江湖”直译为“distant streams and lakes”,虽保留了异质性,但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出发,他们可能很难理解。(1)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将其意译为“remote regions”,使译文读者付出较少的认知努力就能达到最佳关联。
4.抒情。抒情也集中在原文的最后一段,作者借写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自己“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情怀与抱负。翻译时要表现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原文: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谢:“Who should I emulate, if not people of this type?”
(2) 杨:“Surely these are the men in whose footsteps I should follow!”
该句作者以反问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1)同样使用反问句强调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发人深思。“emulate”在牛津词典中有to try to do sth as well as sb else because you admire them的释义,体现出原作者对古仁人旷达胸襟的赞赏与追求。(2)通过简单形象的词组“follow one’ s footsteps”和感叹的语气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出作者渴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虽然(1)和(2)都未翻译感叹词“噫”,但两个译文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译者们都推理出原作者想表达的意图,在了解译文读者认知环境的基础上,(1)和(2)成功地传达出原文中能让译文读者产生足够语境的部分而且表述清楚易懂。
五、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该使译文读者以较小的认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杨宪益夫妇和谢百魁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进行比较评析,认为两个译本各有特色。而且关联翻译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文言文翻译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过程。进行语内翻译时,译者需要推理出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意图;进行语际翻译时,译文要传达出原文中能让译文读者产生足够语境的部分,其表达也要清楚自然,不让译文读者花费不必要的努力。这为今后翻译古典文学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86.
[2]冯琦.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下《岳阳楼记》英译对比批评——以谢百魁译本和罗经国译本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6).
[3]黄国文.典籍翻译: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以《论语》英译为例[J].中国外语,2012(6).
[4]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4).
[5]林晓芬.功能对等视角下《岳阳楼记》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J].戏剧之家,2019(2).
【关键词】《岳阳楼记》;关联翻译理论;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译本比较和评析
【作者简介】祁文华(1998.02-),女,宁夏固原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因其文学成就极高,不少学者将其翻译成各具特色的英译本。林晓芬(2019)基于功能对等理论比较了杨宪益和罗经国的两个英译本。冯琦(2019)根据文学翻译批评的工作标准,对谢百魁和罗经国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根据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关注杨宪益夫妇译本和谢百魁译本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过程,摘取了译文中的代表性句子进行比较和赏析。
二、《岳阳楼记》及译者简介
1. 范仲淹及《岳阳楼记》。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当时范仲淹贬居于邓州。因受到遭诬陷而被降职岳州的好友滕子京的邀请,为纪念岳阳楼重修一事而作记。
2. 译者简介。(1)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杨宪益,我国著名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中国文学作品。他毕其一生精力致力于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让西方人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2)谢百魁。谢百魁,著名翻译家,长期从事英国文学研究及文学翻译工作,曾英译了中国历代很多著名的散文、名人书信等。《岳阳楼记》的翻译收录在1996年出版的《中国历代散文一百篇》中。
三、理论介绍
1. 关联翻译理论。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Grice的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1986)认为人类的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到推理的过程,即说话人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听话人要从说话人明示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指的是“交际双方关于世界假设的一部分,即认知环境”(林克难1994:7)。
在此基础上,他们的学生Gutt对翻译进行了研究,于1991年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表示译者应使读者不花费多余的努力达到最佳关联。对译者来说,先要推理出原作者的意图,然后在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基础上再进行翻译,且译文要传达出原文中能让译文读者产生足够语境的部分,其表达也要清楚易懂,不让译文读者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从而达到最佳关联(林克难1994:8)。
2. 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文言文的翻译通常包括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过程,即先对文言文原文进行语内翻译,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基于此现代汉语,经过语际翻译,最终译为目标语。而黄国文(2012:69)在谈《论语》英译时指出“有些译者没有明显采用语内翻译,将原文事先翻译成现代汉语,但在这些译者头脑中还是存在语内翻译过程”。
本文认为关联翻译理论中关于译者翻译任务的阐释可以很好地解释和指导文言文翻译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过程。
四、译本赏析
1. 叙事。叙事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其中涉及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信息点。因此,英译时要将这些信息点按原文准确翻译出来。
原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谢百魁(以下简称谢):“Teng Zijing was relegate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refect of Baling.”
