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学习是当今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理念。我国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著名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它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掌握这类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呢?
1 培养自主的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在家闭门造车,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意识是一种主人翁意识,这种意识在任何领域中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力量。自主学习意识是独立自主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作学习的主人。
1.1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1.2 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生在学习上还保留着对教师强烈的依赖性,课后练习教师检查的才会完成,练习题不明白的等待教师的讲解,没有自主解决或主动请教教师的意识,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效果差。为了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意识,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采取自主授课的形式来学习和锻炼。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教师的责任,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学生才乐于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也就提高了。
2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行为中经常性、稳定性的活动方式。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受益终身。因此,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学习活动中的不良习惯,这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思维品质的前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严格训练。如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善思善想的习惯,培养思维能力,不是消极地等待教师“灌知识”,而是主动接受,更重要的是探求知识,达到理解深刻、牢固掌握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及刻苦学习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安排时间,有计划地支配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提高学习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学习的节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民主教学、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尽可能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从而完成学习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长此以往的训练,使学生的自学水平逐步提高,将会受用终身。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3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得就轻松,思维也变得灵活流畅,就能够很好地驾驭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3.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增强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3.2 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教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教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讲学生听,另一方面通过把学生的反应反馈给教师,使教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学生理解。因此,学生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教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
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教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灵敏的脑袋也无法抗拒时间的消磨。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大脑记忆的限制,提示学生回忆课堂教学内容。笔记必须要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才更有价值。
3.3 课后复习
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
4 学习要点
4.1 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学生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4.2 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驭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1 培养自主的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在家闭门造车,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意识是一种主人翁意识,这种意识在任何领域中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力量。自主学习意识是独立自主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作学习的主人。
1.1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1.2 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生在学习上还保留着对教师强烈的依赖性,课后练习教师检查的才会完成,练习题不明白的等待教师的讲解,没有自主解决或主动请教教师的意识,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效果差。为了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意识,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采取自主授课的形式来学习和锻炼。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教师的责任,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学生才乐于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也就提高了。
2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行为中经常性、稳定性的活动方式。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受益终身。因此,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学习活动中的不良习惯,这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思维品质的前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严格训练。如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善思善想的习惯,培养思维能力,不是消极地等待教师“灌知识”,而是主动接受,更重要的是探求知识,达到理解深刻、牢固掌握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及刻苦学习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安排时间,有计划地支配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提高学习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学习的节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民主教学、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尽可能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从而完成学习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长此以往的训练,使学生的自学水平逐步提高,将会受用终身。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3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得就轻松,思维也变得灵活流畅,就能够很好地驾驭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3.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增强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3.2 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教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教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讲学生听,另一方面通过把学生的反应反馈给教师,使教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学生理解。因此,学生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教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
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教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灵敏的脑袋也无法抗拒时间的消磨。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大脑记忆的限制,提示学生回忆课堂教学内容。笔记必须要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才更有价值。
3.3 课后复习
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
4 学习要点
4.1 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学生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4.2 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驭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