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读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缘起
  浸淫于基础教育数十年,不时经受着种种问题的冲击。其中一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特别强烈而且持久:为什么许多外国的儿童可以在八岁就实现自主阅读,而我们中国儿童就不能?这里的“外国儿童”是全称,至少指的是绝大多数,不是少数有特殊禀赋或者教育条件的外国儿童;同样,这里的“中国儿童”也是全称。至于少数有特殊禀赋或者教育条件的中国儿童在八岁甚至更早就能自主阅读,这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关于这个问题,对我最强烈的一次冲击,是1998年看到的一则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倡导的“让美国儿童八岁实现自主阅读”,不久成为全美的教育行动。在美国,教育基本上是社会的事情,教育政策一般由地方政府各自制定。但何以一个儿童阅读问题,要由总统亲自决策,由中央政府推行?由此不难掂量这件事情的意义和分量。人们都承认,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其阅读量成正相关。教育工作者都明白:阅读素养,是学生素质结构中的基础性、关键性要素,只有热爱母语,学好中文,才能提升中国教育的品质。如果我国的全体儿童,至少大多数儿童,都能够在八岁就实现自主阅读,那我们的语文教育,我们的各科教育,乃至我们整个义务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效能,将由此而获得切实改变的可能,并取得一种突破性的质的提升。大而言之,我们民族的精神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将由此而增添一块重要基石。
  从那时至今,“让八岁中国儿童实现自主阅读”这个想法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八岁儿童自主阅读即指小学生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时都能自主阅读。要自主阅读中文书刊,必须认得2500个常用汉字,可是,翻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本,你就会知道小学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会认会读1600个常用字,这个数量显然不足以让儿童实现自主阅读,也就是说,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就不要求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实现自主阅读。更有甚者,认为在汉语学习的环境下不可能让八岁中国儿童实现自主阅读。究其根源,还得从“五四”运动说起。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人一直以为汉字不如外国的拼音文字好学,汉字难认难学,倡导汉字要实现拉丁化,连毛泽东主席也说“汉字改革势在必行”。最近有一则报道:1950年,在一次中央首长参加的文艺晚会上,毛泽东看李立三、李莎之女李英男(在苏联出生,当时八九岁,刚从国外回来)捧着一本厚重的俄文书籍在读,毛主席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孩子难以掌握这么多汉字,所以也就不能读这么厚的书。如今,汉字拼音化已被废止,但是“汉字难认难学”的论调,仍不绝于耳。因此,用小学六年时间完成2500—3000个常用字学习任务才能自主的阅读,也就成为小学毕业生的惯用标准。要改变这个现状,让八岁的中国儿童实现自主阅读,就必须组织幼儿园、小学教师和部分专家一起开展实验研究,才能找到可行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在1998年我就着手开始进行这项实验研究。当时我正接受了一项教育部的课题“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智能研究”,于是就把“科学认读”作为一项子课题加入其中。之后又以“科学认读——培养儿童语言素养”为题继续开展研究,前后连续17年。所以谓之“科学认读”,是因为儿童识字总是从汉字认读入手的,认是为了读,但是认读活动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这便是“科学认读”的由来。
  二、理性的应对
  历时十七年的实验研究,不断地实践、思考,从感性到理性,“科学认读”推动了识字教育的科学化,也增强了实验者“让八岁中国儿童实现自主阅读”的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泰兴一所幼儿园小班听课,老师在屏幕上投影一幅画,画面上是一群燕子在飞,下面有一排字“燕子向南飞”。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那个字是‘南’”。老师说:“小朋友,你真聪明,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南’字的?”下面的小朋友一起叫起来“麻将里有”,紧接着引起听课的人一阵笑声。下课后我发现,这个班的小朋友都认得“东、南、西、北、中”,为何?因为这里是“麻将之乡”,家里做“麻将”,平时玩“麻将”,“麻将”就成了认字的资源,大人便成了教孩子认字的老师。足见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是千真万确的。
  如今孩子已经生活在文字的海洋里,生活里有孩子认字的丰富资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是生活向孩子们提出了认字的要求。成人,甚至媒体就成了教孩子认字的老师,现代生活使孩子的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此,幼儿园、小学的老师,甚至家长们创造出许多生动的“生活识字”方法,老师们把生活中许多资源引进课堂,创造了许多生动的课程形态,老师们还发明了让孩子们把平时接触的汉字画册剪贴起来的“剪贴本”用以课堂教学,如此生动的“生活识字”使原本难认难读的汉字变得十分容易,连三岁小孩都能认得不少你难相信的汉字。在我们欣喜于环境对孩子认字带来的影响时,我们也发现孩子认读这些汉字时,并不知道这些汉字的具体结构,进而引发我们去思考孩子究竟是怎么识字的。为此,我首先做了一个实验,我打好两张“麦当劳”的纸条,一张完整的,一张剪开,在“麦当劳”店门前让小孩子去辨认。拿一张完整的向他们展示,凡常去麦当劳店玩的小朋友,都能一口报出“麦当劳”;如果将三个字分开向他们展示,他们大多不认识。可见,孩子们是把“麦当劳”三个字当一个整体来认读的,一开始并不具体认得每个字,更不会辨认每个字的具体笔画。后来,我把这个实验结果告诉许多人,他们大都认可我的实验结论。进而形成我们对“汉字认读”的界定:中国儿童在他们的生活情境中整体辨认汉字字形、凭借口语正确读出字音、联系生活背景了解字义的一种认知过程。
  如果大家都认同儿童识字都是从整体认读开始的,先是一个词组、一个字整体认读,然后才会分析结构、认清笔画,才能逐步学会规范书写,那么,就必须改造现有识字教学的传统套路,形成“整体辨认字形,正确读出字音”在前,“分析字词结构,规范书写汉字”在后的识字教学安排,打好“认读”和“书写”的时间差。
