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华:让中药材走出国门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loonMan_Ag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中药治疗疾病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绵延上千年,中药的使用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也已经成为当今中药业发展的主题。
  唐志华先生,一个从事中药材生意逾三十五载的商人,他以独到的眼光和宽广的胸襟发展这个领域,多年来他不断耕耘劳作,在事业双赢的同时有意识地开拓内地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希望能推动中药材这一国粹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三十五载:漫漫耕耘求索路
  
  了解唐志华先生从事中药材的经营历史应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或许是机缘巧合加之他眼光独到,70年代中期,他在香港创办了华丰药材行,自此,拉开了他自主创业的序幕。多年来,他以务实勤力的态度进取开拓,药行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遍及内地各省市,并收获着丰盛的人生。
  大约在1975年,唐志华先生在香港创办了华丰药材行,开始涉足中药材行业。从事中药材生产经销的华丰药行,可谓独具特色,历史悠久。唐志华先生介绍:“在内地还没有改革开放之前我就从事中药材的经营生意,如今已有30多年了。”30多年来,他沐改革开放之风顺势而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经商之路。
  创办之初的华丰药材行立足香港市场,经营中药材,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一带。“当时我常常到内地的交易会去采购各种中药材到香港,然后把药材销往台湾和新马泰、韩国等地,主要做进出口贸易。”唐志华先生回忆。
  内地改革开放的前几年,唐志华先生已积累了好几年的行业经验,对香港和内地的中药材市场也比较熟悉。到改革开放之时,他捷足先登进驻内地市场。其实,对他而言,进驻内地,北上设厂,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
  带着希望和梦想,唐志华先生踏上北上之路,到内地开辟事业的新天地。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在内地开办药材加工厂,给内地的各供应商提供方法、配套设施等,实现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条龙服务。唐志华先生顺势而为,他联繋各地方的供应商,给供应商提供苗种、培育方法和技术,让他们在中药材的产地生产加工。“在河南、安徽、广西和湖北等地都有我们的供应商,他们负责生产加工,我提供配套服务,把加工好的药材通过香港中转站销往国外。”
  谈起行业的发展动态,唐志华先生说:“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这是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优势。但在中药技术装备方面,中药制药设备发展滞后,尤其成套设备和关键技术没有突破,制约着中药生产工艺的发展。”
  中草药产品系列化、标凖化、配套能力差,机电一体化的制药设备研制开发处于初步阶段。鉴于此,唐志华先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用于内地工厂的加工生产,他经常到内地的生产基地考察,监督,并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从事多年的药材进出口贸易,用真药正货是唐志华先生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这也是一个专业人士应当操守的职业道德,他如是说:“药材是一种特殊产品,关繋到大众的生命健康,我从来不做假货,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假货治不好病还可能有其它副作用,这是做不得的事。”
  正是多年来秉承着诚信经营,与时俱进的理念,唐志华先生的生意一直稳健向前发展,不断壮大公司生产规模,扩大业务,同时也获得诸多赞誉。
  
  搭建平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唐志华先生进驻内地市场发展,一开始就不是带着个人狭隘的眼光来审视和经营药行。中草药作为我国的国粹,他以商人的身份经营也带着企业家的一种社会承担和角色,有意识地肩负起中草药材的传承和创新的责任。