(2)杨宪益夫妇(以下简称杨):“Teng Zijing was banished from the capital to be governor of Baling Prefecture.”
译者们对“谪”进行语内翻译时出现了理解偏差。根据百度百科,滕子京在任职泾州知府时,因“用公使钱无度”被贬谪到巴陵郡。(1)用的是“was relegated”,牛津字典中relegate释义为to give sb a lower or less important position, rank, etc. than before,可见译者将“谪”简单理解为降职。(2)处理为“was banished from the capital”,banish释义为to order sb to leave a place, especially a country, as a punishment,可见译者了解“谪”的带罪和流放之意,但增译部分“from the capital”信息有误。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2)对原文“谪”的理解更准确,且使目标读者耗费较少的推理努力就能想到滕子京是因罪被贬而流放至此地。
2.写景。写景集中在第二、三段,作者主要运用比喻、对偶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刻画了阴晴两种天气下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英译时,要努力达到原文写景的效果。
原文: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1)谢:“One can hear the bleak wind howling and see the turbid waves surging to the sky.”
(2)杨:“When louring winds bellow angrily, tumultuous waves hurl themselves against the sky.” (2)中的“angrily”能表現出原文中阴冷之风的呼啸和猛烈,从关联翻译理论来看,“angrily”更能营造出凄冷的气氛,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并且为译文读者的推理提供了明示刺激,使其通过较小的推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排空”写出了在狂风怒吼下波浪直冲天空的奔腾之势。(1)中的 “surge”不仅描绘了波浪涌动的场景,还暗含波涛猛增、汹涌之意。“to the sky”表现出直冲上天的气势。根据关联翻译理论,(1)更有画面感,能让译文读者不费力地理解原文作者想要描绘的场景。
3.议论。议论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翻译时需要准确表达出原作者精警深刻的议论与看法。
原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谢:“Banished to remote regions, they worried about their sovereigns.”
(2)杨:“when they retire to distant streams and lakes, their first concern is for their sovereign.”
译者们对原文的理解都是比较准确的,两个译文都采用了排比句式。(2)将“江湖”直译为“distant streams and lakes”,虽保留了异质性,但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出发,他们可能很难理解。(1)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将其意译为“remote regions”,使译文读者付出较少的认知努力就能达到最佳关联。
4.抒情。抒情也集中在原文的最后一段,作者借写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自己“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情怀与抱负。翻译时要表现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原文: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谢:“Who should I emulate, if not people of this type?”
(2) 杨:“Surely these are the men in whose footsteps I should follow!”
该句作者以反问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1)同样使用反问句强调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发人深思。“emulate”在牛津词典中有to try to do sth as well as sb else because you admire them的释义,体现出原作者对古仁人旷达胸襟的赞赏与追求。(2)通过简单形象的词组“follow one’ s footsteps”和感叹的语气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出作者渴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虽然(1)和(2)都未翻译感叹词“噫”,但两个译文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译者们都推理出原作者想表达的意图,在了解译文读者认知环境的基础上,(1)和(2)成功地传达出原文中能让译文读者产生足够语境的部分而且表述清楚易懂。
五、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该使译文读者以较小的认识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杨宪益夫妇和谢百魁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进行比较评析,认为两个译本各有特色。而且关联翻译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文言文翻译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过程。进行语内翻译时,译者需要推理出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意图;进行语际翻译时,译文要传达出原文中能让译文读者产生足够语境的部分,其表达也要清楚自然,不让译文读者花费不必要的努力。这为今后翻译古典文学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86.
[2]冯琦.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下《岳阳楼记》英译对比批评——以谢百魁译本和罗经国译本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6).
[3]黄国文.典籍翻译: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以《论语》英译为例[J].中国外语,2012(6).
[4]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4).
[5]林晓芬.功能对等视角下《岳阳楼记》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J].戏剧之家,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