  这样的教学安排会大大化解识字教学的难度,由此就引发了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识字为宜的思考。我们实验研究的结果认定,幼儿园开始认读汉字是适宜的。这样认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首先,因为汉字是一种图形文字,儿童认字就须具备视觉识别能力,生理学表明儿童的视觉识别力在六个月就开始形成;其次,儿童要读出字音,就必须有口语表达力,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一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牙牙学语了;第三,汉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只有孩子能够把具体事物与汉字符号建立起一定联系之后,认读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孩子必须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识字才有意义。显然,一个三周岁儿童已形成这三方面生理和心理能力,让他们开始认读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起来进行的科学认读实验取得了明显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强调要改变传统识字教学的套路,绝不是否定传统教学,恰恰是要更好地继承其对汉字的生成、使用和发展规律的把握。传统的识字教学主要是建立在对汉字的生成、使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比如,汉字起源于象形,是字音、形象结合的符号,由此形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材料;汉语音韵和谐,由此而形成了《三字经》《千字文》和《子弟规》等识字课本;汉字有几万个,但是常用的只有两三千,因此小学生只要识记3000常用字;后来开放了,我们吸收拼音文字的特点,形成了注音识字的方法。这些遵循汉字生成、使用和发展规律的识字教学方法在我们的“科学认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是我们认为教学生识字,仅把握汉字生成、使用和发展的规律还不够,更要研究识字的“人”是怎样识字的,人识字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宜,使识字教育符合人识字的认知规律。不仅如此,还要关注人识字的环境,顺应识字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才能提高识字效率。也就是说,识字教育只有符合了汉字生成及发展的规律,又符合人识字的认知规律,还能顺应识字环境的变化,利用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才能形成识字教育科学化的格局,这些便是开展科学认读十多年,我们对识字教育在认识上的贡献。
  三、实践的回答
  从1998年至今17年了,我们的实验研究开始时有200多所幼儿园,近百所小学,在一轮研究结题之后,大部分都停了下来,有的是迫于外部压力,主要是幼儿园不能“小学化”的压力,有的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好”也就“了”,但是,可贵的是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坚持下来了。无锡市锡山区在幼儿园、小学里坚持实验研究17年,从点到面,成果丰硕,逐步扩大,社会反应良好,已形成区域系统推进的态势。南京市玄武区在小学低年级推行“科学认读”,也形成区域性丰硕成果;还有像泰州市高港实小、扬州市花园小学等开展科学认读也取得喜人的成绩。所有这些实验研究都告诉我们,在现行的汉语教学环境下,中国儿童到八岁时,认识2500—3000个常用汉字,能够自主看书读报是可以做到的。外国小朋友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组逐渐形成了成套的实现自主阅读的操作途径和方法,大体有下面几种:
  最理想的一种是幼小衔接推进“科学认读”。在一个区域把幼儿园和小学整合起来统筹安排,用五年时间,开展科学认读。
  幼儿园的“科学认读”,必须遵循幼儿教育的主导理念,遵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本规范。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环境(包括创设有利环境)开展“环境认读”;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汉字认读;利用“幼儿绘本”适当进行“绘本阅读”使之合理化、系列化;联合家长引导孩子在家庭生活、社区活动、自然环境中进行“家庭认读”。所有这些认读活动,都是在孩子的实际生活中进行,不打乱原有教育活动的安排,实施过程要做到“教者有意,学者自然”,而且必须遵循“限制教育要求,只认读,不写用”“尊重孩子个性,不考核,不攀比”的原则。
  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认读”,要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重点进行语文课程及其实施过程的改革与优化。改革起始时的拼音教学,同步进行绘本阅读;综合运用“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以及“韵语识字”等成功经验,优化识字教学的过程提高其效率;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内、课外的拓展阅读;在语文以外的各科教学中“渗透”识字教育,抓住本学科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认读,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促进本学科的学习;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相应的评价激励活动。为此,要对现行低年级课程结构及其实施作必要的调整。
  鉴于目前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如果不在幼儿园开展科学认读实验研究,选择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围绕实现自主阅读的目标,开展“科学认读”活动,也是可行的。这里又形成两种做法:
  一种是学校把低年级教师组织起来,协同开展“科学认读”活动,形成像锡山荡口实验小学那样的“教师齐参与,学科全覆盖,家校共配合”的局面。那么,使低年级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的目标,也是顺理成章的。为此,我曾对小学一、二年级所有课本的汉字进行了系统分析,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音乐、美术五种课本自然都以汉字为载体呈现的,统计结果,这五套教科书,二年有二十本,共向学生呈现并要求阅读的汉字就有2354个,如果每个学科都能自觉意识到本学科识字阅读的任务,在小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完成认读2500个常用字的任务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另一种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通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科学认读”活动,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汉字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借助家庭的力量,利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开展识字和阅读教学活动,这样也能使学生认读2500个常用汉字,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所有这些在操作层面上的成果,都可以看作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在实践上的贡献。我期待这项实验研究坚持下去,有两个方向:一是扩大实验面,最好像锡山区那样区域性整体推进;二是向深度开掘,研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如幼儿认读中理论上的“心理机制”和实践上的“适时、适当、适度”问题,“个性化”问题,低年级认读的“差异对策”问题,课程调整问题等等。像锡山区、玄武区这些地方还可以向上拓展,推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改革,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乃至整体素养。