  作为一名资深的专业人士,除了担任华丰药材行的总经理外,唐志华先生也是香港中药联商会的监事长,在商会里面建言献策。香港中药联商会创立于1928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商会之一。一直本着积极推动香港中药业发展,促进同业团结,争取及维护业界合理权益,代表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与政府沟通,密切与港澳台及海内外同业联繋,与中医药学术界联繋,双边交流、互通信息,开拓市场、同创商机的宗旨。会务日益发展,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在香港中药发展事业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唐志华先生介绍说:“香港是中药的主要集散地及国际贸易中心,也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为推动本港中药进一步发展,商会多次举办大型中药展览会、中药讲座、中药海味滋补节等活动,并协助会员了解香港及海内外中医药相关法例,制订行业指引,确保守法经营,杜绝伪劣货品,建立商誉保证,提高业界的专业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中药联商会历年赞助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尽心尽力回馈社会。作为商会的监事长,唐志华先生认为个人财富取之于社会,也应回馈社会,应为普通劳动者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肩负起一份社会承担。唐志华先生在内地各地设厂,总会多一份思考,在发展中药材业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每个生产加工地可以为当地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丰富资源和地方优势。”唐志华先生说。
  现时,华丰药行立足于香港市场,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各国。在内地主要生产茯苓、黄芪、罗汉果、杜仲等几种中药材,进口泰国鸡骨草和非洲海底椰等国外药材。“茯苓主要由云南、贵州和湖南省供应,罗汉果由广西供应,而海底椰则从非洲进口,鸡骨草是泰国的。”他接着介绍:“海底椰是夏季常见的汤料,有滋阴润肺、除燥清热、润肺止咳等作用。它并非生于海底,而是棕榈科植物。海底椰的真正产地只有非洲塞舌尔群岛共和国的其中两个海岛有出产。“
  对海底椰名字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在还没有发现塞舌尔群岛前,东南亚有人在海边捡到大实椰子,以为是海底的植物果实,加上它与当地的椰子有不少相同之处,所以称之为“海底椰子”。唐志华先生拿起了一个非洲产的海底椰,向笔者兴致勃勃介绍:“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海底椰,主要生长在非洲,属于热带植物,它的果实有丰富的多糖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对人体有保健作用,我们药行销售的是非洲海底椰,必须和非洲国家签订合同并获得许可证才能出售,本行也是目前香港唯一的正货代理商。”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唐志华先生如是说:“希望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再发展几个药材品种。我们目前在广州和深圳也有加工厂货仓,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常常到我们工厂加工地进行考察实践,我们希望古老的中药材惠及更多的大众,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近几年,国家财政加大对中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现代中药定为三大重点资助领域之一,政策的关注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中国从现代化走向国际化。对未来发展前景,唐志华先生充满信心和希望,他笑着说:“社会为我们提供养分,我们有义务和职责回馈社会。”朴实的话语,是他多年来在商会和药行中积极穿针引线,搭建平台的最好注脚,他身体力行,实现中药材惠及大众,走向国际的理想并不遥远!
  
  【人物简介】
  唐志华先生,香港中药联商会监事长,华丰药材行总经理。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涉足中药材业,自主开办公司,并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后进驻内地设立多家生产加工厂,是中药材行业中资深的专业人士,提倡“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和“内外兼备”的养生之道。
其他文献
“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评价粤剧。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浓浓粤韵从岭南发觞,流韵海内外,南国红豆飘香百年。陈剑声女士是传承粤剧的杰出代表之一。  陈剑声女士,是当代粤剧界一位出色的女文武生。她天资聪颖勤奋,自幼醉心粤剧,拜学过许多粤剧名师,多年来坚持边学边演,是“新马师曾”的入室弟子,有着扎实的演唱技巧,独特的舞台魅力,男子汉十足的功架;擅长扮演文武生角色,个个扮相俊
