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因外界的影响和个人自身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思想落后、意志薄弱、不服管教、自我封闭、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和消极对抗、沉迷网吧等等。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长期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用,协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现在有很多中学生有心理障碍问题,有人对某校2000名高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从结果来看,18%的学生有心理障碍,42.1%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形势下,遇到问题,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引发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引起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三、研究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与坚韧不拔的毅力
体育活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培养学生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
高中体育教学可以调适学生们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育的集体性教学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具有紧张激烈的特点,同时又具备胜负瞬间的转换,胜利与失败、希望与失落共存,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地经受磨炼,从而锻炼出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意志,形成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不逃避,不惧怕,不灰心丧气,不悲观失望,而是主动面对的性格特点,勇敢顽强地去拼搏,使心理受挫折的能力得以强化与提高,培养和巩固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
(三)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能帮助学生克服交际困难。体育教学中的许多练习与组队比赛只有通过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在相互帮助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团队精神(即集体主义精神)。同学通过相互鼓励,相互宽容,达到最后胜利,进而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人际关系。
四、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加强和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水平,树立健康阳光的教师形象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平时,都要给学生一个健康阳光的形象。体育教师平时还要不断扩展知识视野,树立敬业精神,让自己具备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要打造过硬的业务能力,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改进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和个人行为的吸引力。
(二)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鼓励因身体素质、身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明确指出这部分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不足并鼓励、督促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失衡心理。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现状,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是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分挖掘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四)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心理教学渗入课堂
教师应创造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人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形式应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也要教育学生正视困难,磨练意志,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集体团队精神和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五、结束语
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素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师还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针对学生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及智力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情景体验、身体练习、讨论分析、互助合作、激励引导、自我调节等形式,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发展。另外,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创造条件和机会,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建波改进初新课程下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再思考[J]
[2]朱勇杰.新课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