  十多年的“科学认读实验”所用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行动研究”,辅以“观察”“调查”“统计”等方法,即使是荡口幼儿园和小学第一个实验班的实验,说是带有“准实验”的性质,实际上也还不够严谨。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还不是很到位。校长和老师们是足够努力了,但还缺少教育研究专业人士直接地指导。因此,期望有专业水平的“志愿者”,在了解了这项实验的意义以后,多多地参与和支持。
  (周德藩,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210000)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绘画艺术中,画家通过对空白和景色的巧妙处理,表现含蓄的内容,营造隽永的境界,实现虚实艺术的和谐统一。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生动丰富的语言容易调动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带着读者走进独特的精神世界。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欣赏文本,“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阅读教学也应借鉴绘画中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通过“补白”和“留白”,渲染文学作品
摘要:直觉思维和悟性思维是我们民族传统思维哲学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要借助直觉思维,发掘直觉思维的特色优势,使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实现民族思维品质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蜕变。小学高年级学段是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启蒙和形成阶段,培养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意义深远。其培养可由引导小学生释放数学形象直观开始,然后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在学
浪漫的构想  情愿与不情愿中,我们开学了。记得上一届有个孩子说:每一天都是明天的历史。当时非常惊喜于那孩子的睿智:对于今日浑浑噩噩的世人和浮浮躁躁的孩子们来说,有这等见识实属不易。能够有一份书写历史的慎重,有一份怀念过去的感动,这样的生活应该是充满激情与梦想,满怀责任与远见的。不过,怀念常常是需要一个物件的,比如从旧书中掉下的一片枯叶抑或从窗外飘来的一缕秋风。而憧憬未来更是需要一个媒介,比如刻在桌
摘要:本研究旨在检视我国中学理科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分布情况。基于“课程平衡”的理论视角,采用BouJaoude所构建的科学素养主题框架,对7个中学理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标准没有很好地处理“课程平衡”,虽能兼顾“科学知识”、“科学的探究性”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三个主题,但“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内容较为缺乏。对“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重要
摘要: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对学校监督指导的重要举措。江阴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积极创新和完善挂牌督导机制,从服务和助推江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局出发,建立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运行的新常态,建构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深化的新机制,优化了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了教育督导特色文化,提高了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关键词: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
高中三年语文学习,从必修到选修,到复习备考,学过的文言文超过百篇。应该说,选文不可谓不经典,数量不可谓不大,但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面对文言文的最大问题依然是“读不懂”。《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中,周振甫先生提及张元善先生把对文言文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记了一些生字、句子,为“点线的懂”;记住了书中的生字、句子,为“平面的懂”;读熟书本,理解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变化,懂得作者的写作用意,为“立体的懂”。
摘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议论性悼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简练,又饱含浓烈的情感。教学时,可采用变序式教学法、问题支架式教学法、语感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选择语文教学方法应遵循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立足文本、基于学情的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文本;学情;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创想学校”的诞生,是一个基于儿童、为了儿童、从设计到实践整体创新的过程。创想学校的理念和实践,是以学校愿景、思想、理念等文化系统的产生为魂,以开放的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凝聚为关键,以这所学校儿童的生活方式、学校的课程体系、管理的方式形态的整体变革为支撑,对于学校未来的深度思考方向。  关键词:创想学校;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
摘要:博雅教育,作为一种哲学理念的存在,回答了教育对于人的作用问题——促进学生知识发展,注重学生心智能力各方面的发展与提高,使人具有完善的人格,亦即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学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了“博雅课程”。真正意义上的博雅课程是面向全体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博雅课程是体现人性的,关照个体心智的博雅课程是超越功利的。  关键词:博雅教育;博雅课程;心智完善  中图分
摘要: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育人的载体。学校要发展,必须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构筑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系统,勾画学校的“课程全貌”。从某种程度上说,办学就是以课程智慧引领学校创新课程体系的过程,培养目标就是课程总体目标。因此,课程的顶层设计须寻求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之间的整体而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课程规划;调研反思;变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