期刊
澳门,美国拉斯维加斯、大西洋城以及欧洲摩纳哥一起,并称为世界著名赌城。提起澳门,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的是著名的博彩业。然而就在这片土地上,钱康祺医师却以一名老中医的身份,为促进祖国传统医学在澳门的发展而努力。他传承祖业、技精艺熟。他自己经营着澳门人和昌国药行,并担任几家医药学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用他的话来说,“濠江和祖国一脉相连,祖国中医药事业理应在此生根、发芽和成长。”    中医世家 言传身教   
期刊
如今,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非常注重女性饰品,这些设计精美、做工细致、色彩鲜明的工艺品能在第一时间抓住顾客的眼球,让她们为之心动,也能引起年轻漂亮女士的停驻、观望、流连,秦文菲小姐就是设计这些时尚工艺品的美丽天使。  徜徉在时尚元素的长廊中,秦文菲小姐用独特的审美追寻时尚潮流,经常前往欧洲各地以了解最新的时尚资讯,为此,她设计的工艺品总是紧贴时尚前沿,而在不断追寻时尚、品味时尚的过程中,她享受着极大的
期刊
粤商是最早走出国门、对外贸易的先驱。自18世纪发展至今,粤商已突显出与旧时不一样的精神状态。而经济的竞争终究是文化的竞争,在新粤商精神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有效的结合与融合,也看到了岭南物质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1、敢为天下先  早期粤商的代表在广府,其中以十三行最为突出,主要从事贸易和运输。粤商人的勤奋以及诚信品质是促进十三行经贸迅速发展的基础。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
期刊
第三届“珠江论坛”暨“世界级珠三角都会”高峰会在澳门隆重举行    【本刊讯】由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澳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和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珠江论坛’暨‘世界级珠三角都会——现状与前瞻’高峰会”4月22日在澳门隆重举行。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卢树民和中央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出席论坛
期刊
在国术中医界,“医缘”就如一门哲学,特别是对于病患者来说,有了医缘指导,可谓是找到了生命的福音。而对于医者本身来言,医缘考究的是其从医的德与术。德术兼修,为复福德,这正是香港著名骨医杨新明先生的追求与操守。行医济世的道路上,杨新明医师尽己所能,执着付出,将帮助他人当作人生乐事,为患者带来“福德”,为弘扬国术而积极奉献着……    悬壶济世 尽己所能    杨新明医师祖籍广东罗定,在香港出生,九岁左
期刊
1970年,当李树荣先生还是一名香港大学学生时,便已经参加香港政府的“主要服务团”,先加入医疗辅助队,(然后转投民众安全服务队简称民安队)。至今,他已经在民安队服务了近四十个春秋寒暑。  四十年来,孜孜不倦,李树荣先生总是竭尽所能,毫不懈怠,香港政府为了嘉奖其功德,于1998年授勋时,颁授其铜紫荆星章,同时,他还获委任为香港太平绅士这一荣誉。  毫无疑问,李树荣先生的生活充满着奉献和承担,他的专业
期刊
与郭昌能先生交谈,会沉浸在其睿智的思想和儒雅的品味中。不可否认,郭昌能先生是位具有一定思想性和创新性的人,无论是其尽心为提高东方X光检验有限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还是其不断推动澳门诊疗技术员协会与内地的沟通与交流,他都用心去经营、去改善、去努力。  郭昌能先生认为做人就像工匠做一扇门,要过得去自己,更要过得去他人,否则这扇门于工匠而言是蹩脚的工艺,与为人处世而言是失败的品质。而他不管在经营东方
期刊
从1904年至今,澳门电力专营在澳门已经走过了百年有余的历史,而阮毓明先生自二十岁的时候走进澳电,到如今,他陪伴澳电成长也将近半个世纪,历经近五十载的风雨历程,他仍坚守在澳电的岗位上,那是因为他对企业有信心,对自己的岗位有信心;近五十载的时代变迁,他不断提升着自己,那是因为他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播种责任 收获满仓    阮毓明先生祖籍广东新会,1945年,他来到了澳门,1963年,阮毓
期刊
人参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中药材,历来是人们心目中绝佳的补品,深得人心。置身于中药材行业的陈德泰先生,用经过时间检验的信誉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同样深得人心。  陈德泰先生一路从中药材行业的风雨中走来,讲诚信,重信誉,以多交朋友为人生最大财富,已经成为行业内的资深人士。他不仅以“参”等中药材带给人们中医中药调理身体的健康理念,更是以切实的行动,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期刊